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探讨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hxd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导入新课是小学数学新授课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良好的新课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探讨
  新课导入的方式很多,可以通过做游戏、讲故事、谈话、启发讲解、以旧导新、设疑激趣等创设情境。也可以借助音乐图片、录音、视频等电教手段,把形、情、境、理熔于一体,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提供特定的情境。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明理升华
  教学艺术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明理、升华。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令学生终身难忘。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体验会带给学生富有哲理的思考。教师要有童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 “商不变性质”的教学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有些抽象和枯燥,如何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它们的商不变”的道理呢?吴正宪老师在此课的教学中,以童话故事开讲,拉开学习数学新知的序幕。一个“猴王分桃子”的童话故事令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笑声过后,带给孩子们的是更深层面的理性思考。“为什么桃子的数量发生了变化,可每只小猴子得到的仍是2个桃子呢?难道这里有什么秘密吗?”学生在倾听故事的交流中,感知了数学的存在,体会到数学规律就在有趣的故事中。数学在孩子们的眼中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变得妙趣横生。
  2、以疑激欲,创设良好的数学思维情境
  教学艺术要唤起学生积极思考的情感需要和认知需求。“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学的艺术正是要创设一个认知冲突,使学生自然进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境界。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知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同学事先画好各种不同的三角形,分别测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标在图中。上课伊始的第一个活动就是:“考考老师”。学生报出三角形其中两个内角的度数,老师猜第三个内角度数。每每提问,我都对答如流。同学们惊奇了,疑问由此产生:“我们在家画的三角形,有大的、小的、直角的、锐角的、钝角的,老师又没有见到,她为什么猜得这样准确呢?难道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吗?”同学们带着疑问走进数学知识的发现和探索中,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情感需要和认知欲望。又如教学“比例尺”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爸爸准备出差去深圳,他看看地图就知道了北京至深圳的实际距离;李叔叔要测量烟囱的高度,量量它的影子就知道了。你们知道是谁在暗中帮助了他们吗?”疑问产生了思考,探索正是从这里开始。智慧的课堂乃艺术的课堂,教学的艺术源于情境的创设。
  我们再借助几个实例来体验一下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巧妙作用。
  案例一:一年级《5的认识》
  师:小朋友,请摸摸耳朵,眨眨眼睛,挥挥左手,摇摇脑袋(生随老师一起做)。好的,不错,请用耳朵听,用眼看,用手做,用脑想,比一比,谁最棒,好不好?
  生:好!
  师:我伸3个手指,你伸几个组成4?
  生:伸1个。
  师:我拍1下手,你拍几下组成3?
  生:拍2下。
  师:我左手伸1个手指,右手伸2个手指,你能说一句话吗?
  生:1和2组成3,1加2等于3,1小于2,2大于1。
  师:不错,真棒。我伸出4个手指,你伸几个比4小?
  生:3个、2个、1个。
  师:哎,怎么伸的不一样?
  生:3、2、1都比4小,可以伸3个,也可以伸2个、1个。
  师:请你伸出左手的4个手指,再伸出1个,一共有几个?
  生:5个。
  师:真好,今天我们就学习5。
  分析:面对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这位老师充分考虑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依据学生的年龄小和认知有困难的特点,采用律动式的“摸耳、眨眼、挥手、摇头”数学活动,使学生置身于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之中,用学生们所熟知的“手”展开教学,无论讲授新知,还是复习旧知都是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思想。通过这样地教学,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数学就在我手上”,无疑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无疑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案例二:六年级《圆锥的认识》
  教师出示一个圆柱体(用一个圆柱体外壳套住一个圆锥体),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并说说圆柱体的特征。(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师:现在老师用一块布把这个圆柱体遮住(边说边演示),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这个圆柱体的上底面慢慢地缩到圆心时,这个圆柱体会变成怎样的一个物体呢?你能试着描述一下吗?
  生1:下面大大的,上面尖尖的。
  生2:下面是圆形,上面是一个顶点。
  生3:下面是圆形的,上面是尖尖的,旁边是一个曲面,从上到下慢慢变大。
  师:你们能在本子上把这个物体的形状试着画下来吗?(叫一生到黑板上画。)
  师:现在看一看,老师能不能把这个圆柱体变成你们说的或画的那样。
  (教师喊一、二、三,揭开遮在圆柱体上面的布,露出一个圆锥体。)
  生:哇!(然后一起鼓掌。)
  师:像你们说的或画的那样吗?
  生:像。
  师:这个物体叫圆锥体。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圆锥体的有关知识。 (教师边说边板书:圆锥的认识)
  分析:教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魔术”巧妙地导入新课,以魔术的神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扣住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在惊讶中不知不觉步入这节课要学习的“圆锥体”,主动进入研究圆锥体特征的状态之中,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与内在的动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了学生能够掌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就需要教师做到“先入为主”,我们在设计新课导入时,一定要多动脑筋,求新求实,找准新知识的切入点,将数学知识与情景有机结合,找到合适的导入方法,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和心灵,必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生活的艺术再现或理性表达。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实行知情意的统一,激发学生的感情,就能让他们情动于中而言于外。用心理能力的发展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情感,为写作智力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激发情感和情绪是作文训练的突破口。  关键词;培养情感 小学生 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是学生思维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
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水利工程在防洪、排涝、防灾、减灾等方面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在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人类社会跨入新世纪的今天,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势和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计划经济体制正在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取代,国际经济一体化正在深入到国民经济体系的每一个环节中,传统水利正在变革为现代水
摘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教学手段,创造一个文化语言环境,能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意识  一、学习文化的必要性  在英语教学中,以前我们主要强调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却忽略了与语言有关的文化知识。在现代的英语教学中,交际因素在外语教学中作用的凸现使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英语课程标准》把文化渗透作为一项课程目标,它强调英语学习要了解英语国家的
本文简述了工业仪表自动化和工业自动化控制的发展历程,列举了传感技术、系统集成技术、人机交互界面技术等几个方面讨论了工业自动化中的技术应用,从发展方向、技术间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