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效提问,引精彩课堂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200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 学生思维 有效性
  要使课堂精彩,课堂提问必须有效。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一、有效提问的内涵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备教材要“懂、透、化”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备学生要“实”
  我们常说:“我们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
  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
  二、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1.创设情境,问在学生兴趣点上
  例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在巩固练习阶段,可设计“比一比谁是摘苹果的冠军”游戏。教师事先在黑板上准备好一棵“大苹果树”,树上挂满了又红又大的苹果(苹果背面写着各种不同的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老师要明确“摘苹果”的要求:①苹果上的算式的得数要和篮子里的号数相同;②比一比看谁摘得又对又快又多,谁就被评为摘苹果冠军。这时,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了,都争先恐后地想亲自去摘。老师选了小组代表参赛,按照要求,一会儿工夫,“苹果”就被摘光了。经检验后,最后选出了冠军,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创设这一游戏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巩固了所学知识。
  2.分析学生,问在学生最近发展区
  现代教学论研究认为:提问最好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出发,对数学教材进行教学法加工,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首先要了解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才能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出适合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问题,即需要对学生量体裁衣。如:在《小数意义》教学中,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改进了教学方法。我直接出示各种类型的小数,让学生试读,不再刻意找出一个个小问题让学生回答,而是将预设与生成进行有效整合,即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对有问题的读法及时指出,学生兴趣浓厚。
  3.研究教材,问在学生有疑难处
  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尤其是难点处。对于教材的难点,教师要认真思考设计什么样的问题、设计几个问题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对于概念教学,解读文本相当重要。语文的文本是语言文字,在语文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其实,数学同样需要解读文本,把文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读了解该知识在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比重,了解该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该知识今后的延续,最重要的是还必须了解该知识的本质特征。教师只有对所要教学的知识要点,从横向与纵向分析清楚了,才有资格与学生对话,才能设计出合理的问题。
  如:在《小数大小的比较》教学中,能找准问题关键,为学生搭建好桥梁,归功于对文本的解读。小数大小的比较教材设计的例题不全面,学生的误区在于:小数的位数越多,小数就越大,而在例题中没有体现,在做一做中出现了。所以在讲课前的设计上要搭好梯子,避免学生对小数大小比较出现概念混淆。
  总之,课堂提问需问在学生有疑处,有疑问才会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辨别是非,也才能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真理的兴趣。特别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会有一种“洞然若开”、“豁然开朗”之感,不仅使学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满足,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效提问是有效课堂的基石。
其他文献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不厌改”之说。人们写文章,都要进行修改。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应当包括准备、起草和修改三个阶段。首先是准备,包括审题、构思、确定主题、选择材料、编写提纲等;其次是起草阶段,即起草文章、完成初稿;最后是修改阶段。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
期刊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再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教师要站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高度,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学习,提高探索精神及探索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情境”对化学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以“情境”为中心,围绕科学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展开学习,也是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情境”
期刊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能激活学习的主体,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和学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所以说激发兴趣对语文教学而言、对学生的学习而言都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教学实践表明:抓住契机,适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上好语文课的保证。  一、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  新课改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达成度,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但课堂中学生出现的某些错误信息,或许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如果利用得当,会给课堂带来勃勃生机。  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教学 错题信息 巧妙利用  一直以来,我们虽然都在努力追寻“完美”的课堂教学,但细细想来,课堂教学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圆,它是教师课堂构思和教学实际之间的对话过程,不完美甚至有错,才是它的真实存在。也可以说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
期刊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也有深刻的意义。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建议:每一位教师都要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  《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定义反思: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推及到教学中,反思有着更为深厚的内涵。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
期刊
摘 要:本文用简单直观的箭头、图像的方式,将功率这一节中较为复杂、难以理解的机车启动的两种方式问题展现出来,教学中让学生容易接受。精选例题不仅加强了对机车启动两种方式的理解,还复习了运动学知识、动能定理等。  关键词:功率 加速度 牵引力 速度  机车启动的两种方式是新教材在功率这一节中需教师讲授的一个问题,虽然教材中没有明确的文字叙述,但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帮助,在新
期刊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索新知识不可缺少的动因。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由于数学内容具有抽象性,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乐意参与教学活动,并真正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重视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轻松愉快
期刊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良好的语言呈现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一堂语文课的成败很关键的一点是教师的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是否简洁、清晰,声音高低是否适中,是否富有幽默感等,都对课堂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听课中,笔者发现有些语文教师语言单一、呆板、缺乏幽默,这样的课必然显得沉闷,师生交流也不会融洽,当然教学效果也不会好。那么有效的讲授应该注意哪些呢?  一、从形式上说,讲授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生动
期刊
摘 要:地理新课程改革蕴含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教育发展趋势。在地理教学改革中,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和随意性事件,地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找到处理这些事件的方法。  关键词:偶发性 随意性 感化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那么怎样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怎样处理地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和随意性事件呢?  一、来自教师自身的偶发事件  1.由于教师的学识水平在教学中出现的失误。  据调查统计,我市共有
期刊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由此可见,创设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笔者认为,我们创设的情境在体现趣味性的同时,一定要还原它的数学味,必须让它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服务,不要为了情境而情境。  以下是一些创设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