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 学生思维 有效性
要使课堂精彩,课堂提问必须有效。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一、有效提问的内涵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备教材要“懂、透、化”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备学生要“实”
我们常说:“我们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
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
二、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1.创设情境,问在学生兴趣点上
例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在巩固练习阶段,可设计“比一比谁是摘苹果的冠军”游戏。教师事先在黑板上准备好一棵“大苹果树”,树上挂满了又红又大的苹果(苹果背面写着各种不同的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老师要明确“摘苹果”的要求:①苹果上的算式的得数要和篮子里的号数相同;②比一比看谁摘得又对又快又多,谁就被评为摘苹果冠军。这时,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了,都争先恐后地想亲自去摘。老师选了小组代表参赛,按照要求,一会儿工夫,“苹果”就被摘光了。经检验后,最后选出了冠军,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创设这一游戏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巩固了所学知识。
2.分析学生,问在学生最近发展区
现代教学论研究认为:提问最好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出发,对数学教材进行教学法加工,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首先要了解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才能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出适合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问题,即需要对学生量体裁衣。如:在《小数意义》教学中,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改进了教学方法。我直接出示各种类型的小数,让学生试读,不再刻意找出一个个小问题让学生回答,而是将预设与生成进行有效整合,即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对有问题的读法及时指出,学生兴趣浓厚。
3.研究教材,问在学生有疑难处
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尤其是难点处。对于教材的难点,教师要认真思考设计什么样的问题、设计几个问题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对于概念教学,解读文本相当重要。语文的文本是语言文字,在语文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其实,数学同样需要解读文本,把文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读了解该知识在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比重,了解该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该知识今后的延续,最重要的是还必须了解该知识的本质特征。教师只有对所要教学的知识要点,从横向与纵向分析清楚了,才有资格与学生对话,才能设计出合理的问题。
如:在《小数大小的比较》教学中,能找准问题关键,为学生搭建好桥梁,归功于对文本的解读。小数大小的比较教材设计的例题不全面,学生的误区在于:小数的位数越多,小数就越大,而在例题中没有体现,在做一做中出现了。所以在讲课前的设计上要搭好梯子,避免学生对小数大小比较出现概念混淆。
总之,课堂提问需问在学生有疑处,有疑问才会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辨别是非,也才能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真理的兴趣。特别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会有一种“洞然若开”、“豁然开朗”之感,不仅使学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满足,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效提问是有效课堂的基石。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 学生思维 有效性
要使课堂精彩,课堂提问必须有效。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一、有效提问的内涵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备教材要“懂、透、化”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备学生要“实”
我们常说:“我们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
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
二、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1.创设情境,问在学生兴趣点上
例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在巩固练习阶段,可设计“比一比谁是摘苹果的冠军”游戏。教师事先在黑板上准备好一棵“大苹果树”,树上挂满了又红又大的苹果(苹果背面写着各种不同的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老师要明确“摘苹果”的要求:①苹果上的算式的得数要和篮子里的号数相同;②比一比看谁摘得又对又快又多,谁就被评为摘苹果冠军。这时,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了,都争先恐后地想亲自去摘。老师选了小组代表参赛,按照要求,一会儿工夫,“苹果”就被摘光了。经检验后,最后选出了冠军,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创设这一游戏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巩固了所学知识。
2.分析学生,问在学生最近发展区
现代教学论研究认为:提问最好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出发,对数学教材进行教学法加工,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首先要了解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才能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出适合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问题,即需要对学生量体裁衣。如:在《小数意义》教学中,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改进了教学方法。我直接出示各种类型的小数,让学生试读,不再刻意找出一个个小问题让学生回答,而是将预设与生成进行有效整合,即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对有问题的读法及时指出,学生兴趣浓厚。
3.研究教材,问在学生有疑难处
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尤其是难点处。对于教材的难点,教师要认真思考设计什么样的问题、设计几个问题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对于概念教学,解读文本相当重要。语文的文本是语言文字,在语文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其实,数学同样需要解读文本,把文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读了解该知识在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比重,了解该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该知识今后的延续,最重要的是还必须了解该知识的本质特征。教师只有对所要教学的知识要点,从横向与纵向分析清楚了,才有资格与学生对话,才能设计出合理的问题。
如:在《小数大小的比较》教学中,能找准问题关键,为学生搭建好桥梁,归功于对文本的解读。小数大小的比较教材设计的例题不全面,学生的误区在于:小数的位数越多,小数就越大,而在例题中没有体现,在做一做中出现了。所以在讲课前的设计上要搭好梯子,避免学生对小数大小比较出现概念混淆。
总之,课堂提问需问在学生有疑处,有疑问才会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辨别是非,也才能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真理的兴趣。特别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会有一种“洞然若开”、“豁然开朗”之感,不仅使学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满足,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效提问是有效课堂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