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发行的邮票,每一套都有一个总的名称,一套内的每一枚又有各自的名称,这便是邮票的图名。总的图名揭示整套邮票的主题,而每一枚的图名则是对该枚邮票的具体说明。图名之于邮票,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中国邮票以其文化特色和精美的印刷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人们通过邮票可以了解中国的文化艺术、历史遗产、科技发展和自然风光等。大多数集邮者还对邮票的背景介绍及技术资料十分注重,往往收集起来,细细研究。因此,邮票图名翻译得确切与否,直接影响到外国读者对中国邮票乃至中国社会的了解。
下面仅就邮票图名翻译的特点,结合实例谈点体会。
一、一丝不苟,追根寻源邮票一向被称为"国家的名片",小小方寸之间映照出国家的形象,传递着民族的气息。翻译邮票图名,如同中文定名一样,是极为严肃的工作。它要求译者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工作细致认真,容不得半点疏忽大意。由于翻译不当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例子是有的,不可不引以为戒。从这个意义上说,邮票图名的翻译较之于一般出版物的翻译,应有更高的要求,必须一丝不苟。
1991年,第十三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大会在北京召开,邮电部特发行1枚纪念邮票,图名就是"第十三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大会"。这个图名可以有多种译法,而且"联合会"、"大会"在英文中都不止一个,如果信手译来,难免与大会的固定名称不一致,很容易使人误解,造成混乱。经查,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是一个有着重要国际影响的学术组织,有其固定的英文名称,其大会已至第十三届,因而翻译时必须沿袭旧例,译为"TheThirteenthConferenceofInternationalUnionforQuaternaryResearch"。
有的图名虽非国际会议,却也必须追根寻源,找到其定称。联合国大会于1987年通过决议,宣布1990年为国际扫盲年,我国政府为此发行了1枚邮票。邮票画面上分别用中、英、法、西、俄、阿拉伯6种联合国正式语文写着"扫盲",其中英文为"ELIMINATEILLITERACY"。如果译者只图省事,很可能将"国际扫盲年"这一图名顺势译为"InternationalEliminatingIlliteracyYear"。这样译固然不能算错,但是,邮票乃国家发行的邮资凭证,其用词必须严谨,宣传口径需与国际社会保持一致。这也是国家所承担的一种国际义务,岂能仅仅达意而已?考虑到这一层,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京办事处联系。经其负责官员查档案正式确认,得其英文为"InternationalLiteracyYear",从而避免了对外宣传上可能引起的混乱。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即译者的自由度也很小。例如發行植物花卉邮票,总的图名为一类植物的总称,而每一枚的图名则分别介绍这一类植物中的个别品种。这种图名对译者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植物花卉的名称往往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色彩,有的植物还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名称也极具中国特点。如我国1991年发行的《杜鹃花》邮票,一套8枚,还有1枚小型张,都是杜鹃花,却有9个各不相同的名称:"凝毛杜鹃"、"云锦杜鹃"、"映山红"、"马缨杜鹃"……显而易见,其中有的名称很难找到对应的英文。如果自己创造一种译法,效果恐怕也不会好,正如中餐里有些菜名,直接翻译过去,外国人往往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因此,类似这样的植物名称,最好是引用其拉丁文的学名。尽管读者并非都是植物学家,但至少这样译是准确的,能够体现邮票发行的严肃和正规的特点。
二、抓住主旨,不计细节邮票图名的翻译有其严谨的一面,也有需要灵活变通的一面。对有些题材,根据对外宣传的特点,中外文需作不同的处理。如中文说"我国",英文往往要译成"China",这是说话角度的变化,而非主旨的改变。有时为了保证主旨的传达,字面上要脱离原文。例如在《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这套邮票中,第一枚的图名为"七七战火",中国读者一看便知那是"七七"事变之战火,但外国读者对"七七"则不一定了解;而"战火"在战争年代更是家常便饭,没什么特别的意义。在此情况下,就需要抓住主旨,点明事变,译为"July7thEvent",这样才能有助于外国读者了解那次战火之大,意义之特别。如果死按字面译成"July7thFlamesofWar",则不能突出事变之主旨。
我国发行的邮票,题材广泛,许多内容对于外国读者来说都是陌生的,加上文化历史的因素,有时甚至是一无所知。1995年发行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便是一例。虢国并非国家,夫人也不是一般的夫人。一个图名,却包含着一言难尽的故事。而图名是一种标题,简明扼要是起码的要求,因此对这样的图名与其全部译出,倒不如只取"游春"二字,译为"SpringOuting"或"PaintingofSpringOuting"。舍去不重要的细节为的是使主旨更加突出、图名更加简明,从而减少外国读者理解上的困难。
又如《景德镇瓷器》邮票的第二枚"元·青花追韩信图梅瓶",图名包括了制作年代、工艺、图案、用途及形状等诸多内容。其中"追韩信"是个家喻户晓的典故,因此才用于瓷器的图案。这一图名如果照直翻过去,只能是费力不讨好;即使解释清了这个典故,也只会闹个喧宾夺主,倒不如避而不译来得简洁:"BlueandWhitePorcelainVaseoftheYuanDynasty."三、正确理解,适当表达译文表达得适当与否,首先取决于对原文的理解是否正确。翻译邮票图名也不例外,准确把握图名的含义以及它与邮票画面的关系,是译好图名的前提条件。
《第一届东亚运动会》邮票的第一枚,名为"运动员"。翻译时就要先看看画面上是一个还是多个运动员,是男还是女,然后再下笔。《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中的"电影"二字,不可贸然译为thefilm或films,因为这里讲的并非是哪一部或哪些部电影,而是指电影这种事物,要译成thefilms或thecinema才算准确。
《陶行知诞生一百周年》邮票的第二枚,名为"求真与做人",涉及两个动词短语。这里需要斟酌的是,两个动词应以何种形式出现为佳。这一图名来源于陶行知先生自己的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先生是教育家,又是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因而这里的"求真与做人",既表达了陶先生的教育主张,又体现了陶先生正人先正己的高尚情操。据此,以祈使句来处理这两个动词,译为"SeekTruthandBeUpright"是贴切的,较好地表达了号召他人、警示自己这一含义。
同样是含有动词的图名,在处理上要视具体情况而采用不同的手段。"舌战群儒"、"智激孙权"、"蒋干盗书"、"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第三组4枚邮票的图名,画面上表现了生动的情节。翻译时用名词和动名词来分别处理原文中的动词,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AVerbalBattlewithScholars"、"GoadingSunQuanwithSarcasm"、"JiangGanStealingtheLetter"、"BorrowingArrowswithStrawloadedBoats."有些邮票的图名富含文化内涵,译者所面临的任务与其说是语言的移译,不如说是文化间的沟通。典型的一例便是1995年生肖邮票的第一枚,图名为"肥猪拱门"。从字面上看,这句话完全可以译成:"Abigpokerpushesthedoorwithitssnout."但问题是,这样译传达了何种信息?会引起怎样的联想?"一只肥猪用嘴拱门",形象美吗?猪为什么拱门?画面上也没有这样的情景啊!在春节临近、一派喜庆热烈的气氛下,为什么会选用这样的图名?一旦给外国读者留下这些疑问,那就是翻译的失败。应该看到,"肥猪拱门"是句民间熟语,是"喜事临门"、"好事自己找上门来"的意思,以此熟语作为猪年邮票的图名,表达了一种丰衣足食、喜庆吉祥的美好祝愿。因此,翻译这一图名必须抛开字面意义,设法传达其文化内涵。然而困难的是,由于标题文字的特点,翻译时不宜作太多的解释。在"形似"与"神似"不能两全时,只好舍去其形象,保留其精神,译为"GoodFortuneatDoor"。
有时情况正好相反,原文中隐去的形象,译文中却要点明。例如为中央电视台1994年春节联欢晚会发行的拜年封,上有一副对联云:"梅朵数行新印雪,桃符万户喜迎春。"1994年春节正值狗年伊始,上联"梅朵数行新印雪"实为"狗(年)踏雪而至、印出朵朵梅花"之意。译文中若不点明"狗"这一形象,外国读者恐怕很难想到梅花、瑞雪与狗年有何特殊关系。因此将这副春联译为:Onthefreshsnowplumblossomsthedogprints;Coupletsofhouseholdsglowwiththespringtints.上下两句虽不能像原文那样对仗工整,但在音节数量和韵脚上能够对应,算是差强人意吧。
责编/郝宪明
中国邮票以其文化特色和精美的印刷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人们通过邮票可以了解中国的文化艺术、历史遗产、科技发展和自然风光等。大多数集邮者还对邮票的背景介绍及技术资料十分注重,往往收集起来,细细研究。因此,邮票图名翻译得确切与否,直接影响到外国读者对中国邮票乃至中国社会的了解。
下面仅就邮票图名翻译的特点,结合实例谈点体会。
一、一丝不苟,追根寻源邮票一向被称为"国家的名片",小小方寸之间映照出国家的形象,传递着民族的气息。翻译邮票图名,如同中文定名一样,是极为严肃的工作。它要求译者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工作细致认真,容不得半点疏忽大意。由于翻译不当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例子是有的,不可不引以为戒。从这个意义上说,邮票图名的翻译较之于一般出版物的翻译,应有更高的要求,必须一丝不苟。
1991年,第十三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大会在北京召开,邮电部特发行1枚纪念邮票,图名就是"第十三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大会"。这个图名可以有多种译法,而且"联合会"、"大会"在英文中都不止一个,如果信手译来,难免与大会的固定名称不一致,很容易使人误解,造成混乱。经查,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是一个有着重要国际影响的学术组织,有其固定的英文名称,其大会已至第十三届,因而翻译时必须沿袭旧例,译为"TheThirteenthConferenceofInternationalUnionforQuaternaryResearch"。
有的图名虽非国际会议,却也必须追根寻源,找到其定称。联合国大会于1987年通过决议,宣布1990年为国际扫盲年,我国政府为此发行了1枚邮票。邮票画面上分别用中、英、法、西、俄、阿拉伯6种联合国正式语文写着"扫盲",其中英文为"ELIMINATEILLITERACY"。如果译者只图省事,很可能将"国际扫盲年"这一图名顺势译为"InternationalEliminatingIlliteracyYear"。这样译固然不能算错,但是,邮票乃国家发行的邮资凭证,其用词必须严谨,宣传口径需与国际社会保持一致。这也是国家所承担的一种国际义务,岂能仅仅达意而已?考虑到这一层,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京办事处联系。经其负责官员查档案正式确认,得其英文为"InternationalLiteracyYear",从而避免了对外宣传上可能引起的混乱。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即译者的自由度也很小。例如發行植物花卉邮票,总的图名为一类植物的总称,而每一枚的图名则分别介绍这一类植物中的个别品种。这种图名对译者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植物花卉的名称往往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色彩,有的植物还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名称也极具中国特点。如我国1991年发行的《杜鹃花》邮票,一套8枚,还有1枚小型张,都是杜鹃花,却有9个各不相同的名称:"凝毛杜鹃"、"云锦杜鹃"、"映山红"、"马缨杜鹃"……显而易见,其中有的名称很难找到对应的英文。如果自己创造一种译法,效果恐怕也不会好,正如中餐里有些菜名,直接翻译过去,外国人往往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因此,类似这样的植物名称,最好是引用其拉丁文的学名。尽管读者并非都是植物学家,但至少这样译是准确的,能够体现邮票发行的严肃和正规的特点。
二、抓住主旨,不计细节邮票图名的翻译有其严谨的一面,也有需要灵活变通的一面。对有些题材,根据对外宣传的特点,中外文需作不同的处理。如中文说"我国",英文往往要译成"China",这是说话角度的变化,而非主旨的改变。有时为了保证主旨的传达,字面上要脱离原文。例如在《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这套邮票中,第一枚的图名为"七七战火",中国读者一看便知那是"七七"事变之战火,但外国读者对"七七"则不一定了解;而"战火"在战争年代更是家常便饭,没什么特别的意义。在此情况下,就需要抓住主旨,点明事变,译为"July7thEvent",这样才能有助于外国读者了解那次战火之大,意义之特别。如果死按字面译成"July7thFlamesofWar",则不能突出事变之主旨。
我国发行的邮票,题材广泛,许多内容对于外国读者来说都是陌生的,加上文化历史的因素,有时甚至是一无所知。1995年发行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便是一例。虢国并非国家,夫人也不是一般的夫人。一个图名,却包含着一言难尽的故事。而图名是一种标题,简明扼要是起码的要求,因此对这样的图名与其全部译出,倒不如只取"游春"二字,译为"SpringOuting"或"PaintingofSpringOuting"。舍去不重要的细节为的是使主旨更加突出、图名更加简明,从而减少外国读者理解上的困难。
又如《景德镇瓷器》邮票的第二枚"元·青花追韩信图梅瓶",图名包括了制作年代、工艺、图案、用途及形状等诸多内容。其中"追韩信"是个家喻户晓的典故,因此才用于瓷器的图案。这一图名如果照直翻过去,只能是费力不讨好;即使解释清了这个典故,也只会闹个喧宾夺主,倒不如避而不译来得简洁:"BlueandWhitePorcelainVaseoftheYuanDynasty."三、正确理解,适当表达译文表达得适当与否,首先取决于对原文的理解是否正确。翻译邮票图名也不例外,准确把握图名的含义以及它与邮票画面的关系,是译好图名的前提条件。
《第一届东亚运动会》邮票的第一枚,名为"运动员"。翻译时就要先看看画面上是一个还是多个运动员,是男还是女,然后再下笔。《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中的"电影"二字,不可贸然译为thefilm或films,因为这里讲的并非是哪一部或哪些部电影,而是指电影这种事物,要译成thefilms或thecinema才算准确。
《陶行知诞生一百周年》邮票的第二枚,名为"求真与做人",涉及两个动词短语。这里需要斟酌的是,两个动词应以何种形式出现为佳。这一图名来源于陶行知先生自己的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先生是教育家,又是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因而这里的"求真与做人",既表达了陶先生的教育主张,又体现了陶先生正人先正己的高尚情操。据此,以祈使句来处理这两个动词,译为"SeekTruthandBeUpright"是贴切的,较好地表达了号召他人、警示自己这一含义。
同样是含有动词的图名,在处理上要视具体情况而采用不同的手段。"舌战群儒"、"智激孙权"、"蒋干盗书"、"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第三组4枚邮票的图名,画面上表现了生动的情节。翻译时用名词和动名词来分别处理原文中的动词,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AVerbalBattlewithScholars"、"GoadingSunQuanwithSarcasm"、"JiangGanStealingtheLetter"、"BorrowingArrowswithStrawloadedBoats."有些邮票的图名富含文化内涵,译者所面临的任务与其说是语言的移译,不如说是文化间的沟通。典型的一例便是1995年生肖邮票的第一枚,图名为"肥猪拱门"。从字面上看,这句话完全可以译成:"Abigpokerpushesthedoorwithitssnout."但问题是,这样译传达了何种信息?会引起怎样的联想?"一只肥猪用嘴拱门",形象美吗?猪为什么拱门?画面上也没有这样的情景啊!在春节临近、一派喜庆热烈的气氛下,为什么会选用这样的图名?一旦给外国读者留下这些疑问,那就是翻译的失败。应该看到,"肥猪拱门"是句民间熟语,是"喜事临门"、"好事自己找上门来"的意思,以此熟语作为猪年邮票的图名,表达了一种丰衣足食、喜庆吉祥的美好祝愿。因此,翻译这一图名必须抛开字面意义,设法传达其文化内涵。然而困难的是,由于标题文字的特点,翻译时不宜作太多的解释。在"形似"与"神似"不能两全时,只好舍去其形象,保留其精神,译为"GoodFortuneatDoor"。
有时情况正好相反,原文中隐去的形象,译文中却要点明。例如为中央电视台1994年春节联欢晚会发行的拜年封,上有一副对联云:"梅朵数行新印雪,桃符万户喜迎春。"1994年春节正值狗年伊始,上联"梅朵数行新印雪"实为"狗(年)踏雪而至、印出朵朵梅花"之意。译文中若不点明"狗"这一形象,外国读者恐怕很难想到梅花、瑞雪与狗年有何特殊关系。因此将这副春联译为:Onthefreshsnowplumblossomsthedogprints;Coupletsofhouseholdsglowwiththespringtints.上下两句虽不能像原文那样对仗工整,但在音节数量和韵脚上能够对应,算是差强人意吧。
责编/郝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