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降糖,重在生津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lixi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病情发展和季节关系非常密切。渐入寒冬,天气越来越冷,寒意会刺激交感神经,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容易造成血糖升高,所以糖尿病更容易在秋冬季爆发或加重,因此,糖尿病病友尤其要在这个时节做好自我防护。
  糖尿病,中医分3型
  对于糖尿病而言,饮食控制是最重要的。而这一观点,更是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的立足点和关键所在。糖尿病最明显症状就是口干,所以,中医抓住津液流失这一特征,把糖尿病称作“消渴症”。这个津液不光是指唾液,还包括流出的汗水、行房事的精液等。
  中医一般将糖尿病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种类型。
  上消是心和肺的关系,一般表现为口渴喜饮,喝再多水也口干;还伴随小便多的现象,而且颜色发黄;另外喉咙干热,嘴唇也容易干燥;食量上没什么变化,不过舌红唾液少,苔黄干涩。
  中消是脾胃之间的关系,吃得多但饿得快是中消型最明显的表现,还伴随口干总想喝水的情况。此外,还表现为小便频多、大便干结、头晕目眩、形体消瘦、舌发红、苔发黄等。
  下消是肝肾间的关系,主要表现是小便频繁,并且量多;面色看起来潮红,手足心热伴随腰膝酸软,舌红少苔。
  酸苦“生津”可助控糖
  尽管糖尿病分3种类型,不过总体来说,生津是防治糖尿病的最有效手段。一个人能生津液,说明内循环好。津液吞到肚子里,还能帮助胃肠蠕动,促进消化。那么如何生津液呢?关键在两字——苦和酸。
  中医在辨证治疗糖尿病时认为,苦和酸可以解决口干的问题,有助于降低血糖及尿糖,减轻或消除症状,或减少用药量,使病情趋于稳定。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曾明确提出,黄连可治疗“消渴症”。苦的食饮种类繁多,比如苦丁茶和苦荞茶就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苦的茶饮、食物多偏寒性,而且又是在秋冬季节,本来就属天寒萧瑟,所以胃不好的人也不宜多喝。而酸性的山楂和酸梅汤,倒是不错的选择。所以,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在秋冬季节里可少苦配多酸,一起来达到饮食抗糖的目的。
  食疗补充固然是生津的常用方法之一,其实,还有两个生津方法更简单,更容易操作,效果也很不错,那就是吞口水和细嚼慢咽,大家平时不妨一试。
  一些人在锻炼之后唾液分泌会增多,这时候一定要内吞。因为中医上有“痰可吐,津液吞”的说法。而现代医学也证实,人的唾液是非常好的营养物质,还有极强的杀菌作用。
  另外一个生津方法是吃饭时细嚼慢咽。一般来说,吃一口饭至少需要咀嚼36下,这时嘴里就会产生大量津液,然后再慢慢顺着食物吞下。而有些人吃饭快,几分钟就搞定一顿饭,他们如果不改掉这个不良习惯,久而久之容易患上胆结石或者膀胱结石。
  秋冬运动,以“慢”为主
  日渐走低的气温、呼啸的凛冽寒风,这样的环境很容易让一些糖尿病患者无法继续坚持运动锻炼。但作为控糖的有效手段之一,运动却又是必不可少的。秋冬季节属于秋收、冬藏阶段,糖友们除了在心神上要平和安宁外,在行为上也要以慢为主,不宜做过量的运动。
  首先,建议尽量选择运动不是很激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打太极、乒乓球、室内羽毛球等。时间上,最好选择进餐后1小时运动。因为此时是血糖较高的时候,锻炼降糖的效果会事半功倍,但如果选择在早晨锻炼,则一定要在锻炼前进食,否则容易发生低血糖。
  其次,一定要控制好运动强度,不要出太多汗。因为秋冬季节属于阳消阴长阶段,如果出汗太多,就容易伤阳,而人体血液、津液在体内的运行循环,都需要阳气为之输布运行,一旦阳气耗损,就会导致体内湿邪过重。以走路为例,每次30~60分钟,一般慢速走以每分钟60~70步为宜,中速行走每分钟80~90步,快速行走为每分钟110~120步,走的速度按个人体力而定。体力较好的患者,行走时还可加一些负荷,但不要刻意追求运动时间。
  秋冬季节由于天气寒冷,人体难以很快适应外面的温度,所以,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准备,从运动量小的动作开始,逐步加大运动量。运动结束时,也应再做些放松调整活动,如慢走几步、揉揉腿,做几下深呼吸等,逐渐让人适应从锻炼的兴奋状态回到静息状态。
其他文献
走路抬头挺胸利于周身与大脑的气血回流,让大脑得到休息的机会,这个姿势使低头工作的状态变为“阳气升发”的抬头状态,正好补偿了人因为低头工作,给大脑造成的紧张以及气血流通不
与头脑相关的时间上午10~11点钟,晚上8~9点钟:算账或玩填字游戏。这是人一天中最清醒的两个时刻。2月末或3月初:度假。人们容易在这段时间受到季节性情绪紊乱的困扰,走出户外,多
说起骨质疏松,很多人(包括少数医生)都认为是缺钙所致。这种看法其实是片面的。  先说一下什么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就是骨组织的萎缩。树木老了会朽,骨头老了也会萎缩,所以,骨质疏松是一种生理现象,不是病。举重运动员老了以后无法举起年轻时可以举起的重量,原因就是肌肉和骨骼都萎缩了,骨质疏松了。骨质疏松不是缺钙,是骨组织内骨成分的减少。骨成分中不仅仅有钙,还有胶原、蛋白和其他有形成分。  我们年轻时,身体
人的双脚,需要防湿,这点很多人深有体会。而从中医的角度看,人体最需要防湿,最容易被湿气困扰的部分,其实还不是双脚,而是脾(编者注:中医所指的脾相当于消化系统,与西医所指的脾不是一回事)。  在中医理论中,脾脏有运化水谷和水液的功能,还能够向上向外输布营养精微物质,并且协助管理气血的生成和统摄,然而它却最容易被“湿”困住。《黄帝内经》中就提出,脾喜燥而恶湿。打一个比方来说,好似一个机器枢纽位于人体中
慢性胆囊炎患者吃得稍不注意,就会使胆囊炎复发,出现腹胀或右上腹不适、胃灼热、嗳气、吞酸等一系列消化不良症状。如不及时治疗,不仅导致胆囊功能减退,还会引发胰腺炎、肝炎等。
平时久坐时,脊椎和颈椎始终保持着一个曲度,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关节也特别劳累。多做下蹲可以活动关节、放松肌肉、提供身体平衡能力、改善体形、提高心肺功能,让身体变得更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