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镜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n_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93—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腰椎间盘镜(MED)技术属显微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安全性高、恢复快等优点,我科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应用ME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87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87 例中,男52例,女35例,年龄18-69岁,病程6个月至10年。均有不同程度腰腿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其中67例腱反射减弱,20例腿和足部皮肤感觉减弱或感觉异常。所有病例经临床查体、X线片、CT、MRI影像学检查确诊。
  1.2 麻醉及术式:取硬膜外麻醉,俯卧位,腹部两侧纵型置长软枕衬垫。穿刺针穿刺定位,C形臂机透视见定位准确后,经脊柱正中行1-2cm的小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腰背筋膜,扩张管扩开软组织,上好固定椎间盘镜和光纤线缆。用黄韧带剥离器、有齿髓核钳、椎板咬骨钳分离切除黄韧带和部分椎板,行椎板开窗,需要时行全椎板切除;神经剥离器轻轻牵开神经根和硬脊膜,带鞘尖刀切开纤维环,刮匙、髓核钳取出突出髓核。创面止血,冲洗伤口,逐层缝合。
  1.3 结果:本组病人术后3天戴腰围离床活动,住院7-9天。全部病例术后随访1-11月,平均5月。术后基本恢复工作岗位的时间为12-45天,平均20天。疗效评价标准[1]:优49例,症状完全消失,恢复原来工作;良24例,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劳累后偶有腰痛或下肢酸麻感,恢复原来工作,生活无碍;可14例,症状减轻但仍有疼痛,减轻工作及活动。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MED是一项新技术,病人对其知之甚少,惧怕手术,产生焦虑、紧张情绪。我们详细的向病人介绍MED的先进性、手术原理、技术特点、优缺点,还可利用骨性模具讲解椎间盘突出的病因,让病人一起参与制定治疗护理方案,从而消除病人对手术的顾虑,积极配合手术。
  2.2 术前评估:掌握病人的临床症状,以便术后观察对比,了解疗效。
  2.3 术前体位训练:术中取俯卧位,时长约1-2小时,病人会感觉不适,甚至难以忍受。所以术前需行体位练习。方法:病人俯卧,头偏向一侧,头下垫一软枕,双手上举前屈置于头部两侧,腹部两侧纵型置长软枕。每日3次,每次30-60分钟。训练病人床上解大小便、上下床、滚式翻身等方法。
  3 术后护理
  3.1 一般护理:病人术毕戴腰围回病房,采用3人平托搬运法,保持身体轴线平直不扭曲。去枕平卧于硬板床上,以保持脊柱自然弯曲,禁卧软床,膝下垫一软枕。本组病人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6-8小时生命体征平稳即可翻身,待麻醉消失病人感觉恢复后,床上伸屈活动双下肢,可有效防止神经根的粘连,协助病人挪动身体,滚式翻身,侧卧背部用物支撑。翻身时注意脊柱的稳定状态。术后24-48小时卧床休息。
  3.2 切口护理:术中切口放置引流条,术后48小时内视切口情况予以拔除。为便于引流及保护切口周围皮肤,可侧卧、仰卧交替。本组3例发生切口周围皮肤红肿,可能是因为切口过小,手术中工作套管压迫时间过长所致,经加强换药后切口一期愈合。若伤口有渗液应考虑可能损伤了硬脊膜并发脑脊液漏,漏出液量少可采取平卧位,并及时更换敷料,严重者考虑手术修补。
  3.3 术后应详细观察并记录下肢感觉运动情况:术后病人发热,局部疼痛加重者考虑是否有椎间隙感染,需加强抗炎、活血化瘀治疗,同时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3.4 康复锻炼
  3.4.1 直腿抬高训练:为防止神经根粘连水肿,术后应行直腿抬高练习。当日即可在护士协助下进行。自30度开始,逐渐增大幅度,当抬高60时,神经根牵拉幅度最大,约2-8厘米。
  3.4.2 腰背肌锻炼:提高腰背肌力,增加脊柱稳定性,术后第2日即可进行。开始可用头、双肘及双足作为支撑点,使背部、腰部均向上抬起,以后逐渐改为头顶和双足为支撑点的三点式。锻炼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幅度和次数,坚持3分钟以上。
  3.4.3 术后3天戴腰围下床活动时,要避免弯腰,起床时先侧卧坐起在下床。下地活动应遵循循序渐进、适可而止的原则。
  4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养成正确的坐姿,足底应踏到地面。坐位太低时会影响脊柱生理前曲,致使腰肌不平衡引起损伤。坚持腰背肌、腹肌锻炼,防止肥胖,减少腰椎承重,增加脊柱稳定性。术后4周内应避免长时间久坐、开车、骑车,每坐40分钟即应有5分钟的站立或躺卧休息。离床活动需佩带腰围,不少于4周。指导病人出院后在生活中的站、坐、行和活动姿势,减少慢性损伤。手术半年内肩、背、腰不能负重,坐车时可用腰围護腰,生活中取拿物品不能过于伸腰或弯腰,可取下蹲动作。
  5 讨论
  微创技术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MED手术可以更小的创伤解决椎间盘突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护士熟悉MED手术的术前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尤其是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准的病人的心理护理,可明显降低其对手术的恐惧,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加强康复锻炼,根据体质,由简及繁,可缩短术后卧床时间,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原来的工作学习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Ando M, Tamaki T, Kawakami M, et al. Electrophysiological diagnosis using 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 for the intraforaminal and extraforaminal L5 nerve root entrapment. Eur Spine J, 2013, 22:833.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对肛瘘以及肛周脓肿诊断中采取高频线阵及经直肠腔内超声的诊断方法进行诊断能够取得的诊断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名患有肛瘘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采取高频线阵及经直肠腔内超声的诊断方法进行诊断。50名病人中,有28名病人采取了手术治疗措施,在检查结束后,将检查得到的结果和手术产生的结果作分析和对比。结果 对50名病人的肛瘘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
【摘 要】目的:了解行消化内镜检查的住院患者的护理需求,以患者护理需求为基础改进住院患者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2012年6—10月选择在都江堰市医疗中心消化内科住院并行消化内镜检查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以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了解其护理需求及护理满意度,再以护理需求为基础对我消化病区护理服务进行改进,调查改进后l50例患者(干预组)满意度。结果:消化内镜检查的住院患者护
【摘要】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出血过多的原因及其特点,分析产科急救流程对降低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30例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对其给予针对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及防治感染等治疗。结果 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原因有很多。本组患者主要由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滞留,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裂伤等因素。结论 孕妇一旦发生出血,流血量过多且情况较严重者将会导
期刊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健康教育;实施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92—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保医疗体系的建立,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老年高血压病人在住院病人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但是由于老年患者依从性差、健康观念淡薄,常常处于被动治疗的地位。因此,在老年病人住院期间,我们要帮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高血压病的治疗和预后是一个
【摘要】 肠套叠是一种多在五个月到一周岁的小儿群体中发生的常见腹部急症,是指人身体内部某段肠管像单眼望远镜被收起一样凹陷进其远端的肠管中,发病原因可能与季节变换、病毒感染、饮食失调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肠套叠必须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否则就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遗症乃至死亡。本文将简要分析小儿肠套叠的发病原因,并重点探讨钡灌肠复位法在小儿肠套叠诊断和治疗中的具体应用,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关键词】卵巢癌;早期症状;常见筛查方法;早期诊断  卵巢癌是婦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率在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但死亡率却占首位。统计发现20%—25%的卵巢癌有家族史,母亲或姐妹患卵巢癌的妇女,其发生卵巢癌的危险性比无类似病史的妇女高18倍!70%-80%卵巢癌患者发现时已属晚期,晚期卵巢癌仅20%-30%的患者可存活5年,早期卵巢癌高达80%-90%的患者可存活5年,且术后恢复快,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临床处理经验。方法 对54例老年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加强对围手术期的处理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54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 老年患者胆囊切除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 老年患者;胆囊切除术;临床处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33-02  随着我国人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