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改;自学能力;教学行为生活化: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9-0050-02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以前,我们的数学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近几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本人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培养自学能力,做实教学前奏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本人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切实做到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导人,既考虑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又考虑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让学生拟订预习的提纲,带着问题去预习,这样学生在预习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预习时学生还可以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阅读,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其次,在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后,教师可以对例题进行改造,这样使学生既完成了练习,又复习了旧知识;第三,课堂后段教师应用适量的时间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恰当的自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条件。在导入课题时,教师可用简洁的语言或投影仪来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提出自学的内容、要求、方法及时间让学生自学。使学生一上课就明确学习目的、自学内容、自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有方向。自学的形式较多,可以围绕思考题看书、独立找答案、学例题、记要点、做实验等,学生在发现问题后要及时做上记号。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运用恰当的自学方法学习,能使学生积累不少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
二、联系教学实际,切实转变教学行为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探索者,既要借鉴和吸收他人的经验与成果,把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受融入到新课程中去,使自己的创新精神伴随新课程而自由释放,又要以导演、合作伙伴的角色走进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智慧、创新热情和创新想象力。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我们教师从备课到讲课,考虑得最多的是学生,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认真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前,教师要精心预设教学过程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具、课件上要准备充足,做到有的放矢。课中,教师要精讲多练,让学生在情境中动脑、动口、动手,在玩中学。小组合作学习,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2.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实现教学活动。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重。教师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要树立“无差生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鼓舞、激励、肯定,教师也得到理解、体谅、启发。新型课堂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沟通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突出学科知识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的生活中,从而享受学习的乐趣。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師生互相沟通、互相影响、互相补充,达到共识、共进、共享的目标,就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3.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要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决问题,和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其方向,而是引导其去辨明方向;当学生心有畏惧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们走,而是唤起他们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们不断向前。
三、数学知识生活化,课堂教学情境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不断寻求数学问题,不断求异创新。
1.课前深人生活实践,发现数学问题。在上数学课前,教师应让学生深入实际生活,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调查了解,然后做与实践生活联系紧密的练习,通过做练习,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于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节课的知识进行了一个综合练习,而且兴趣盎然,意犹未尽。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学生通过帮助家长购物算账,不但获得了有关“方程”的感性材料,而且学习热情高涨,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这些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中获得数学体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方程的理解,而且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方程概念的必要性。
2.新课改倡导让课堂回归生活,让数学回归生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矢¨识应用到生活、生产实践中去,以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自己生活的世界,发现他们的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作用。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能使学生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数学教育的目的。
3.创设生活情境,化数学知识为生活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平方差公式”时,以故事情境引人:王萌去市场买水果,这种水果每千克6.8元,他买了7.2千克水果,应该给售货员多少钱?就在售货员用计算器算钱时,王萌一下说出应该给48.96元钱,售货员大吃一惊,结果她算出来的数和王萌说的一样。学生们认为王萌很聪明,我说:“王萌算得这么快并不是比你们聪明很多,而是她用的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知识,你们学完后也会和她一样聪明的。”学生瞬时对这节课有了很大兴趣,听讲也很专心,这节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根据生活背景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适时、合理地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地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索数学问题。
四、进行教与学的反思,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1.我在具体的教学中,长期坚持每节一后记、每周一反思、每期一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反思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在反思中不但总结成功的经验,而且更注意总结失败的教训,失败也是宝贵的财富。、在自己不断反思的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些年,我只注意讲解和训练,学生的成绩往往不理想,后来我提出让学生进行反思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教师要相信学生,信任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把方法传给学生,把感悟留给学生,把发展的主动权毫无保留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必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强化他们“我能学”的心理意识,这样学生才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3.初中数学教师应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数学教学历程,从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和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能使学生自觉地进入本节所学内容,并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耳聆听、用语言描述。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9-0050-02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以前,我们的数学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近几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本人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培养自学能力,做实教学前奏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本人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切实做到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导人,既考虑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又考虑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础。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让学生拟订预习的提纲,带着问题去预习,这样学生在预习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预习时学生还可以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阅读,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其次,在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后,教师可以对例题进行改造,这样使学生既完成了练习,又复习了旧知识;第三,课堂后段教师应用适量的时间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恰当的自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条件。在导入课题时,教师可用简洁的语言或投影仪来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提出自学的内容、要求、方法及时间让学生自学。使学生一上课就明确学习目的、自学内容、自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有方向。自学的形式较多,可以围绕思考题看书、独立找答案、学例题、记要点、做实验等,学生在发现问题后要及时做上记号。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运用恰当的自学方法学习,能使学生积累不少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
二、联系教学实际,切实转变教学行为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探索者,既要借鉴和吸收他人的经验与成果,把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受融入到新课程中去,使自己的创新精神伴随新课程而自由释放,又要以导演、合作伙伴的角色走进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智慧、创新热情和创新想象力。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我们教师从备课到讲课,考虑得最多的是学生,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认真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前,教师要精心预设教学过程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具、课件上要准备充足,做到有的放矢。课中,教师要精讲多练,让学生在情境中动脑、动口、动手,在玩中学。小组合作学习,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2.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实现教学活动。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重。教师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要树立“无差生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鼓舞、激励、肯定,教师也得到理解、体谅、启发。新型课堂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沟通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突出学科知识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的生活中,从而享受学习的乐趣。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師生互相沟通、互相影响、互相补充,达到共识、共进、共享的目标,就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3.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要用“童眼”来看问题,怀“童心”来想问题,以“童趣”来解决问题,和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其方向,而是引导其去辨明方向;当学生心有畏惧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们走,而是唤起他们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们不断向前。
三、数学知识生活化,课堂教学情境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不断寻求数学问题,不断求异创新。
1.课前深人生活实践,发现数学问题。在上数学课前,教师应让学生深入实际生活,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调查了解,然后做与实践生活联系紧密的练习,通过做练习,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于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节课的知识进行了一个综合练习,而且兴趣盎然,意犹未尽。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学生通过帮助家长购物算账,不但获得了有关“方程”的感性材料,而且学习热情高涨,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这些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中获得数学体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方程的理解,而且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方程概念的必要性。
2.新课改倡导让课堂回归生活,让数学回归生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矢¨识应用到生活、生产实践中去,以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自己生活的世界,发现他们的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作用。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能使学生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数学教育的目的。
3.创设生活情境,化数学知识为生活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平方差公式”时,以故事情境引人:王萌去市场买水果,这种水果每千克6.8元,他买了7.2千克水果,应该给售货员多少钱?就在售货员用计算器算钱时,王萌一下说出应该给48.96元钱,售货员大吃一惊,结果她算出来的数和王萌说的一样。学生们认为王萌很聪明,我说:“王萌算得这么快并不是比你们聪明很多,而是她用的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知识,你们学完后也会和她一样聪明的。”学生瞬时对这节课有了很大兴趣,听讲也很专心,这节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根据生活背景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适时、合理地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地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索数学问题。
四、进行教与学的反思,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1.我在具体的教学中,长期坚持每节一后记、每周一反思、每期一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反思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在反思中不但总结成功的经验,而且更注意总结失败的教训,失败也是宝贵的财富。、在自己不断反思的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些年,我只注意讲解和训练,学生的成绩往往不理想,后来我提出让学生进行反思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教师要相信学生,信任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把方法传给学生,把感悟留给学生,把发展的主动权毫无保留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必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强化他们“我能学”的心理意识,这样学生才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3.初中数学教师应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数学教学历程,从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和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能使学生自觉地进入本节所学内容,并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耳聆听、用语言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