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里·萨尔坦:居家在此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xiao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独特影响力的美国当代摄影家拉里·萨尔坦(LarIy Sultan 1946-2009)去世五年之后,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大都会的洛杉矶艺术博物馆(LACMA),隆重举办他的第一个大型回顾展《拉里·萨尔坦:居家在此》(Larry Sultan: Here and Home),展期2014年11月19日至2015年3月22日。拉里·萨尔坦被视为加州籍贯的美国摄影师,并且以其拍摄加州在地照片的系列作品著称于世。此回顾展由洛杉矶艺术博物馆主办,罗伯特·梅普尔索普基金会和布洛特曼基金会等机构捐助资金支持。
  此番展览精选艺术家拉里·萨尔坦生前达35年职业生涯中的200多幅代表作照片,包括1970年代贯彻其个人观念的独立创意作品,以及前期与他人合作的专题系列。策展方指出:此展作品相当于作为艺术家和教师的拉里·萨尔坦针对社会事实,所提供的个人模式的实地调查记录。拉里·萨尔坦从未停止对摄影纪实约定俗成惯例的挑战,在其整体的职业生涯中,持续深入事物内里去探索家庭(Family)、居家(Home)及住宅的主题。其照片系列的五部代表作包括:与Mike Mandel合作的《证据》(Evidence 1977),《泳者》(Swimmers1978-81),《家庭照片》(Pictures from Home 1982-1992),《山谷》(Valley1998-2003),《故乡》(Homeland2006-2009)。
  拉里·萨尔坦因患癌症于2009年去世,五年后呈现的这个回顾展遴选出以上五大代表作中的精华照片,是为拉里·萨尔坦终身成就的系统集结呈现,或可视为对其摄影生涯作了盖棺论定之总结。总览回顾展上数目可观的影像作品,不但有助于全面了解这位特色摄影家的艺术造诣,而且突出了他在摄影史上的独到品位。有趣的是,拉里·萨尔坦最个性化的影像,都是拍摄他自幼年便长期生活的洛杉矶郊区圣费尔南多谷(San Fernando Valley)地域。其实他的终生摄影代表作可以归纳为两大主题,一个是以其老年父母为主干的《家庭》系列,另一个是以拍摄色情电影(AV)场地为题材内容的《山谷》系列。回顾展标题的“居家在此”,恰好涵盖了Here and Home的概念所指。拉里·萨尔坦从他家人和家园的事物里,找到了代表美国文化特定层面的典型形象,透过他的镜头探索,反映的是所谓“美国梦”幻境的变形和残破。
  拉里·萨尔坦1946年出生于美国东部纽约市,从婴儿时期便在西部洛杉矶的圣费尔南多谷长大。在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习政治学得学士学位,又在旧金山艺术学院专攻艺术获硕士学位。自1978年毕业直到2009年去世,拉里·萨尔坦一直留在母校任教师及摄影系主任。
  作为一名学者摄影师,拉里·萨尔坦的职业生涯始于1970年代的观念摄影创作。他与迈克·曼德尔合作从政府和企业档案里,选择了一些8×10英寸的照片,认真地装框后,组构为挑战美国当代主流文化作嘲讽式评论的观念作品《证据》,于1977年提供给美术馆作正式的摄影展览和自费出版图书,被《纽约时报》誉为“艺术摄影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成为1970年代观念摄影的一个标志性范例。此后这两个观念艺术家的另一合作项目,是在高速公路旁设置广告牌影像,旨在减缓道路交通拥塞程度。
  拉里·萨尔坦深受1970年代美国西海岸的观念主义艺术之影响,在成功采取“挪用占有”式的流行做法颇有建树过后,他转而将摄影当作改变创作风格和观察方法的现代主义实践来探索。1982年拉里·萨尔坦从任职的旧金山到洛杉矶,探望住在圣费尔南多谷的退休父母时,在家里翻出一盒子他从未看过的家庭老照片,并感到非常震撼:“它们是不平凡的,与其说是一种现实的记录,还不如说是一种希望和白日梦。于是我希望将这样一种双亲的梦想记录在胶片上。”
  由此拉里·萨尔坦将其早期从公共档案信息的关注主题,转而切入自家私人影集的观念创作。由选编自家生活老照片而开始拍摄父母晚年的日常生活状态,把传统上父母拍摄子女转化为子女拍摄父母的双向互动行为,因而构成一套完整的家庭情感抒发记录,在观念上涉及家族史记忆与生活时空的影像研究:“是什么驱使我继续这样的拍摄,这很难解释。也许更多的是出于爱,而不仅仅是社会学的原因。因此这更多的是一个戏剧化的主题,而非单一的现场目击……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几卷胶片或者一些优秀画面,而是试图整理一些我自己的散乱思绪,实践摄影本身的价值。拍摄照片以停留时间,我希望我的双亲活到永远。”
  家族血缘的维系源远流长,无处不在地编织于家庭照片上的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毫端。对家庭照片的细致端详与亲手拍摄,使拉里·萨尔坦探索到了感情时空的深层奥秘,捉摸不定的瞬间何以能够凝结永恒,观念的感悟于此起到了关键性的揭示作用。以儿子的身份追溯家庭生活历程,拉里·萨尔坦将以往抽象化的创作观念,转折为感情化地拍摄父母居家的生存环境,从起居室到卧房、车库,现实与往昔再度重叠出被时间游离的空间故事,从以往漠然的寻常家居生活细节上,思索社会最个体的家庭单元在现实与期望与存在之间交错的实际状态。因拍摄的照片而披露出以往未曾被留意的生活细节,愿景与实存和梦想与际遇之间的生活落差,激发了拉里·萨尔坦未曾料到的观念情绪。
  曾经立志成为作家的拉里·萨尔坦,在从成名的观念化挪用社会档案照片的公共事物,转而由注视自家私影像牵扯出自己拍摄父母居家日常生活,即是由抽象观念进入具象细节的顿悟变化,或者是从概念抽离返依摄影传统的创作回归。难能可贵的是在这番自我影像的传统继承转变中,观念的线索被摄影家隐形地埋伏进画面的绵密细节里,简言之,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有机地汇合于具体的影像表现。作者的观念驾驭,体现在“传统上摄影师以谦逊的态度拍摄不唐突的照片,据说这样才会记录下未加修饰的真实生活。拉里·萨尔坦反传统之道而行之,他说服父母担任他所设定的角色,根据父母不同程度的合作和热情来设置日常生活情境。他导演了父母在床上看书、透过厨房窗口交谈,修理吸尘器、在购物时发生口角的照片。他使用玛米亚RZ中画幅照相机,拍摄用光讲究、色调丰富的优质照片。采取隐秘的私人方式,拍摄父母在公共场所活动时周边的公众,以平稳的画面构图拍摄父母的家居情形”。   1992年拉里·萨尔坦将其以日记体的私摄影手法拍摄居家父母的日常生活照片,结集出版了题名《居家》(Home)的图书,其中包括以前的家庭照片,有些是从他父亲拍摄的家庭电影片里截取的画面。不同于通常的大多数被摄者被动地领受照相镜头的制约,他的父母鼓励儿子的工作,以自己的反应来跟儿子的拍照形成互动。他父母还凭借自己的经验,评价儿子拍摄的那些他们的照片。
  例如,他父亲痴迷于高尔夫球,其中一张照片是他身穿短裤在客厅里练习挥杆,看起来是个很完美生动的场面。父亲赤脚站在绿色地毯上,电视开着,窗帘外边是阳光沐浴的加州庭园。但差强人意的是画面上父亲坚定的脸和脆弱的老腿。父亲对这张照片的反应是:“这是一个糟糕的挥杆,我每次看到它都觉得挺闹心。”再如父亲对儿子拍摄他身着整齐服装端坐卧室床上的那张摆拍照片,竟然说道:“如果你把这幅照片给别人看时,不要告诉他们正襟危坐在床上的是我。那是你,我只是在帮助你完成这幅作品。……在你拍摄那张照片的时候,我感觉一切都离我而去,我面无血色,眼睑低垂,心思飞到了九霄云外。”这张照片拍摄后不久,拉里·萨尔坦的父母相继过世。追怀往事,他暗自对不在了的双亲感慨道:“此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我不知道你们在哪里停止,我在哪里开始。整个跨越我的内心,在质询你们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评价我自己的生活和我自己的选择。”
  尽管坊间的不少评论把他定位于诸如“中产阶级隐秘生活的揭示者”,认为“拉里·萨尔坦作品中的大部分场景都是中产阶级的生活空间,而中产阶级的家庭生活,对于看似开放的美国社会,其实也是讳莫如深的”。我则以为,拉里·萨尔坦出于个人视角反映家庭主题的摄影照片,逾越了此前已成定势的模式化“美国梦”影像习惯,从而深入探索到这个事物范畴的复杂蕴含。其实摄影最不可思议的习惯,尤其体现于人们经常用庸俗肤浅的方式进行拍照,拉里·萨尔坦的摄影不但超凡脱俗,而且以独到的观念视角透视显现出一种事物真实。正因为家庭关系的社会意味极其错综复杂,观看家庭照片最令人迷惑的是引人挑剔而勾出看法对立。
  对此.拉里·萨尔坦自问自答道:“到底是什么激励我将这个项目做下来,我也不知。它更多地是与‘爱’相关,而非社会学;而我更像是喜剧中的角色,而非旁观者。在这个有点古怪、混乱的过程中,事物尽在变迁。边界渐渐模糊,距离在缩短,傲慢与错觉的防范能力也越来越不持。半夜醒来,时常感到惶恐和痛苦。他们是我的父母啊。一切都随这简单的事实纷至沓来。后来我意识到,除却那一卷卷胶片和为数不多的几张好照片,这个项目的需求以及对其意义的迷惑,都源于我想用文学的眼光去看待摄影,以及我想让时间停留,让他们青春永驻。”这里,最初立志当作家未果而走上摄影道路的拉里·萨尔坦,不其然地就《居家》项目的拍摄实践,回归到其潜在“文学的眼光”之原点、显示了对家庭历史、亲情记忆以及时间流逝的情感追索,令其摄影成就归于人文素养之根系。
  拉里·萨尔坦于此的摄影探索意义就在于,“摄影有时候是一种个体体验,揭示的是私人瞬间,提供给人某种暗示。”更具体而言就是“摄影往往传递出一些逾常的解释,从熟悉的事物里揭示一些陌生的和令人不安的细节程度,这是一种就像听自己声音的录音那样的经验。美国摄影师拉里·萨尔坦拍摄了一系列他父母的生活照片,他不仅通过照相机镜头转化了实际情形,并且以其摄影语境达到了对他们生活的理解”。
  由探讨家庭(Family)表象与真相之间的实际矛盾,拉里·萨尔坦在思考的延伸过程中,导入对家园地域的居住地(Home)观察。此间他隐身化地切入了一个特种行业的秘密环节,与好莱坞环球影城近在咫尺的圣费尔南多谷,已然是美国流行色情电影的大本营。洛杉矶代表性的娱乐文化,渐次发展到性消费的层度,其地域特色居然跟拉里·萨尔坦的实际经历不谋而合。Family与Home这两个概念,居然在其故乡的山谷地带,神秘地叠影出私生活与性表演的时空轨迹。拉里·萨尔坦生平最后的两个摄影创作成果,一并在其“老家”的所在地Here结实。
  1999年至2003年,拉里·萨尔坦完成拍摄圣费尔南多谷中产阶级住宅与色情电影业相关的照片,2004年在旧金山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个人展览上首次展出50件大幅彩色照片,并出版作品集《山谷》(The Valley)。对于这个敏感的题材,他向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策展人珊德拉·菲莉普丝(SandraPhilips)解释说:“我对色情行业并无兴趣,但是我很希望通过深入了解这个行业的那些赤裸裸的欲望构成,来解读这个行业。”珊德拉·菲莉普丝评议道:“《山谷》虽然从名义上来看,讲述的是色情行业的神话,而实际上反应的则是萨尔坦在用影像向我们说明,摄影是如何去构建一个神话体系。”
  此系列作品起因于拉里·萨尔坦被杂志委托拍摄一位洛杉矶色情电影导演的一天生活。山谷地区的那些经常用来当作电影拍摄现场的房子都很大,房子主人出租两三天,就能让制片方完成一部色情电影。出于好奇,他拍下了场地周边的设置。照片上遍布舒适房子的平静郊区,被纷杂的布景装饰和摄影设备以及似见非见的色情演员的赤身肉搏动作搞得莫名其妙。
  《山谷》系列的取材与表现,似乎以影像神话为幌子,揭出一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公开私密。与外人津津乐道和头头是道的堂皇评论与窃窃私语的喋喋不休同时,拉里·萨尔坦如此公开了这部令其名噪一时、甚至足以传世之作的创作原委:
  “这些色情影片的演员和工作人员所聚集的场地前院,就在我当年于圣费尔南多谷上高中的路途不远处。穿着15厘米高跟鞋的女人们投身庭院的草坪上,工作人员们张罗着灯光器材和摄影机,为渐渐黯淡的天光焦虑着。他们正在拍摄四个金发的家庭主妇与两个从修理电器的货车下来的男人,彼此相互追求和诱惑的轶事。当时正好出来给草坪洒水的邻居们,全都目睹了这样的场面,在黄昏的光影映照下,那情形就如意大利导演费里尼来这边拍摄电影《阿玛珂德》(Amarcord)的最新版本。
  “那间房子被租了两三天作为拍摄色情影片之用,色情电影制作公司在这里的住宅区取景是常有的事,因此一些牙医、律师、证券交易员家中的照片和纪念品,经常就会成为这些影片中的背景道具,而这些房主人的居家装潢品位,反而带给这些影片独特的‘风貌’。那就像某一家的人们外出度假,把所有东西都留在家中时,另外一个怪异而非常好色的人家,暂时占据了这个地方。   “经由一整天相当密集的拍摄活动,此间的氛围创造了一个用姿势、程序加上郊区的家庭生活所构成的性感空间。像是卧室床头柜上的卫生纸卷、门边的一堆床单、床下的鞋子,一时展现出有异于它们原有的性质,转化成为具有特定意义的道具或者充满幻想的象征。甚至连厨房桌上被吃了一半的比萨饼都令人看了起疑!当影片的工作人员和演员们正在卧室忙着工作时,我在房子里四处闲晃,偷窥那些突然离家的人们的日常生活痕迹。我觉得自己像是犯罪现场的搜证摄影师,只是不知有什么案件。
  “打破慵懒午后的并不是吵闹的儿童,而是那些控制不住欲望的送货员、保姆、学校的学生和警察的表演者。他们从原本聚集的主卧房,分散到厨房地板、院子,跳进游泳池(看起来就像邻居或是我们家的游泳池)。而经由拍摄这些让人夹杂于被吸引和排斥、欲望与失落之间的庞杂景象,我反观并正视自己的矛盾心理。我又回到家了!”(引自《摄影作为艺术》Art PhotographyNow一书)
  虽然拉里·萨尔坦的《山谷》系列拍摄的是相关色情电影制作的主题,但他很含蓄地在照片上尽最回避对色情内容的直接表现。而以拍摄环境的居家场合为主体的照片,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拍摄的环境和氛围上,而非表演者的人体动态。如他所言:他不认为这个系列的摄影作品涉及色情描写,他所做的是将中产阶级安逸家庭生活的“美国梦”现象,做了一次戏剧性的摆拍,并且涉及由此滋生出的潜伏于家中每一个角落的堕落与性,从而挑战观众心目中对于摄影的客观性及家庭观念的信任程度。他坦言这些照片还暗示着青春期少年人的某种迷恋,“对我而言,这些并非是电影中的情节,而是非常私人化的关于我自己年少时对于很多事物的渴望。”为此,作为摄影家的他宣称:这是山谷里的奇迹!
  《山谷里的奇迹》在旧金山现代美术馆展出,大幅的彩色照片,这些深入调查中产阶级家庭生活及他们对成人电影好奇心理的画面,连同展览图录引起了人们的好奇。而后在德国的巡展,顿时轰动欧洲。萨尔坦在图录结尾如是说:“那些演员们没有兴趣回到起居室一起观看他们喜欢的电视频道,也没有人上床睡觉。他们收拾起高跟鞋、精致的内衣、汗水浸透的衬衫,扔进汽车。他们相互拍拍后背,亲亲脸颊,就像早晨他们的情人角色一样。筋疲力尽了,他们驱车穿越山谷返回自己居住的公寓……剩下的故事,你们自己去想象吧!”
  有评论说,拉里·萨尔坦的绝大多数作品,都集中表现散落于我们周遭的再平常不过的行为,却因其独特的镜头语言激起了观看者内心极大的色情想象。《摄影作为艺术》(Art Photography Now,苏珊·布赖特Susan Bright著)一书对拉里·萨尔坦生前所做的评论定位是:“《山谷》系列作品是针对洛杉矶的圣费尔南多谷(同时也是他成长及定居和工作的地方)的普通中产阶级家庭将郊区的房屋,出租给色情影片业者当作拍片场景的现象。拉里·萨尔坦运用摄影作为重要的工具,巧妙地呈现虚构的影像,让人分不清是真实还是幻想。这本摄影集于2003年出版,其中有许多主题延续自1992年出版的《家庭照片》(Pictures from Home),这个早期的系列作品以强烈而感人的人像照,表现出他父母之间的关系以及梦想与现实。他以广泛多元的题材,反映美国人民战后‘美国梦’破碎的情景。”
  配合拉里·萨尔坦摄影回顾展的研讨座谈会命题为《彻底曝光:洛杉矶的艺术与色情影像》(Full Exposure: Art andPornography in Los Angeles),演讲嘉宾为记者兼作家迈克·萨格尔(Mike Sager),南加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兼艺术家施泰纳(AL. Steiner),伯克利加州大学电影与媒体教授琳达·威廉姆斯(Linda Williams),瓦利斯·安嫩伯格摄影中心副馆长丽贝卡·莫尔丝(Rebecca Morse)。座谈会结合拉里·萨尔坦的影像回顾展,特别侧重于对世界上最大的成人电影及媒体公司大本营的洛杉矶地域文化,从中考察艺术与色情之间的历史关系。
  洛杉矶在1960年代成为美国和世界主流文化的消费娱乐之都,也连带着形成全球性的色情节目生产中心。好莱坞娱乐产业成为当地一代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来源,拉里·萨尔坦以其代表作《山谷》广为人知,照片的背景就是其家园故地洛杉矶大都会区域的费尔南多谷地段,那里的居民住宅经常被租用作成人色情影片的拍摄景地,在197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拉里·萨尔坦用照相机,记录了色情电影演员们在拍摄现场内外的工作状态。座谈会就艺术家与色情事物的互动及其行业的文化观念和成人电影审查幅度等话题,进行了更广泛的讨论。座谈会后还放映了相关内容的安德森电影《不羁夜》(Anderson's Boogie Nights,1997)。
  《家园》(Homeland)是拉里·萨尔坦回顾展的最后一个系列作品,也是在他去世前不久完成的最后作品,表现的是为追寻美国梦铤而走险偷渡到加州旧金山湾区的西语裔非法移民工人。在清晨他们聚集在通常建筑商来找临时工的高速公路的出口处,站着在那里等待当天能被雇用。拉里·萨尔坦向他们说明他的用意,聘请他们来合作他的拍摄工作。《家园》的场景以市郊广阔的环境为背景,非法移民模拟他们在其祖国老家时端着水盆取水行走等生活情形。这一系列的照片,仍在紧扣住Home的主题做影像观念的深广发挥,抱着实现美国梦而来到异国的流浪工人,展现出远离家园的日常遭遇。拉里·萨尔坦在不久于人世的2008年,满怀惆怅地拍摄了一个孤独男人坐在一棵满树盛开粉色花的李子树前,他似乎陷入了沉思,看上去就像一个人漫游到了别人的梦里。有人会说,梦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那是你努力要获得的目标。
  尽管着意表达万丈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在俗世间的悠悠失落情怀,擅长发挥摄影美学形式的拉里·萨尔坦,孜孜于淬炼十分考究的视觉表现语汇,不温不火地将思维的观念一丝不苟地编织进精致的照片画面。尤其是当所谓“当代艺术”标榜以直露“观念”的反叛招法,去刻意诋毁艺术创作的审美原则,但如拉里·萨尔坦这样的观念艺术名家,竟然情深意切地渐次将创作观念皈依绝不含糊的影像本体,并将当代彩色摄影发展出一派殷实优质的活泼面貌,这样不事投机取巧的严谨得体艺术家实在令人肃然起敬。
  无论作为一名摄影教授或摄影艺术家,拉里·萨尔坦在其63岁的生命中,成果显著而功成名就。1984年他获得古根海姆基金会颁发的摄影奖金,并曾经5次获得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的摄影奖金。他的影像作品永久收藏于美国的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和英国的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等世界一流艺术博物馆。
  终其一生的创作生涯,拉里·萨尔坦自道日:“摄影为我构筑了一个神话体系,里面的一切角色都是我沉迷的内容。”对此,有评论认为“无论是在拍摄自己的家庭居所、色情行业,还是那些追寻美国梦的移民们,拉里·萨尔坦一直都在试着用自己的神话体系去探索和解构那些传说的神话。”
其他文献
离机闪光是一种非常有趣摄影方式,利用一只或多只机顶闪光灯离机闪光,可以营造出非常神奇的光影效果。离机闪光摄影的核心就是闪光灯同步闪光的触发方式。目前最常用的离机闪光方式是“光脉冲信号”触发,不过这种方式有明显的弱点(下文详述),于是一些厂家开发出一种叫做“无线电波”的触发方式,日清“Di700A+Airl”套装就采用了这种先进的闪光控制方式。  先了解一下传统的“光脉冲信号”触发方式。光脉冲信号控
期刊
佳能EOS 5DS和佳能EOS 5DS R是佳能公司于2015年2月发布的超高像素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其中佳能EOS 5DS具有低通滤镜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摩尔纹和伪色;而佳能EOS 5DS R则取消了低通滤镜效果,具有更强大的细节再现能力。此次刊登的是TIPA实验室BetterNet GmbH对佳能EOS 5DS的测评结果。  佳能EOS 5DS是第一款具有5000万像素分辨率全画幅传感器的数码单
期刊
“索尼青年摄影师”王晴用自己的相机和镜头记录了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她用时间和经历为我们呈现了“生命的回声”。  问:您拍摄“生命的回声”多久了?  答:前后总共8年时间了。  问:您为何选择长时间来拍摄这个项目?  答:这个拍摄项目其实是没有选择情况下的最有效选择。  我上世纪90年代起接触胶片摄影,中间放下了很久。2006年我开始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最初,喜欢到野外乡村去找拍摄素材,差不多一年的时
期刊
2015年是OPPO品牌成立10周年,为了庆祝自己的10岁生日,OPPO推出一款集各种最新技术于一身的精品手机——“全金属续航大咖”OPPO R7 Plus。2015年7月15日,笔者有幸受邀参加了“24h不插电-闪拍·香格里拉”活动,率先体验到R7 Plus的魅力。  这次香格里拉的净化心灵之旅,深深体会了詹姆斯·希尔顿在其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首次描绘的那个远在东方群山峻岭的永恒和平与宁静
期刊
尺寸:28cm×21cm×3.5cm(盒子)  27.3 cmX20.6 cmX3 cm(画册)  规格:240页,231幅黑白照片  限量:10本,全部编号  艺术家手工书,2014  2013年夏天,我到奶奶曾经住过的农村小屋去。那个小屋特别潮湿,当时已经废弃。在奶奶的五斗柜里,我发现了一些被刮花了的发了霉的照片。将它们仔细清理后,我把它们放到平板扫描器上,于是照片上的很多细节就这样呈现在我眼
期刊
尺寸:15.5 cmX20.8 cm  规格:68页,48幅彩色照片,无线胶装  艺术家自出版  这是我的第一本小书,完成了集结自己部分旧作的愿望,也完成了尝试个人出版的第一小步。  里面选人的是我从2005年开始拍照起,到2008年为止,对自己影像作品的一个总结。其中包括“女孩”、“旅行”、“生活写真”,这三个一直存在于我生活中的主题。此后我对影像的理解有了一些变化,这个会在今后的书中看到。  
期刊
尺寸:14cm×21cm  规格:68页,62幅彩色照片  限量:200册  Same Studio出品,2014  lifestyles是一本以图片为语言的zine,使用包括查理·英格曼(Charlie Engman)、杰里米·奥沙利文(Jeremy O' Sullivan)、咖小西、谌利、袁小鹏、王义军和许正东在内的7位国内外年轻摄影师的作品来完成一次Same对摄影的思考。我们把这些来自仍处于
期刊
尺寸:26cm×21cm×2.5cm  规格:280页,75幅彩色照片·40组单色日记与通信  笔记本内附有19本骑马钉图册  文章:Einar Engstrom,傅翀  设计:吐毛球设计工作室  陈哲的《作品2007-2012:可承受的&蜜蜂》是第一本全面呈现其艺术创作的出版物。本书以复合笔记本的形式展开,穿梭行进于两个部分之间:其一,关于生活中“令人晕眩的痛苦”的照片,对象包括作者本人(《可承
期刊
本次“青年摄影师访谈”的对象是尹永宏和王晴,这两位摄影师的拍摄题材都取自新疆。虽然他们取材相同,但二人作品风格迥异。  问:您为何选择在南疆拍摄?  答:常言道,壮美西部在新疆。新疆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是国家“一路一带”战略核心发展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这里民族风情浓郁,特色鲜明。这些足以吸引每一位摄影人,无论拍哪种类型的影像,只要您肯来,就有所获。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
期刊
尺寸:28cm×22cm×1.5cm  规格:124页,插页、别册、明信片、邮票等综合形式  艺术家限量手工书,2014  “集体记忆”一直是个让我着迷的话题。我们是谁,从哪来,将走向哪?为什么当下的新闻都离奇得秒杀当代艺术?为什么所有人都觉得不快乐?为什么女人还为30岁前结婚而挣扎纠结?将近十年的记者生涯让我有机会走进很多人的生活,看到人性的绝境也看到现实的傲慢,究竟是什么决定了这一切?  这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