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缘起与生成——基于现代化的视野

来源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SH_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现代化的视角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内涵十分必要。作为一种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端于近代中西文化冲突、碰撞与融合的时代背景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融合成为实现近代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作为一种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的产物,它在艰辛探索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现代化道路的进程中逐渐生成,是实现现代化的现实需要与必然选择。作为一种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历史特点,凸显了民族主体性的立场,是近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的理论自觉与升华。
其他文献
从语表、语里和语值层面对语气副词“倒是”进行考察。语表方面从“倒是”的位次和关项B的隐现两个方面进行探讨;语里方面比较“倒是”句的认知层面在主观推测和客观反映两方
苏轼诗词广幅间承载着繁富的水意象,而长江意象占有重要一隅。经地域时序及苏轼情感的综合孕育,长江意象呈现出或浩荡壮观,或明丽澄清,或恬静朦胧的艺术风貌。其丰赡之姿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