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凝血检验的测量不确定度。方法:采用Sysmex公司的质控血浆、Sysmex 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以及Thrombore S凝血酶试剂盒。分量计算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我院的内室内指控数据。包括:TT(凝血酶时间)、AP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原时间)、FIB(纤维蛋白原)等。并得出此区间的扩展不精确密度。最后在24h之内进行10次的连续检测,求其平均值以及偏倚程度。结果:TT、APPT、PT、FIB所分布的中心值分别为16.2s、26.4s、12.1s、2.4g/L;此时的扩展不确定度测定为0.78s、1.67s、1.45s、0.21g/L。结论:在以往的临床检测中,采用误差描述与准确度描述表示结果正确度。对真值的依赖性较大,而真值往往不能确定,导致了误差描述与准确度描述存在明显缺陷。而通过测量不准确度的方式抛开了对具体真值的依赖,而是统计和分析真值范围的可行度,提升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与科学性。
【关键词】 临床凝血检验 测量不确定度
在对患者进行凝血试验检测时,患者的个体差异、血浆与抗凝剂的比例等,都会严重的影响检测结果的稳定性。通过对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能够有效的提升检测的准确度。详情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的内室内指控数据,并进行相关的计算。所有计算均采用标准差与平均值的形式,以此得出区间的扩展不精确密度。最后在24h之内进行10次的连续检测,求其平均值以及偏倚程度。
1.2 仪器
采用Sysmex公司的质控血浆、Sysmex 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以及Thrombore S凝血酶试剂盒。分量计算TT(凝血酶时间)、AP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原时间)、FIB(纤维蛋白原)等的扩展不确定度。
1.3 方法
在对凝血进行检验之前,首先需要对Sysmex 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进行校正,保证其性能的良好。再进行调整仪器的工作环境,使所有的室内质控均在可控的稳定范围之内,最后,再对4项指标进行血浆凝固的检验方式。
1.4 评价指标
分析4项指标的偏差情况,并根据其数据的自由分布情况,得出对应的概率值。然后,将数据带入相关公式,并以此对不确定度进行计算。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软件,将文中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2检验计数资料;显著性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估算与测量的结果显示,TT、APPT、PT、FIB所分布的中心值分别为16.2s、26.4s、12.1s、2.4g/L;此时的扩展不确定度测定为0.78s、1.67s、1.45s、0.21g/L。还需再次进行测定不确定度,并进行科学的检验不确定度的比重,才能对测定值与不确定度的差与和的偏差进行准确的判断。另外,在计算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个体的生物差异性。本项实验不确定度的测量结果见表1。
3 讨论
在以往的临床测量中,常采用误差描述表示结果正确度。但误差描述的方式只能表示一点真值与测得值之间的差值。而真值往往不能确定,因此导致了误差描述的局限性。在临床测量中,另一种表示结果正确度的方式为准确度反映。但此种方式与误差描述相同,同样因为真值的不确定性而存在明显缺陷。并且,其检测结果也会受到检测仪器的精密度等原因的影响。导致了结果的不稳定性。
近年来,通过完善和发展误差理论,进而出现了一个新的理念——测量不准确度。测量不准确度的方式不再依赖于具体的真值,而是统计和分析真值范围的可行度。使得其检测结果更为科学。
凝血检验通过血浆的凝固时间,以此对TT(凝血酶时间)、AP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原时间)、FIB(纤维蛋白原)等进行检验。但在检验的过程中,仪器的差异、血浆与血抗凝剂的比例、患者的血样差异、以及患者的生物性差异等原因,都会造成测量结果的不稳定性。所以在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时,必须考虑到影响结果不确定度的各方因素。并尽量降低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才能保证实验的可控性和稳定性。主要的措施包括:①正确的校正和维护检测仪器的精准度;②采用正确的参考物,严格审核检验人员以及测量程序等;③在测量不准确度的计算中,纳入患者的个体差异;④在测量高水平值的不准确度时,采用更宽的不确定度赋值。
只用降低检测变量的差异性,并在不确定度的分析时,考虑到更多的影响因素,对测得值得范围进行理解。才能对患者的凝血试验检测结果进行准确的不确定度分析,才能更有效的判断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并采取更适合的治疗手段,加快患者的康复时间,并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参考文献
[1]张灵玲,许安春,熊大迁. 临床化学项目基于医学决定水平和生物学参考区间上下限的不确定度评估及临床应用价值探讨[A].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4:8.
[2]杨小宁,郭靓,但德忠. 环境监测中仪器分析方法不确定度的评估(Ⅱ)——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测量不确定度[J]. 四川环境,2007,05:24-29.
[3]杨小宁,郭靓,但德忠. 环境监测中仪器分析方法不确定度的评估(Ⅲ)——色谱分析中的测量不确定度[J]. 四川环境,2007,06:49-53+68.
[4]居漪,金大鸣,周华文,王美娟,张瑞镐,胡晓波. 临床化学(血清葡萄糖)测定中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的探讨[J]. 检验医学,2006,02:178-180.
【关键词】 临床凝血检验 测量不确定度
在对患者进行凝血试验检测时,患者的个体差异、血浆与抗凝剂的比例等,都会严重的影响检测结果的稳定性。通过对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能够有效的提升检测的准确度。详情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的内室内指控数据,并进行相关的计算。所有计算均采用标准差与平均值的形式,以此得出区间的扩展不精确密度。最后在24h之内进行10次的连续检测,求其平均值以及偏倚程度。
1.2 仪器
采用Sysmex公司的质控血浆、Sysmex 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以及Thrombore S凝血酶试剂盒。分量计算TT(凝血酶时间)、AP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原时间)、FIB(纤维蛋白原)等的扩展不确定度。
1.3 方法
在对凝血进行检验之前,首先需要对Sysmex 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进行校正,保证其性能的良好。再进行调整仪器的工作环境,使所有的室内质控均在可控的稳定范围之内,最后,再对4项指标进行血浆凝固的检验方式。
1.4 评价指标
分析4项指标的偏差情况,并根据其数据的自由分布情况,得出对应的概率值。然后,将数据带入相关公式,并以此对不确定度进行计算。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软件,将文中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2检验计数资料;显著性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估算与测量的结果显示,TT、APPT、PT、FIB所分布的中心值分别为16.2s、26.4s、12.1s、2.4g/L;此时的扩展不确定度测定为0.78s、1.67s、1.45s、0.21g/L。还需再次进行测定不确定度,并进行科学的检验不确定度的比重,才能对测定值与不确定度的差与和的偏差进行准确的判断。另外,在计算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个体的生物差异性。本项实验不确定度的测量结果见表1。
3 讨论
在以往的临床测量中,常采用误差描述表示结果正确度。但误差描述的方式只能表示一点真值与测得值之间的差值。而真值往往不能确定,因此导致了误差描述的局限性。在临床测量中,另一种表示结果正确度的方式为准确度反映。但此种方式与误差描述相同,同样因为真值的不确定性而存在明显缺陷。并且,其检测结果也会受到检测仪器的精密度等原因的影响。导致了结果的不稳定性。
近年来,通过完善和发展误差理论,进而出现了一个新的理念——测量不准确度。测量不准确度的方式不再依赖于具体的真值,而是统计和分析真值范围的可行度。使得其检测结果更为科学。
凝血检验通过血浆的凝固时间,以此对TT(凝血酶时间)、AP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原时间)、FIB(纤维蛋白原)等进行检验。但在检验的过程中,仪器的差异、血浆与血抗凝剂的比例、患者的血样差异、以及患者的生物性差异等原因,都会造成测量结果的不稳定性。所以在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时,必须考虑到影响结果不确定度的各方因素。并尽量降低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才能保证实验的可控性和稳定性。主要的措施包括:①正确的校正和维护检测仪器的精准度;②采用正确的参考物,严格审核检验人员以及测量程序等;③在测量不准确度的计算中,纳入患者的个体差异;④在测量高水平值的不准确度时,采用更宽的不确定度赋值。
只用降低检测变量的差异性,并在不确定度的分析时,考虑到更多的影响因素,对测得值得范围进行理解。才能对患者的凝血试验检测结果进行准确的不确定度分析,才能更有效的判断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并采取更适合的治疗手段,加快患者的康复时间,并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参考文献
[1]张灵玲,许安春,熊大迁. 临床化学项目基于医学决定水平和生物学参考区间上下限的不确定度评估及临床应用价值探讨[A].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4:8.
[2]杨小宁,郭靓,但德忠. 环境监测中仪器分析方法不确定度的评估(Ⅱ)——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测量不确定度[J]. 四川环境,2007,05:24-29.
[3]杨小宁,郭靓,但德忠. 环境监测中仪器分析方法不确定度的评估(Ⅲ)——色谱分析中的测量不确定度[J]. 四川环境,2007,06:49-53+68.
[4]居漪,金大鸣,周华文,王美娟,张瑞镐,胡晓波. 临床化学(血清葡萄糖)测定中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的探讨[J]. 检验医学,2006,02:17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