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公民教育问题研究综述

来源 :党政干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1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民教育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文明和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总结了国内学者对公民教育问题进行的大量的研究,包括公民教育的概念、公民教育内容的划分以及实现我国公民教育的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学者在公民教育问题研究方面作了评价。
  [关键词]公民教育;公民意识;公民素质
  [中图分类号]G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8)01-0061-0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了政治转型、社会变迁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公民教育理论正好迎合了当代中国的实际国情,为解决当前的各种理论和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此国内学者纷纷用这一理论分析我国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并且积极构建我国的公民教育理论体系。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中国公民教育的概念、内容及公民教育实施途径问题的研究成果,以供学术探讨。
  
  一、公民教育概念的界定
  
  公民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但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教育却始于近代。自近代以来,公民教育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重新崛起,有关公民教育的各种思潮也纷纷涌现。而中国的公民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逐渐繁荣起来,国内学术界出现了对公民教育的几种不同理解。
  1.侧重权利和义务的公民教育观。侧重权利和义务的公民教育观主要是以林伯海和李庶泉等为主要代表,他们的公民教育概念主要涉及权利教育和义务教育两个方面,认为公民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公民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意识和能力。林伯海认为:“所谓公民教育,就是指培养人们具有与公民身份相匹配的权利义务知识、意识和生活方式的过程。”[1]李庶泉则更直接地认为:“公民教育是指培养青年一代使其履行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教育。”[2]
  2. 侧重社会、法律和道德的公民教育观。侧重社会、法律和道德的公民教育观主要是以钟岚、王东虓和吴琼等为代表。他们一致认为公民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个体教育对象的社会化、法律化和道德化。钟岚、吴琼认为,“公民教育”指国家为维持其国体、政体的稳定,而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公民实施影响的活动过程。公民教育是现代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协调个人与政府、社会的关系,实现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法律化和道德社会化。王东虓认为:“公民教育一般指的是培养公民精神、造就良好公民的教育,是一种协调公民与国家、公民与政府、公民与社会、公民之间相互关系的教育,其宗旨在于实现公民的政治社会化、经济社会化、法律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3]
  3.侧重公民意识培养的公民教育观。侧重培养公民意识的公民教育观主要以商日红、冯宇红等为主要代表。他们的公民教育概念主要侧重公民意识的培养,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同这一观点。商日红认为:“公民教育是指公民通过学习和生活实践而建立起公民意识,具备公民素质,形成公民能力的过程。”[4]冯宇红认为:“公民教育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养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健全自律的、具有公民意识的、具有公民美德的、明达的公民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5]
  
  二、公民教育的内容
  
  1. 二维观。二维观从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角度出发,认为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和生活素质教育两个方面。雷骥认为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知识性教育,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和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公民的生活素质教育是公民的日常生活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生活素质、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如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乐观向上的情感和百折不挠的承受挫折力等等非智能性的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培养。[6]
  2. 五维观。五维观从公民应具备的政治素质角度出发,认为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公民意识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和政治教育五部分。王东虓等学者认为公民意识教育包括对公民的权利意识、义务意识、法制意识和公德意识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品质的基本途径,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的民主教育包括公民的民主意识、民主习惯、民主作风、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的教育。杨东平、李芳认为公民道德教育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内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劳动、爱科学为基本要求,培养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公民道德规范。张斌贤认为政治教育包括政治知识、政治情感和政治价值的教育。[7]
  
  三、公民教育的实施途径
  
  1. 家庭。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实施教育的启蒙者、家庭教育则是公民教育的基础。父母不仅教会儿童一些进入社会所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还传递给儿童自己的道德观、权利义务观及民主法制观等观点。艾红梅认为:“家庭在对年轻一代进行公民教育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父母的政治态度对子女有着明显的影响。第二,家庭是个体早期接受间接公民教育的主要场所。第三,父母的教育程度、职业、经济收入对儿童的政治态度、政治效能感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第四,父母的阶级和社会地位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价值观,对其子女的影响更为直接。”[8]
  2. 学校。学校是实施公民教育的主要途径,肩负着全面实施公民教育的主要任务。赵越认为学校是实施公民教育的最主要途径。[9]陈明、赵中涛认为:“学校无疑应成为公民教育实施的主战场。可开设专门的公民教育课,或在综合课程中把公民教育作为重要一环,与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环境教育等结合起来讲解,也可在各科教学与其他活动中渗透式地进行公民教育。”[10]
  3. 社区。霍海燕认为,城市社区的公民教育是国家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民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城市社区是公民社会中最基层的社群层次、是培养公民资质的奠基工程、是推动城市民主政治发展的保证、是繁荣社区文化的基础。农村社区教育也是国家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少元认为:“农村社区教育是对农村社区内共同生活的人群组合所进行的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广泛的社会教育组成的‘大教育’”。农村社区教育是“为提高社区成员素质,促进经济、文化发展而提供服务的教育新机制。”
  4. 政府。余兴龙认为,政府是实施公民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政府在开展公民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它利用自身所独具的行政手段保证公民教育的实施。他认为政府的行政手段有五个方面:第一“统筹规划与协调”;第二“建立和完善法规和政策”;第三“重点办好起骨干和示范作用的学校”;第四“建立和健全投入体制和保障机制”;第五“建立和完善督导制度”。[11]
  5. 大众传媒。大众传媒主要包括广播、报纸、电视、书刊、电影、国际互联网等传播工具。在现代社会中,传媒被视为实施公民教育的途径之一。公民通过传媒可以获得广泛的、有益的知识,促进公民教育的发展。张宜海认为:“21世纪的今天,在我国进行公民教育,绝不能忽视大众传媒的作用。”[12]杨方认为“大众传媒以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和读者收听、收看与阅读信息承载物为目的,向观众宣传灌输各种新闻信息”。[13]
  
  四、短评
  
  1. 公民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公民教育的内容可划分为以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标准的“二维观”和以公民应具备的政治素质为标准的“五维观”。两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对于公民素质的要求,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二维观忽视了公民教育的时效性,未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增添新的内容,如环境教育、性教育、网络教育等。其次,五维观侧重于公民意识的培养,具体表现为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义务意识、法治意识等等得到不断强化,而相应的实践能力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最后,二维观和五维观的划分方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没有将公民教育的内容从整体上加以融合,以致我们对公民教育内容缺乏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
  2. 公民教育途径存在的缺点。尽管我国公民教育实施的途径多样,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第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独立,中国公民教育应逐步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一方面,建立家庭与学校的紧密联系,注重家庭、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另一方面,建立广泛的社会教育体系,将家庭、学校、社区和传媒融入其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公民教育网络。另外,推行实事教育。将身边的典型事例和社会上发生重大事件引入学校课堂,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措施协调一致;中国的公民教育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积极吸收崭新的实施途径,例如:网络、社团组织、党团组织等。
  3. 公民教育研究方法单一。目前公民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于规范性研究,缺少实证性的调查研究。当代学者对公民教育问题的探讨多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公民教育相关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达到认识公民教育本质、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目的。而对于运用现代数理统计的方法,将公民教育所涉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以数学公式表达出来,然后通过求解得出所要求的最佳方案的定量研究方法应用十分稀少。在方法的选择上不能仅停留于纯粹的理论推演的层次,还要加强调查研究,用具体的案例、数据对公民教育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1]林伯海.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公民教育功能开发的几点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2005,(5).
  [2]李庶泉.公民教育的国际比较[J].济南大学学报,2005,(12).
  [3]王东虓.论民族精神教育与公民教育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学版),2006(7).
  [4]商红日.现代政治生活与政治伦理[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2).
  [5]冯宇红.论公民教育[J].教育探索,2005,(1).
  [6]雷骥.我国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特点和作用[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7]张斌贤.论公民教育的意义、动力和实施途径[J].教育评论,1997,(3).
  [8]艾红梅.中西方灌输教育实施方法、途径的比较研究,2005(4).
  [9]赵越.内地与香港公民教育的比较及借鉴[J].辽宁教育研究,2004(3)
  [10]陈明、赵中涛.公民教育内涵及其实施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4(12).
  [11]余兴龙.试论政府对公民教育的主导作用[J].理论学刊,2006,(7).
  [12]张宜海.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6,(4)
  [13]杨方.论大众传媒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J].工会论坛.2006,(5)
  责任编辑 王安庆
其他文献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这充分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以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往往满足于新制度的不断出台,而忽视制度本身的适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导致一些制度严重脱离实际情况,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简直无法
期刊
当人们谈到政治与行政二分时,首先想到的会是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因为他于1887年在美国《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行政学研究》,首先并且正式地提出了政治与行政二分。然后可能会想到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因为韦伯在20世纪早期提出了现代官僚制,奠定了现代组织理论的基础,并且他于1918年在慕尼黑大学所做的“政治:一种职业”的著名演说中曾对政治
期刊
[摘要]房地产的特性需要地方政府的介入,以弥补房地产市场上的失灵。但政府在楼市调控中也有过角色错位的情况,需要转换角色,严格限定其调控范围,防止触角伸至市场调控的边界。  [关键词]地方政府;房地产;调控;角色  [中图分类号]C91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8)02-0028-02    目前,中央以公共利益为基点,出台楼市调控政策,试图控制房价高涨的局面
期刊
[摘要]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在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上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毕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无论在制度建设还是在实践环节都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关键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现状;成因  [中图分类号]C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8)02-0061-02    一、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现状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是国家和
期刊
[摘要]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源自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以廉洁高效为根本要求,坚决制止腐败,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提高政府公务员素质,正确引导公民的积极参与,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关键词]新公共服务;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8)02-0049-02    党的十
期刊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保密   [中图分类号]D6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8)01-0052-01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是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进程中极具里程碑意义的跨越,这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具有了可操作性的法律规范。信息公开与保密是政府信息化工作中两个同等重要的课题,公开是为了促进政治民主,社会和谐,保密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
期刊
[摘要]十七大报告就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问题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其中最引人注意,尤其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就是将干部选拔任用的平等原则修订为民主原则。如何理解和认识从平等到民主的发展,本文着重从理论层面、实现途径、效果评价、机制保证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干部选拔任用;平等;民主  [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8)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大连市政府在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完善支农惠农政策、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推进农业国际化进程、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等方面,肩负起应承担的责任,在具体做法上具有一定的地方特征。抛开其中的地方个性特征则可以看到:如何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关系,则是回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府责任”这个重大课题的关键。  [关键词]大连;社会
期刊
[摘要]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保障和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各种矛盾的解决,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相互关系的协调。  [关键词]社会公平;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7)12-0003-02    党的十七大科学地回答了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我们党和国家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
期刊
[摘 要]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走的是一条螺旋式上升的道路。在即将迎来新一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时刻,准确地判断当前中国改革发展的趋势,分析政府管理面临的问题,展望未来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整体走向及其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展趋势;思考与展望  [中图分类号]D63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8)01-0023-04    中国改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