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认真贯彻落实医改有关精神卫生工作的要求,加强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推进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提升全县精神卫生工作服务水平,更好的为群众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广饶县疾控中心、广饶县精神病医院联合开展了全县精神卫生服务与需求基本情况调研。通过此次调研,摸清了全县精神卫生工作现状和现有的精神卫生服务资源和力量,了解了全县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现况,为以后更好地做好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搞好全县精神卫生工作提供了信息和依据。
通过开展精神卫生服务与需求基本情况调研,了解目前全县精神卫生工作现状、掌握现有的精神卫生服务资源和力量以及全县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现况,便于今后加强社区精神康复机构建设与管理,创新患者托管模式,有效管理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培养精神科医师,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满足全县及周边群众精神卫生服务需求。
调研目的
了解目前全县精神卫生工作现状、掌握现有的精神卫生服务资源和力量以及全县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现况,即全县精神疾病患者的总量、分布与管理现状;尤其是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管理、目前工作开展情况、经验与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重症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的思路与对策。
调研内容
全县精神卫生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医疗机构内部精神科设置及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精神卫生机构设置与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广饶县有一级以上医疗机构20处,其中三级医院1处,二级医院3处,一级医院11处,专科医院6处。另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处。全县开设精神科门诊服务和心理咨询门诊服务的社区医疗机构仅有1处,其余20家医疗机构均未开展精神科相关服务。调研结果显示,我县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医院、心胸专科医院、皮肤病医院、骨病专科医院、肛肠专科医院、糖尿病专科医院齐全,唯独缺乏精神康复专科医院。目前,全县设精神专科的社区医疗机构仅有1家即陈官乡卫生院,加挂广饶县精神病医院牌子,内设精神病房、精神科门诊和心理健康咨询门诊,现有精神科医生5人,护士1人;性别构成:男5人,女1人;学历结构:本科1人,专科2人,中专及以下学历3人;职称结构: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4人;专业结构:精神专业人员2人,普通医疗专业从事精神科4人;培训情况:50%以上的精神科人员未接受过精神卫生方面的专业培训。全县具备精神病患者门诊和住院治疗条件,仅此1处社区医疗机构,仅占全县医疗机构总数的5%。可见,相对于全县精神疾病患者服务需求总量,服务能力极其有限,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管理能力也比较薄弱,究其主要原因是社区康复机构规模小,缺少管理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和精神卫生专业医师。
业务开展情况:我县精神卫生服务工作主要由陈官乡卫生院精神科开展,服务内容主要是重性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精神病门诊、心理咨询门诊、预防、康复指导及随访。设有男女病区各1个,床位30张,年门诊4200人次,年住院120人次。门诊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心理咨询门诊同样逐年递增,说明服务需求逐年增长。
经验与做法:①目前,陈官乡卫生院精神科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配合音疗、娱疗、心理治疗等综合性康复治疗措施,对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癔病、神经衰弱、精神发育迟滞、癫痫等疾病进行诊治,在临床中收到良好效果。同时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引导患者正确认知自我与客观,从矛盾和痛苦的心理中解脱出来,预防各种心理疾病的发生。治疗患者心理、情绪、认知与行为有关的问题,解决患者所面临的心理困惑,减少焦虑、忧郁、恐慌等精神症状,改善患者非适应行为。②创新托管模式,促进患者重返社会。在工作中借鉴部分地区精神庇护所的先进做法,对患者实行封闭与开放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治疗重症精神病的同时,向社会推出久治不愈精神病患者长期托管项目,每个月只收取基本的托管费用,让患者接受治疗、康复及生活技能培训。这项工作的开展能够解决精神病患者家庭成员长期难以承受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使患者家庭成员能够解脱出来,全身心的投入到正常的事业和生活当中去。在管理上,一是有正式病房,护士24小时监护;二是接受正规医生诊治,托管患者每天和住院患者一样一起接受查房;三是患者不是被封闭在房间里,而是可在院子里从事丰富多彩的活动;四是医院配有病员伙房,保障患者伙食;五是精神疾病方面的维持治疗及一般的头痛感冒等小病,医院全部负责,减轻患者家庭负担;六是家属不用频繁探视,洗衣、洗澡理发等生活服务,由护理人员负责安排。现在,医院已为托管患者设立培训室、音疗室、娱乐室、康复室等,培训被托管人自觉服药、合理用钱、整理个人仪表和生活卫生,培养被托管人的良好生活习惯,并学会与他人相处或沟通,为将来回归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
全县精神疾病患者情况即精神卫生服务需求情况:随着社会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价值观念的改变,家庭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及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导致生活中的心理应激因素增加,带来了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精神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安排,我县2010年8月17日~2011年1月12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重性精神病患者排查工作,全县共排查出重性精神病患者5773名,其中,有肇事肇祸行为倾向的重性精神病患者1144名,占重性精神病患者的19.8%。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中约有4成需要接受住院康复治疗,但目前由于精神机构建设落后,人力资源匮乏,服务能力低下,绝大多数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调查显示,仅有约30%的新发精神病患者有就诊经历,70%以上的精神疾病患者,处于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状态,任由病情发展。有肇事肇祸倾向的患者,也无约束条件,任由在社会上游荡,他们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有些甚至危及家人、社会和自身安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精防机构的不足,地方法规及现行法律设计存在缺陷,无精神卫生方面的立法规范,长期经费投入不足等,都是精神病收治不规范现象存在的原因。精神疾病作为一种高致残性的疾病,不但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负担,也给政府和社会带来困扰和不安,给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造成不良影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建议与对策:⑴要加强专业精神医疗机构的建设:目前社会对精神卫生工作的认识有待提高,卫生机构对开展精神卫生服务的认识也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全县仅有一家乡镇卫生院开设精神科、心理健康咨询门诊,且人才匮乏,精神专业人员得不到引进,应当引起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为了积极推动全县精神卫生工作开展,亟需建立一处专业的精神康复医疗机构,配备培养精神专业医疗人员,负责全县精神病患者救治工作,并为全县各医疗机构开展精神卫生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各医疗机构要建立精神科、心理健康咨询门诊,更好地为全县居民提供方便、就近的精神卫生服务。⑵要加强精神卫生专业服务人员的培训:全县缺少从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专业医生,陈官乡卫生院精神专科的医生数量尚不能满足自身服务需求,对于全县5700多名重性精神病患者来说,服务能力显然不能满足需要,所以,应尽快培养、培训这方面的专职医生。另外,基于目前从事精神卫生门诊服务的人员资历层次、接受培训的程度不容乐观,建议今后应加强医疗机构中专兼职精神科医生的业务培训,使所有精神卫生服务人员接受专业化、系统化培训,从事心理健康咨询的服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与业务水平的专业队伍。⑶实施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化康复规划:精神疾病患者是一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有其特殊性。精神病患者中有相当比例的不能彻底治愈,反复发作,有些经过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虽然症状得到缓解,但是还不能够完全融入社会生活。这些康复期患者在重返社会后,容易受到周围人的歧视以及生活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重新复发的概率大大增加,给患者及家庭其他成员的生活和事业带来很大困扰。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医疗机构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社区康复机构的建设尤为重要。将经过治疗,症状改善但又不能完全融入社会的康复期患者,纳入社区康复机构精神病患者救助站,实行半开放式托管管理,可有效减少病情复发,降低肇事肇祸率。①实施以政府为主导,以各相关部门具体运作的社区精神康复机构建设:由民政会同财政、残联、卫生等部门,制定社区精神康复机构的建设计划,进一步明确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机构的性质、建设标准。全县组建1个跨街道(镇)的较大规模、较高水准的精神卫生康复中心,发挥示范作用。在每个社区、乡镇组建一处社区康复机构,用2~3年时间完成全县社区康复机构的组建工作。②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街道和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社区康复机构所需的场所;民政部门负责社区康复机构的建设和日常管理,包括选派管理人员、建立管理制度、安排康复活动等;财政部门负责落实社区康复机构的建设和管理经费;财税部门按有关规定对社区康复机构的工疗加工收入制定相应的减免政策;卫生部门负责为入站患者建立病史档案、定期做好随访记录、督促患者接受维持治疗、指导开展康复治疗;残联负责贫困及无业患者的托管、医疗费用的补贴、康复人员的培训、康复方案的组织实施与效果评估。③规范社区康复机构的管理。需规范的内容包括:社区康复机构属社会福利事业,不应以赢利为目的。对进站的无业精神病患者及贫困精神病患者的生活及医疗费要适当给予减免;对有职业的和非贫困的精神病患者,可向其所在单位或家属收取管理费,医疗费按医疗规定办理。社区康复机构应当接受不低于30%的精神残疾患者,站内精神疾病患者参与康复活动的比例不少于70%。社区康复机构应根据精神疾病的康复需要,安排职业训练、医疗康复和心理治疗活动,对患者家属开展有关精神疾病知识的培训,与家属配合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④加强社区康复机构的考核:有关部门要将社区康复机构工作纳入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应包括:社区康复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站内精神疾病患者人数、所占比例及参与康复活动的情况;各级政府投入经费和社会筹款的使用情况;志愿者队伍及参与社区康复机构工作的情况。⑤动员社会力量支持社区康复机构建设: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开办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的社区康复机构;组织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康复机构的公益性工作,开展丰富多样的康复活动,在帮助精神疾病患者回归社会的同时,营造理解和关爱精神障碍患者,支持精神卫生事业的社会氛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级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我县的精神卫生工作将得到高度的重视,精神卫生工作水平将会得到飞速提升,为全县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通过此次调研,了解了全县现有的精神卫生服务资源和力量,掌握了全县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现况,为下阶段更好地开展精神卫生工作,提供了信息和依据,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全县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能够有效地使人人享有精神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孙新宇,王春雪.第二届中国神经精神峰会介绍会议纪要.中华精神科杂志,2010,43(2):68.
2 李洁,赵旭东.第二届世界文化精神医学大会介绍.中华精神科杂志,2010,43(2):121.
通过开展精神卫生服务与需求基本情况调研,了解目前全县精神卫生工作现状、掌握现有的精神卫生服务资源和力量以及全县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现况,便于今后加强社区精神康复机构建设与管理,创新患者托管模式,有效管理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培养精神科医师,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满足全县及周边群众精神卫生服务需求。
调研目的
了解目前全县精神卫生工作现状、掌握现有的精神卫生服务资源和力量以及全县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现况,即全县精神疾病患者的总量、分布与管理现状;尤其是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管理、目前工作开展情况、经验与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重症精神病患者管理服务的思路与对策。
调研内容
全县精神卫生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医疗机构内部精神科设置及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精神卫生机构设置与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广饶县有一级以上医疗机构20处,其中三级医院1处,二级医院3处,一级医院11处,专科医院6处。另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处。全县开设精神科门诊服务和心理咨询门诊服务的社区医疗机构仅有1处,其余20家医疗机构均未开展精神科相关服务。调研结果显示,我县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医院、心胸专科医院、皮肤病医院、骨病专科医院、肛肠专科医院、糖尿病专科医院齐全,唯独缺乏精神康复专科医院。目前,全县设精神专科的社区医疗机构仅有1家即陈官乡卫生院,加挂广饶县精神病医院牌子,内设精神病房、精神科门诊和心理健康咨询门诊,现有精神科医生5人,护士1人;性别构成:男5人,女1人;学历结构:本科1人,专科2人,中专及以下学历3人;职称结构: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4人;专业结构:精神专业人员2人,普通医疗专业从事精神科4人;培训情况:50%以上的精神科人员未接受过精神卫生方面的专业培训。全县具备精神病患者门诊和住院治疗条件,仅此1处社区医疗机构,仅占全县医疗机构总数的5%。可见,相对于全县精神疾病患者服务需求总量,服务能力极其有限,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管理能力也比较薄弱,究其主要原因是社区康复机构规模小,缺少管理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和精神卫生专业医师。
业务开展情况:我县精神卫生服务工作主要由陈官乡卫生院精神科开展,服务内容主要是重性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精神病门诊、心理咨询门诊、预防、康复指导及随访。设有男女病区各1个,床位30张,年门诊4200人次,年住院120人次。门诊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心理咨询门诊同样逐年递增,说明服务需求逐年增长。
经验与做法:①目前,陈官乡卫生院精神科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配合音疗、娱疗、心理治疗等综合性康复治疗措施,对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癔病、神经衰弱、精神发育迟滞、癫痫等疾病进行诊治,在临床中收到良好效果。同时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引导患者正确认知自我与客观,从矛盾和痛苦的心理中解脱出来,预防各种心理疾病的发生。治疗患者心理、情绪、认知与行为有关的问题,解决患者所面临的心理困惑,减少焦虑、忧郁、恐慌等精神症状,改善患者非适应行为。②创新托管模式,促进患者重返社会。在工作中借鉴部分地区精神庇护所的先进做法,对患者实行封闭与开放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治疗重症精神病的同时,向社会推出久治不愈精神病患者长期托管项目,每个月只收取基本的托管费用,让患者接受治疗、康复及生活技能培训。这项工作的开展能够解决精神病患者家庭成员长期难以承受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使患者家庭成员能够解脱出来,全身心的投入到正常的事业和生活当中去。在管理上,一是有正式病房,护士24小时监护;二是接受正规医生诊治,托管患者每天和住院患者一样一起接受查房;三是患者不是被封闭在房间里,而是可在院子里从事丰富多彩的活动;四是医院配有病员伙房,保障患者伙食;五是精神疾病方面的维持治疗及一般的头痛感冒等小病,医院全部负责,减轻患者家庭负担;六是家属不用频繁探视,洗衣、洗澡理发等生活服务,由护理人员负责安排。现在,医院已为托管患者设立培训室、音疗室、娱乐室、康复室等,培训被托管人自觉服药、合理用钱、整理个人仪表和生活卫生,培养被托管人的良好生活习惯,并学会与他人相处或沟通,为将来回归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
全县精神疾病患者情况即精神卫生服务需求情况:随着社会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价值观念的改变,家庭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及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导致生活中的心理应激因素增加,带来了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精神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安排,我县2010年8月17日~2011年1月12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重性精神病患者排查工作,全县共排查出重性精神病患者5773名,其中,有肇事肇祸行为倾向的重性精神病患者1144名,占重性精神病患者的19.8%。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中约有4成需要接受住院康复治疗,但目前由于精神机构建设落后,人力资源匮乏,服务能力低下,绝大多数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调查显示,仅有约30%的新发精神病患者有就诊经历,70%以上的精神疾病患者,处于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状态,任由病情发展。有肇事肇祸倾向的患者,也无约束条件,任由在社会上游荡,他们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有些甚至危及家人、社会和自身安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精防机构的不足,地方法规及现行法律设计存在缺陷,无精神卫生方面的立法规范,长期经费投入不足等,都是精神病收治不规范现象存在的原因。精神疾病作为一种高致残性的疾病,不但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负担,也给政府和社会带来困扰和不安,给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造成不良影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建议与对策:⑴要加强专业精神医疗机构的建设:目前社会对精神卫生工作的认识有待提高,卫生机构对开展精神卫生服务的认识也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全县仅有一家乡镇卫生院开设精神科、心理健康咨询门诊,且人才匮乏,精神专业人员得不到引进,应当引起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为了积极推动全县精神卫生工作开展,亟需建立一处专业的精神康复医疗机构,配备培养精神专业医疗人员,负责全县精神病患者救治工作,并为全县各医疗机构开展精神卫生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各医疗机构要建立精神科、心理健康咨询门诊,更好地为全县居民提供方便、就近的精神卫生服务。⑵要加强精神卫生专业服务人员的培训:全县缺少从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专业医生,陈官乡卫生院精神专科的医生数量尚不能满足自身服务需求,对于全县5700多名重性精神病患者来说,服务能力显然不能满足需要,所以,应尽快培养、培训这方面的专职医生。另外,基于目前从事精神卫生门诊服务的人员资历层次、接受培训的程度不容乐观,建议今后应加强医疗机构中专兼职精神科医生的业务培训,使所有精神卫生服务人员接受专业化、系统化培训,从事心理健康咨询的服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与业务水平的专业队伍。⑶实施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化康复规划:精神疾病患者是一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有其特殊性。精神病患者中有相当比例的不能彻底治愈,反复发作,有些经过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虽然症状得到缓解,但是还不能够完全融入社会生活。这些康复期患者在重返社会后,容易受到周围人的歧视以及生活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重新复发的概率大大增加,给患者及家庭其他成员的生活和事业带来很大困扰。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医疗机构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社区康复机构的建设尤为重要。将经过治疗,症状改善但又不能完全融入社会的康复期患者,纳入社区康复机构精神病患者救助站,实行半开放式托管管理,可有效减少病情复发,降低肇事肇祸率。①实施以政府为主导,以各相关部门具体运作的社区精神康复机构建设:由民政会同财政、残联、卫生等部门,制定社区精神康复机构的建设计划,进一步明确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机构的性质、建设标准。全县组建1个跨街道(镇)的较大规模、较高水准的精神卫生康复中心,发挥示范作用。在每个社区、乡镇组建一处社区康复机构,用2~3年时间完成全县社区康复机构的组建工作。②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街道和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社区康复机构所需的场所;民政部门负责社区康复机构的建设和日常管理,包括选派管理人员、建立管理制度、安排康复活动等;财政部门负责落实社区康复机构的建设和管理经费;财税部门按有关规定对社区康复机构的工疗加工收入制定相应的减免政策;卫生部门负责为入站患者建立病史档案、定期做好随访记录、督促患者接受维持治疗、指导开展康复治疗;残联负责贫困及无业患者的托管、医疗费用的补贴、康复人员的培训、康复方案的组织实施与效果评估。③规范社区康复机构的管理。需规范的内容包括:社区康复机构属社会福利事业,不应以赢利为目的。对进站的无业精神病患者及贫困精神病患者的生活及医疗费要适当给予减免;对有职业的和非贫困的精神病患者,可向其所在单位或家属收取管理费,医疗费按医疗规定办理。社区康复机构应当接受不低于30%的精神残疾患者,站内精神疾病患者参与康复活动的比例不少于70%。社区康复机构应根据精神疾病的康复需要,安排职业训练、医疗康复和心理治疗活动,对患者家属开展有关精神疾病知识的培训,与家属配合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④加强社区康复机构的考核:有关部门要将社区康复机构工作纳入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应包括:社区康复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情况;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站内精神疾病患者人数、所占比例及参与康复活动的情况;各级政府投入经费和社会筹款的使用情况;志愿者队伍及参与社区康复机构工作的情况。⑤动员社会力量支持社区康复机构建设: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开办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的社区康复机构;组织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康复机构的公益性工作,开展丰富多样的康复活动,在帮助精神疾病患者回归社会的同时,营造理解和关爱精神障碍患者,支持精神卫生事业的社会氛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级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我县的精神卫生工作将得到高度的重视,精神卫生工作水平将会得到飞速提升,为全县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通过此次调研,了解了全县现有的精神卫生服务资源和力量,掌握了全县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现况,为下阶段更好地开展精神卫生工作,提供了信息和依据,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全县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能够有效地使人人享有精神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孙新宇,王春雪.第二届中国神经精神峰会介绍会议纪要.中华精神科杂志,2010,43(2):68.
2 李洁,赵旭东.第二届世界文化精神医学大会介绍.中华精神科杂志,2010,43(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