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理念是要教师超越传统的课堂,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便是“焕发生命的活力”,其特征是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特别是初中思想品德课要真正达到学生“知”和“行”的统一,就要给学生舒展灵性和实践的空间。
在《成长不烦恼》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活动: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心中最美的青春形象。该活动意在使学生在描绘的过程中感受青春的美好。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争先恐后地来到黑板前。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初升的太阳、欢唱的小鸟等都喻示着对青春的向往和赞美。而轮到一名男生上台时,也许是他没想好画什么,也许是他想得太复杂了画不出来,他在台前犹豫再三,最终在黑板不起眼的地方画了一条小虫子,然后红着脸回到座位上。笔者问这个男生:“你为什么画了一条小虫子呢?”他低声回答:“我喜欢。”然而其他学生似乎不赞同他的做法,有人发出嘲笑声。笔者思考片刻后说:“有一个词语,叫做化蛹成蝶,艰难困苦后的美丽,那种顽强的成长,难道不是最美丽的青春吗?”学生的眼睛一下被点亮了。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案例中教师没有照搬教材,也没有将青春的形象硬塞给学生,而是请学生自主设计青春形象,主动感悟青春。当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真实的“不完美”时,教师以灵动的评价给知识注入生命,点亮了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要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提升,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要对教材进行选用、活用,要融入自己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要体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感悟和对新课程理念的追求。
笔者在讲授“情绪”内容时,让学生把自己能想到的人的各种情绪说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应该说这个活动完成后学生对四大基本情绪已经掌握得很牢固了。
在讲“多彩的情绪”的时候,笔者一方面让学生结合教材,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烦恼向同学倾诉;一方面将自己在工作中的压力和苦恼讲给学生听。“我是一名政治老师,我非常热爱我的教学工作,但是学校又要我兼任其他职务,这样我的工作压力很大,情绪低落。大家说我该怎么办呢?”于是,有学生说:“老师应该和校长谈谈。”“老师,您可以用心理换位的方法去试一试。”“老师我觉得您可以用转移的方法。”“老师您可以用升华的方法。”“老师您可以把心中的愤怒、苦恼向自己的好朋友倾诉,还可以在网上聊天化解自己的烦恼。”
笔者真诚的述说,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也达到了预设的课堂效果。
在讲授“与法同行”内容时,笔者为了强调生活中要有规矩,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画圆形与方形的活动。在这个简单的活动中,学生对生活离不开规矩有了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笔者又让学生设想一下没有规矩的一天会怎样。学生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在笑声中,总结了许多生活的道理。为了强调生活离不开法律,笔者运用数学中的坐标,把与我们打交道的法律用时间和不同社会角色展示出来,让学生看到了一张法律网,使学生对自身行为要合法、法律对我们的保护、违法行为的制裁等知识都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了给八年级的法律知识课打基础,笔者还专门从《今日说法》和《社会观察》的电视栏目中找了一些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告诉学生不良行为要杜绝,要防微杜渐,预防犯罪。对此,学生感触很深。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活动就是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价值观引领下展开的“互动生成”,所以教师应构建师生互动的有效方式,预设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在长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些教师可能会产生一些担心和困惑。如无论教师如何想方设法去设计教学,可能在教学中学生喜欢听,有一定的兴趣,但一旦考试,学生好像就只会抄书,他们之前在课堂上听到的能引发思维的东西在考试中没有得到体现。考试时,似乎以往认真思考、认真听讲的学生和那些没有认真听讲、认真思考的学生差别不大。要改变这种现象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而且出题部门要重新考虑试题设计和考查方式。
学生行为规范差,素质参差不齐,哪怕活动设计得再有趣,部分学生也是三分钟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得比较困难。诸如此类,都需要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有良好的心态,对学生保持足够的耐心,并不断提升课堂的组织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学生和教师都是一件好事。只要我们舍得花时间进行课前的准备和预设,与学生建立起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关系,就会有课堂的“生成”,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责任编辑袁妮)
在《成长不烦恼》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活动: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心中最美的青春形象。该活动意在使学生在描绘的过程中感受青春的美好。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争先恐后地来到黑板前。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初升的太阳、欢唱的小鸟等都喻示着对青春的向往和赞美。而轮到一名男生上台时,也许是他没想好画什么,也许是他想得太复杂了画不出来,他在台前犹豫再三,最终在黑板不起眼的地方画了一条小虫子,然后红着脸回到座位上。笔者问这个男生:“你为什么画了一条小虫子呢?”他低声回答:“我喜欢。”然而其他学生似乎不赞同他的做法,有人发出嘲笑声。笔者思考片刻后说:“有一个词语,叫做化蛹成蝶,艰难困苦后的美丽,那种顽强的成长,难道不是最美丽的青春吗?”学生的眼睛一下被点亮了。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案例中教师没有照搬教材,也没有将青春的形象硬塞给学生,而是请学生自主设计青春形象,主动感悟青春。当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真实的“不完美”时,教师以灵动的评价给知识注入生命,点亮了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要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提升,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要对教材进行选用、活用,要融入自己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要体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感悟和对新课程理念的追求。
笔者在讲授“情绪”内容时,让学生把自己能想到的人的各种情绪说出来、画出来、演出来。应该说这个活动完成后学生对四大基本情绪已经掌握得很牢固了。
在讲“多彩的情绪”的时候,笔者一方面让学生结合教材,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烦恼向同学倾诉;一方面将自己在工作中的压力和苦恼讲给学生听。“我是一名政治老师,我非常热爱我的教学工作,但是学校又要我兼任其他职务,这样我的工作压力很大,情绪低落。大家说我该怎么办呢?”于是,有学生说:“老师应该和校长谈谈。”“老师,您可以用心理换位的方法去试一试。”“老师我觉得您可以用转移的方法。”“老师您可以用升华的方法。”“老师您可以把心中的愤怒、苦恼向自己的好朋友倾诉,还可以在网上聊天化解自己的烦恼。”
笔者真诚的述说,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赢得了学生的信任,也达到了预设的课堂效果。
在讲授“与法同行”内容时,笔者为了强调生活中要有规矩,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画圆形与方形的活动。在这个简单的活动中,学生对生活离不开规矩有了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笔者又让学生设想一下没有规矩的一天会怎样。学生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在笑声中,总结了许多生活的道理。为了强调生活离不开法律,笔者运用数学中的坐标,把与我们打交道的法律用时间和不同社会角色展示出来,让学生看到了一张法律网,使学生对自身行为要合法、法律对我们的保护、违法行为的制裁等知识都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了给八年级的法律知识课打基础,笔者还专门从《今日说法》和《社会观察》的电视栏目中找了一些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告诉学生不良行为要杜绝,要防微杜渐,预防犯罪。对此,学生感触很深。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活动就是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价值观引领下展开的“互动生成”,所以教师应构建师生互动的有效方式,预设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在长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些教师可能会产生一些担心和困惑。如无论教师如何想方设法去设计教学,可能在教学中学生喜欢听,有一定的兴趣,但一旦考试,学生好像就只会抄书,他们之前在课堂上听到的能引发思维的东西在考试中没有得到体现。考试时,似乎以往认真思考、认真听讲的学生和那些没有认真听讲、认真思考的学生差别不大。要改变这种现象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而且出题部门要重新考虑试题设计和考查方式。
学生行为规范差,素质参差不齐,哪怕活动设计得再有趣,部分学生也是三分钟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得比较困难。诸如此类,都需要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有良好的心态,对学生保持足够的耐心,并不断提升课堂的组织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学生和教师都是一件好事。只要我们舍得花时间进行课前的准备和预设,与学生建立起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关系,就会有课堂的“生成”,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