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规模经营并非土地流转一途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ltt_step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4年12月23日在京闭幕。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会议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出重大部署。会议传递出哪些新信号?“新华视点”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相关专家学者。
   破除“天花板”“紧箍咒”迫在眉睫
   会议提出,随着国内外环境条件变化和长期粗放式经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我国农业生产正遭遇生产成本上升、财政补贴压力加大两大‘天花板’,以及环境资源双重约束两道‘紧箍咒’,若继续这样下去,农业能否可持续发展需要打上问号。”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指出。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然而在粮食连年丰收的背后,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压力明显加大:一方面,我国农业资源禀赋不足,人均耕地和水资源分别占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过度依赖农药和化肥的投入,造成土壤地力的下降,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
   “靠什么破题‘天花板’、破解‘紧箍咒’?只有靠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靠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从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经营上来。”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朱立志说。
   农业已成四化“短板”
   会议提出,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目前仍是突出“短板”。
   “与飞速行进着的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相比,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滞后,严重影响四化的同步发展。此次会议对农业现代化的‘短板’表述,凸显中央对农业现代化的高度重视。”李国祥说。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认为,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四化建设中的“关键变量”,直接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的顺利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顺利,劳动力就能转移出来,才能更好促进城镇化发展。如果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好,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潜力没有充分释放,那么工业化、城镇化也是危险的。
   专家指出,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看,一些国家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注重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从而平稳较快地迈进现代化国家行列。相反,一些国家没有协调好四化关系,忽视了农业现代化,结果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发展,出现了农业萎缩、农村凋敝、农民贫困的情况,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停滞,现代化进程受阻。
   “第六产业”呼之欲出
   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提出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
   “会议提出三产融合,凸显未来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告诉记者,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互动,被称为“第六产业”(1+2+3=6),农业由单纯的农作物生产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及休闲服务业等领域交融发展,产业链得以延伸,实现农业附加值的增加和农民的增收。
   “三产融合是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已经探索出比较成熟的发展经验,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农业发展正在向这一阶段靠近,这是我国迈向农业现代化、实现提质增效的新机遇。”李国祥说。
   郑风田指出,应在条件允许的地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发展,让现代农业“接二连三”,既能接入加工业的“二产”,也能连接休闲农业的“三产”,延伸现代农业的产业链条,让三产融合成为拉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允许“探索、探索、再探索”
   会议提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多种多样,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允许“探索、探索、再探索”。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机械化程度偏低,原因之一在于土地经营过于分散。此次会议提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发挥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并促进就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中金公司农业分析师边泉水说。
   专家指出,会议提出要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体现出对基层首创精神的尊重。
   “土地流转已成为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方式。但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多种多样,并非只有土地流转一条路,从各地实践看,还包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朱立志说。
   李国祥认为,会议提出允许“探索、探索、再探索”,这是对农民首创精神的尊重和鼓励。“30多年前大包干,当时中央的意见是‘可以、可以还可以’,中央对群众首创精神的尊重一脉相承。”
   首提“人的新农村”
   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物的新农村’是指道路、饮水、电力设施和住房条件等人居环境的改善。推进‘人的新农村’是指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关爱农村‘三留守’群体、留住乡土文化和建设农村的生态文明。会议首次提出‘人的新农村’,凸显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更高要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说。
   长期以来,我国对“人的新农村”建设和关注不够。近年来农村出现了新情况,农民外出打工导致的“空心村”增加,“三留守”问题突出,“人的新农村”建设亟须提到日程上来。程国强认为,今后一要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妇女的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养老、教育、医疗等农村公共服务,让“三留守”有依靠有保障;二要做好农村传统文化、乡土文化的保护,不让农村变成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和记忆中的故园;三要做好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其他文献
2017年5月22日至2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社科院系统农经研究学者,齐聚中原大地,共同探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大问题。会议期间,参会代表就提升社科农经协作网络平台的智库功能,加强成员相互合作,继续深入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勇于担当历史使命达成了如下共識:  一、进一步提升社科农经协作网络平台的智库功能  社科农经协作网络是全国社科院系统“三农”研究者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的
期刊
2016年10月29日,在中国·信阳美丽乡村国际微电影艺术节上,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李向阳受邀代表优秀第一书记向党和全国人民庄严承诺:初心不忘,请党放心,精准扶贫,此仗必胜!一字一句掷地有声,都代表着李向阳带领万营村村民脱贫致富的决心。  河南省潢川县万营村距县城25公里,位置偏远,农业结构单一。2015年8月,李向阳任万营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他牢记责任,敢于担当,切实发扬顽强拼搏和
期刊
华夏幸福集团副总裁兼产业规划院院长顾强:  很高兴有这次机会跟大家做一个交流。我就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华夏幸福打造产业集群的实践,以及如何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方面的一些做法与大家进行一下探讨。  首先是当前产业发展的趋势。无论是从全球范围来看,还是从我们国家的产业转型升级方向来看,我们都看到一个显著的趋势,就是现在正在推进的互联网+,人工智能和未来的AR+,可以这样说,智能化将成为未来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
期刊
农业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新生代农民工走入社会……近年来,我国“三农”领域出现一系列新现象和新挑战。   农为国之本,今后应如何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唤醒农村“沉睡的土地”,帮助“农二代”更好发展?这些话题引起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热议。   绿色农业发展呼唤切实转方式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既有很大成绩,也有不少忧患。我们过去以单纯追求产量为主,拼资源、拼消耗的农业发展方式
期刊
当前,我国基本建立了包括棉粮油糖等10多个品种在内的农产品期货品种体系。期货市场价格成为安排农业生产、调整种植结构的重要价格信号,有利于缓解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但如何让农民更好参与期货市场,如何有效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   长期以来,靠天吃饭都是很多农民无法避免的现实,而农产品期货似乎与农村还有一些距离,农民看着近,但实际上离得还很远。实际上,有关文件多
期刊
建设占用耕地时,把耕作层剥离再利用——“抢救耕地”工程今年将全面推进。近日,就这一流失耕地“起死回生”话题,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接受了媒体专访。   城镇化再着急 土壤也要先剥离   问:为什么说这是抢救工程?   王世元:根据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及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部署,今年将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把这项工作在全国普遍推开。   耕作层是耕地精华,
期刊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正如人们的期待,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与往年相比,虽然今年一号文件内容上出现了不少让人耳目一新的地方,但粮食安全始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主题。   “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1/5的人口,以高投入的生产模式,实现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在任何人眼里,这都是我国农业发展毋庸置疑的显著成绩。   然而多年来,伴随着粮食的增产增收,对粮食安全的担忧,不减
期刊
纺织是一种服务于人类穿着的手工行业,纺纱织布,制作衣服,遮丑饰美,御寒避风,防虫护体,大约便是纺织起源发展的重要动机。   关于中国纺织历史的起源,历史学家尚无一致的定论,有一种说法将其追溯到10万年前,认为原始先民们用植物纤维或动物肠子制成网状,将磨制石球装在里面,采用投石索的手段来猎取猎物;另一种说法认为中国的纺织起源是从4000~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的,依据是众多遗址中发现的纺专
期刊
代表农民走进中南海   2015年的春节,对于商水县魏集镇许寨村农民刘天华及其一家人来说,过得特别有意义,心暖而劲足。他说,做梦都没想到作为一个种粮的农民能走进中南海,还受到共和国总理的接见倾听农民的心声!   这不,农历新年还没过完,刘天华一家就在田里忙着给小麦施肥,喷药。他说,现在正是除草的最佳时节,错过了这个时节草就会疯长,很难控制,小麦一拔节,机器就进不了地,不然,就会伤到麦子。   为采
期刊
“对人类来说,土壤具备农业经济范畴的功能,其目的为保障居民粮食并获得工业原料。农业经济是所有国家经济的重中之重,在农业生产中,很多物质都能对土壤产生不良的影响,但最为重要的为滥用化肥、农药。”这是一段来自于党永富编著的新书《土壤污染与生态治理》上的一段文字。   “我是一个基层农民。”介绍自己时,党永富总喜欢用这句话作为开场白。性情谦和的他,被称为“中国治土人”,是中国农资次生灾害污染治理与农业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