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来,一直关注国内数码相机市场的消费者突然被一则信息所吸引:为了让中国消费者更加全面地认识佳能powerShot,进一步提升其品牌的知名度和亲切感,佳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PowerShot中文名征集活动,希望消费者能够用自己的感受诠释心中的PowerShot,为它赋予一个全新的中文名。
在消费数码相机领域,提起佳能PowerShot系列数码相机,相信很多人都能悉数道来。该系列以其丰富的产品线、出众的性能、舒适的操作感和良好的性价比享誊市场,已成为备受中国消费者喜爱的数码相机产品系列之一。对于这样一个有着一定发展历史和群众基础的DC品牌,佳能却像对待一个新生儿般突然要为其征集中文名,此举一出便引来众多好奇的目光。
更具亲和力的中文名
对于佳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征名”活动,人们的反应如何呢?为此,笔者专门在数码市场中走了一遭,想听听消费者对此事的看法。
“记得佳能曾经为其照片打印机品牌征集过中文名字,电视广告上放过,这次换成是数码相机,我觉得这表示佳能希望它的产品更贴近中国用户。”正在柜台前挑选相机的王先生这样说。
“我觉得征集中文名是件好事,毕竟是在中国销售的产品,名字是中文的话给人感觉更亲切。”已经参加了本次命名活动的谢女士说。
从笔者收集来的情况看,人们对于佳能要为旗下的Dc起个中文名这件事颇有兴趣,毕竟对于佳能PowerShot这个成熟的数码相机品牌来说,要启用中文名还是大姑娘上轿一头一回,自然引来了的消费者关注的目光。
消费者的积极响应也在一方面印证了佳能在市场中具有的号召力。不过为旗下子品牌更换中文名毕竟不是像产品降价促销一般的小事,笔者不禁疑问:佳能此举的目的何在?按照佳能官方的说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文名征集活动,为的是让中国消费者更加全面的认识PowerShot,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品牌的知名度和亲切感。这可能就是俗话说的“入乡随俗”吧。而佳能正是看中了中国数码相机市场所蕴含的巨大潜力。
大市场的大机遇
如今数码行业发展的速度太快了,多少令人感觉有些始料未及。若放在十年前,绝大多数消费者可能还不清楚数码相机为何物;时至今日,试问又有多少人没有接触过数码相机。在IDC(互联网数据中心)2005年3月发布的《2004-2009年中国数码相机市场分析报告》中预测,2005年的中国数码相机市场规模将近449,5万台,较前一年的增长率高达65.9%;2006年的中国数码相机市场规模则能达到635.3万台:而到2007年数码相机的市场销量将走向一个高峰,达到980万台。
以上这些数据,都在向我们揭示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数码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而在市场中,处于主导地位的还是以佳能等企业为主的国外品牌,如何能够让“外来的和尚”能够在国内市场中“念经”,也就成为这些外国厂商首要解决的问题。
“在一些客户群当中,对佳能英文标识的‘Canon’不太清楚,而如果用中文的‘佳能’则很多人都知道。”佳能中国总裁小泽秀树在佳能青岛分公司成立发布会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佳能深知在中国一定要注重本土化的进程,本土化、中文化的重要,这也成为佳能目前品牌建设上的核心。
入乡随俗的汉化
应该说,本土化和中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这里面有产品本土化的发展战略,而品牌中文化则是促进产品本土化的关键性因素。
为什么要做到中文化?这就好像筷子与刀叉。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其他国家所难以比拟的。而最令老外感到新奇的,恐怕要算国人吃饭时使用的两根“小木棍”。所谓入乡随俗,外国人若想品尝地道的中餐,也必须要放下刀叉,改用筷子来体会一下。因为在饮食文化当中,今天的筷子已经不单是就餐工具,而是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存在。
生活如此,市场亦然。产品的本土化并非在本国设计生产这么简单。就好像是中国人就—定要说中国话一样,只有提前预见并且明确了数码相机的本土化趋势,而且把品牌中文化真正作为一个重要战略来抓的厂商,才能迅速地融入这一潮流。现在我们打开佳能在中国销售的产品,就能看到其具备中文包装、中文说明书以及中文操作菜单等设置,这就是中文化的一个表现。
“本地化、中文化,是佳能目前品牌建设上的主要核心工作。如广告牌上必须印有佳能中文名称,宣传口号也是‘Delighting You Always’和‘感动常在’并存,今年我们也会陆续将我们的产品名称中文化,从而进一步加深中国用户对佳能品牌的认知度。”佳能中国总裁小泽秀树如是说。
正是抱有这样要将产品中文化的想法,直接促成了佳能要为旗下PowerShot小型数码相机品牌征集中文名。
瞬间力量的爆发
应该说,佳能为旗下产品征集中文名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去年佳能就曾为旗下小型照片打印机品牌SELPHY进行中文名征集活动,并于今年正式开始使用其中文名称“炫飞”。现在,这个征名活动迎来了PowerShot这个子品牌,作为一个成熟的国际品牌,PowerShot系列产品在消费者当中拥有良好的知名度,在这个基础上为其征集中文名,自然要顺利很多。
说到这里,不禁有人会问:“PowerShot”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PowerShot”看似是个简单的英文单词,单从字面上理解,我们可以用“力量”和“拍摄”来诠释。佳能以此作为消费级数码相机的子品牌,其意义不言而喻,就是要让广大消费者体验到“拍摄的力量”。
从产品的角度考虑,PowerShot系列产品虽然定位于消费类数码相机,但是它从未放弃过对专业性能的追求。我们可以看到,佳能众多先进的技术在大部分该系列的新产品中得到了应用:新一代的DIGIC III数字影像处理器,镜头上结合佳能多年来在光学制造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创造出卓越的完美影像:全新配置的面部优先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对人物场景的自动识别能力;先进的IS光学防抖技术,能有效避免因为手抖而导致的照片模糊不清;高感光度的加入,使用户在不同光线环境下的操作更加得心应手……这些新技术、新功能的应用,也是“Power”的体现。无论是家庭用户还是摄影发烧友,“让你轻而易举地拍摄出好照片”也称为PowerShot系列产品的一贯追求。
回顾历史,从佳能第一款PowerShot数码相机进入中国市场至今,它一直承载了摄影的真正含义与价值,并且着力打造出一个以摄影为核心的消费观念。从一个摄影者的角度出发,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美的光影世界,而作为产品每一个功能与设计的能量聚集,又全部集中在了摄影者按动快门时的情感进发。可以说,这正是“PowerShot”一词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也正是用中文名来诠释的必要所在。
数码相机厂商在中国的本土化趋势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了,无论是实力多么强劲的国际品牌,若想在中国市场上有所作为,就必须先过语言关,“学好中国话”。只有从心理上真正获得中国用户的认同,作为一个外来者才能在中国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一点上,品牌本土化先行一步的佳能无疑已经占据了先机。作为将数码相机品牌中文化的先行者,佳能此举也显示出其在中国市场志在必得的信心。
在消费数码相机领域,提起佳能PowerShot系列数码相机,相信很多人都能悉数道来。该系列以其丰富的产品线、出众的性能、舒适的操作感和良好的性价比享誊市场,已成为备受中国消费者喜爱的数码相机产品系列之一。对于这样一个有着一定发展历史和群众基础的DC品牌,佳能却像对待一个新生儿般突然要为其征集中文名,此举一出便引来众多好奇的目光。
更具亲和力的中文名
对于佳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征名”活动,人们的反应如何呢?为此,笔者专门在数码市场中走了一遭,想听听消费者对此事的看法。

“记得佳能曾经为其照片打印机品牌征集过中文名字,电视广告上放过,这次换成是数码相机,我觉得这表示佳能希望它的产品更贴近中国用户。”正在柜台前挑选相机的王先生这样说。
“我觉得征集中文名是件好事,毕竟是在中国销售的产品,名字是中文的话给人感觉更亲切。”已经参加了本次命名活动的谢女士说。
从笔者收集来的情况看,人们对于佳能要为旗下的Dc起个中文名这件事颇有兴趣,毕竟对于佳能PowerShot这个成熟的数码相机品牌来说,要启用中文名还是大姑娘上轿一头一回,自然引来了的消费者关注的目光。
消费者的积极响应也在一方面印证了佳能在市场中具有的号召力。不过为旗下子品牌更换中文名毕竟不是像产品降价促销一般的小事,笔者不禁疑问:佳能此举的目的何在?按照佳能官方的说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文名征集活动,为的是让中国消费者更加全面的认识PowerShot,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品牌的知名度和亲切感。这可能就是俗话说的“入乡随俗”吧。而佳能正是看中了中国数码相机市场所蕴含的巨大潜力。
大市场的大机遇
如今数码行业发展的速度太快了,多少令人感觉有些始料未及。若放在十年前,绝大多数消费者可能还不清楚数码相机为何物;时至今日,试问又有多少人没有接触过数码相机。在IDC(互联网数据中心)2005年3月发布的《2004-2009年中国数码相机市场分析报告》中预测,2005年的中国数码相机市场规模将近449,5万台,较前一年的增长率高达65.9%;2006年的中国数码相机市场规模则能达到635.3万台:而到2007年数码相机的市场销量将走向一个高峰,达到980万台。
以上这些数据,都在向我们揭示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数码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而在市场中,处于主导地位的还是以佳能等企业为主的国外品牌,如何能够让“外来的和尚”能够在国内市场中“念经”,也就成为这些外国厂商首要解决的问题。
“在一些客户群当中,对佳能英文标识的‘Canon’不太清楚,而如果用中文的‘佳能’则很多人都知道。”佳能中国总裁小泽秀树在佳能青岛分公司成立发布会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佳能深知在中国一定要注重本土化的进程,本土化、中文化的重要,这也成为佳能目前品牌建设上的核心。
入乡随俗的汉化
应该说,本土化和中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这里面有产品本土化的发展战略,而品牌中文化则是促进产品本土化的关键性因素。
为什么要做到中文化?这就好像筷子与刀叉。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其他国家所难以比拟的。而最令老外感到新奇的,恐怕要算国人吃饭时使用的两根“小木棍”。所谓入乡随俗,外国人若想品尝地道的中餐,也必须要放下刀叉,改用筷子来体会一下。因为在饮食文化当中,今天的筷子已经不单是就餐工具,而是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存在。
生活如此,市场亦然。产品的本土化并非在本国设计生产这么简单。就好像是中国人就—定要说中国话一样,只有提前预见并且明确了数码相机的本土化趋势,而且把品牌中文化真正作为一个重要战略来抓的厂商,才能迅速地融入这一潮流。现在我们打开佳能在中国销售的产品,就能看到其具备中文包装、中文说明书以及中文操作菜单等设置,这就是中文化的一个表现。
“本地化、中文化,是佳能目前品牌建设上的主要核心工作。如广告牌上必须印有佳能中文名称,宣传口号也是‘Delighting You Always’和‘感动常在’并存,今年我们也会陆续将我们的产品名称中文化,从而进一步加深中国用户对佳能品牌的认知度。”佳能中国总裁小泽秀树如是说。
正是抱有这样要将产品中文化的想法,直接促成了佳能要为旗下PowerShot小型数码相机品牌征集中文名。
瞬间力量的爆发
应该说,佳能为旗下产品征集中文名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去年佳能就曾为旗下小型照片打印机品牌SELPHY进行中文名征集活动,并于今年正式开始使用其中文名称“炫飞”。现在,这个征名活动迎来了PowerShot这个子品牌,作为一个成熟的国际品牌,PowerShot系列产品在消费者当中拥有良好的知名度,在这个基础上为其征集中文名,自然要顺利很多。
说到这里,不禁有人会问:“PowerShot”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PowerShot”看似是个简单的英文单词,单从字面上理解,我们可以用“力量”和“拍摄”来诠释。佳能以此作为消费级数码相机的子品牌,其意义不言而喻,就是要让广大消费者体验到“拍摄的力量”。
从产品的角度考虑,PowerShot系列产品虽然定位于消费类数码相机,但是它从未放弃过对专业性能的追求。我们可以看到,佳能众多先进的技术在大部分该系列的新产品中得到了应用:新一代的DIGIC III数字影像处理器,镜头上结合佳能多年来在光学制造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创造出卓越的完美影像:全新配置的面部优先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对人物场景的自动识别能力;先进的IS光学防抖技术,能有效避免因为手抖而导致的照片模糊不清;高感光度的加入,使用户在不同光线环境下的操作更加得心应手……这些新技术、新功能的应用,也是“Power”的体现。无论是家庭用户还是摄影发烧友,“让你轻而易举地拍摄出好照片”也称为PowerShot系列产品的一贯追求。
回顾历史,从佳能第一款PowerShot数码相机进入中国市场至今,它一直承载了摄影的真正含义与价值,并且着力打造出一个以摄影为核心的消费观念。从一个摄影者的角度出发,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美的光影世界,而作为产品每一个功能与设计的能量聚集,又全部集中在了摄影者按动快门时的情感进发。可以说,这正是“PowerShot”一词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也正是用中文名来诠释的必要所在。
数码相机厂商在中国的本土化趋势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了,无论是实力多么强劲的国际品牌,若想在中国市场上有所作为,就必须先过语言关,“学好中国话”。只有从心理上真正获得中国用户的认同,作为一个外来者才能在中国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一点上,品牌本土化先行一步的佳能无疑已经占据了先机。作为将数码相机品牌中文化的先行者,佳能此举也显示出其在中国市场志在必得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