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从家庭到学校乃至社会产生了“重智育而轻德育”的误区,导致传统礼仪教育的缺失。即使某些幼儿园开展了相关的礼仪教育,也仅仅停留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缺少具有系统性、持久性的课程建设和规范性的幼儿行为要求,对家庭关于礼仪教育的指导也较少。基于以上原因,北京市大兴区礼贤新航城幼儿园于2017年立项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童谣为载体的传统礼仪教育园本课程研究”,并以此为基础,以“童谣”为切入点,开发幼儿园传统礼仪教育课程,旨在指导家庭和教师对幼儿实施传统礼仪教育。
童谣在幼儿园传统礼仪教育中的价值
“童谣”助力教师和家长正确实施传统礼仪教育 童谣在古代被称为“孺子歌”“小儿谣”“小儿语”等。《民间文学手册》一书抓住童谣在来源、特点、流传方式方面的特点,给童谣下了一个较为科学的定义:“劳动人民及其子弟在符合儿童理解能力、生活经验、心理特点和欣赏趣味的前提下,以简洁生动的韵语创作长期流传于儿童之间的一种口头短歌”。童谣从古至今都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朗朗上口,易于理解和接受,从而被广大教育者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是一种很适宜的幼儿教育教学方式。
家园合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利用童谣进行传统礼仪教育,通过幼儿间的传唱,能让幼儿的记忆更加深刻,同时也能传进家长的耳朵之中,无形间增加家长对幼儿园教学的了解,使教育精神延伸到家庭教育之中,建立起家园共育的桥梁,发挥更大的教育合力和教育价值。
童谣中蕴含的传统礼仪教学目标 知道基本的一日生活行为礼仪规范,初步形成社会适应性能力;理解童谣中蕴含的传统礼仪行为的意义;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熏陶中学会遵守礼仪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礼仪行为,并积极主动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童谣在幼儿园传统礼仪教学中运用
以童谣为载体,实施传统礼仪教育的三部曲 第一部:通过文献分析,梳理出可以借鉴的童谣、礼仪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汇集教学内容。第二部:筛选适合开展教学的童谣,制定出传统礼仪教育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总结出幼儿园礼仪行为规范,形成可操作的评价标准。第三部:汇总幼儿园传统礼仪教育教学策略集,形成教学案例。
以童谣为载体的传统礼仪教育内容 一是适用于幼儿阶段的蕴含传统礼仪教学元素的童谣:其中包括《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童谣,以及现代文学中根据儿童行为习惯创编的具有现代特点符合现代生活的童谣儿歌。二是根据不同情境划分课程内容,构成课程中传统礼仪教学内容,我园课程内容专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文明礼仪行为规范。
以童谣为载体的传统礼仪教学策略
我园的园本课程目标不是放在让幼儿仅仅会说童谣会背儿歌上,更重要的是让幼儿理解和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在实施课程过程中要秉承“学礼要先知礼”的理念,确定了以“教授童谣—传唱童谣—创编童谣—演绎童谣”为实施课程的流程,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以下教学策略:
策略一:情景表演法,助幼儿亲身体验礼仪行为。我们发现《弟子规》、《三字经》等童谣中蕴含的礼仪教学目标和内容很丰富,不适宜单独分开教学,所以我们采取全文教学,分条目分析注解每句的含义,这样便于教师充分挖掘其教学意义,逐句演化为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更易于幼儿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传唱。然后,组织幼儿在表演区或者故事角进行童谣的演出活动,帮助幼儿将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策略二:视频故事法,形象生动助幼儿理解童谣意义。对于一些字数少、意思不明确的童谣,我们抓住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征,教学视频时会用动画或者故事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内容和意义。
策略三:环境熏陶法,让幼儿浸染在文明礼仪氛围中。我们会在幼儿园教学楼楼道、各班级教室等位置张贴文明礼仪行为提示。张贴的内容多以图示和易理解的故事为主,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明礼仪的熏陶,耳濡目染地浸润在学习环境之中。
策略四:情景游戏法,让幼儿真实体验礼仪行为给自己带来的美妙感觉。幼儿的学习方式以游戏为主,针对比较难懂的道理和抽象的概念,如果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可以亲身体验,教育效果也会十分显著。幼儿通过真实的游戏体验完全投入其中,正确的礼仪行为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从而让幼儿感受到使用文明礼仪带来的美好体验,最终形成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
策略五:榜样示范法,帮幼儿建立积极向上的遵守礼仪行为规范的追求。为了引导幼儿对文明的礼仪行为产生积极的认同、正确的评价,并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班级教师会定期评选班级礼仪小标兵,明确和规范正确的文明礼仪行为,帮助幼儿梳理争当礼仪小标兵的目标和信心,这样的榜样示范能够迅速引导幼儿产生遵守礼仪行为规范的意愿和向往。
策略六:标记提示法,在生活游戏中能够醒目地提示幼儿规范行为。在明显位置悬挂和张贴有关文明礼仪行文的标识标记,能够对广大幼儿乃至家长起到警示和提示的作用,提醒幼儿应该怎样做,从而强化正确行为。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规划“十三五”一般课题“以童谣为载体的传统礼仪教育园本课程研究”(课题编号:CDDB17270)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礼贤新航城幼儿园)
童谣在幼儿园传统礼仪教育中的价值
“童谣”助力教师和家长正确实施传统礼仪教育 童谣在古代被称为“孺子歌”“小儿谣”“小儿语”等。《民间文学手册》一书抓住童谣在来源、特点、流传方式方面的特点,给童谣下了一个较为科学的定义:“劳动人民及其子弟在符合儿童理解能力、生活经验、心理特点和欣赏趣味的前提下,以简洁生动的韵语创作长期流传于儿童之间的一种口头短歌”。童谣从古至今都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朗朗上口,易于理解和接受,从而被广大教育者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是一种很适宜的幼儿教育教学方式。
家园合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利用童谣进行传统礼仪教育,通过幼儿间的传唱,能让幼儿的记忆更加深刻,同时也能传进家长的耳朵之中,无形间增加家长对幼儿园教学的了解,使教育精神延伸到家庭教育之中,建立起家园共育的桥梁,发挥更大的教育合力和教育价值。
童谣中蕴含的传统礼仪教学目标 知道基本的一日生活行为礼仪规范,初步形成社会适应性能力;理解童谣中蕴含的传统礼仪行为的意义;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熏陶中学会遵守礼仪行为规范;具有良好的礼仪行为,并积极主动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童谣在幼儿园传统礼仪教学中运用
以童谣为载体,实施传统礼仪教育的三部曲 第一部:通过文献分析,梳理出可以借鉴的童谣、礼仪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汇集教学内容。第二部:筛选适合开展教学的童谣,制定出传统礼仪教育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总结出幼儿园礼仪行为规范,形成可操作的评价标准。第三部:汇总幼儿园传统礼仪教育教学策略集,形成教学案例。
以童谣为载体的传统礼仪教育内容 一是适用于幼儿阶段的蕴含传统礼仪教学元素的童谣:其中包括《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童谣,以及现代文学中根据儿童行为习惯创编的具有现代特点符合现代生活的童谣儿歌。二是根据不同情境划分课程内容,构成课程中传统礼仪教学内容,我园课程内容专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文明礼仪行为规范。
以童谣为载体的传统礼仪教学策略
我园的园本课程目标不是放在让幼儿仅仅会说童谣会背儿歌上,更重要的是让幼儿理解和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在实施课程过程中要秉承“学礼要先知礼”的理念,确定了以“教授童谣—传唱童谣—创编童谣—演绎童谣”为实施课程的流程,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以下教学策略:
策略一:情景表演法,助幼儿亲身体验礼仪行为。我们发现《弟子规》、《三字经》等童谣中蕴含的礼仪教学目标和内容很丰富,不适宜单独分开教学,所以我们采取全文教学,分条目分析注解每句的含义,这样便于教师充分挖掘其教学意义,逐句演化为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更易于幼儿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传唱。然后,组织幼儿在表演区或者故事角进行童谣的演出活动,帮助幼儿将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策略二:视频故事法,形象生动助幼儿理解童谣意义。对于一些字数少、意思不明确的童谣,我们抓住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征,教学视频时会用动画或者故事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内容和意义。
策略三:环境熏陶法,让幼儿浸染在文明礼仪氛围中。我们会在幼儿园教学楼楼道、各班级教室等位置张贴文明礼仪行为提示。张贴的内容多以图示和易理解的故事为主,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明礼仪的熏陶,耳濡目染地浸润在学习环境之中。
策略四:情景游戏法,让幼儿真实体验礼仪行为给自己带来的美妙感觉。幼儿的学习方式以游戏为主,针对比较难懂的道理和抽象的概念,如果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可以亲身体验,教育效果也会十分显著。幼儿通过真实的游戏体验完全投入其中,正确的礼仪行为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从而让幼儿感受到使用文明礼仪带来的美好体验,最终形成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
策略五:榜样示范法,帮幼儿建立积极向上的遵守礼仪行为规范的追求。为了引导幼儿对文明的礼仪行为产生积极的认同、正确的评价,并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班级教师会定期评选班级礼仪小标兵,明确和规范正确的文明礼仪行为,帮助幼儿梳理争当礼仪小标兵的目标和信心,这样的榜样示范能够迅速引导幼儿产生遵守礼仪行为规范的意愿和向往。
策略六:标记提示法,在生活游戏中能够醒目地提示幼儿规范行为。在明显位置悬挂和张贴有关文明礼仪行文的标识标记,能够对广大幼儿乃至家长起到警示和提示的作用,提醒幼儿应该怎样做,从而强化正确行为。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规划“十三五”一般课题“以童谣为载体的传统礼仪教育园本课程研究”(课题编号:CDDB17270)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礼贤新航城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