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以及城建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城市的园林绿化中大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树的移栽施工就成为影响园林绿化工程的美化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关键。本文主要对大树移栽的关键技术进行阐述,为园林绿化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园林绿化;大树移栽;技术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新建的园林景观和重点街道的增多,人们对环境绿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用小苗栽植来绿化城市,已满足不了当前城市环境绿化建设的需要,尤其是重点环境绿化工程,要求高标准、高质量的绿化机能,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绿化效果。所以园林绿化大树栽植成为园林绿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探讨园林绿化大树移栽技术及管理,对现代园林绿化建设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一、大树移植的意义
1、创造独特景观效果
大树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生长发育和养护,已形成了一定的树体结构和树形,能够满足景观设计的要求。一是满足造景要求。如在城市绿地广场、中心花坛、标志性景观绿地等,种植树干通直、树形高大、枝繁叶茂、季相特征明显的大树,给人们雄伟壮观的美感;二是速成景观效果。由于大树有合理的分枝结构与丰富的物质贮备,只要栽培养护技术措施得当,就能很快恢复树势,与景观环境融为一体。如山东省济南市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在67条道路一次移植2.3万株大树,达到“一年成景,三年成荫”的绿化效果。
2、发挥良好生态效益
生态效果的大小取决于城市绿地总绿量即叶面积总量,而单位绿地上的大树形成的叶面积总量远大于灌木和草本,故其生态效果好。一是树冠高大,一般达几米至十几米,据有关资料统计分析,大树与草坪或色块的投资比是1∶10,生态效益比是30∶1;二是结构稳定,大树树冠分布在上层空间,根系分布于广泛的深层土壤中,不与草本和灌木争夺营养空间,且为其创造良好生境,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使生态效益更佳更持续;三是发挥效果快,大树移植能迅速成荫,市民能及早感受大树景观与生态效益。
3、保护大树资源
由于大树培育周期长,资源短缺是必然的,应合理利用和保护。一是调整绿地树木种植密度。为促绿化效果,往往初始种植密度较大,一段时间后随树干增粗、长高,不能满足树冠继续生长发育的要求,需要抽稀调整,这在对20世纪70—80年代建设的绿地改造中更突出;二是对于城市建设中的原有树木,无论是老城区改造还是新征地中的树木,皆应移植;三是对因环境破坏而频临死亡的树木,要及时进行保护性移植。
二、园林绿化中大树的移栽技术
1、大树移栽树种和规格的选择
在园林绿化工程中,要根据其科学施工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合理的进行树种以及品种规格的选择。大树品种的规格主要包括胸径以及树高和树冠的冠幅,还有就是树形以及树相和树势等等。树种不一样其移栽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乡村树种在经过移栽以及人工培育会比异地树种和野生树种更容易成活,在大树移栽中树龄越大,其移栽的成活率就越低。
2、大树移栽的时间选择
在进行大树移栽时,要根据本地的气候合理的进行移栽时期的选择,北方地区主要就是在早春进行移栽,大树在带土球移栽以及容易存活的落叶乔木在裸根移栽时,只要加重对其的修剪就会成活。在進行不易成活的大树进行带土球移栽的时候,要在冬季土壤处于封冻时进行带冻土移植,但是不要在严寒期进行,同时还要做好相关的土面保护以及防风防寒。在春季过后(尤其是夏季)进行移栽时,因为树木的蒸腾作用,移栽的大树很难成活,在这时就要加大树木的土球,同时加强对树木的修剪并进行遮荫和保湿。在雨水较多的季节可以对针叶树种进行带土移栽;在树木落叶之后土壤封冻前,大树的树体上部就会处于休眠的状态,这是进行大树的移栽最佳时期。
3、在进行移栽前要对大树的树体进行科学的处理
对大树进行移栽时,必须要对树体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对于常绿的乔木来说,在移栽时要尽量保证树冠的完整,主要就是对树干上的一些裙枝以及过密枝和枯死枝进行修剪,根部带土球的树木进行移栽时没必要进行修剪。对于落叶乔木来说,要根据树形的相关要求对树冠进行重新的修剪,一般情况下都是剪掉树冠全部枝叶的1/3~1/2;在树冠较大时,伤根就会相对较多;在不合适的移栽季节,要想保证大树的存活率就要加重修剪。
4、大树移栽时的包干
在对大树的躯干以及比较粗壮的树枝进行包裹时,要选用苔藓以及蒲包和草绳,在进行包干处理时,要避免阳光的直射,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树木在移栽过程中的水分蒸发。对树木进行包干处理不仅可以对树枝的湿度进行调节,减少高温以及低温对树干产生的损害,还可以减少树木在运输的过程中造成的擦伤和撞伤。
5、大树的起吊和运输
要针对施工的现场情况进行起吊机和装运机的选择,在堆放树木时,要把土球的中心放置在装运车后轮轴的地方。大树的树冠要向后,并用绳子绑紧,在土球的下方用东西塞紧,避免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散球的现象。在对大树进行起吊和运输的过程中,要对树木的枝叶以及土球进行适当的保护,要保证当天起运和栽植。
6、大树的定植
在把大树运到定植点后,要尽快进行栽植。按照树种的不同,把大树轻轻的斜吊在定植穴中,并去除缠扎树冠的所有绳子,把树冠进行扶正,并根据光线和生长方向移动并调整树冠的方位,尽量保证树冠的生长方向和原来的朝向相符合,大树的定植深度要大于土球的直径40~60cm,然后把土球的外包扎的绳索以及箱板进行撤除,并分层夯实。在树木定植完成后,要做好拦水的水堰,并灌足透水。
三、大树移植在园林绿化中应用的可行性
1、经费保障
随着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园林绿化经费纳入了专项预算,政府及各企事业单位园林投资经费呈逐年上升趋势。各项城市评估如园林单位、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城市等活动,推动大树移植。
2、资源丰富
我国园林树种资源十分丰富,有发展前途的园林树木达71科193属503种,分布于全国各地,适生不同的生物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苗木生产规模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苗木生产基地面积达40万hm2,年产苗量达132.46亿株,受大苗价格上涨的影响,大苗培育比例逐年增加。同时,大树的培养驯化遍及城乡,虽然规模小而分散,但因其数量多,可为大树资源提供有效补充。
3、技术成熟
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大树移植技术,包括软技术和硬技术。软技术实力方面,人才济济,2600余所高等院校和万余所中职学校及庞大的各级培训机构,每年有百万人才充实园林绿化队伍。各地大树移植技术规程相继出台,统一了施工、养护、管理、验收等各环节的技术标准和要求。新技术成果的运用使大树移植成活率大大提高,如促发新根技术、抑制蒸腾作用技术、树体输液技术等,100%成活可成现实。硬技术方面主要是各种机械化设备的普遍运用,特别是起苗、运输、栽植一体化机械的上市,使胸径在20cm以上的大树移植更加高效、便捷、安全、。
结束语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作为改善城市环境和的有效手段,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也越发重要,大树移栽施工可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城市的绿地生态效益,优化植被的配置结构,改善城市的景观效果。所以,对城市绿化施工中的大树移栽技术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大树移栽的质量和成活率,有利于充分发挥大树资源的景观优势和生态优势,促进我国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秀英.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秦莲萍.园林绿化中大树的移植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219.
[3]金华友,李维.园林绿化大树移植及其成活期的养护管理[J].林业建设,2009(4):26-28.
【关键词】:园林绿化;大树移栽;技术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新建的园林景观和重点街道的增多,人们对环境绿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用小苗栽植来绿化城市,已满足不了当前城市环境绿化建设的需要,尤其是重点环境绿化工程,要求高标准、高质量的绿化机能,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绿化效果。所以园林绿化大树栽植成为园林绿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探讨园林绿化大树移栽技术及管理,对现代园林绿化建设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一、大树移植的意义
1、创造独特景观效果
大树经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生长发育和养护,已形成了一定的树体结构和树形,能够满足景观设计的要求。一是满足造景要求。如在城市绿地广场、中心花坛、标志性景观绿地等,种植树干通直、树形高大、枝繁叶茂、季相特征明显的大树,给人们雄伟壮观的美感;二是速成景观效果。由于大树有合理的分枝结构与丰富的物质贮备,只要栽培养护技术措施得当,就能很快恢复树势,与景观环境融为一体。如山东省济南市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在67条道路一次移植2.3万株大树,达到“一年成景,三年成荫”的绿化效果。
2、发挥良好生态效益
生态效果的大小取决于城市绿地总绿量即叶面积总量,而单位绿地上的大树形成的叶面积总量远大于灌木和草本,故其生态效果好。一是树冠高大,一般达几米至十几米,据有关资料统计分析,大树与草坪或色块的投资比是1∶10,生态效益比是30∶1;二是结构稳定,大树树冠分布在上层空间,根系分布于广泛的深层土壤中,不与草本和灌木争夺营养空间,且为其创造良好生境,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使生态效益更佳更持续;三是发挥效果快,大树移植能迅速成荫,市民能及早感受大树景观与生态效益。
3、保护大树资源
由于大树培育周期长,资源短缺是必然的,应合理利用和保护。一是调整绿地树木种植密度。为促绿化效果,往往初始种植密度较大,一段时间后随树干增粗、长高,不能满足树冠继续生长发育的要求,需要抽稀调整,这在对20世纪70—80年代建设的绿地改造中更突出;二是对于城市建设中的原有树木,无论是老城区改造还是新征地中的树木,皆应移植;三是对因环境破坏而频临死亡的树木,要及时进行保护性移植。
二、园林绿化中大树的移栽技术
1、大树移栽树种和规格的选择
在园林绿化工程中,要根据其科学施工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合理的进行树种以及品种规格的选择。大树品种的规格主要包括胸径以及树高和树冠的冠幅,还有就是树形以及树相和树势等等。树种不一样其移栽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乡村树种在经过移栽以及人工培育会比异地树种和野生树种更容易成活,在大树移栽中树龄越大,其移栽的成活率就越低。
2、大树移栽的时间选择
在进行大树移栽时,要根据本地的气候合理的进行移栽时期的选择,北方地区主要就是在早春进行移栽,大树在带土球移栽以及容易存活的落叶乔木在裸根移栽时,只要加重对其的修剪就会成活。在進行不易成活的大树进行带土球移栽的时候,要在冬季土壤处于封冻时进行带冻土移植,但是不要在严寒期进行,同时还要做好相关的土面保护以及防风防寒。在春季过后(尤其是夏季)进行移栽时,因为树木的蒸腾作用,移栽的大树很难成活,在这时就要加大树木的土球,同时加强对树木的修剪并进行遮荫和保湿。在雨水较多的季节可以对针叶树种进行带土移栽;在树木落叶之后土壤封冻前,大树的树体上部就会处于休眠的状态,这是进行大树的移栽最佳时期。
3、在进行移栽前要对大树的树体进行科学的处理
对大树进行移栽时,必须要对树体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对于常绿的乔木来说,在移栽时要尽量保证树冠的完整,主要就是对树干上的一些裙枝以及过密枝和枯死枝进行修剪,根部带土球的树木进行移栽时没必要进行修剪。对于落叶乔木来说,要根据树形的相关要求对树冠进行重新的修剪,一般情况下都是剪掉树冠全部枝叶的1/3~1/2;在树冠较大时,伤根就会相对较多;在不合适的移栽季节,要想保证大树的存活率就要加重修剪。
4、大树移栽时的包干
在对大树的躯干以及比较粗壮的树枝进行包裹时,要选用苔藓以及蒲包和草绳,在进行包干处理时,要避免阳光的直射,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树木在移栽过程中的水分蒸发。对树木进行包干处理不仅可以对树枝的湿度进行调节,减少高温以及低温对树干产生的损害,还可以减少树木在运输的过程中造成的擦伤和撞伤。
5、大树的起吊和运输
要针对施工的现场情况进行起吊机和装运机的选择,在堆放树木时,要把土球的中心放置在装运车后轮轴的地方。大树的树冠要向后,并用绳子绑紧,在土球的下方用东西塞紧,避免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散球的现象。在对大树进行起吊和运输的过程中,要对树木的枝叶以及土球进行适当的保护,要保证当天起运和栽植。
6、大树的定植
在把大树运到定植点后,要尽快进行栽植。按照树种的不同,把大树轻轻的斜吊在定植穴中,并去除缠扎树冠的所有绳子,把树冠进行扶正,并根据光线和生长方向移动并调整树冠的方位,尽量保证树冠的生长方向和原来的朝向相符合,大树的定植深度要大于土球的直径40~60cm,然后把土球的外包扎的绳索以及箱板进行撤除,并分层夯实。在树木定植完成后,要做好拦水的水堰,并灌足透水。
三、大树移植在园林绿化中应用的可行性
1、经费保障
随着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园林绿化经费纳入了专项预算,政府及各企事业单位园林投资经费呈逐年上升趋势。各项城市评估如园林单位、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城市等活动,推动大树移植。
2、资源丰富
我国园林树种资源十分丰富,有发展前途的园林树木达71科193属503种,分布于全国各地,适生不同的生物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苗木生产规模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苗木生产基地面积达40万hm2,年产苗量达132.46亿株,受大苗价格上涨的影响,大苗培育比例逐年增加。同时,大树的培养驯化遍及城乡,虽然规模小而分散,但因其数量多,可为大树资源提供有效补充。
3、技术成熟
多年的实践与研究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大树移植技术,包括软技术和硬技术。软技术实力方面,人才济济,2600余所高等院校和万余所中职学校及庞大的各级培训机构,每年有百万人才充实园林绿化队伍。各地大树移植技术规程相继出台,统一了施工、养护、管理、验收等各环节的技术标准和要求。新技术成果的运用使大树移植成活率大大提高,如促发新根技术、抑制蒸腾作用技术、树体输液技术等,100%成活可成现实。硬技术方面主要是各种机械化设备的普遍运用,特别是起苗、运输、栽植一体化机械的上市,使胸径在20cm以上的大树移植更加高效、便捷、安全、。
结束语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作为改善城市环境和的有效手段,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也越发重要,大树移栽施工可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城市的绿地生态效益,优化植被的配置结构,改善城市的景观效果。所以,对城市绿化施工中的大树移栽技术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大树移栽的质量和成活率,有利于充分发挥大树资源的景观优势和生态优势,促进我国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秀英.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秦莲萍.园林绿化中大树的移植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09(14):219.
[3]金华友,李维.园林绿化大树移植及其成活期的养护管理[J].林业建设,2009(4):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