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一定要看
食品标签是指预包装食品容器上的文字、图形、符号以及一切说明物。
根据新标准,食品标签中应强制标示的内容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经营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以及其他应标示的内容。
标签标明了食品成分和相关信息,所以是人们购买食品时的关注点。但是小小的标签却包含那么多内容,难免会让大家看傻眼。张女士就有这样的困惑:“标签包含这么多内容,看得人眼花缭乱,要我们买东西时一项一项看过去,这不现实!”
郑女士是一名家庭主妇,常常去超市购买食物。她说:“我每次买东西的时候首先看的都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食品质量到底怎样我们也不清楚,但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一定要看,如果快到保质期了,我就不敢买了,怕吃坏肚子。”
业内人士提醒广大市民,购买食品时一定要留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这个没有难度,也不需要花很多时间,每个人都可以读懂。此外,食品应该尽量在保质期内食用。有些食品会搞促销,这时候大家千万不要被价格诱惑,觉得便宜就马上扔进购物篮,事实上,这些食品往往离保质期很近,购买时要慎重。
食品添加剂≠非食用物质
笔者在超市发现正在购买木糖醇口香糖的陈妈妈,她对着食品标签看了大半天,却是越看越糊涂:“儿子很喜欢嚼口香糖,本来想看看里面的成分,没想到标签上很大一片都被配料表占据了,小小的一颗口香糖,居然有四十多种添加剂,完全看不懂,都不知道儿子每天在吃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据了解,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防腐剂、抗氧化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有天然食品添加剂和人工化学合成品两大类,前者为天然提取,后者虽是工业生产的,但在化学结构上和前者一样。
这些添加剂有什么功效?业内人士介绍,人们最常见的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乳酸等,用于果酱、蜜饯等食品加工中。抗氧化剂与防腐剂类似,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用的有维C、异维C等。
另外,着色剂是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它们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增稠剂和稳定剂则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能够使冰淇淋等冷冻食品长期保持柔软、疏松的组织结构。
那么多添加剂吃到身体里面能没事吗?与天然食物相比,有添加剂的食物,如果严格按照规定添加,其实对健康影响不大。有些食品必须要使用添加剂,比如防腐剂,能起到保质的作用:奶粉的添加剂DHA则对婴儿智力和视力发育至关重要;EPA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但又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素,也需要从添加剂中摄取。
食品添加剂与非食用物质不是同一个概念,像三聚氰胺、苏丹红、工业明胶等都是不法商家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并不等同于添加剂,大家千万不要因噎废食,看到有添加剂就不敢吃了。
在超市选购食品时,很多消费者会特意看看营养成分表,希望选购到健康的食品。其实,怎样看营养成分表也是有技巧的。
首先要看份量,因为营养成分表所显示的营养值是以“每份”或“每100克”为基础的。对于像面包这样的食品,一份可能是指一片或两片,但对于其他食品,可能情况就要复杂一点,一份可能只是包装量的一部分,也可能是正常食物份量的一部分。因此,消费者需要根据自己所吃的实际份量,乘以营养信息中所列的值。
其次,要挑钠含量低的,人体每天所需的钠是5~6克,过量摄取会造成肥胖、肤色暗沉、水肿。饮料、薯片、面包中一般都含钠,尤其是甜味食品中,钠含量比较高,看营养成分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钠的含量。
第三,尽量挑选膳食纤维多的食品。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脂肪吸收。每天摄取的食物中只要含3克以上的膳食纤维就可抑制食欲和降低胆固醇。如一包含麸皮饼干或麦片就能提供10克的膳食纤维。
第四,注意看钙的含量。有些食品打着“高钙”的旗子,事实上,每100克固体食品中钙含量不少于240毫克,每100毫升液体食品中钙含量不少于120毫克时,才能标示“高钙”。高钙奶中加的碳酸钙,人体的吸收率不是很高,购买牛奶时选择普通奶即可。
第五,糖包括自然的糖分及添加的糖分,作为总碳水化合物组成部分单独列出。一般最好选择糖分较低的食物。
最后,不买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营养标签上通常列出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两类。饱和脂肪摄入过多会增加人们患心血管病的风险,而反式脂肪酸是人造脂肪,非常不利健康。此外,作为常规,尽量选择每100克食物脂肪含量低于10克的食品。
食品标签是指预包装食品容器上的文字、图形、符号以及一切说明物。
根据新标准,食品标签中应强制标示的内容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经营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以及其他应标示的内容。
标签标明了食品成分和相关信息,所以是人们购买食品时的关注点。但是小小的标签却包含那么多内容,难免会让大家看傻眼。张女士就有这样的困惑:“标签包含这么多内容,看得人眼花缭乱,要我们买东西时一项一项看过去,这不现实!”
郑女士是一名家庭主妇,常常去超市购买食物。她说:“我每次买东西的时候首先看的都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食品质量到底怎样我们也不清楚,但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一定要看,如果快到保质期了,我就不敢买了,怕吃坏肚子。”
业内人士提醒广大市民,购买食品时一定要留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这个没有难度,也不需要花很多时间,每个人都可以读懂。此外,食品应该尽量在保质期内食用。有些食品会搞促销,这时候大家千万不要被价格诱惑,觉得便宜就马上扔进购物篮,事实上,这些食品往往离保质期很近,购买时要慎重。
食品添加剂≠非食用物质
笔者在超市发现正在购买木糖醇口香糖的陈妈妈,她对着食品标签看了大半天,却是越看越糊涂:“儿子很喜欢嚼口香糖,本来想看看里面的成分,没想到标签上很大一片都被配料表占据了,小小的一颗口香糖,居然有四十多种添加剂,完全看不懂,都不知道儿子每天在吃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据了解,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防腐剂、抗氧化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有天然食品添加剂和人工化学合成品两大类,前者为天然提取,后者虽是工业生产的,但在化学结构上和前者一样。
这些添加剂有什么功效?业内人士介绍,人们最常见的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乳酸等,用于果酱、蜜饯等食品加工中。抗氧化剂与防腐剂类似,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用的有维C、异维C等。
另外,着色剂是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它们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增稠剂和稳定剂则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能够使冰淇淋等冷冻食品长期保持柔软、疏松的组织结构。
那么多添加剂吃到身体里面能没事吗?与天然食物相比,有添加剂的食物,如果严格按照规定添加,其实对健康影响不大。有些食品必须要使用添加剂,比如防腐剂,能起到保质的作用:奶粉的添加剂DHA则对婴儿智力和视力发育至关重要;EPA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但又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素,也需要从添加剂中摄取。
食品添加剂与非食用物质不是同一个概念,像三聚氰胺、苏丹红、工业明胶等都是不法商家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并不等同于添加剂,大家千万不要因噎废食,看到有添加剂就不敢吃了。
在超市选购食品时,很多消费者会特意看看营养成分表,希望选购到健康的食品。其实,怎样看营养成分表也是有技巧的。
首先要看份量,因为营养成分表所显示的营养值是以“每份”或“每100克”为基础的。对于像面包这样的食品,一份可能是指一片或两片,但对于其他食品,可能情况就要复杂一点,一份可能只是包装量的一部分,也可能是正常食物份量的一部分。因此,消费者需要根据自己所吃的实际份量,乘以营养信息中所列的值。
其次,要挑钠含量低的,人体每天所需的钠是5~6克,过量摄取会造成肥胖、肤色暗沉、水肿。饮料、薯片、面包中一般都含钠,尤其是甜味食品中,钠含量比较高,看营养成分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钠的含量。
第三,尽量挑选膳食纤维多的食品。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脂肪吸收。每天摄取的食物中只要含3克以上的膳食纤维就可抑制食欲和降低胆固醇。如一包含麸皮饼干或麦片就能提供10克的膳食纤维。
第四,注意看钙的含量。有些食品打着“高钙”的旗子,事实上,每100克固体食品中钙含量不少于240毫克,每100毫升液体食品中钙含量不少于120毫克时,才能标示“高钙”。高钙奶中加的碳酸钙,人体的吸收率不是很高,购买牛奶时选择普通奶即可。
第五,糖包括自然的糖分及添加的糖分,作为总碳水化合物组成部分单独列出。一般最好选择糖分较低的食物。
最后,不买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营养标签上通常列出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两类。饱和脂肪摄入过多会增加人们患心血管病的风险,而反式脂肪酸是人造脂肪,非常不利健康。此外,作为常规,尽量选择每100克食物脂肪含量低于10克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