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在泰国的传播研究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thylife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潮剧诞生在潮州,至今有580年的历史。因其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独树一帜。由于其诞生地位于东南沿海,所以也具有较便捷地向外传播的力量。本题论述潮剧在国内、海外的传播历史与现状。
  [关键词]潮州;潮剧;泰国;传播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8)11-0010-02
  在当今总数约两千万的潮人中,有半数即约一千万人身居海外。维系海外潮人乡土情结的,是浓浓的乡音与拳拳的故土之情。潮剧便是连接乡梓情谊的重要文化纽带。几乎可以说有潮人聚居的地方,便有潮剧。据史载,潮人移居东南亚一带,当始自南宋。潮汕俗谚云:“食到无,过暹(xiān)罗。”意思是没东西吃、挨不下去就到暹罗(泰国)觅食去。经过克勤克俭,挨生挨死,潮人终于在海外有了自己的基业,而潮剧也伴随着潮人的足迹落地生根,成为海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一、20世纪初潮剧在泰国的发展
  进入20世纪之后,由于出洋谋生的潮人不断增多,泰国各地的潮人社区进一步发展和扩大,不少地方纷纷建立起潮人的社团组织。这些旅暹的潮人承袭家乡的民风民俗,常常在节庆民俗期间集资演戏,风气日盛,这也加快了潮剧在泰国的流播速度。
  当时中国特殊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也是推动潮剧快速向海外流播的因素之一。据史料记载,清末的潮汕地区,迎来了潮剧演出的鼎盛时期,最兴盛的时候,活跃在潮汕的戏班多达200个,供过于求,竞争激烈。由于受到地区的限制,农村游神赛会的演出场次有限,同时,在清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民生凋敝,看戏的人越来越少,很多戏班举步维艰,唯有寻求更多的出路。尤其是1908年光绪和慈禧相继去世,全国戏剧乐舞、梨园息戏长达年余,更让不少戏剧雪上加霜。因此,为了生存,除了一部分坚守本地,更多的戏班便抓住南洋一带日益增多的潮人社会过节时兴集资演戏的机会,纷纷争取到海外演出。
  当时过洋演出的戏班也由早先的三五班,猛增至四五十班。泰国除早期的老正和、老双喜、老万年春、福来香等几班,又先后增加老怡梨春、老一天香、老正顺香、中正顺香、新万年、老顺丰、老保和、顺天香、玉楼春等多班。这些戏班除在泰国本地滞留和流动演出,有时还前往越南、老挝、缅甸、马来西亚、印尼及中国香港等地做有偿表演,形成了纵横交错、流布广泛的演出网络,从而逐渐形成了潮剧在南洋演出的繁荣局面。
  潮剧戏班大规模进入泰国演出,开始往往都是要适应潮人社会节庆、酬神的需求,在各地进行季节性、流动性的表演,一般每年的春、秋两季是其高峰期。他们往往都是每年的农历九、十两个月,由汕头乘船出海,先到泰国的曼谷,后来则分散至内地的各府,或者顺水路、陆路再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进行表演。戏班每年所停留的时间大约是从当年的农历十月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农历三四月结束。演出时除了少数在大的庙宇固定舞台,通常都是在广场、旷野或者一些沿街空地临时搭建的露天戏台进行表演,一般一个地方仅仅能待一两天,潮人居住人数多的地方有时能停留七八天。这个地方表演完之后,就立即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进行演出,“处处无家处处家”,呈流动的状态。
  到了20世纪20年代之后,随着帝国主义逐渐对泰国发展侵略与文化不断渗透,在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大潮之下,潮剧在泰国逐渐本土化,其专业的编剧人员都在逐渐增多,剧本的创作、表演形式、演出体制等很多方面也逐渐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变化,甚至在之后的二三十年时间,泰国的潮剧掀起了两次大的高潮,培养出了一大批十分优秀的艺人,演出的规模空前宏大,泰国因此被誉为海外甚至世界潮剧的中心。
  另外,從20世纪20年代起,有很多中国潮剧艺人基于躲避内乱而陆续移居到东南亚等地,特别是在泰国,他们进一步引入了一些新的戏剧观念与革命思想,结合泰国社会现实进行锐意创新,并且进一步汲取了东南亚等其他国家潮剧发展的全新形式。所有的这些,都为潮剧潮乐的快速发展流播以及本土化提供了非常好的生态环境。如此一来,泰国的潮剧逐渐迈向了现代化,重点表现为当地的剧院遍地开花、定居当地的潮剧班和走唱班数量急速增加、大量的剧作家出现和编改新剧、表演形式出现大量的变革、废除了童伶制和男女同台演出及组织管理方式革新等很多方面。
  二、20世纪20年代潮剧在泰国的发展
  在20世纪20—30年代的曼谷唐人区一带,东起高亭戏院,西到三皇府前,全长只有一公里的耀华力路以及与其平行的石龙路两旁,出现了大量沿袭中国古戏院风格的戏院建筑,并且相继开张营业,接受来自中国国内的戏班进场公演。这些戏院之内,除了公司廊的同乐戏院重点演出的是粤剧、游园戏院演出的是外江戏,其余的戏院如乐天、真天、南星、月官、新中国、西河等戏院,都是潮剧比较常出现的演出的场所。和乐、杭州等5家戏院,长时间都被5个潮剧班所占用,老梅正兴班占用了西湖戏院,中一枝香班则占用了杭州戏院,老宝顺兴班占用了西河戏院。他们持续变换招数,推出新戏,彼此竞演,乐此不疲。
  首先就是一些20世纪20年代初期,陆续移居泰国的具有丰富编剧经验的潮剧艺人,如孙炎章、苏五郎、吴梦尘、许金德等,他们往往也会带来一些全新的戏剧观念与革命思想。孙炎章曾经是中一枝香班、老源正兴班演员,之后则分别担任了老梅正兴班、老怡梨春班的编剧,他编写的戏剧如《刘璋下山》《桃花寨》《打花鼓》《司马强复国》等都十分受欢迎,观众对于《刘璋下山》的反应也十分强烈。苏五郎编演的《三请樊梨花》《薛仁贵回窑》等一些传统的剧目同样是盛演不衰。
  实践证明,只要剧本内容充实生动,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简单的布景制作演出的票房收入并不比立体布景少,说明内容远远比形式更重要。此外,立体布景是依托连台本戏产生的舞台美学,一旦连台本戏被市场淘汰,它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理由,必然唇亡齿寒,很快走向灭亡。
  三、20世纪40年代潮剧在泰国的发展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广东潮汕一带在1939年时沦陷。潮剧在国内没有任何出路,演员为了生活,便纷纷到泰国去谋生,所以,从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整个40年代时期,泰国潮剧发展又迎来了一个十分兴盛的时期。根据统计可知,1940年前后,大批的潮剧团体开始进入泰国,仅走唱班就达到了100多个。曼谷有五大戏院被五个潮州戏班所包演。1941年12月,日本侵略军正式开进泰国,极大地破坏了该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定,潮剧班在这个时期也不甚景气,彼此之间的倾轧十分激烈。
  这一时期的泰国潮剧发展出现了三种非常重要的趋向:一是一大批忧虑泰国潮剧发展前景的华人知识分子,独立掀起了一场从未有过的潮剧评论浪潮,而尹声涛等一些著名的编剧家则在创作过程中自觉和评论界的呼应进行互动,极大地促进了泰国潮剧向第二次现代化推进;二是大量躲避国内战乱的中国潮剧艺人来到泰国,为泰国潮剧的快速发展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当地的戏班出现了商业性、竞争性加剧的情况;三是在当时抗战的大背景之下,新街头剧以及活报剧都已经注意到了形式、技巧的重要性,学生剧掀起了快速发展的浪潮。随后出现的各种抗战潮剧,都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色彩以及反映社会现实的作用,标示着泰国潮剧发展继承了现代化的优良传统,并且进一步出现了本土化的特征。
  四、改革开放后潮剧在泰国的发展
  1979年10月,广东潮剧团首次赴泰国演出。1981年11月,广东潮剧团应泰国总理邀请,再次赴泰国演出,剧团以《荔镜记》《金花女》《春草闯堂》《赵氏孤儿》《王熙凤》等几台大戏和《闹钗》《刺梁骥》《芦林会》《井边会》《闹开封》等短剧震撼了观众。1982年9月,广东潮剧团又应泰国皇太后御赞助退伍军人眷属慈善基金会、泰国陆军妇女协会的邀请,再次来到曼谷,同年11月1日晚,在耀华力路月宫大戏院演出改编喜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皇姐昭华干拉耶妮越他娜殿下亲临观看广东潮剧团赴泰演出,在当地引发了巨大的反响,泰国的评论界人士也做出了回应。
  受到大陆潮剧团访泰的直接影响,众多的潮剧界人士逐渐跃跃欲试,力图促进潮剧在泰国的发展和传播。1980年,泰国剧艺界以及一些社會上的热心人士,积极地仿效中国潮剧改革的基本方法,在曼谷大力倡议成立泰中戏剧艺术学会,并且建立起了泰中潮剧团,积极地进行潮剧、潮乐的创新与发展改革。随后,潮剧艺术改进会正式成立,原新艺潮剧团则正式被更名为天艺潮剧团,进行相关的改革试验,并且在曼谷的新杭州戏院演出了首个改进的剧目《春草闯堂》。
  如今,潮剧在海外的生存状态,也与时俱进,出现了有趣的“泰语潮剧”的现象。泰国人喜爱潮剧,但随着老一辈潮人观众的逝去,潮籍移民的第三四代,无论演员或观众均不懂潮语,所以潮剧的“泰化”乃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演员练习时用泰语注音,表演时用泰语唱潮曲。
  2006年12月8日到26日,广东潮剧院到泰国进行了为期18天的义演活动。这次演出团名角荟萃,阵容强大,人数多达79人,为出访演出历史之最。这些有赖于海外潮人经济圈强大实力的支撑,有赖于以潮剧为代表的潮人文化的凝聚融合。相同的族群文化基因使潮商与潮剧、经济与文化就这样奇妙地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参 考 文 献]
  [1]张长虹.泰国华语戏剧史论[J].艺苑,2009(08).
  [2]钟 伟.广东潮剧的表演特色及衍变[J].大众文艺(理论),2008(04).
  (责任编辑:崔晓光)
其他文献
使用CGSS(2013)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定量检验非正规就业对居民社会公平认知的影响,然后从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角度考察非正规就业影响居民社会公平认知的传导机
<正>RATIONALE"网络行动主义"(cyberactivism)是指基于互联网技术而展开的一系列政治性网络运动。本小组旨在透过个案研究,探究转型中国的网络行动主义的形成、发展、行动者
会议
刻板印象提升指个体意识到外群体具有消极刻板印象,而产生与受诋毁的外群体向下的社会比较,以提高个体自我效能感和动机,进而提高表现;刻板印象促进是积极刻板印象被激活后的
<正>时光荏苒,斗转星移,海南椰岛集团历经转折的2017年已成为历史。2月2日,"飞越梦想,成就大健康伟业"2018海南椰岛集团年会暨"守正出奇聚力前行"2018椰岛国家品牌计划·感恩
<正>"中国梦"立足现实又放眼未来,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内涵,有着强大的感召力和深远的影响力,在社会不同阶层中引起广泛共鸣,在国际上也产生很大影响
<正>由陈建斌自导自演的电影《一个勺子》一举荣获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男演员奖。《一个勺子》诉说了陈建斌眼中的世界,表达了一个电影人的思考。《一个勺子》改
《电影记忆》栏目创办的初衷就是抢救长影的老电影资源(包括电影、电影人),为正在消逝的历史留存一份真实的影像档案,并由此确立了真实纪记的标准和风格。每期节目均以采访对
在水或碳酸钠溶液中,对用苯胺和乙酐为原料合成乙酰苯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率良好,操作简易,省时经济,优于文献方法
<正>白城市是我省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贫困人口20.1万人,其中因病致贫13.2万人,占贫困总人口的65.8%。针对贫困患病人口众多的实际,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
<正>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动脉",其可持续性关乎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国际业界的热点话题。2017年,"中国电建杯"建设可持续基础设施专题征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