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理解,取决于个人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否则就是死记硬背或生吞活剥,是被动的复制式的学习。只有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以数学活动为主线、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从而有效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生活经验 数学活动 思维能力 理解数学 数学活动经验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36-0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修订稿)》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因此,帮助学生通过理解数学,来很好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一、关注生活经验是理解数学的基础
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教学中能否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学习新知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孔企平教授在谈及有效学习时认为,“经验”,是一个名词,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又是一个动词,表示现在的情境,经验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借助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进而有效地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二、组织数学活动是理解数学的基本形式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构建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领悟数学、理解数学。例如,教学《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时,为了让学生认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教师设计了两次摸球游戏,第一次摸球后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因为口袋里红球比黄球多,所以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要大,小明赢得可能性就大些,从而体会到这样摸球的游戏规则是不公平的。接着按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要求,让学生重新设计摸球游戏,并摸一摸,进一步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与同伴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获得一些数学思考的体验,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重视发展思维能力是理解数学的核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思考的学问。思维是理解数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借助表象,实现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所谓表象,是指过去知觉的对象和现象在头脑中产生的印象,它既能以直观的形象来反映现实,又有一定的概括性。教学时,教师应把抽象知识“物化”成学生摸得着、看得见、可操作的具体材料。通过眼、口、脑、手多种感官参与,建立丰富的表象,促进思维的内化。
在教学中,只有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才能真正地理解数学,才能有效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四、做到深入浅出是理解数学的最高境界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理解只能由学生自己去进行,而且要通过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才能真正做到理解。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学生在认识了乘法分配律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题:不计算,判断下面两道算式结果是否相等。74(20+1)7420+74。顿时学生们形成观点不同的两方。认为结果不相等的一方的理由是两道算式不符合(a+b)c=ac+bc的格式。认为结果相等的一方则借助新课和过去积累的经验,通过分析、批判、再分析确定了自己的答案。他们在课堂上的发言很精彩:“左边的式子表示21个74是多少,右边的式子表示20个74加上1个74也就是21个74是多少。”这样的解释比老师准备的“7420+74可写作7420+741”岂不更有说服力!确实,听了他们的解释后,没等教师多说,另一方的学生就连连点头,真切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领悟到了知识的内涵,做到了真正的理解,也为后面学习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奠定了基础。果然,在第二天的“买102件32元的短袖衫需付多少元?”的教学中,学生都非常自觉地想到了102个32就等于100个32加上2个32。教学异常顺利!
学生通过自觉思考,自主学习,积累经验,运用经验。深入理解数学,浅出解决问题,这是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达到了理解数学的最高境界!
从理解数学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也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只有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以数学活动为主线、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才能真正诠释学习数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凤武.浅谈小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J].小学数学教育,2012(11):12-13
[2]孙倩.浅析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策略[J].今日湖北,2013(9)
[3]林温冰.浅谈小学数学活动的经验积累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4(5)
[4]周卫东,缪素平.浅谈“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及其培养[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1(4):8-11
[5]尚晓燕.浅谈小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效积累[J].新课程,2013(7)
[6]鲍元申.浅谈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J].小学数学教育,2012(Z1):13-14
[7]林芳.淺谈几何直观在数学活动经验积累中的作用[J].新教师,2016(4)
[8]王崇先.浅谈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4):202
【关键词】生活经验 数学活动 思维能力 理解数学 数学活动经验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36-0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修订稿)》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因此,帮助学生通过理解数学,来很好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一、关注生活经验是理解数学的基础
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教学中能否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学习新知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孔企平教授在谈及有效学习时认为,“经验”,是一个名词,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又是一个动词,表示现在的情境,经验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借助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进而有效地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二、组织数学活动是理解数学的基本形式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构建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领悟数学、理解数学。例如,教学《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时,为了让学生认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教师设计了两次摸球游戏,第一次摸球后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因为口袋里红球比黄球多,所以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要大,小明赢得可能性就大些,从而体会到这样摸球的游戏规则是不公平的。接着按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要求,让学生重新设计摸球游戏,并摸一摸,进一步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与同伴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获得一些数学思考的体验,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重视发展思维能力是理解数学的核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思考的学问。思维是理解数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借助表象,实现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所谓表象,是指过去知觉的对象和现象在头脑中产生的印象,它既能以直观的形象来反映现实,又有一定的概括性。教学时,教师应把抽象知识“物化”成学生摸得着、看得见、可操作的具体材料。通过眼、口、脑、手多种感官参与,建立丰富的表象,促进思维的内化。
在教学中,只有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才能真正地理解数学,才能有效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四、做到深入浅出是理解数学的最高境界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理解只能由学生自己去进行,而且要通过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才能真正做到理解。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学生在认识了乘法分配律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题:不计算,判断下面两道算式结果是否相等。74(20+1)7420+74。顿时学生们形成观点不同的两方。认为结果不相等的一方的理由是两道算式不符合(a+b)c=ac+bc的格式。认为结果相等的一方则借助新课和过去积累的经验,通过分析、批判、再分析确定了自己的答案。他们在课堂上的发言很精彩:“左边的式子表示21个74是多少,右边的式子表示20个74加上1个74也就是21个74是多少。”这样的解释比老师准备的“7420+74可写作7420+741”岂不更有说服力!确实,听了他们的解释后,没等教师多说,另一方的学生就连连点头,真切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领悟到了知识的内涵,做到了真正的理解,也为后面学习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奠定了基础。果然,在第二天的“买102件32元的短袖衫需付多少元?”的教学中,学生都非常自觉地想到了102个32就等于100个32加上2个32。教学异常顺利!
学生通过自觉思考,自主学习,积累经验,运用经验。深入理解数学,浅出解决问题,这是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达到了理解数学的最高境界!
从理解数学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也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只有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以数学活动为主线、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才能真正诠释学习数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凤武.浅谈小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J].小学数学教育,2012(11):12-13
[2]孙倩.浅析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策略[J].今日湖北,2013(9)
[3]林温冰.浅谈小学数学活动的经验积累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4(5)
[4]周卫东,缪素平.浅谈“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及其培养[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1(4):8-11
[5]尚晓燕.浅谈小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效积累[J].新课程,2013(7)
[6]鲍元申.浅谈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J].小学数学教育,2012(Z1):13-14
[7]林芳.淺谈几何直观在数学活动经验积累中的作用[J].新教师,2016(4)
[8]王崇先.浅谈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