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话走进神话世界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bss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话,通过口口相传延续了它的存在与表现。一传十,十传百……神话故事就是这样在人与人的对话中流传开来,一直流传到今天。而在远古时候,对话则是我们的先民们最基本的交往方式,它的样态和过程都是开放的、生长的,也正因为如此,神话故事的魅力才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削减或消失。所以,今天我们仍用对话的方式走进神话世界,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一、在对话中实现故事分享
  对话是一个群体相遇的事件,而神话就是在这样的“事件”中一个一个被分享。“神话·语文课”就是一个群体(全班学生)共同分享神话的课堂。我们来看一则《盘古开天地》的课堂导入片段,展现的就是一个分享的环节。
  师:老师这儿有几幅图,每幅图里都藏着一个故事,看看谁是火眼金睛能猜出来。请看第一幅图,这是谁呢?
  生:嫦娥。
  师:你知道她的故事吗?
  生:我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
  师:她竟然可以飞到月亮上,真是神了。谁再来说说这幅图的故事?
  生:女媧补天。
  师:女娲真厉害,居然可以把天补起来。下面老师可要增加难度了。请一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第三幅图中的故事。
  生:我知道,这是《后羿射日》的故事。当时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人们都受不了了,于是后羿用他的弓箭射掉了九个,留下一个在天上。
  师:后羿真神,你也了不起,竟然可以用这么流畅的语言来概括故事的内容,看来你是个喜欢读书的孩子。老师这儿有一本《中国神话故事》,它的封面图画就是——
  生:后羿射日。
  师:现在老师把它送给这位同学,希望下课后你能把更多的神奇故事分享给同学们。
  我们必须相信,在学生的阅读存储中,是有着不少神话故事的,有的甚至是已经沉淀了很久很久,因为在他们还很小的时候,父母给他们讲的最多的也是神话故事。如何给他们搭建一个“口口相传”的平台?这位教师的做法就很值得我们学习。课堂上分享,课后再去分享,这里不是生硬的填鸭式灌输,而是一种润物无声的分享。
  今天你讲一个,明天我讲一个,日复一日,因为彼此之间的对话,实现了神话故事在群体中的相遇、流传。要知道,课堂上教师讲述的神话故事是很少的,但是学生彼此之间围绕神话的对话并不少,他们的分享一直在继续。其间也一定会有不少的神话故事被他们津津乐道,甚至还会有改编、创编的故事因此而诞生。对此,我们认为分享也是一种很好的传承方式。
  二、在对话中实现意义建构
  对话,目的还是促进意义的建构。同样的道理,阅读神话,也要促进神话故事的生长以及其意义的建构。对话是能让意义流动起来的,而其中思辨就是最好的“流动方式”。我们来看王金涛老师在教学《普罗米修斯》时关于“盗”火的处理。
  师:如果老师也让你概括一下普罗米修斯做了一件什么样的事,你会怎么说?
  生:他为人类造福,取走了天火。
  师:再精练一些。
  生:普罗米修斯取天火。
  师:取天火。(板书:取火)简单一点,就是什么?
  生:取火。
  师:好,取火。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认为普罗米修斯是盗火。
  师:不是取火,是盗火。好,我也把它写下来。(板书:盗火)“取”和“盗”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再来看课后的练习。(出示课后习题三要求)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一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盗”字标红)的故事。发现标红的那个地方是怎么处理的?
  生:在“盗”上加了个双引号。
  师:好,我也把它写下来。(板书:“盗”火)这是教材编者在编写的过程中给我们留下的一个信息。下面我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思考一下哪一种说法最能突出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物的形象。
  (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巡视。)
  生:我觉得应该是“盗”火,因为取火的话……
  师:老师打断一下,哪个“盗”?加引号的还是不加引号的?
  生:加引号的“盗”。因为他不是真正的盗火,他是在为人类造福。而“取火”给人感觉是轻而易举可以做到的。
  生:我觉得也是加引号的“盗”,比如小偷偷东西都是自己要,但普罗米修斯“盗”走了火是给人类用,不是自己想用。
  生:我觉得是第一个——取火。因为普罗米修斯跑到太阳车那里,他并没有小心翼翼、蹑手蹑脚地走过去,而是直接跑到太阳车那里,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拿取了火种。
  ……
  在阅读中要实现意义的建构,需要深度对话。如果只有阅读,而没有阅读之后的碰撞,所谓意义的建构也是不深刻的。对话,是分享,但也是一种碰撞,有语言上的碰撞,更有思维上的碰撞,当语言与思维融为一体的时候,意义的建构就自然而然形成了。神话故事之所以能流传到今天,且在不断地被丰富和演绎,与意义的不断被建构有着很大的关系,不然的话也就早已消失了。
  对此,我们引导学生阅读神话,与神话进行对话,用对话走进神话世界,目的是想通过不断地对神话的内容及其意义进行建构,抑或是重构,加入学生自己的理解,产生新的意义,使之在今天也能被更好地流传。对此,我们认为,建构或重构神话在当下的意义,也是对神话更好的尊重与传承。
  三、在对话中实现精神接力
  对话,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意义的建构上,还应该再往前走两步,实现内在精神的熏陶与传承。神话,附着民族精神,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对话神话,也是对一个民族精神的敬畏与传承。我们继续来看王老师教学《普罗米修斯》课堂结尾的片段。
  师:同学们,关于火的故事非常多。在课文中还有一个“阅读链接”。(板书:燧人取火)大家看,这里的取火和前面的“取火”“盗火”有什么不一样?
  生:第二个故事的取火是靠自己去发现,而
  第一个故事的取火是靠一位神人去帮助的。
  师:嗯,还有吗?
  生:第二种取火方式是靠自己来创造火,第
  一种取火方式是靠别人的,把别人的火给凡人。
  师:你还有要补充的?
  生:第一种是原来已经有火了,是天火,是靠一个天神帮助人类把这个火取过来;第二种是人类自己发明了火,发现了怎么取火。
  师:它们都是神话,神奇在哪里呢?
  生:我觉得第一种就是靠一个神帮人类去取火,而第二种是靠人类自己的发现,靠自己的观察来得到火。
  师:有西方人曾说,“我们的神话里,火是上帝赐予的;希腊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所以,“盗”火是有依据的,我们要尊重编者的意图。在讲这个故事的同时,要讲出“盗”火的味道来。在中国神话里,火是我们的先民“钻木取火”坚韧不拔摩擦出来的。这就是中外神话的区别。他们用这样的故事告诫后代与自然做斗争,我们中国的神话就是这样的一种性质,明白了吧?
  当然,这里是教师直接告诉了学生中外神话关于火的来源的不同,如果能让学生自己感悟出来,效果会更好。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神话所蕴藏的中国精神的洞察与传承。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而“盗”火,甘愿受罚,勇于抗争的精神也是可以感受到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对话则更能让学生走进神话的世界,触摸到精神的张力,而这种内化,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接力。试想,精神的接力何尝不是最直接、最长远的传承。
  每个神话就是一个世界。对此,我们不仅要让儿童学会用神话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了解和探索我们曾经的样子,我们还要让儿童自己去对话这个世界,走进这个世界,从而创造出属于他们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神话、新世界……因为,只有儿童才最有资格与神话进行对话。神话的世界,就是儿童的世界。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银城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凭借对课文的朗读与感悟,明白小动物和植物们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感受小露珠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3. 感知课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特色,通过想象说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师课件展示学生习字册)  师:上节课已经初读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也认认真真写了习字册,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写字的成
时辰早过去了,我还是保持着那个姿势:双手支着脚,屁股翘得高高的。   我穿的依然着那件黑色的袍子。我喜欢这件袍子,因为它染有我的鲜血,还有,它能严实实的护着我的下身。   良久,我的背上才有一种久违的一震,我知道吾皇已踩着我的背蹬上了马鞍。我正要起身,却隐约听到皇上说了一句话。我不由一愣,我的身子一下子僵住了。   傅大人,陛下已出了午门。周公公怕是以为我没听见,又轻轻地唤了一声我的名字,介
朗读是小学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基石,也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课标对四个学段的朗读尤其重视,在阅读部分中率先提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建议部分也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可见,朗读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始终,是语文“教”与“学”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合理使用评价是提升学生朗读水平的有效手段之一。当代社会迅猛发展,网络普
神话用神奇的想象将客观世界幻化为浪漫的超现实世界,给儿童带来天马行空的愉悦,极大地满足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如何正确把握神话这种非写实性故事文体,避免走入一些教学的误区?选择哪些简易适切的教学策略,最大化地实现神话的教学价值?仔细研读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一、读读想想,还原神话情境  学习神话故事,要抓住故事的基本特点,让学生在有滋有味的读书中感受画面的神奇。特级教师张祖庆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都爱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动人的诗句来形容教师这一职业,好多教师也喜欢以“春蚕”“蜡烛”自诩。但是,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平等的双方——教师与学生,为什么要以此消彼长的方式来实现最终目标呢?我想,教育之所以有着亘古不变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有志之士,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这是一种能让所有的人从中获得进步和快乐的事业。一言以蔽之:教学相长也。  因此,我从走上
摘 要: 我国历来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特别是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界近年来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大量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培育具备优秀职业素养、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优秀人才,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牢固的人才基石。  关键词: 思政课程改革 思想道
大家都叫她三姐儿,这一叫便叫了一辈子。  十四岁那年,三姐儿偷了家里的两个鸡蛋去找村东头的瞎子算命。  三姐儿报了生辰八字。瞎子坐在板凳上,掐了半天手指头,说:你想听好的还是坏的?  好坏都听,三姐摆弄着胸前的辫梢惴惴地说。  你是李家的三姐儿吧?瞎子问。  三姐点点头,是呀。  你娘年轻时可是远近闻名的一枝花哟。  你说这些干什么?  你娘还好吧?  你到底算不算?三姐儿火了。  三姐儿的脾气和
这里,有最前沿的语文教育理论文章;  这里,有名师最新研发的课堂案例;  这里,有一线教师最新的实践思考;  这里,有一群朗读爱好者为您朗读小学语文课文;  这里,有一群热爱写作的老师抒写他们的诗和远方;  这里,有一群书法高手与您一同沉浸翰墨香林,书写人生;  这里,有一群读书推广人为您推荐最适合学生和您阅读的优秀图书;  这里,还有一所所名校展示他们的办学风采;  ……  这里就是《小学语文教
2017年11月27日,康振生从陕西杨凌赶到北京,参加完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颁证仪式,又匆匆忙忙地赶回了杨凌。第二天一大早,他走进实验室,有条不紊地继续手上的工作,一如往常。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所在地。1978年2月,春寒料峭,21岁的康振生走进了西北农学院(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为恢复高考后该校植物保护专业第一届大学生中的一员。此后40年,杨凌成为他生命中一个尤为重要的坐标。在这里,他潜心
如果,人生可以选择,你将如何取舍?是想要做高居  枝头的花朵,傲视群芳?还是甘做朴实无闻的泥土,简单  一生?  我,一个平平凡凡的教师,只想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谱写一段不平凡的乐章。也许它简单、琐碎,也许它没有惊心动魄的事迹,但它能触动成千上万人的心,它能让人们感受到幸福……  2015年底,在家休产假的我得到一个好消息,我有幸被学校推荐加入“庄晓兰名师工作室”。这个消息瞬间点燃了我的激情,虽然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