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读好书能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童年是人生的起步,也是学习的起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会使他们受益终身。坚持有计划地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关系,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紧密地联系起来,就能够有力地促进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整体优化语文教学起着重要作用。要培养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就必须解决如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指导学生读什么书、怎么读、怎么学以致用的一系列问题。只要学生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兴趣,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我们要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下面谈几点个人建议,供教师们参考。
一、加强指导,培养“会读”
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短,许多孩子都只具有“三分钟热度”。因此,必须加强指导,并“授之以渔”——教给读书方法。指导学生选择读物。阅读是一项反映个性和人格的活动,而读物的选择是个性的表现。只有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读物,他们才能深入理解读物内容,受到读物的感染。但是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既有尊重和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又要注意避免放任自流,克服“偏食”现象。
二、给学生读书的自由,有效引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去感受、体验、想象。大家知道,学生并不是对一切书籍都不感兴趣,只要我们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去读,其实学生同样都会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阅读方式,有的喜欢高声朗读,有的喜欢低声咏读,有的喜欢边读边画。总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这样学生才会读得高兴,读得投入,对文章就能理解得透彻。所以我们要相信学生,给他们阅读的自由,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实际上是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主性与求知欲,而学生的阅读量也自然会提高。
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不断促读
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总是不肯给充足时间让学生自主读书,让学生读书也只是一种形式,走过场,学生还没有弄懂文章的内容,教师就要他们汇报自学情况,结果可想而知,学生就感觉到沉闷,自然会对阅读失去兴趣。所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语文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封闭沉闷的繁琐分析中走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书,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例如教学《凡卡》这篇文章时,我大胆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大胆地谈自己的感受。凡卡给爷爷的信发出后,命运将会出现哪些可能?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大胆地去想象。有的认为他爷爷不能收到凡卡的信,有的认为他的爷爷即使收到他的信也没有办法帮凡卡摆脱悲惨的命运。可见,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就能发掘学生智慧的火花,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四、积极迁移,激发用读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开展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让他们体验到课外阅读的快感与成就感,从而使课外课外阅读真正落实到实处。第一,坚持每日5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故事,或讲一笑话,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大家资源共享,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交流,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第二,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利用各节日、班会定期举办开展课外阅读汇报,展示课外阅读成果。例如:朗诵比赛、成语故事会、最美的诗篇、新书介绍、评选书虫、读书笔记展示等比赛活动。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及时地鼓励,给予学生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五、营造氛围,培养兴趣
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一种浓厚的教室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认为可读性较强的图书捐献出来,开辟班级小图书角。鼓励学生利用中午到校时间,借阅书报,并要求做好读书笔记,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時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教师要从我做起,课余时间也要阅读,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交流互动时,老师所释放出的知识能量,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飘香的读书氛围中,受到熏陶。只有这样,才能和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大胆进行新课程改革,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认真阅读新《课标》读本,切实钻研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新理论、新知识,努力找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对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整体优化语文教学起着重要作用。要培养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就必须解决如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指导学生读什么书、怎么读、怎么学以致用的一系列问题。只要学生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兴趣,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也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我们要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下面谈几点个人建议,供教师们参考。
一、加强指导,培养“会读”
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短,许多孩子都只具有“三分钟热度”。因此,必须加强指导,并“授之以渔”——教给读书方法。指导学生选择读物。阅读是一项反映个性和人格的活动,而读物的选择是个性的表现。只有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读物,他们才能深入理解读物内容,受到读物的感染。但是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既有尊重和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又要注意避免放任自流,克服“偏食”现象。
二、给学生读书的自由,有效引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去感受、体验、想象。大家知道,学生并不是对一切书籍都不感兴趣,只要我们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去读,其实学生同样都会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阅读方式,有的喜欢高声朗读,有的喜欢低声咏读,有的喜欢边读边画。总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这样学生才会读得高兴,读得投入,对文章就能理解得透彻。所以我们要相信学生,给他们阅读的自由,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实际上是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主性与求知欲,而学生的阅读量也自然会提高。
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不断促读
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教师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总是不肯给充足时间让学生自主读书,让学生读书也只是一种形式,走过场,学生还没有弄懂文章的内容,教师就要他们汇报自学情况,结果可想而知,学生就感觉到沉闷,自然会对阅读失去兴趣。所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语文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封闭沉闷的繁琐分析中走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读书,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例如教学《凡卡》这篇文章时,我大胆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大胆地谈自己的感受。凡卡给爷爷的信发出后,命运将会出现哪些可能?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主动、大胆地去想象。有的认为他爷爷不能收到凡卡的信,有的认为他的爷爷即使收到他的信也没有办法帮凡卡摆脱悲惨的命运。可见,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就能发掘学生智慧的火花,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四、积极迁移,激发用读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以此为契机,开展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展示自己的才华,让他们体验到课外阅读的快感与成就感,从而使课外课外阅读真正落实到实处。第一,坚持每日5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故事,或讲一笑话,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诱惑。大家资源共享,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交流,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第二,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利用各节日、班会定期举办开展课外阅读汇报,展示课外阅读成果。例如:朗诵比赛、成语故事会、最美的诗篇、新书介绍、评选书虫、读书笔记展示等比赛活动。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及时地鼓励,给予学生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五、营造氛围,培养兴趣
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一种浓厚的教室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认为可读性较强的图书捐献出来,开辟班级小图书角。鼓励学生利用中午到校时间,借阅书报,并要求做好读书笔记,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時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教师要从我做起,课余时间也要阅读,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交流互动时,老师所释放出的知识能量,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飘香的读书氛围中,受到熏陶。只有这样,才能和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大胆进行新课程改革,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认真阅读新《课标》读本,切实钻研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新理论、新知识,努力找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