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族群性——裕固族双语教育改革发展根本动力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来源 :青海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entxp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中国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亦是民族教育研究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相关研究虽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学术界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究竟何在这一问题一直未有深入研究。裕固族有两种本族语言,均属世界濒危语言,其双语教育的改革发展却在人口较少民族双语教育中一直处于'探路者'和'领航者'的位置。面对本族语言濒危的现状,裕固人在现代性背景中选择应对策略时都会不自觉地、无意识地考虑到本族与他族的区别性文化要素和社会特征,抑或说追寻族群性是裕固族双语
其他文献
戴震以“血气心知”的人性论为基础,提出了他的理欲观,他反对程朱“天理人欲”的对立观点,提出了理欲统一的新的伦理思想,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
角色这一概念,来源于戏剧,可以说是从“人生如舞台”的观念中演变而出的。角色的概念早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研究中。1935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在分析个人在不同情境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最注重的便是公共利益,但最代表公共利益的公物法研究才处于刚刚起步状态。并且,最代表公共利益之公共用公物研究大多集中在基本理论、利用与致害损害赔
研究背景:在我国,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肺癌(Lung cancer)是我国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近年来仍呈上升趋势。根据我国肿瘤年度报告,2000
近年来,成年早期个体在面临来自学业、人际关系、校园生活以及未来发展等诸多面的压力时,因其无法摆脱紧张焦虑的消极情绪以致人格扭曲、抑郁、自杀,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