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财已是生活中的常见话题,许多金融词汇已不再陌生,然而当提到PE的时候,仍有很多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为此,我们采访了著名的投资专家——华通创富投资基金总经理王军先生,通过他层层剥笋的讲解,为读者揭开PE的神秘面纱。
何为PE
PE是Private Equity的缩写,翻译过来就叫做“私募股权投资”,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华尔街。从投资方式角度看,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私有企业,即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迄今为止,全球已有数千家做PE的公司,像KKR公司、凯雷投资集团和黑石集团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PE的资金既可以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募集,也可以采取非公开方式发行,而且大多数资金管理者都必须投入一定量的自有资金。这样可以把管理者和整个投资的利益捆在一起,让管理者能够尽全力去管理投资项目。由于PE的风险较大,信息披露不充分,故而大多采取非公开的私募形式。由此,很多人误认为PE就是私募基金,其实PE只是私募基金的一种,其中私募证券投资、私募风险投资(VC)等都属于私募基金。
PE的组织形式不止一种,有的采取公司制,比如“某某投资公司”。还有采取信托形式的,他们通过向大众卖信托产品来募集资金。但大部分PE投资机构采取的是有限合伙制,主要从有限合伙人处募集款项,并由普通合伙人做出全部投资决策。这种企业组织形式的投资管理效率较高,并避免了双重征税的问题。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报酬的主要来源是基金管理费,另外还有业绩佣金。有限合伙人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在台伙企业中并不享有经营管理权,资产收益权没有普通合伙人大。
谁能参加PE盛宴
机构和高端个人投资者
PE的收益不是股票和基金所能比拟的,把它看作一场盛宴毫不为过,而盛宴的花费自然不菲。因为PE一般是对非上市企业做股权投资,占用资金的时间较长、数量较大,这就要求PE的投资者大多是能够提供大量稳定资金的机构和高层次的投资人。他们可以找一些志同道合者,联合起来成立有限合伙制的基金,自己直接作私募股权投资。
其他个人投资者
符合条件的机构或高层次投资者毕竟是少数,由于市场的需求,很多私募股权基金通过信托公司或者银行在市场发行一些信托产品,这些产品是面向公开非特定对象发行的。它一般要求投资者的资金除了房产和汽车之外至少拥有资金百万以上。如果你是某领域的“成功人士”,并有良好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理财知识,可以多关注一下有关PE的信托产品。另外PE的资金由第三方托管行托管,投资者不用担心资金的安全问题。
盛宴的代价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投资PE的风险自然不能低估。总体说来,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主要有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政策风险、行业内风险等。比如现阶段正处在国际金融信机的阴影下,为了降低风险,可以把资金投入到比较稳定的食品及其深加工行业等,像快速消费品、肉制品加工、豆类和玉米深加工等领域。还比如,目前IT行业整体行情不好,很多做软件外包的IT公司都没有业务可作,当前最好不能涉足。
非系统风险
非系统风险主要来自项目公司的竞争能力、企业领导者的个人素养和管理团队的协作能力等。成长性是PE投资最关心的考察点,项目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否具有差异性优势和投资边际效益优势,是否存在较好的竞争壁垒。另外PE的管理者大都非常看重企业一把手的个人综合素质,一般会通过当面的交流和多渠道获得的信息进行判断,看他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企业家,过去的信用记录和经营管理经验是否值得信赖。这些不确定性因素构成了PE的主要风险,为了避免这些“高风险”,PE投资家不仅需要超人的勇气,更需要反复考察、评估、筛选投资项目。
风控有度 收益非凡
PE的避雷针为了规避风险,PE基金的管理者不会把资金一次性全部投入,而是分批次建仓。而且在最初的时候,是要先投入基金管理人的自有资金,如果后期观察一切运行良好,再把后续资金打人。如果发现投资在亏损,他们也会在受损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斩仓,而且所造成的损失也会由管理者用自有资金赔付,然后再用其他投资人的钱弥补亏损。这个风险控制点会根据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当亏损达到了30%的时候,管理者一般就会冻结资金,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种“保本”。
PE退出机制
退出策略是投资者在开始筛选企业时就关注的因素,一般包括公开发行上市、售出或并购、公司资本结构重组等方式。其中上市可以在国内也可以在海外,既是投资回报最高的退出方式,也是主要的退出方式。上市的收益来源是企业的盈利和资本利得,通过财务杠杆作用,收益往往很高,几十倍的收益也属正常。
收益可期
虽然如此,PE行业的收益率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因为投资产品不同,所面临的风险和收益都不一样,因此无法对他们做一个整体的排名,很多时候都是靠基金管理人在行业内的个人口碑开展融资投资的。一般来讲,发到投资者手里的收益没有15%,PE是做不下去的,高收益项目翻个十几甚至上百倍也不算稀奇。
何为PE
PE是Private Equity的缩写,翻译过来就叫做“私募股权投资”,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华尔街。从投资方式角度看,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私有企业,即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迄今为止,全球已有数千家做PE的公司,像KKR公司、凯雷投资集团和黑石集团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PE的资金既可以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募集,也可以采取非公开方式发行,而且大多数资金管理者都必须投入一定量的自有资金。这样可以把管理者和整个投资的利益捆在一起,让管理者能够尽全力去管理投资项目。由于PE的风险较大,信息披露不充分,故而大多采取非公开的私募形式。由此,很多人误认为PE就是私募基金,其实PE只是私募基金的一种,其中私募证券投资、私募风险投资(VC)等都属于私募基金。
PE的组织形式不止一种,有的采取公司制,比如“某某投资公司”。还有采取信托形式的,他们通过向大众卖信托产品来募集资金。但大部分PE投资机构采取的是有限合伙制,主要从有限合伙人处募集款项,并由普通合伙人做出全部投资决策。这种企业组织形式的投资管理效率较高,并避免了双重征税的问题。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报酬的主要来源是基金管理费,另外还有业绩佣金。有限合伙人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在台伙企业中并不享有经营管理权,资产收益权没有普通合伙人大。
谁能参加PE盛宴
机构和高端个人投资者
PE的收益不是股票和基金所能比拟的,把它看作一场盛宴毫不为过,而盛宴的花费自然不菲。因为PE一般是对非上市企业做股权投资,占用资金的时间较长、数量较大,这就要求PE的投资者大多是能够提供大量稳定资金的机构和高层次的投资人。他们可以找一些志同道合者,联合起来成立有限合伙制的基金,自己直接作私募股权投资。
其他个人投资者
符合条件的机构或高层次投资者毕竟是少数,由于市场的需求,很多私募股权基金通过信托公司或者银行在市场发行一些信托产品,这些产品是面向公开非特定对象发行的。它一般要求投资者的资金除了房产和汽车之外至少拥有资金百万以上。如果你是某领域的“成功人士”,并有良好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理财知识,可以多关注一下有关PE的信托产品。另外PE的资金由第三方托管行托管,投资者不用担心资金的安全问题。
盛宴的代价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投资PE的风险自然不能低估。总体说来,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主要有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政策风险、行业内风险等。比如现阶段正处在国际金融信机的阴影下,为了降低风险,可以把资金投入到比较稳定的食品及其深加工行业等,像快速消费品、肉制品加工、豆类和玉米深加工等领域。还比如,目前IT行业整体行情不好,很多做软件外包的IT公司都没有业务可作,当前最好不能涉足。
非系统风险
非系统风险主要来自项目公司的竞争能力、企业领导者的个人素养和管理团队的协作能力等。成长性是PE投资最关心的考察点,项目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否具有差异性优势和投资边际效益优势,是否存在较好的竞争壁垒。另外PE的管理者大都非常看重企业一把手的个人综合素质,一般会通过当面的交流和多渠道获得的信息进行判断,看他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企业家,过去的信用记录和经营管理经验是否值得信赖。这些不确定性因素构成了PE的主要风险,为了避免这些“高风险”,PE投资家不仅需要超人的勇气,更需要反复考察、评估、筛选投资项目。
风控有度 收益非凡
PE的避雷针为了规避风险,PE基金的管理者不会把资金一次性全部投入,而是分批次建仓。而且在最初的时候,是要先投入基金管理人的自有资金,如果后期观察一切运行良好,再把后续资金打人。如果发现投资在亏损,他们也会在受损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斩仓,而且所造成的损失也会由管理者用自有资金赔付,然后再用其他投资人的钱弥补亏损。这个风险控制点会根据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当亏损达到了30%的时候,管理者一般就会冻结资金,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种“保本”。
PE退出机制
退出策略是投资者在开始筛选企业时就关注的因素,一般包括公开发行上市、售出或并购、公司资本结构重组等方式。其中上市可以在国内也可以在海外,既是投资回报最高的退出方式,也是主要的退出方式。上市的收益来源是企业的盈利和资本利得,通过财务杠杆作用,收益往往很高,几十倍的收益也属正常。
收益可期
虽然如此,PE行业的收益率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因为投资产品不同,所面临的风险和收益都不一样,因此无法对他们做一个整体的排名,很多时候都是靠基金管理人在行业内的个人口碑开展融资投资的。一般来讲,发到投资者手里的收益没有15%,PE是做不下去的,高收益项目翻个十几甚至上百倍也不算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