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动力不足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n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它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改变的重要手段,主要通过市场来实现自身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存在循环经济动力不足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循环经济的发挥,因此,对于循环经济动力不足的微观经济学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从外部性、贴现和资源跨期配置、规模经济这三面来分析循环经济动力不足的原因,希望能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循环经济;动力不足;微观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1
  一、外部性
  (一)内涵
  外部性理论是指生产商品时,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并不一致,这种差异程度就构成了外部性。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在外部市场体系中,若经济活动产生的副产品或者作用被刨除市场作用机制,无法准确的以价格的形式来展现,此时就会出现外部性。
  (二)分类
  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构成了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其中正外部性是指外部经济活动中的副产品及其作用均具有正面影响;相反具有负面影响的则为负外部性。
  (三)外部性和市场失灵
  1.现实生活中负外部性对循环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现实生活中,我们利用自然资源生产和消费产品时,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制造大量的生活垃圾,这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资源消耗严重和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然而却将此类经济活动中造成的责任转交给社会成本,因此,构成了负外部性,这不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
  2.正外部性需要耗费较多的资源,加重了社会负担
  正外部性发展循环型技术和开展循环型经济活动,为实现这一目的,需要消耗较多的资源,有些甚至增加了生产成本投入;
  3.市场制度不健全
  市场制度不健全,一般产品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缺少相应的内化机制,且正外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补偿,导致循环经济活动产生的产品和技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进而失去循环内动力。
  二、贴现和资源跨期配置
  对于循环产业而言,其产品和技术的成本投入与消费,相关经济收益和效果均无法在第一时间内表现出来,通常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相应的投资报酬和消费感受。例如,建筑节能设备,消费者在购买某款节能设备后,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获知其效果。在此类经济活动中,我们应全面考虑贴现因素,分析其本质可知,贴现是指把将来的经济收益或者成本参照一定的比率折算成现金。一些理想的消费者,在买入某种具有长期服务功能的商品时,通常会考虑贴现因素,进而科学考核商品成本、合理评判商品效用。在此基础上,如果消费者的预算处在约束条件下,一般会做出跨期消费的决定,在这种情况下,一定会受到消费贴现率的干扰。对于节能商品从理论层面来说,为抵消消费贴现率则会从储蓄率和社会贴现率着手,然而在商品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可控因素,消费者在全面衡量后,价格低廉的普通产品仍是消费者的首选,而不会通过过低的跨期电费折换成现金取值的方式选择节能产品。
  综合来说,在具有较长投资期的循环型产业的投资和耐用产品消费活动中普遍存在上述现象,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资源依据可持续原则实施跨期配置,这也是引发我国现阶段循环经济动力不足的关键。为解决此类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降低投资和消费的贴现率
  将降低投资和减小消费该类产量贴现率作为重点内容,以此来创设健康、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这是可持续发展循环产业的关键,也是循环产业正常生产的关键。可以编制长期的循环产业发展方向、政策和规范制度,如果循环产业产品的服务质量能够持续提升,且资源价格逐渐贴近消费者可接纳的范围,则有助于降低产品投资者和消费的心理贴现率。
  2.削弱贴现率的负面影响
  适当地改变、切实调整产品投资和消费形式,不断优化生产和销售活动,以此种方式来改变贴现率的不利地位,削弱贴现率的负面影响,正确指导产品投资者和消费者的行为活动。
  三、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源自新古典经济理论,强调从生产层面将企业构造成一个函数,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如若企业规模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企业为达到利润最大化,通常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扩大企业规模。这时,我们刨除垄断现象,效率和成本决定企业规模。因此,将其转变成了一个规模经济问题,企业的整体效益和成本均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化不断变化。
  從该经济理论出发观察新兴起的循环产业和新建成的企业,循环经济在初始阶段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和技术,对于传统产业而言,没有任何竞争优势,首次进入市场,如果尚未形成一定规模的循环经济活动则一定会沉没在市场竞争中,无法和传统产业抗衡。针对此种情况,单纯依靠市场本身的调节能力是无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因此,若想保证循环经济发展,则应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整作用,指导和支撑达到理想的循环经济规模,并使其逐渐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结语
  外部性、贴现和资源跨期配置、规模经济组成了循环经济微观经济学分析结构,这有利于准确分析市场中客观存在的循环经济动力不足的微观经济学现象,同时也为相关制度的构建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参考。因此,我们应明确循环经济动力不足的微观经济学原因,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积极探索,不断完善相关理论知识,加强对西方国家先进科学理论的研究,并将其划入我国循环经济发展队伍中,合理借鉴优秀的理论成果,进而为科研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惠敏,刘超.我国循环经济社会管理的动力系统分析[J].商业时代,2013(17):9-10.
  [2]于瑞晓.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2(24):540-540.
  [3]梁东黎.微观经济学的新理解框架——激励机制、经济体制与资源最优配置[J].江海学刊,2014(4):72-80.
  [4]赵继艳.论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新进展[J].经济视野,2013(16):375-376.
  作者简介:崔笑锦(1980-),女,山东,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专业2011级。
其他文献
摘要: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翻一番”的目标要求,如何实现两个翻一番特别是第二个翻一番已成为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近10年来的数据进行比较,研究了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变化;然后分析了收入分配在实现两个翻一番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只有居民的收入提高了,才能顺利实现我国2020年的奋斗目标;最后,本文提出了提高居民收入的若干着力点。  关键词:居民收入;国民收入分配;两个翻一番;经济增长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4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对
在近些年来,由于国家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加上管理制度方面的完善,所以会计行业逐渐成为热门行业,与此同时,不乏一些为了研究会计而进行深造的会计人员.由此看来,会计对于现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中外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的比较,深入探讨我国居民分配特点及其背后隐含的合理性问题。通过与世界主要国家的比较,发现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呈现劳动报酬在初次收入分配占比较低与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两大特点。在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收入分配;国际比较;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F0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
本文从国企舆论环境的变化角度出发,对国企舆情工作面临的新挑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现状提出了提高国企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相关措施,旨在树立新形势下的国企新形象.
会计是因人类社会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生产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因此,在信息化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传统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也将被打破.积极探寻信息时代
小院门墙幸又开,循踪凭吊我迟来。rn当年贤哲魂归处,谁把梅兰傍竹栽。rn芳径幽幽绕鹤峰,恩仇淡扫旧愁容。rn是非终不当时定,谁是蛇虫谁是龙。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因素也越来越多.要想实现财务管理的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应当明确现金流量的概念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乡镇文化站作为农村传播先进文明的重要窗口,是密切联系广大农村、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纽带,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是新农村宏
目的:对比分析无痛分娩与自然分娩的临床结局,研究无痛分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妇及其家属的意愿随机将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