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意识形态功能及实现路径研究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_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库的意识形态属性内在地决定了其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力量。通过政策文本量化分析,运用词频统计、共词聚类分析和社会网络图谱分析等方法,对与智库有关的165份中央层面的文件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得到目前与智库相关度较高的高频词和热点领域有“高等教育”“文化传播”“国际合作”“智力资源”“网络安全”等,同时总结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意識形态领域具有理论创新、舆论引导、教育与人才培养、公共外交这四大功能。并以此为基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意识形态功能的充分实现提出了完善后备支持、创造有利条件、扩宽路径空间这三大建议。
  关键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意识形态功能;政策文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20)01-0017-09
  智库作为为政府咨政建言的公共机构,以其智力密集性、思想创新性、政策影响力等特点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此《意见》的出台明确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功能定位,也第一次以官方的正式文件确认了智库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成为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意识形态功能,凝聚包括智库多端主体在内的意识形态治理合力应成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重点工作。
  一、智库与意识形态建设:简要的文献梳理
  (一)智库的内涵
  “智库”一词源于20世纪的美国,最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指战争期间美军用来讨论作战计划的保密室。20世纪80年代,由于全球化的兴起和冷战的结束,世界各国智库的数量激增,随后智库发展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政策研究机构。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智库已经取代大学,成为新政策思想的主要来源。Andrew Rich将智库定义为独立的非营利性组织,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生产思想和专业知识来影响政府政策制定。王莉丽认为智库就是政策研究机构,以服务公共政策制定和影响舆论为目的,其发展与当代公共政策的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杨尊伟和刘宝存则提出智库是研究国内外政策问题的组织,非营利性、非党派性和独立性是智库的三大显著特点。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非营利性和独立性并不是智库的本质,其本质是提供高质量的思想产品。
  (二)智库的功能定位
  目前,学术界关于智库功能的界定并未达成共识,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二功能说”将智库功能归纳为政策咨询和建议两大功能,主要承担着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的关键作用。“三功能说”基于美国智库建设的经验将智库的功能总结为思想库功能、决策咨询功能以及社会教化这三大功能,认为智库是除立法、行政、司法、媒体之外的第五种权力。“四功能说”认为智库作为连接知识和权力的桥梁,主要发挥着政策设计、思想生产、社会舆论引导以及储备汇聚人才这四大功能,在政策研究、制定、宣传、国际传播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五功能说”则是以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意见》为据,认为智库主要有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这五大功能,该“功能说”进一步丰富了智库的功能理论,也成为近年来学界对智库功能探讨的权威依据。
  伴随意识形态领域愈益复杂的舆论生态格局,智库的舆论引导功能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一方面,智库是生产舆论的聚集地;另一方面,智库生产的思想产品是舆论传播的内容核心,可通过多种渠道形成辐射影响力。国外智库高度重视自身影响力水平,常利用媒体影响本国社会舆论导向和他国意识形态建设,从而塑造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国内国际舆论环境。朱瑞博、刘芸认为智库的影响力是智库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发挥其舆论引导功能,加强影响力建设是智库应追求的主要目标。
  (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与意识形态建设
  2015年颁布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树立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迫切需要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公共外交和文化互鉴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意见》赋予智库内在地包含舆论引导与国际话语权提升的重要功能。顾海良指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要义就在于其思想力量的彰显,徐成芳等认为官方智库生产的思想方案会体现出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因此,如何利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增强舆论引导力、夯实思想防线成为我国智库建设亟须讨论的问题之一。
  针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如何发挥其意识形态功能,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了不同的探讨。刘瑁从智库的意识形态属性出发,认为要建设具有影响力的中国智库,关键在于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重点在于从智库自身内涵建设、体系建设以及未来发展方面做好长足的规划,从而推动其引导功能发挥。徐成芳、刘东在借鉴西方智库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的经验的基础上,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增强宣传力度、形成人才保障机制、加强国际交流以及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这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智库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路径。陈升、孟漫则通过对中国智库样本进行实证研究,提出加强智库人才队伍建设、扩展服务渠道、运用信息技术掌握热点问题、提高研究成果质量是增强智库影响力的主要途径。王莉丽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关键在于逐步培育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智库思想市场,利用政策出台、理论产生、媒体宣传等手段,对政党、政府和社会产生作用,增强其舆论引导力。
  综上,目前学界对智库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内涵、特征及功能等方面,学科领域主要集中在公共管理,大多从管理学的视角去审视智库的政策咨询和咨政议政功能,从马克思主义学科的视角对智库的意识形态属性及功能进行研究的还很少,且针对其意识形态功能及发挥进行的探讨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规范性分析,研究方法的单一性使得研究结果大多属于描述性和概括性的。因此,本文试图运用政策文本分析方法,通过收集、分析与智库相关度较高的政策文本,分析当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功能发挥的热点领域和关键词语,以期揭示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应然状态与发展趋势。   二、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收集
  本文以“智库”“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智囊团”“思想库”等为关键词,检索2012-2019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以下简称“教育部”)、“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网信办”)、“中国政府公开信息整合平台”“上海社会科学研究所智库研究中心”等14个权威网站有关智库的政策文本信息,得到2012-2019年中央层面关于智库的政策文本共计201份。政策文本主要包括“意见”“通知”“决定”“规划”等。
  由于检索的关键词在内涵和外延上存在很多交叉,导致搜索到的文件重复率较高。同时在检索关键词时搜寻范围定位到“全文和标题”,也会导致搜索到的政策文本聚焦性不足,很多文件只是在文中简略提到了“智库”一词,没有对其进行更多的阐释,因此本文将此种文件判断为与“智库”相关度较低的文件,具体操作和数据如下。
  在“国务院”官网进行信息收集,以“智库”为关键词检索到中央有关文件25份、国务院文件42份,涵盖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关键词下的文件共计33份,以“思想库”为关键词检索到国务院文件2份,以“智囊团”为关键词检索到国务院文件1份。因此,在“国务院”官方网站中搜索到有关智库的政策文本文件共计70份,同时再对搜集到的政策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剔除与“智库”相关度不高的“噪声数据”17份,最终得到由“国务院”颁布的涉及“智库”的文件共计53份。同理,除去“教育部”两两重复的文本16份,以及相关度不高的“噪声数据”5份,最终得由“教育部”颁布的涉及“智库”的文件83份。剔除“中国政府公开信息整合平台”上搜索到的与其他政府网站两两重复的文件28份,剔除相关度不高的“噪声数据”4份,得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等部门颁布的与“智库”相关的文件为13份。在“网信办”“发改委”“国家版权局”“文化和旅游部”等政府相关网站共搜索到与“智库”有关的文件17份,剔除“噪声数据”3份,得到与“智库”有关的文件16份。最终,本文选取了165份文件为最终样本,具体样本组成如表1所示。
  (二)研究方法
  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法是一种利用政策文本挖掘技术,基于定性分析的定量分析方法。本文运用ROSTCM6、SPSS等软件分析已颁发的与智库相关度较高的文件共计165份,通过抓取高频词、构建社会网络图谱、聚类分析等方式研究近年来中国智库关注和聚焦的领域,以期为探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意识形态功能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相关政策文本分析
  (一)共词聚类分析
  “共词分析法”可通过统计文本中词汇或短语出现的频数的多少.发现这些关键词之间的亲疏关系。共词聚类分析借助数据挖掘中的聚类分析法,对文本中共现的词对的关联性进行运算,将距离较近的主题词聚集起来,形成不同的群组,每个群组反映文本的特定聚焦点,从而达到挖掘隐含信息的目的。将词频统计与聚类分析相结合,有利于互相吸收各自优点,扬长避短,做到定量和定性的有效结合,增强结果的信度与效度。运用内容挖掘软件ROSTCM6进行词频统计,过滤无效高频词表后确定高频词,提取每个阶段频数排名前30位的高频词并建立共词矩阵,再在共词矩阵的基础上运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将共词的词簇进行展现以发现政策聚焦点,探索当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发挥意识形态功能中的应然状态。
  1.关键词词频统计
  本文运用ROSTCM6软件从165份政策文本中提取关键词,得到有效关键词共98个。基于共词矩阵的有效性,剔除无效关键词,选取排名前30位的高频词(见表2)。
  2.关键词聚类分析
  将ROSTCM6软件分析生成的高频词共词矩阵(见表3)填补完整,并将其导人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把联系密切的关键词聚集在一起形成类团,可以大致显现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聚集领域,如图1所示。
  对高频词共词矩阵进行聚类分析,呈现出3个共词主题群组,共10个政策聚焦点,分别是“知识产权”“经济发展”“网络安全”“话语引导”“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高等教育”“文化传播”“国际合作”“智力资源”“创新精神”。查找反映每个政策聚焦点内涵的代表性政策和摘录政策代表性陈述,列于表4。
  “知识产权”“高等教育”“智力资源”“创新精神”等成为政策聚焦点,反映出当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以知识、智力、创新为支持,建设高水平创新型智库,引导社会健康发展;“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话语引导”“网络安全”等成为政策聚焦点则体现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应重视其话语影响力,发挥其舆论引导的功能,尤其是要高度重视作为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和主战场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国际合作”“文化传播”“经济发展”等成为政策聚焦点则说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和发展要以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目标。
  (二)构建社会网络图谱
  政策网络是基于资源依赖形成的彼此关联的族群。政策网络的形成,本质上是由社会利益关系决定的,它可以为政策过程的解释和预测提供一个框架,这样的框架可以展示政策议题的热点,也有助于分析政策网络中行为主体的互动强度。本文将165份政策文本合并为一个总文本,运用ROSTcM6软件对政策文本进行社会网络和语义网络分析,绘制出与智库相關文件的社会网络图谱,如图2所示。
  图2表明,当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聚焦领域和热点议题为“创新”“技术”“教育”等中心关键词。而社会网络图谱的边缘区域节点如“知识”“文化”“国际”“互联网”“语言”则表明未来这些领域将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息息相关。最后社会网络图谱中所显示的“引导”“政府”“高校”“人才”等中间联结节点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辅助措施和方法,即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意识形态功能建设可结合政府高校等多方主体的力量共同推进,这揭示出意识形态工作整体能力的增强须凝聚多方主体的合力。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意识形态功能的具体表现——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结果
  运用共词聚类和社会网络图谱对与智库相关的165份文本进行分析,可以定位和预测出当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研究的聚焦领域和热点话题,如“高校”“人才”“知识”“产权”“国际”等。基于分析结果,可进一步探讨当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具体表现。
  1.理论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逻辑起点
  意识形态治理意味着首先要产生能够反映一定社会统治阶级利益,表达其政治主张的价值理念,并形成系统化的理论学说,进而转化为具有实践特质的政策主张,而价值理念、理论学说和政策主张经由特定的概念、范畴等话语载体表达出来则构成一定社会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智库的首要功能是为政府部门提供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和高质量的智力支持,即提供创新理论和知识资源。智库通过深入研究,产生新的思想理论,通过咨询建言等方式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及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和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思想及话语体系的生产主体之一。从政策文本分析的结果来看,当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聚焦于“人才”“创新”“技术”“知识”等关键词上,说明智库建设要高度重视知识、理论等各领域的创新及专业人才的培养。反过来说,思想理论的创新可为智库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同时加强对人才培养的关注有利于为智库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增强其内生活力,为创新提供优秀人才后备支持,最终共同助力于增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理论原创能力以及彰显思想力量,促进其意识形态功能发挥。
  2.舆论引导——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关键一环
  在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中,意识形态的宣传和传播是极为关键的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成效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智库生产出来的创新理论及思想不仅局限于学术圈及政界的内部交流,更重要的是要向社会大众宣传这些理论思想.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理念和达成广泛的思想共识,形成有利于国家建设和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从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当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聚焦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网络安全”等领域,网络和高校作为青年人群主要的聚集场域,常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进行渗透和分化的重点目标,因此高校和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在整个意识形态战线中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整体成效。当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重点关注“网络安全”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扩宽智库思想的传播渠道,增强其对社会大众的舆论引导力,充分彰显意识形态功能。
  3.教育与人才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着力重心
  智库作为知识密集组织,其核心竞争力是智力资本。当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关注“人才”“高等教育”“智力资源”等关键词,体现出当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重视智力资本的力量,力图通过对自身知识内容的建设,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人才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的第一要素,可为智库意识形态功能建设提供知识、人员、思路、方法等多方面的支持。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明确提出:“发挥人才培养的优势,努力培养复合型智库人才,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高校在人才培育、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等多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为智库意识形态功能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资源支持。同时,高校历来也是多方政治力量争夺知识青年、抢占思想文化阵地、夺取话语权的前沿阵地。“面对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新问题新挑战敢于和善于发声,是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不二选择。”总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正着力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功能的建设,以此提供持续强大的智力资本支持和意识形态功能建设的理性权威方式,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有效性。
  4.公共外交——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重要方向
  智库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国际智库间的合作交流在一定意义上能推动公共外交,构建价值观传播网络。当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与“国际合作”“文化交流”“文化传播”等关键词息息相关,表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重点关注公共外交领域,旨在通过国际智库间的交流合作,一方面,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文化交流和互鉴中的桥梁作用,推动中国优秀文化和价值观念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讲出生动的中国故事,发出强劲的中国声音.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另一方面,通过智库间的合作交流,推动智库公共外交,以此影响他国的公众舆论以及增强本国的政治影响力.取得有利于我国建设的国际舆论环境,促进和平发展。简言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须重视智库间的国际合作交流,有利于拓宽意识形态功能建设的辐射作用路径,增强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深度和空间广度。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意识形态功能的实现路径探寻
  综合政策文本分析结果可进一步探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意识形态功能的实现路径,最终落实于实践对策层面,构建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意识形态功能建设路径机制图(见图3),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当前智库意识形态功能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1.形成合力——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意识形态功能发挥提供条件支持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意识形态功能建设离不开高校与政府的支持。高校具有文化传承的使命,承担着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职责。当前高校应加强对智库以及智库意识形态功能的基础理论研究,为智库意识形态功能建设提供多样的观点和报告。同时,作为培养人才的机构,高校应当为智库的建设培养更多专门人才,特别是培养一批具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并熟谙党和国家政策的专业人才,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提供从事相关理论宣传和研究的人员。最后,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机构,应该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提供信息、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特别是为智库在党的创新理论阐释与创新、重大舆情研判与引导及社会共识平台搭建等事宜上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总之,高校与政府应形成合力,为智库意识形态功能的建设提供人才、智力资源、信息等多方面的支持,进一步促进当前智库意识形态功能充分而有效的发挥。
  2.多维发力——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意识形态功能发挥创造有力条件
  通过以上政策文本的分析,发现“创新精神”“语言政策”“网络安全”“高等教育”“思想宣传”这五个关键词与当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意识形态功能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而言,当前语言文字对社会舆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逐渐增大,对外传播能力进一步增强,因此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不能离开对语言政策的研究和探讨,从而增强智库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力。网络安全作为重点关注领域.关乎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舆论引导。当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需在网络安全建设上提高敏感性和甄别力,以净化网络话语生态为基点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高等教育和思想宣传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挥意识形态功能的重要措施和方法,可通过在高等教育中融汇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进一步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效。此外,创新精神作为要素之一,为语言政策、网络安全、高等教育、思想宣传等提供着动力和支持。换言之,智库的一切工作都离不开创新精神这一源源不断的动力。五大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形成全方位的条件创设,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意识形态功能建设提供有力条件。
  3.双向联动——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意识形态功能发挥扩宽路径空间
  当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意识形态功能建设应同时重视国际国內两个场域,形成双向联动,为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功能建设扩宽路径空间。具体而言,从国内层面来讲,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该联合各方主体,统筹推进高校、党政部门、政府单位、科研院所、企业建设特点鲜明、功能明确的智库体系,形成多方共治的多元治理格局,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舆论引导方面的重要功能,运用期刊、专著、传媒及融媒体等多种手段,传播主流文化价值。从国际层面来讲,智库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在一定意义上能推动公共外交,构建价值观传播网络,有助于抵抗西方意识形态的挑战。同时智库间的国际交流在一定意义上能促进全球价值共识与中国意识形态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为彼此适应和共存寻找平衡和空间。因此,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意识形态功能建设应打造全方位的意识形态建设空间,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意识形态功能的整体发挥。
其他文献
摘要:百年来党的一个重要历史经验是,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党的建设的总要求之一是全面增强执政本领,而执政本领的培养重在加强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处于复杂斗争局势中的实践方式和能力。马克思主义政党从创立之初便处于复杂的斗争局面之中,作为代表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根本利益的政治主体,它需要成长为能够牢牢把握实践领导权的实践主体,才可能完成自身的历史使命。把握实践领导权的必要条件是
期刊
摘要:上海“孤岛”作为民族主义与殖民主义夹缝中的灰色地带,一直以来都被冠以了一种特殊而又暧昧的身份标识,对于彼时彼地的电影生产与传播而言,更是一道令人称奇的风景。作为一种政治策略,“孤岛”时期古装片以一种隐晦的方式将民族主义精神巧妙地融入文本内核中借古喻今以抒发爱国精神。这种文本实践方式依托于“孤岛”特殊的文化气候,是在商业与政治的合力下生发的,并且由于政治、阶级和身份的差异使得包括“左翼”知识分
期刊
摘要:融媒体在当下社会中的“本体论”意义赋予其对于社会文化生态、大众话语、交往关系及主体文化心理的建构性力量,且使得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发生机理与作用机制实现了“文化渗透”转向。对融媒体与意识形态运作同构性的忽视,导致当前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一系列现实困惑,如后现代语境下主流意识形态生存空间愈渐窄化、微觀叙事话语与主流意识形态宏大叙事话语极易陷入“二元对立”的境遇、新型文化景观的隐性意识形态属性鲜获
期刊
作者简介:  薛俊强(1982-),男,吉林白山人,教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问题研究;高妍(1997-),女,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摘要:东北抗日联军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支抗日武装力量。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战中,东北中共党组织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在政治建设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守人民立场;在思想建设中督促党员加强理论学习,改造非无产阶级
期刊
摘要: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起草颁布的《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于2019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保护未成年人网络个人信息的专门法。《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借鉴了美国《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和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的基本原则,被国外观察者视为中国版本的《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本文在分析《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出台的立法背景和比较法环境的基础上,探索《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
期刊
摘 要:根据人类是否介入或介入是否具有实质性影响,人工智能生成数据可分为辅助生成数据和自动生成数据。既有学术探讨中,对此的各种保护模式各有优劣,但多集中在一种保护模式的单项选择上。结合“菲林案”与“Dreamwriter案”的判决结果,可对生成数据采取多元分层的保护模式:对独创性的辅助生成数据,可纳入人类作品范畴获得著作权;对具客观“独创性”的自动生成数据,可设立新型邻接权——“数据生成者权”加以
期刊
摘要:20世纪80年代文学改编电影的精英化表征,契合了1978年后内地文化精英化转向的总体趋势。这一时期,众多的电影人热衷于将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其中既有对经典文学文本的改编,也有对“伤痕文学”“寻根文学”“改革文学”的改编。改编电影中,对知识分子和政治精英群体的银幕展示,标示着精英群体再次走向时代前台;对爱情与青春题材的改编,彰显着这时期人性复归思潮的文化力量;而“文化寻根”和“文化重建”语境下
期刊
摘要:现代社会危机管理体系中,电视新闻传播已经成为国家应急管理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央视《新闻1+1》作为传播观点和思想的权威新闻言论节目,快速反应、独家采访、理性解读,协同政府在危机治理的进程中实现议题共振、议题衍化,发挥了主流媒体在重大危机事件传播中一锤定音、引领方向、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以疫情期间《新闻1+1》107期节目为研究对象,以斯蒂文·芬克的危机传播四阶段为框架
期刊
摘要:女性主义作为广泛影响当前社会的主要思潮流派,以其蓬勃发展的性别议题、知识话语和运动空间,深刻影响着国际新闻与传播研究格局。国际范围中女性主义相关议题的研究成果不断增长,针对既有科研文献提炼女性主义在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发挥的作用和转化效果,探索女性主义在具体学科研究中的综合价值,为促进国内新闻与传播研究事业发展提供性别话题。基于科学知识图谱对SSCI收录的21世纪以来相关期刊论文进行科学计量,结
期刊
摘要:运用分析软件CiteSpace,对20042019年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收录的主题为网络治理或互联网治理的662篇CSSCI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辅以Excel等软件进行统计,可以从定量角度整体把握网络治理的研究脉络与现状。通过对作者和研究机构共现分析、高被引文献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及关键词突变分析等,呈现了国内网络治理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研究特点、研究主题分布等情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