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保障房:严把质量与分配关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v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房价高企的背景下,作为与商品房对应的保障房,自然承担了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难的重任。中部省份安徽,尽管财力并不雄厚,但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在保障房建设方面卓有成效。本期“科学发展 保障民生”系列报道走进安徽,了解当地如何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显示,截至6月底,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开工470万套,开工率为63%,基本建成260万套。
  同一时间点,安徽保障房开工任务完成八成,这是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以下简称住建厅)向外界传递的一个信息。
  不仅仅是解决数量问题,安徽省住建厅表示,将进一步严格把好质量安全关、资金使用关以及分配公平关。
  任务层层分解。早在今年两会期间,合肥、蚌埠、亳州与六安等地市委书记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无一例外地谈到了保障房,保障房成了他们工作的重心。
  事实上,“一把手”工程亦是安徽保障房的一大特色。
  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曾说:“经济越发展,越要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
  保障改善民生
  区别于商品房,保障房的利润空间很少,地方政府不仅没有土地收益,还得额外掏钱“埋单”,因而一些地方往往积极性不够。
  但在蚌埠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启涛看来,经济发展一定要与解决民生有机结合起来。
  据悉,党的十七大以来,蚌埠坚持科学发展不折腾、加快发展不动摇,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态势。五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395.70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780.24亿元,年均增长13.2%;财政收入从57.16亿元增加到136.05亿元,年均增长24.2%。
  与经济方面累累硕果对应的是保障房。2008年以来,蚌埠通过采取货币补贴与实物配租相结合的方式,累计为18781户城市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住房保障,受益人数达75120人,着力构筑多层次、全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
  今年,蚌埠城市大建设再加码,进一步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
  与蚌埠相倚的亳州,今年1—5月份,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共计19276套,开工率达81%。
  7月24日,亳州市民生办主任魏云向《民生周刊》记者表示,2008年,该市开始实施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住房保障惠民政策。五年来,全市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51376套。其中,廉租住房15654套,公共租赁住房12400套,棚户区改造住房23322套。保障性住房建设从2008年的822套到今年的23800套,建设总量以数倍的速度递增。
  建设保障房,资金十分关键,这也是近年来中央层面所着力解决的。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鼓励并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房建设。
  作为安徽的省会城市合肥在保障房资金方面投入采取了多种方式,备受外界关注。
  “市本级通过从土地出让金、公积金增值收益中计提、预算安排等多种渠道筹措住房保障专项资金,并逐年增长。”当地相关负责人如此表示,其实合肥早就引导社会资金进入住房保障领域,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国有企业集资建房,鼓励开发园区用工单位建设职工公寓和集体宿舍。
  截至目前, 该市住房保障专户资金结余23.58亿元。今年1-6月份,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补助资金13.233亿元。已按进度拨付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7.93亿元。
  此外,合肥还与中国房地产集团签署协议,争取保障房建设资金41亿元,采用“BT 施工总承包模式”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同时,该市正积极争取国开行信贷支持,专项用于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建设。
  除了大幅度投入,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对廉租住房经营管理单位按政府规定价格向保障对象出租廉租住房的租金收入,免征营业税、房产税。
  上述三个城市仅仅是安徽省在保障房建设方面发力的一个缩影。
  “在各地政府主导下,2011年安徽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实施棚户区改造住房42.9万套,在全国排名第七,相当于‘十一五’时期开工总量80%;全省新增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3万户,完成目标任务164%;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20.5万套,相当于‘十一五’时期建成总量。”此前,安徽省住建厅厅长李明说。
  除此之外,安徽在实现对低保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应保尽保基础上,已将保障对象延伸到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质量安全同步
  前文已提到,保障房利润空间小,因而如何保证质量备受关注。
  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保障房质量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开展全国性保障性住房质量安全大检查,将对各地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抽检。同时,将质量安全纳入住房保障约谈问责范围。
  安徽未雨绸缪。2011年,《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发布,这是全国率先出台的地方性标准。
  “《标准》既是技术性的标准,也是管理性的规定;既有强制性要求,也有导向性要求。 ”安徽省住建厅住房改革和发展处处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汪恭文介绍,《标准》的出台,在国内带了头,为全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了全过程、整套的规范技术体系,为保障房质量控制和工程监管提供了专门依据。
  据介绍,《标准》对住区选址、无障碍住房、套型基本空间、装修对结构影响、室内基本装修、施工材料和产品的进场验收,以及住房分户验收等相关内容,制定了8条强制性条款。同时,还从人性化和保障对象需求等角度考虑,在增设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以有效解决和避免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的规划设计不合理、公共配套设施不齐全、基本装修不到位、施工质量不过关等弊端和问题,确保保障房质量和品质。
  “《标准》的亮点之一是鼓励保障房实施‘配建制’ ”。安徽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配建制”的推行,旨在让低收入群体共享公共服务设施、防止出现贫民窟,同时有助于筹集社会资金,做大保障房蛋糕。   据介绍,“实用适用”重在优化设计。面对四五十平方米的保障房,如何进行空间布局是首要问题。《标准》规定,除宿舍类公共租赁住房外,保障性住房应按套型设计,每套住宅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卫生间等基本空间。
  把好最后一道关
  保障房一度如同唐僧肉,开宝马者、住别墅者都想从中捞一把。因而,作为一项惠及低收入群体的民生政策,如何分配好又是一道难题。
  让魏云印象深刻的是去年8月30日亳州谯城区2011年度廉租住房配租。那次待分配的房源分布在三个地方,分别是涡河还原小区16号楼30套住房,亳州经济开发区木兰小区1号楼50套住房,市区人民北街老房产局院内5、6、7号楼100套住房。租户每月只需支付50元的租金,便可住上50平方米的小区房。
  66岁的梁性真患病,半身不遂,家庭经济状况极为困难,常年租房居住,他和老伴的日常生活,只能靠政府发放的低保金和残疾人补助维持。
  获知这一信息后,梁性真也来到了现场,除了激动,他还有一些担心。“我一天到晚离不开轮椅,要是分不到一楼,可咋办呀?”
  “通知说七点半开始,我六点就开始往这里赶,不到七点钟就到了。”梁性真说,他来到现场后看到,院子内已经有几十个人在排队了。
  前来参加本次摇号的人,先前都提出了租房申请,社区、办事处、谯城区住建委也分别对他们进行了审核、公示、入户走访调查。
  在经过身份核验、顺序号抽取、顺序号登记后,大家便静坐在薛阁街道办的会议室内,等待摇号开始。
  人民北街老房产局院内6号楼1单元102室。电脑摇号的大屏幕上,显示着梁性真获得的租住房号。
  不仅租到了房,还是一楼,老梁激动得鼓起了掌。
  这也是亳州市首次廉租住房实物配租,为了尽可能使分配公正及以人为本,该市出台了《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管理实施细则》,确保了该项工作有章可循。
  比如全面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全方位审核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把关,全面入户核查;以人为本,选报志愿;因人而宜,残疾居民享优先;摇号前抽顺序号,消除群众顾虑。
  这些措施的出台,有力地保证了保障房的分配公平与公正。
  合肥,同样把分配好保障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同的是,该市把保障房分配动态化作为重点,解决了“只进不出”与“一保终身”的问题。
  在具体做法概括起来就是“四关”:审核准入关、摇号分配关、保障服务关与动态使用关。实行一年一审核、定期回访、动态管理等制度。
  措施之下,2012年,合肥市区8435户租赁补贴在保家庭中,有7245户通过年审,1190户廉租保障家庭因收入、住房等原因不符合现行续保条件。其中,263户因人口发生变化需户籍街道重新审核;40户因收入、住房超标退出保障;887户因自身条件不符合保障条件,自动退出续保申请。另外,实物配租保障家庭中,因收入、住房等原因,累计退出69户,其中,通过民事合同约定和行政手段腾退21户,通过司法途径解决1户(被评为合肥市2011年10大典型案例之一)。
  前不久,合肥住房保障管理系统还率先将已实施廉租住房保障的13546户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和2500户经济适用住房购买对象的档案进行电子化录入,扫描入库档案包括申请户身份证明、户籍证明、房产证明、收入证明、家庭困难情况证明等。一个家庭从享受保障政策开始,低保证号、残疾证号、收入、住房信息涉及的所有信息全部录入系统,进行一系列数据分析,计算出是否符合保障条件,保障金该发多少等。
  从安徽省层面来看,为了分配公正,该省除了建立了“三级审核、两级公示”的保障房准入审核制度外,还采取全程电视直播的形式,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申请者代表、承租户代表等到现场进行监督公证,摇号配租结果在媒体上公示,完善制度的同时还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现代化技术手段主要是建设省市县三级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这将为保障房申请审核提供便利,也将增强审核的可靠性。
  下一步,在安徽省内,房管部门将与公安、社保、工商等部门联网,只要在系统上输入一户申请家庭身份信息,不仅能查到其住房情况,收入纳税情况、是否拥有汽车、是否拥有自己的企业等信息,也一目了然。
  7月23日,安徽省住建厅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目前该系统正在紧张地进行内部测试。
其他文献
2012年3月20日,国内成品油今年第二次调价,每吨上涨600元,涨幅为近年来最大。有学者指出,此次油价上调,选择在今年“两会”之后,上月CPI回落之时,是中央政府慎之又慎的一个考虑,也是在国际油价不断高企的背景下的一个无奈之举。面对可能到来的通胀压力,政府提前做了补贴机制的准备。  大多数媒体都较为理性而详细地报道了此次油价上调的原因及幅度,以及上调之后对涉农产业及公益性行业的一系列补偿举措。 
新年伊始,元旦小长假之后,在民众的“千呼万唤”中,火车票实名制终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这成为近年来铁路春运的最大亮点。  据了解,从2012年1月1日开始,包括在此前就已实行实名制的高铁(G字头列车)和动车(D字头列车)在内的所有铁路列车都加入到了实名制购票的行列,购票旅客需提供身份证等有效证件。  实名制的出台实属不易。从2003年春运期间重庆火车站的率先尝试,到2010年春运广铁集团、成都铁
我们一直以为空气是公共产品,人人可以免费享用,现在情况变了,大城市的空气污染谁都能感觉得到,清洁的空气成了稀缺资源,稀缺之后就有了价。  从经济角度看,好空气有价,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  防治空气污染要投入。地球上流动的空气原本是好的,是粗放的工业发展和城市扩张把空气弄差了。要想恢复好空气,政府和企业都得投入。空气污染越重,治理污染的投入越大。  空气污染危害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造成巨大损失。治疗
曾有观点认为,在全国,新型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都是一场“戴着镣铐的舞蹈”。而这把镣铐,正是我国实行了63年的城乡二元结构。    截至3月29日,河南新乡辉县市已经有1.3万名农民“上楼”了。新乡市称这些住进社区的农民为“城镇居民”,而不再是“农民”或者“村民”。  “新乡市里说要给这部分人办理统一的‘新乡市居民户口’,意思就想叫他们城市居民,让搬进社区的农村享受城市的待遇。”辉县市新农村办公
毕业后,一心一意想留在大城市里工作、生活,对未来充满着高度的热忱与美丽的憧憬。直到真正融入了这个社会,我才觉悟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等待我的每一天,不是阳光大道,而是无奈的“挤”生活。  每天七点,我那可爱的闹钟准时响起,迅速爬起来洗漱、穿衣、化妆,再拎起包跑下楼,差不多已到了七点半。到了早餐店门前一瞧,一堆人正催着老板打包。我也奋力挤进去喊:“老板,两个包子一杯豆浆,快点啊。”三分钟后,我
早在2011年3月,云南“桥头堡”建设就已被列入“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5月6日,《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正式出台。一系列行动表明,云南“桥头堡”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云南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  云南“桥头堡”建设是以瑞丽市、红河市、大理市、怒江州、昆明市开发为重点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目的是开放西南边境,实行对外贸易。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曾向长沙市政府赠送“截访先进单位”锦旗的当地市民浣铁军,日前被长沙市公安局岳麓分局以扰乱政府办公场所正常工作秩序为由行政拘留9天。同遭此罚的还有另一送旗市民刘志方,目前两人正考虑提起行政诉讼。  “扰乱公共秩序”正成为一个筐,哪里需要哪里装。人家不过是送个锦旗,表达一下嘲讽之情,这边却有官员认为政府办公场所正常工作秩序被扰乱了,要对公民“大刑”侍候。政府办公场所秩序果真是如此脆弱,还是官员滥用权力
在经过七年自下而上的“发酵”之后,火车票实名制于2010年春运期间短暂“试水”了四十天。作为一项体现“民意胜利”的政策,火车票实名制的实施在当时受到空前关注。  春运临近收官之时,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在当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表示:火车票实名制的评估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组成专门的评估小组来进行,但在全国推广的方向已经确定下来。  这是铁道部对火车票实名制的最后一次权威表态。随着去年春运的结束,火车票实名
俗话说:“赶集上会做买卖。”“赶集”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富有特色的民俗活动。  旧时,由于物资的匮乏,老百姓都会在固定的日期,将自己家的富余产品拿到固定的地方去卖,以换取自己需要的东西。这便形成了最初的集贸市场,“赶集”之说便由此而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场超市取代了“大集”,编织起城市的喧嚣。“大集”似乎成为历史。  2011年,久已消失的大集在北京再现。由北京商务委员会举办的“各地
近日,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公布了该公司2008年至2010年的生产经营情况,公示内容包括《城市供水企业基本情况表》、《城市供水成本费用表》、《西江引水及水厂改造工程基本情况表》等3个附表。相关数据显示,该公司近三年的主营业务净利润亏损约 6.495亿元。值得说明的是,广州市不久就将召开自来水调价听证会。  从时机选择来看,广州市自来水公司此番“哭穷”,极有可能是接下来的水价上调造势。只不过,如果我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