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保障粮食安全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及重要议题。粮食可持续生产作为实现粮食安全的基础,同时是应对气候变化、土地退化、生态退化等全球挑战的有效手段。当前,对粮食生产可持续性的监测与评估存在着数据鸿沟,而地球大数据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文章总结了地球大数据支撑粮食可持续生产研究的当前实践,包括对地观测技术在粮食生产系统各要素监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多源数据融合在粮食生产系统综合监测及粮食生产可持续性评估中的应用。在上述实践归纳的基础上,依循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四大杠杆框架,提出了地球大数据支撑粮食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宏观农业研究院,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项目】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XDA1909011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E01046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障粮食安全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及重要议题。粮食可持续生产作为实现粮食安全的基础,同时是应对气候变化、土地退化、生态退化等全球挑战的有效手段。当前,对粮食生产可持续性的监测与评估存在着数据鸿沟,而地球大数据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文章总结了地球大数据支撑粮食可持续生产研究的当前实践,包括对地观测技术在粮食生产系统各要素监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多源数据融合在粮食生产系统综合监测及粮食生产可持续性评估中的应用。在上述实践归纳的基础上,依循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四大杠杆框架,提出了地球大数据支撑粮食
其他文献
受资源和环境等外界条件制约,以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间权衡作用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这主要体现为SDGs间和地区间发展的不均衡。深入认识并努力降低这种不均衡性对于全面实现SDGs至关重要。文章探讨了地球大数据如何助力SDGs间及地区间的均衡发展评估,指出地球大数据能够为目前达成度较差的人类基本生活需求类和环境保护类SDGs提供更新更及时、空间分辨率更高的数据产品,从而
“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SDG 6)是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但截至目前,世界并未走在实现SDG 6的正确轨道上.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并重新带领世界走上实现SDG 6的道路,联合国倡议并启动了包括融资、数据和信息、能力发展、创新、治理5个方面内容的“SDG 6全球加速框架”.文章从服务于SDG 6指标监测评估的数据和信息角度,分析了当前全球范围内的数据进展、地球大数据技术在SDG 6指标监测评估中的应用情况,总结了全球SDG 6监测评估中存在的2个方面问题:(1)仍缺乏可持续生产的高精度指标数据集;(
现今地应力场影响煤层渗透率、压裂缝形态以及煤层气井的部署和施工,在煤层气勘探开发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滇东北新庄地区煤层结构简单稳定,煤层气含量较丰富,但目前该地区研究程度较低,实测地应力数据少,对压裂工艺以及煤层气高效开发不能提供充足的数据支持。为查明研究区煤层现今地应力分布,在现有实测地应力与岩石力学参数基础上,选取区内最具开发潜力的上二叠统龙潭组C 5煤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预测研究区现今地应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以埋深650 m为界,以浅为走滑应力状态,以深主要表现
以红磷(RP)和石墨相氮化碳纳米片(GCNs)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了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RP/GCNs。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所得材料进行了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由于RP具有高的电荷存储容量,当RP与GCNs质量比为0.7∶1时,得到的PGCNs-7电化学性能提升最明显,在1.0 A·g-1的电流密度下其比电容值可达591.6 F·g-1;由于GCNs高电导率以及良好的化学稳
大型硅质火山作用(喷发体积约102~104km3)的岩浆系统是地壳尺度的,经历了复杂的起源、运移、存储、补给和喷发等过程。揭示岩浆从起源到喷发过程中的结晶分异、堆晶、晶体-熔体分离、地壳混染、岩浆补给、晶粥活化等岩浆作用的细节是认识硅质火山岩浆系统演化的关键。锆石中Th、U、Ti、Hf和REE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和系统变化反映了锆石结晶熔体的成分、温度、氧逸度和水含量等以及共生的矿物相特征,对示踪火山岩浆系统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随着岩浆温度降低过程中结晶分异
四川盆地大气层具有湿度高和流通性弱的特征,冬春低温季节易形成雾霾。本文着重构建了低温高湿条件下的石英、方解石纳米颗粒与甲苯、Cr3+共存体系,系统测试了石英、方解石颗粒与甲苯、Cr3+耦合前后Zeta电位值、胶体粒径及团聚形态、亲疏水性的变化趋势,以模拟研究四川盆地低温高湿静稳大气环境中矿物颗粒、有机物、重金属离子之间的耦合作用规律。研究发现:甲苯、Cr3+与石英、方解石之间存在显著的成键耦合作用,甲苯、Cr3+存在时
2017年我国碳酸锂的消费量为12.8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酸锂消费国,并于2019年达到21.9万吨,占全球总消费量的69%;同年我国的锂盐产量为25.7万吨。我国利用自身锂资源加工的基础锂盐仅为6.5万吨,锂盐生产很大程度依赖于从国外进口的锂辉石,成本较盐湖提锂而言很高,所以我国锂工业的发展必须从硬岩提锂尽快转变到盐湖卤水提锂这个大趋势中来。我国西藏盐湖锂资源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扎布耶湖、班戈——杜佳里湖、扎仓茶卡等盐湖中,虽然西藏锂资源储量丰富,但供应能力弱,文章从西藏盐湖锂资源分布特征和开发现状
“可持续城市和社区”(SDG 11)是实现所有17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核心.然而,普遍存在的数据缺失问题导致目前SDG 11指标监测与评估工作的开展仍面临巨大挑战.地球大数据作为科技创新和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能够发挥关键作用.文章重点围绕城市可持续发展的6个主题,包括城市住房、城市公共交通、城镇化、城市灾害、空气质量、开放公共空间,基于地球大数据技术,针对相应的多个具体指标,在中国尺度上开展进展监测和综合评估.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总结了SDG 11实现面临的挑
“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年度系列报告针对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系统研究,包括从数据获取和产品生产,到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体系、指标监测与评估方法的研究,再到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实现的解决方案与决策支持等方面.
江南造山带湖南段为一重要的金成矿带,目前关于带内金矿形成的时代背景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基于区域成岩成矿年代学、矿床(区)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和流体来源、区域构造演化背景等多方面资料,对带内各主要金矿区的成矿时代逐一进行详细解析,以此为基础重新厘定了区域金矿成矿地质事件及其时代,并探讨了各成矿事件的构造背景,初步形成以下认识。江南造山带湖南段主要发生了加里东期、印支晚期和燕山期等3期金成矿事件。加里东期金矿成矿年代为430~410 Ma(志留纪后期),产于同期雪峰冲断带的中段-西南段和东段东部、湘中-湘东南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