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8年8月-2010年5月符合宫腔镜下治疗的39例粘膜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宫腔镜下电刀切除术观察疗效。结果39例手术的患者的子宫肌瘸在宫腔镜下均一次切除,无子宫穿孔、肌瘤切除不彻底而复发者。结论宫腔镜电切粘膜子宫肌瘤安全有效,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宫腔镜粘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088-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8月-2010年5月,经宫腔镜、B超检查诊断为粘膜下子宫肌瘤患者39例,年龄22-55岁,平均42岁,经量异常占32例(84.6%),不孕5例(12.8%),16例贫血(41.0%),仅3例无症状(7.6%)。术前B超检查肌瘤直径小于2.0cm10例(25.6%),2-3cm占22例(56.4%),3-4cm为7例(17.9%)。国际宫腔镜分型方法[1],粘膜下子宫肌瘤分为三型:0型:有蒂粘膜下子宫肌瘤,未见肌层扩展;I型:无蒂,向肌层扩展小于50%;II型:无蒂向肌层扩展大于50%。本组0型8例(20.5%),I型23例(58.9%),II型8例(20.5%)。
1.2手术器械:采用德国生产WISAP单极宫腔电切镜,以5%甘露醇液膨液,压力100—150mmHg,电切功率50-60W,电凝功率60-70W。
1.3手术方法:术前2d行阴道碘伏擦洗,每日2次,常规检查血常规、血凝四项、肝肾功、血生化及心电图等,手术时间月经干净后3-7d,因子宫内膜薄,视野清晰,异常出血者先行诊刮送病理。证实子宫内膜为良性病变后再行宫腔镜手术。术前禁食6-8h,应用一次性海藻棒术前夜置人扩张宫颈口。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静脉麻醉下取膀胱截位,扩张宫颈10cm后,用5%甘露醇液膨宫,置入电切镜,连接电视录像转播系统,在电视屏幕上观察宫腔全貌,肌瘤的大小、数目、部位、蒂的宽度等,对于肌瘤蒂长细脱出宫颈者,用卵圆钳旋转摘下肌瘤后,用电切境切除蒂部,0型子宫肌瘤用环形电极自蒂部切除,肌瘤较大难以取出,用环行电极切割成数块分次取出,对于I型肌瘤在瘤体最突出的部位,把电切环越过肌瘤表面放至其后,尽量不伤及周围正常内膜,沿宫颈的方向顺序切割,全面将宫腔内的无蒂肌瘤片状切出,直至达正常的内膜水平为止。Ⅱ型肌瘤表面血供丰富应先电凝血管,在最突出部位切开,钝性分离肌瘤,同时可使用缩宫素及增大膨宫压力等方法,使子宫肌瘤挤出抓钳旋转肌瘤取出。Ⅱ型肌瘤在B超监视下进行,可以看到肌瘤与浆膜层的厚度以防穿孔。创面均电凝止血,出血多用电凝球止血,瘤体均送病检。
2结果
2.1手术情况:病理证实均为粘腔下子宫肌瘤,宫腔小于12cm,肌瘤直径1.0-4.0cm,手术时间约10-80min,出血量5-120ml,平均住院4-6d。术后预防感染3-4d。术后均无发热,有6例病人术后出现腹坠腰酸等不适,术后第1周均有少于月经量的出血,以后逐渐减少并转变为血性或无色水样排液,2-3周消失。4例阴道出血多,予缩宫、止血处理后好转,未见其他并发症。
2.2术后随访:术后1月、3月、6月均在本院复查B超,0型、I型未见复发,满意率100%。II型有1例有部分瘤体残留,予服米非司酮3月后复查瘤体消失,月经恢复正常。12例贫血术后明显改善,5例不孕症1例受孕,未出现宫腔粘连,无二次手术者。
3讨论
3.1宫腔镜切除黏膜下子宫肌瘤为非开放性手术,具有不开腹、无切口、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使本来不能耐受开放性手术和不愿意切除子宫且患有经血过多或宫腔良性病变的妇女获得治愈疾病、恢复健康德的机会,甚至保留生育能力,在某些国家已出现了用腔镜手术代替子宫切除的趋势,对诊断性宫腔镜及病理证实的几乎所有的宫腔内良性病变,均可行腔镜手术以达到治疗目的。
3.2手术成功的关键是病例的选择。为使宫腔镜手术达到预期效果,必须认真选择病例,确定宫腔镜下能否将肌瘤全部切除。本观察报告带蒂肌瘤,宫腔镜下切除为最标准的治疗方法,术前采用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可准确判断肌瘤大小、位置及与宫腔的关系,并为宫腔电切手术适应症的筛选提供可靠依据。
3.3手术合并症。术中有子宫穿孔、出血及灌流液过量吸收所致低钠血症等,本报告无一例合并症发生,而子宫穿孔是宫腔镜电切术的严重合并症,B超监护对防止子宫穿孔有良好的提示作用:当切割时,电热作用所形成的强回声光带接近浆膜层时即停止该处操作,预防穿孔的发生。电切肌瘤时缩小肌瘤体积后,以夹取为主,可提高手术安全度[2]。
3.4子宫肌瘤引起的出血药物治疗无效时,多需子宫切除而达到根治。切除子宫,体内PGF2减少,导致冠心病的发病率升高及更年期骨质疏松提早出现。宫腔镜电切术,保留子宫,不影响卵巢血供,可以减少上述疾病的发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要求保留子宫的病人也逐渐增多。宫腔镜电切术的开展,生理上保留了子宫、保持正常的内分泌调节功能,心理上得到安慰,消除了因子宫切除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满足了患者既治愈疾病又保留子宫的心理和生理需要,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宫腔镜、B超技术的不断提高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为大部分经腹手术患者解除开腹切除子宫的痛苦,经腹手术被宫腔镜电切手术所取代。总之,宫腔镜的快速发展以及日趋成熟的操作技巧,不失为治疗宫腔粘腔下子宫肌瘤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1] 夏恩兰编.妇科内镜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7-40,142-146.
[2] 施永鹏,冯缵冲.粘膜下子宫肌瘤的宫腔镜电切除术(附103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1):52.
关键词:宫腔镜粘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088-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8月-2010年5月,经宫腔镜、B超检查诊断为粘膜下子宫肌瘤患者39例,年龄22-55岁,平均42岁,经量异常占32例(84.6%),不孕5例(12.8%),16例贫血(41.0%),仅3例无症状(7.6%)。术前B超检查肌瘤直径小于2.0cm10例(25.6%),2-3cm占22例(56.4%),3-4cm为7例(17.9%)。国际宫腔镜分型方法[1],粘膜下子宫肌瘤分为三型:0型:有蒂粘膜下子宫肌瘤,未见肌层扩展;I型:无蒂,向肌层扩展小于50%;II型:无蒂向肌层扩展大于50%。本组0型8例(20.5%),I型23例(58.9%),II型8例(20.5%)。
1.2手术器械:采用德国生产WISAP单极宫腔电切镜,以5%甘露醇液膨液,压力100—150mmHg,电切功率50-60W,电凝功率60-70W。
1.3手术方法:术前2d行阴道碘伏擦洗,每日2次,常规检查血常规、血凝四项、肝肾功、血生化及心电图等,手术时间月经干净后3-7d,因子宫内膜薄,视野清晰,异常出血者先行诊刮送病理。证实子宫内膜为良性病变后再行宫腔镜手术。术前禁食6-8h,应用一次性海藻棒术前夜置人扩张宫颈口。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静脉麻醉下取膀胱截位,扩张宫颈10cm后,用5%甘露醇液膨宫,置入电切镜,连接电视录像转播系统,在电视屏幕上观察宫腔全貌,肌瘤的大小、数目、部位、蒂的宽度等,对于肌瘤蒂长细脱出宫颈者,用卵圆钳旋转摘下肌瘤后,用电切境切除蒂部,0型子宫肌瘤用环形电极自蒂部切除,肌瘤较大难以取出,用环行电极切割成数块分次取出,对于I型肌瘤在瘤体最突出的部位,把电切环越过肌瘤表面放至其后,尽量不伤及周围正常内膜,沿宫颈的方向顺序切割,全面将宫腔内的无蒂肌瘤片状切出,直至达正常的内膜水平为止。Ⅱ型肌瘤表面血供丰富应先电凝血管,在最突出部位切开,钝性分离肌瘤,同时可使用缩宫素及增大膨宫压力等方法,使子宫肌瘤挤出抓钳旋转肌瘤取出。Ⅱ型肌瘤在B超监视下进行,可以看到肌瘤与浆膜层的厚度以防穿孔。创面均电凝止血,出血多用电凝球止血,瘤体均送病检。
2结果
2.1手术情况:病理证实均为粘腔下子宫肌瘤,宫腔小于12cm,肌瘤直径1.0-4.0cm,手术时间约10-80min,出血量5-120ml,平均住院4-6d。术后预防感染3-4d。术后均无发热,有6例病人术后出现腹坠腰酸等不适,术后第1周均有少于月经量的出血,以后逐渐减少并转变为血性或无色水样排液,2-3周消失。4例阴道出血多,予缩宫、止血处理后好转,未见其他并发症。
2.2术后随访:术后1月、3月、6月均在本院复查B超,0型、I型未见复发,满意率100%。II型有1例有部分瘤体残留,予服米非司酮3月后复查瘤体消失,月经恢复正常。12例贫血术后明显改善,5例不孕症1例受孕,未出现宫腔粘连,无二次手术者。
3讨论
3.1宫腔镜切除黏膜下子宫肌瘤为非开放性手术,具有不开腹、无切口、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使本来不能耐受开放性手术和不愿意切除子宫且患有经血过多或宫腔良性病变的妇女获得治愈疾病、恢复健康德的机会,甚至保留生育能力,在某些国家已出现了用腔镜手术代替子宫切除的趋势,对诊断性宫腔镜及病理证实的几乎所有的宫腔内良性病变,均可行腔镜手术以达到治疗目的。
3.2手术成功的关键是病例的选择。为使宫腔镜手术达到预期效果,必须认真选择病例,确定宫腔镜下能否将肌瘤全部切除。本观察报告带蒂肌瘤,宫腔镜下切除为最标准的治疗方法,术前采用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可准确判断肌瘤大小、位置及与宫腔的关系,并为宫腔电切手术适应症的筛选提供可靠依据。
3.3手术合并症。术中有子宫穿孔、出血及灌流液过量吸收所致低钠血症等,本报告无一例合并症发生,而子宫穿孔是宫腔镜电切术的严重合并症,B超监护对防止子宫穿孔有良好的提示作用:当切割时,电热作用所形成的强回声光带接近浆膜层时即停止该处操作,预防穿孔的发生。电切肌瘤时缩小肌瘤体积后,以夹取为主,可提高手术安全度[2]。
3.4子宫肌瘤引起的出血药物治疗无效时,多需子宫切除而达到根治。切除子宫,体内PGF2减少,导致冠心病的发病率升高及更年期骨质疏松提早出现。宫腔镜电切术,保留子宫,不影响卵巢血供,可以减少上述疾病的发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要求保留子宫的病人也逐渐增多。宫腔镜电切术的开展,生理上保留了子宫、保持正常的内分泌调节功能,心理上得到安慰,消除了因子宫切除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满足了患者既治愈疾病又保留子宫的心理和生理需要,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宫腔镜、B超技术的不断提高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为大部分经腹手术患者解除开腹切除子宫的痛苦,经腹手术被宫腔镜电切手术所取代。总之,宫腔镜的快速发展以及日趋成熟的操作技巧,不失为治疗宫腔粘腔下子宫肌瘤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1] 夏恩兰编.妇科内镜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7-40,142-146.
[2] 施永鹏,冯缵冲.粘膜下子宫肌瘤的宫腔镜电切除术(附103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