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孟二冬精神·大学文化互动实践探索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434jkhg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宿州学院学报》“孟二冬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研究”栏目为例,从孟二冬精神出发,解读孟二冬精神中的大学文化内涵探究高校学报的文化功能,并将其应用于孟二冬精神的深入推广中进一步弘扬高校的大学文化,促进大学文化的建设,丰富大学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高校学报;孟二冬精神;大学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9-0154-03
  大学文化作为高校文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保障,构成大学的核心竞争能力。由此大学文化也是在长期办学的实践中,历经多次历史沉淀,以及外界因素的推动下形成的独有的社会形态,可以被看作是人类文化的一种较为高级别的形式。孟二冬精神是北京大学已故孟二冬教授通过自身的言行而展现出来的一种精神,是新世纪高校教师的崇高美德,值得每位高校师生学习和崇尚[1]。通过高校学报的文化建设功能,传播孟二冬精神,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大学文化内涵,促进高校大学文化建设[2]。本文从理论上探讨高校学报对大学文化的建设、辐射及传播功能;之后介绍孟二冬精神及其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再者以《宿州学院学报》中“孟二冬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研究”特色专栏为例阐释了高校学报以何种途径促进和提升大学文化建设。
  一、高校学报的文化功能
  高校期刊作为一种传统却又不可或缺的文化发展途径,是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保证期刊内容的有效性和其对文学创作以及科学发展的贡献度的考量是期刊发挥其积极的社会作用的有效途径。因此,各高校期刊应从期刊的社会功能出发,准确定位,规划战略,找准工作着力点。另一方面,社会环境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期刊也应该及时地改变出版的形式和理念以及出版内容的改革和创新,紧跟社会步伐,对应社会需求,为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从中国近现代期刊发展史看期刊的社会功能》:认为中国近现代期刊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舆论宣传和批判功能、培育人才和教育引导功能、信息传递和审美娱乐功能等方面上[3]。因此,高校学报的文化功能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文化建设功能,文化辐射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
  (一)高校学报的文化建设功能
  高校学报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具有理论引导作用。高校文化建设包括环境建设、制度建设、思想建设等多个方面。社会主义事业正呈现出持续向上发展的态势,高等教育工作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高校学报作为刊登本校及相关领域内的高水平理论研究和问题调查等学术文章的载体,不仅仅有关于学术的研讨,也有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高校大学文化等相关论文针对高校文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可以使广大高校师生及相关行政管理人员从理论上和思想上认清问题的实质、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如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学术论文对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理论引导作用,引导大家去建立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大学文化环境。因此,高校学报应积极发挥其文化引导的作用,为读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高校中弘扬社会倡导的主旋律,创建蓬勃进取的高校文化氛围。另外,学报应适当根据本高校学科建设、人文环境等开展组稿、编辑、出版等,开展大学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大学文化氛围。学报可以从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教育、文化等多种角度去分析和挖掘,深入探讨有关问题,营造一种学术氛围,人文环境,从而大学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载体支撑和传播支撑[4]。
  (二)高校学报的文化辐射功能
  高校学报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产物。高校学报的编辑出版活动都属于文化建设活动。高校学报编辑积极地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获取高质量稿源,刊登学术水平高的论文,并且不断提高高校学报的整体质量,尤其是其学术质量,從而提升高校整体的科研水平,从宏观意义上来说,这就是高校学报的文化辐射功能的积极作用的体现。另一方面,高校学报通过自身组稿、编辑、出版活动,积极推动了高校学术文化的建设,并宣传了高校大学文化。此外,积极的学术氛围不但为高校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还对社会的文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高校学报的文化传播功能
  高校学报不仅展现了本校的大学文化,同时也拓展了大学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高校学报在编辑出版中不断丰富学校内涵和底蕴,通过对典型事迹的宣传,同时给学生介绍部分典型的人物或事例,让广大师生积极地了解校友之间的发展状况,并在宣传学习中能让大学生的文化建设水平得到持续的提升。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思想观念也逐步多样化,此时,为巩固主流文化和思想的地位,高校学报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为主流文化的传播开拓道路,以高校学报为载体,展现其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作用。
  二、孟二冬精神及其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功能
  (一)孟二冬精神的定义
  孟二冬精神可以归纳为:博学知志,格物奉献,真、善、美、行。孟二冬精神的核心是诚朴率真、恬静谦和的品德,扬帆书海、上下求索的博学精神;是做真学问、坐冷板凳的务实风格,是勇于攀登、自强不息的进取态度;是潜心学术、尽悴讲台的奉献理念和淡泊名利、甘于寂寞的高尚境界[5]。当然,这远不足以囊括孟二冬先生精神的全部,但在这些精神中,展示了一名高校教师的崇高美德,也是高校校园需推崇的文化风骨。
  (二)孟二冬精神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首先,孟二冬精神有利于弘扬务实的大学文化。目前在社会的激烈竞争和利益的驱使诱惑下,学术之道在踏实与浮躁之间博弈。而孟二冬教授却具有较高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能扎实地研究学术内容,在潜心研究中能让自己的信念和人格得到深化,同时能在精神带动下,提升自己的行动能力,给学生传播更多的正能量。孟二冬教授可以做到对家庭、社会和事业有着极高的良知,能将教书育人看成是自己的神圣事业,通过对学术内容的积极钻研,探索知识的真谛,自己能在清贫中感受到知识传递的快乐。甘愿寂寞,不为世俗所染,不为名利所诱,专心致志,坚韧困苦,终成正果。总而言之,孟二冬教授在他的学术之路上披荆斩棘,历经坎坷以后走出一条常人难以企及的道路,在磨难中可以不断地总结经验,最终形成浓厚的风格元素,指引孟二冬教授的人生道路。   孟二冬教授在学生时期能做到淡泊名利,潜心研究学术,不断地进行深入的探究,对每个细小的知识点进行分析,不放过一个细节,并能尊师重道,严与师训,在宁静和平实中,扎实推进自身的学术能力。他的从教道路也积极发扬这种精神,身为教师以身作则,张扬师道,热爱自己的岗位,并能为之奉献自己的一生,在教师的岗位上真正做到桃李满天下,从而为提升全民族的文化鞠躬尽瘁。孟二冬的精神与学术之人,真正能做到求真务实为本。由于求真务实是一种品格,也可以说是一种境界和风范,在不断进行能力追求的同时,更是高校文化的象征。
  其次,孟二冬精神有利于弘扬博学多才的大学文化。孟二冬教授是北大中文系学生与同行心中最受欢迎的教师之一,他上课风格幽默,内容详实,能将深奥的道路使用浅显的语言表述出来,所以他的课程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并能在高校的教学研究领域内享有盛誉,首先是孟二冬教授的博学,他在知识获取方面能做到扎实认真,特别是在相关专业研究方面能真正的从前沿知识的角度探寻问题,使用学术论著能做到事例典型。像这类较为优秀的高校教职员工,不但能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也能研究初较高水平的学术论著,最终能获得各方的支持,保有学校原有的声望和地位。因此高校中弘扬博学多才的大学文化,有利于促进学校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提升学校的社会声望。
  孟二冬精神是21世纪高校大学文化的时代精神的表率。这种精神不仅需要体悟,更需要弘扬,在高校大学文化建设中应给予足够的宣传和展示,让高校战线上的各级教师和职工乃至高校学生了解和领悟,以至于更好地发扬光大。
  三、“孟二冬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研究”栏目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功能的实现
  高校学报在大学文化建设中起理论引导作用,对大学文化的辐射、践行起推动作用,对校内外大学文化交流起到促进作用。
  (一)“孟二冬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研究”栏目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理论导向功能
  2006年,《宿州学院学报》开设了“孟二冬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研究”专栏。专栏的开设引导各学科的教师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孟二冬精神和大学文化建设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专栏自开设以来,有超过40多篇相关论文发表[6]。论文探讨了孟二冬精神与大学文化、校园文化软实力、师德师风建设、学风建设、班级建设及学生管理的关系。
  另一方面,这些论文是专家、学者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的成果,对大学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有利于团结和激励广大师、生统一认识,明辨是非、认识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换言之,“孟二冬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研究”专栏的论文对师、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理论引导作用、引导广大师生在实践中建设良好的学风、教风、师德和校风,建设独具特色的大学文化。
  高校学报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研究起导向作用,这种导向功能体现在学报编辑的各个流程,尤其是前期的策划、选题、组稿、审稿等过程[7]。定向、定题、展望、预测等形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研究起导向作用。
  (二)“孟二冬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研究”栏目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文化辐射功能
  《宿州学院学报》自开设“孟二冬精神与大學文化建设研究”专栏以来,多次开展与孟二冬精神和大学文化相关的专题研讨会,相关专家与同行在一起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进行学术交流,产生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学术成果,也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另外,在交流的过程中,孟二冬做真学问、坐冷板凳的务实风格,潜心学术和淡泊名利、甘于寂寞的高尚境界也得到了广泛传播,引起了师生的热烈反响。此外,因为是针对同一课题“孟二冬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研究”进行公开征稿,给校内外的学者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在比较中甄选选题角度新颖、研究方法科学、论证严谨、研究意义重大的论文优先发表。这样能够鼓励、激发广大专家学者践行孟二冬做真学问、潜心学术的高尚风格。
  (三)“孟二冬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研究”栏目促进校内外大学文化交流的功能
  “孟二冬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研究”专栏设立以来,不仅发表校内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也发表了多篇校外学者的论文,加强了各校间大学文化间的交流。
  另外,孟二冬纪念馆开馆以来,有来自美国、韩国、非洲等各国、各地区的十万多人次来参观、交流。学校主编的《不朽的师魂——孟二冬》,及《宿州学院学报》“孟二冬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研究”专栏的研究成果也在活动期间得到了传播和交流,有效的促进了校内外、国内外大学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四、建议与结语
  高校学报是大学文化建设和传播的载体,孟二冬精神是新时期的一种大学文化精神。高校学报学报在选题、组稿之前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座谈召开学术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可以有效的加强高校学术文化建设的提高。并通过有计划地开展科研论文约稿、编纂,提高大学文化活动的品位,力争上游,增强学术及思想水平,塑造正面的学术形象。通过学报组稿、编辑、出版有关孟二冬精神等大学文化建设论文,不但实现了高校学术期刊的文化功能,弘扬孟二冬精神有利于促进高校大学文化建设,提升高校人文精神境界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促进大学文化建树和传播。
  参考文献:
  〔1〕桂和荣.不朽的师魂——孟二冬[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黄凯,付金沐.孟二冬精神对大学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价值重构[J].宿州学院学报,2010(01):1-3.
  〔3〕陈淑娴.高校学报的作用分析及科学定位[J].编辑学报,2006:134-134.
  〔4〕唐玉宏.从中国近现代期刊发展史看期刊癿社会功能[J].中州学刊,2006(06):248-250.
  〔5〕武艳芹,李力.近十年“大学文化”研究选题和研究方法调查——基于高校学报“大学文化”选题的设计[j].滁州学院学报,2013(06):84-86.
  〔6〕程婷婷,史亲风,吴建华.传播学视域下的大学生榜样教育[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100-102.
  〔7〕郑瑛.媒体融合及其对高校科技期刊发展的意义探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
  (责任编辑 徐阳)
  Abstract: Take the column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 culture and the spirit of Meng Erdong" of The journal of Suzhou college as an example, from the spirit of Meng Erdong, interpreting the intension of university culture included in the spirit of Meng Erdong, exploring the culture function of university journal and applying it to deep diffusion of the spirit of Meng Erdong, promoting university culture further, developing univers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enriching the intension of university culture.
  Keywords: University Journal; Spirit of Meng Erdong;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ulture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倡议将“一带一路”各国各族人民“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这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在这一大背景下,草原历史文化、草原文化遗产以及区域文化发展等方面即给学界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下面是学界对这一问题的一些观点与探讨,以期达到抛砖
期刊
摘 要:《中音萨克斯与钢琴奏鸣曲》是我国最早引入的经典作品,很多演奏者在学习萨克斯时都会练习这首奏鸣曲,其独特的乐曲风格和一定的演奏难度使其成为很多演奏家在音乐会上的保留曲目。通过对保罗·克莱斯顿的生平和作曲风格、特点进行研究,以及对其作品的演奏技巧进行分析,并结合这些研究探讨该曲演奏时需要掌握的演奏技巧,为萨克斯爱好者提供关于这首乐曲的一定程度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际演奏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古典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马克思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阵地。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校学生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造成很大影响,对于这种新的情况、新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以赤峰学院学生为样本,分析了當前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培养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为切入点,对学生党建工作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党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7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手机用户数量迅猛增长,大学生更是成为智能手机的主要使用群体,手机媒体也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因此,研究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手机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4-0131-04  一、手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国产动画在技术上不断与国际先进水平靠拢,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商业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表现风格同质化、本土文化的特色流失等问题。在提倡振兴传统文化的今天,如何将我国古代的艺术创作智慧继续发扬在动画创作之中,创作出更具中国特色并且能为国内外观众所接受的动画电影是亟待每一位动画创作者解决的课题。本文以徐景达的代表作《三个和尚》为例,探讨了古代传统绘画理论“谢赫六法”在动画电影创作中的应用
期刊
摘 要:胡绳先生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第一编详细地叙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过程,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是第一次革命高潮时期,中国社会不同阶级在这次革命中扮演了不同角色。以贫农、中农和游民为代表的农民阶级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力量,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革命运动中的反动势力。本书把两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相结合,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真实的社会历史面貌,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地位。  关键
期刊
摘 要:笔者结合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源村镇从事幼教支教一年的工作经验,并对贵州省5所农村幼儿园展开调研。从留守儿童群体逐渐壮大且存在问题的背景出发,介绍了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社会行为发展呈现极端化、社会认知的发展程度不高、同伴关系不融洽,亲社会行为不高、自我意识的发展强烈的社会性发展现状,并分析其原因有家庭教育不当、幼儿安全感缺乏以及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缺乏,进而从教师专业化
期刊
摘 要:严复在翻译过程中柔合多种训诂学常用方法,以今训古,以中训西,重在以今时眼光重审旧时思想,旨在以中国思想解释西方理念,妙在使读者快速接受理解新学。本文以严译《原富》为例,深入探究严复的翻译训诂思想。以训诂学角度看待严译为进一步解读严复及其翻译思想提供了新的视角,值得泼墨。  关键词:严复;训诂;翻译训诂;原富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
期刊
摘 要:符号是文化交流的唯一方式,限定性的文化言说主体营造限定性的文化符号。以《马可波罗游记》与《徐霞客游记》为例,以游记文体三要素为切入点,对比分析两部游记文本表现的差异,探讨限定性言说方式对游记体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游记;差异;限定性言说  中图分类号:I106.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9-0117-03  一、《马可波罗游记》与《徐霞客游记》的
期刊
摘 要: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是对社会主义新人各个层面的素质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与拓展。时至中国经济换挡降速、提质增效的新常态,作为高层次人才的预备队,大学生存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弱化、社会责任感淡化、知识素养不高等现象。鉴于此,以邓小平“四有”新人思想为指导,从教师素养、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以及社会合力等方面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彰显出经典理论的现实生命力。  关键词:“四有”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