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法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将学生的生活实践融入进去,从培智生熟悉的场景出发,将抽象的定义、方法,转化为生活中的各个事例,让学生学会转化知识、消化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特殊教育;培智小学;数学教学
一、让教学形式生活化
培智生本身存在认知能力有限、智力低下等情况,有些学生语言表达较为不足,但其动手操作能力较为出众;有些学生语言表达较好,但记忆力较差;有些学生认知能力较好,但书写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较差。针对此类学生,若统一采取普通学生的教学形式,单纯进行理论知识讲解,无论教师讲解如何详细,学生势必会一脸茫然。因此,教师要将数学教学生活化,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尽可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活化画面、事例、场景等,让学生感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视角看待生活、看待世界。
例如,在教学“分数”时,教师可以从食堂借来大饼,上课时询问学生“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数量是多少呢?”学生回答“是张大饼,是一张。”这时教师将其切成八份,再次询问学生“老师切开之后要分给八位同学,请问哪位同学想要呢?”学生们纷纷举手,教师随便点中几名学生问道“现在老师手里一共有八份饼,如果分为这八位同学,每个同学有几份饼?”学生回答“一份。”教师将饼分给学生之后问道“请问其中两位同学一共得到了多少份饼呢,其中五位同学一共得到了多少份饼呢?占了所有饼的多少呢?”接着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在学生们得出结论后将其余的饼分给学生。培智生在较为熟悉的场景中学习,可以很好调动学习兴趣与热情。
二、让学习内容生活化
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将文字性、单调的信息转变为一个个动态、变化的场景,让数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首先教师要注重采用生活化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简短、复杂的词语,在语言引导中要注重感受学生的状态、情绪,要采取抑扬顿挫、生动活泼的语言。接着要设计一系列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活动,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倍感亲切,从而激发起学习教材的欲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也要跳出教材,学会捕捉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并引入到教学中来。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时,教师可以身边的多种物体入手,让学生亲手触摸课桌面,数数课桌面有几个角、几条边,再亲手触摸文具盒、课本,数数有几个角、几条边,观察课桌面、文具盒、课本有什么共同点。接着用尺子量一量每条边的具体长度,有的学生负责量桌面,有的学生负责量课本,有的学生负责量文具盒,将量出来的数据汇报给教师,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这几件物品的共同点,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真实接触到长方形物体,以此来记忆长方形的概念与特征,不仅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对多种数学知识的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三、让实践教学生活化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实践活动有天然的喜好,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培智生创造一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场景中,让学生在此期间不仅收获快乐,还可以学到很多数学知识,增强学生数学意识。
例如,在学习数学几何图形之后可以带领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相关的图形,如学习长方形之后,让学生走出教师,在校园里找出长方形的图案,可以采取奖励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习三角形之后,引导学生用身边的物品组成三角形的形状,如树枝、筷子、纸条等;学习圆形之后,鼓励学生发现身边圆形事物,如碗、水杯、树木等。
四、实际生活与教学相联系
培智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今后更好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因此要将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数学问题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困难、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生活能力与应用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培智生进行“超市购物”,在超市中学生会见到各种各样的商品,可以带领学生认识不同的生活用品分类,让学生识别标牌与价格,让学生计算购物车中商品的价格,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人数购买商品数量,学会如何使用人民币结账,学会如何根据预算调整购物车物品等。在此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数学计算问题,从真实的超市购物场景入手,鼓励学生用知识解决购物问题,让所学知识得以运用,帮助学生学会生活,促进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提升。
五、结语
培育学校属于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基于生活化教学形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消除数学的抽象性,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明了,还能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以便于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问题中。在教学中,教师要以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以温馨关爱的教学态度,以创新有趣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实际生活、动手实践紧密融合起来,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与理解程度。
参考文献:
[1]李斌.培智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情境模拟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0(16):65-66.
[2]冯晓云.谈生活化教学在培智數学课堂中的运用[J].科普童话,2020(02):110.
关键词:特殊教育;培智小学;数学教学
一、让教学形式生活化
培智生本身存在认知能力有限、智力低下等情况,有些学生语言表达较为不足,但其动手操作能力较为出众;有些学生语言表达较好,但记忆力较差;有些学生认知能力较好,但书写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较差。针对此类学生,若统一采取普通学生的教学形式,单纯进行理论知识讲解,无论教师讲解如何详细,学生势必会一脸茫然。因此,教师要将数学教学生活化,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尽可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活化画面、事例、场景等,让学生感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视角看待生活、看待世界。
例如,在教学“分数”时,教师可以从食堂借来大饼,上课时询问学生“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数量是多少呢?”学生回答“是张大饼,是一张。”这时教师将其切成八份,再次询问学生“老师切开之后要分给八位同学,请问哪位同学想要呢?”学生们纷纷举手,教师随便点中几名学生问道“现在老师手里一共有八份饼,如果分为这八位同学,每个同学有几份饼?”学生回答“一份。”教师将饼分给学生之后问道“请问其中两位同学一共得到了多少份饼呢,其中五位同学一共得到了多少份饼呢?占了所有饼的多少呢?”接着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在学生们得出结论后将其余的饼分给学生。培智生在较为熟悉的场景中学习,可以很好调动学习兴趣与热情。
二、让学习内容生活化
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将文字性、单调的信息转变为一个个动态、变化的场景,让数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首先教师要注重采用生活化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简短、复杂的词语,在语言引导中要注重感受学生的状态、情绪,要采取抑扬顿挫、生动活泼的语言。接着要设计一系列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活动,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倍感亲切,从而激发起学习教材的欲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也要跳出教材,学会捕捉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并引入到教学中来。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时,教师可以身边的多种物体入手,让学生亲手触摸课桌面,数数课桌面有几个角、几条边,再亲手触摸文具盒、课本,数数有几个角、几条边,观察课桌面、文具盒、课本有什么共同点。接着用尺子量一量每条边的具体长度,有的学生负责量桌面,有的学生负责量课本,有的学生负责量文具盒,将量出来的数据汇报给教师,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这几件物品的共同点,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真实接触到长方形物体,以此来记忆长方形的概念与特征,不仅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对多种数学知识的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三、让实践教学生活化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实践活动有天然的喜好,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培智生创造一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场景中,让学生在此期间不仅收获快乐,还可以学到很多数学知识,增强学生数学意识。
例如,在学习数学几何图形之后可以带领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相关的图形,如学习长方形之后,让学生走出教师,在校园里找出长方形的图案,可以采取奖励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习三角形之后,引导学生用身边的物品组成三角形的形状,如树枝、筷子、纸条等;学习圆形之后,鼓励学生发现身边圆形事物,如碗、水杯、树木等。
四、实际生活与教学相联系
培智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今后更好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因此要将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数学问题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困难、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生活能力与应用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培智生进行“超市购物”,在超市中学生会见到各种各样的商品,可以带领学生认识不同的生活用品分类,让学生识别标牌与价格,让学生计算购物车中商品的价格,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人数购买商品数量,学会如何使用人民币结账,学会如何根据预算调整购物车物品等。在此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数学计算问题,从真实的超市购物场景入手,鼓励学生用知识解决购物问题,让所学知识得以运用,帮助学生学会生活,促进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提升。
五、结语
培育学校属于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基于生活化教学形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消除数学的抽象性,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明了,还能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以便于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问题中。在教学中,教师要以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以温馨关爱的教学态度,以创新有趣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实际生活、动手实践紧密融合起来,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与理解程度。
参考文献:
[1]李斌.培智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情境模拟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0(16):65-66.
[2]冯晓云.谈生活化教学在培智數学课堂中的运用[J].科普童话,2020(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