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商学院的某个Openday,笔者遇见一对夫妻。二人回校参加笔者一个关于《财富与你》的课程。俞勇意气风发,是一家大型企业集团二级公司新任总经理;晓鸥知性可人,是一家银行机构客户部客户经理,半岁宝宝的妈妈。他们刚从瑞士度假归来,晓鸥的产假也即将在课程后结束。
这对结婚前拥有自己的资产,结婚后收入稳定丰厚的家庭,他们会有财务问题吗?
结婚前有私产
现在有一个较普遍的现象是,结婚前夫妻各自都拥有部分私人财产。这些资产或许是自己工作或创业的小积累,或者是父母购置的房产或汽车,也许价值不尽相等,但都是持产结婚。这些新婚夫妻,有些是初次结婚,有些是重组家庭。
俞勇、晓鸥是商学院相遇结婚,都已年过30,属于初次结婚,但都有婚前情感历程。现在彼此认同,勇敢迈入婚姻,希望彼此幸福,即使孩子出生也不忘每年一次出国旅游的幸福约定。
俞勇婚前有房产3套,如今1套用于婚房,2套用于出租。房产首付由父母资助,2套房子都有按揭,月供1.5万元;晓鸥婚前有父母为她购置的一套小户型房产,没有按揭,妈妈还将名下100万元现金交给在银行工作的女儿理财,理财收入也归女儿所有。
俞勇年薪40万元,奖金20万~30万元;晓鸥年薪18万元,奖金15万~20万元。
婚后夫妻住在俞勇购置的房产,家庭日常支出由先生负责,俞勇同时负责自己名下2套房产的按揭还款。
独自跳舞
对于婚后夫妻财务独立,收入各自掌管的情况,笔者也曾写了篇文章,称为“独自跳舞”。俞勇与晓鸥婚前都是事业、收入和财务管理独立的人,婚后自然选择了财务独自管理。除了先生负担家庭日常共同开支外,收入都是各自管理,个人爱好支出、个人大额消费、自己的交通油费都是一如婚前,各自承担。在出国旅游这件事情上,如果一方支付了团费,另一方就支付本地费用,大家彼此小心翼翼,也经常互赠礼物。
独自跳舞的家庭,在财务独立处理方面有很多形式,常见有两种:一种是其中具有财务优势的一方,或者男方,会承担主要生活成本。有些男士会全年一笔支付几万元给女方做全年生活费,有些是按月自己承担。另一种是夫妻每月共同拿出等额现金用于公共开支,各自储蓄各自的结余。
独立还是合并
晓鸥做了妈妈,心中多了许多柔情,一下子觉得幸福满满,多了许多生活的憧憬。想象着有一天孩子长大,出国留学,今后就让孩子驾车,一家人带着孙子,继续四处旅行,在海边置下大宅,儿孙满堂,好一幅夕阳红的画面。
有了当下的夫妻关系,有了共同的子女,要不要有共同的财产呢?婚后财务是独立还是合并,是现代新家庭的普遍问题。笔者的观点很明确,夫妻共同生活之后,选择资产独立,收入合并,夫妻收入总和不仅满足当下共同生活需要,还要为未来共同生活做准备,这些共同的生活包括消费升级(换大房、换车、装修)、子女教育、养老及保险。至于婚前财产,可以保留所有权各自拥有。
古诗《枯树赋》曾云:“花易谢,雾易失,梦易逝,云易散。物尤如此,情何以堪?”男女双方既然敢于进入婚姻殿堂,必然以共同长远的生活为目标,那么,什么可以承载这份情感呢?在笔者看来,共同的财产和共同的子女,是婚姻最好的黏合剂和载体。
但婚姻中情感的波动,人性的弱点,给共同持有财产带来管理的挑战,按目前中国的法律,夫妻婚前财产作为各自财产分割,也给夫妻共同管理财产带来了压力。
其实,家庭的财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过去赚来的,现在持有的,我们称为资产;另一类是未来赚钱的预期,我们称为收入。
家庭的总资产可以视为分为夫妻婚前和婚后共同财产,来确认所有权和处置权,可以独自持有和共同持有。夫妻婚后共同生活的收入,无论是理财收入还是工作收入,一律并为共同收入。这些收入也许包括夫妻各自的资产带来的收入,比如租金、利息、企业红利,也许是各自的工作收入,又也许是中奖等转移性收入。
夫妻合并收入后,除了满足共同生活的开支,称为“shared life”,包括衣、食、住、行、娱、育、医、交际8大生活开支,还要为未来的开支做准备。包括大额消费升级、购置大宅、装修、换购汽车,最重要的是子女教育、养老和保险,还有子女婚嫁金等,称之为“shared dream”。一个家庭不就是为了共同拥有当下,共同拥有未来吗?
当夫妻共同收入,减去夫妻当下共同支出,减去未来生活支出后,结余的财富,可以有两个用途:一是用于各自爱好支出,二是用于购置共同的产业。记住,有恒产者有恒心,物以载情,财富智慧等于幸福人生。
这对结婚前拥有自己的资产,结婚后收入稳定丰厚的家庭,他们会有财务问题吗?
结婚前有私产
现在有一个较普遍的现象是,结婚前夫妻各自都拥有部分私人财产。这些资产或许是自己工作或创业的小积累,或者是父母购置的房产或汽车,也许价值不尽相等,但都是持产结婚。这些新婚夫妻,有些是初次结婚,有些是重组家庭。
俞勇、晓鸥是商学院相遇结婚,都已年过30,属于初次结婚,但都有婚前情感历程。现在彼此认同,勇敢迈入婚姻,希望彼此幸福,即使孩子出生也不忘每年一次出国旅游的幸福约定。
俞勇婚前有房产3套,如今1套用于婚房,2套用于出租。房产首付由父母资助,2套房子都有按揭,月供1.5万元;晓鸥婚前有父母为她购置的一套小户型房产,没有按揭,妈妈还将名下100万元现金交给在银行工作的女儿理财,理财收入也归女儿所有。
俞勇年薪40万元,奖金20万~30万元;晓鸥年薪18万元,奖金15万~20万元。
婚后夫妻住在俞勇购置的房产,家庭日常支出由先生负责,俞勇同时负责自己名下2套房产的按揭还款。
独自跳舞
对于婚后夫妻财务独立,收入各自掌管的情况,笔者也曾写了篇文章,称为“独自跳舞”。俞勇与晓鸥婚前都是事业、收入和财务管理独立的人,婚后自然选择了财务独自管理。除了先生负担家庭日常共同开支外,收入都是各自管理,个人爱好支出、个人大额消费、自己的交通油费都是一如婚前,各自承担。在出国旅游这件事情上,如果一方支付了团费,另一方就支付本地费用,大家彼此小心翼翼,也经常互赠礼物。
独自跳舞的家庭,在财务独立处理方面有很多形式,常见有两种:一种是其中具有财务优势的一方,或者男方,会承担主要生活成本。有些男士会全年一笔支付几万元给女方做全年生活费,有些是按月自己承担。另一种是夫妻每月共同拿出等额现金用于公共开支,各自储蓄各自的结余。
独立还是合并
晓鸥做了妈妈,心中多了许多柔情,一下子觉得幸福满满,多了许多生活的憧憬。想象着有一天孩子长大,出国留学,今后就让孩子驾车,一家人带着孙子,继续四处旅行,在海边置下大宅,儿孙满堂,好一幅夕阳红的画面。
有了当下的夫妻关系,有了共同的子女,要不要有共同的财产呢?婚后财务是独立还是合并,是现代新家庭的普遍问题。笔者的观点很明确,夫妻共同生活之后,选择资产独立,收入合并,夫妻收入总和不仅满足当下共同生活需要,还要为未来共同生活做准备,这些共同的生活包括消费升级(换大房、换车、装修)、子女教育、养老及保险。至于婚前财产,可以保留所有权各自拥有。
古诗《枯树赋》曾云:“花易谢,雾易失,梦易逝,云易散。物尤如此,情何以堪?”男女双方既然敢于进入婚姻殿堂,必然以共同长远的生活为目标,那么,什么可以承载这份情感呢?在笔者看来,共同的财产和共同的子女,是婚姻最好的黏合剂和载体。
但婚姻中情感的波动,人性的弱点,给共同持有财产带来管理的挑战,按目前中国的法律,夫妻婚前财产作为各自财产分割,也给夫妻共同管理财产带来了压力。
其实,家庭的财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过去赚来的,现在持有的,我们称为资产;另一类是未来赚钱的预期,我们称为收入。
家庭的总资产可以视为分为夫妻婚前和婚后共同财产,来确认所有权和处置权,可以独自持有和共同持有。夫妻婚后共同生活的收入,无论是理财收入还是工作收入,一律并为共同收入。这些收入也许包括夫妻各自的资产带来的收入,比如租金、利息、企业红利,也许是各自的工作收入,又也许是中奖等转移性收入。
夫妻合并收入后,除了满足共同生活的开支,称为“shared life”,包括衣、食、住、行、娱、育、医、交际8大生活开支,还要为未来的开支做准备。包括大额消费升级、购置大宅、装修、换购汽车,最重要的是子女教育、养老和保险,还有子女婚嫁金等,称之为“shared dream”。一个家庭不就是为了共同拥有当下,共同拥有未来吗?
当夫妻共同收入,减去夫妻当下共同支出,减去未来生活支出后,结余的财富,可以有两个用途:一是用于各自爱好支出,二是用于购置共同的产业。记住,有恒产者有恒心,物以载情,财富智慧等于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