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应注意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拓展思路,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方案,提升学生思维层次,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拓宽;思维层次;提高;写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3-0170-02
作文教学应注意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特别是
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进框、不落套、不师云亦云、不邯郸学步。要想使文章打动读者的心,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或在结构上独创,不落窠臼,走出俗套;或在内容上出新,选材新颖,构思独特;或在语言表述上取胜,高人一筹。应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拓展思路,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方案,提升学生思维层次。
一、强化学生的联想思维,拓宽学生认识问题的广度
学生看问题,往往看得比较近,缺乏“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之势,这是联想能力不够所致。强化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够拓宽学生认识问题的广度。所谓联想思维,就是学生能够根据立意的需要,对所要抒发的对象进行联想的思维能力。通过联想,使文章显得思路开阔、开合自如,从而避免了认识的肤浅。如: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话题《窗》进行联想思维呢?可以分为四步走。A.就实写实,从具体的物象——窗,写到它的作用;B.由实到虚,从现实的窗,写到想象中的窗,如:心灵之窗、世界之窗、知识之窗…….C.从想象的窗,写到打开这扇窗看到的美妙境界,写到窗在现实生活中沟通的桥梁作用。D.由想象的窗的作用,想到历史上积贫积弱的中国,闭关自守,国门紧锁,盲目自大,导致外敌的入侵,被迫签定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再想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国门,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让世人了解中国,接纳中国,使中国成为了东方的巨龙………把握好学生的联想思维,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联想,如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等。联想的过程,使学生对所认识的事物视野拓得更宽,范围涉及得更广,从而从狭窄的天空中看到另一片蓝天、另一个领地、另一种境界……。走出学生死读书的沉闷书屋,去窥探历史,俯仰现实,展望将来。让学生真正拥抱自然,拥抱生活,放眼世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联想是有其方向性的,都是围绕一定的目的展开的,在作文教学中贯穿思维发展主线,扣住思维训练枢纽,从纵深层面上开发智能潜力,提高教学效能,让学生的思维闪出奇异的光彩,这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真正做到了这点,学生的思维才充满灵感的火花。
二、强化学生的辩证思维,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
可读性强的文章,往往比别人看问题来得深刻,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它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能一针见血,指出问题的实质,透过现象看出本质,它论证起来,有条不紊,层层演绎,把自己要表达的看法,清晰地用文字传达出来。文章能否做到深刻,就要看作者如何论证了。一般来说,要提高学生看问题的深度,方法是多样的。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的思维能力训练。如比较思维、散发思维的训练等。但是我认为,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是提高学生认识问题深度的关键。我在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中,着重突出了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的指导。当学生面对一个作文话题时,要引导学生既要从正面想,也要从反面想,既要想到得,也要想到失,既要想到现在,也要想到过去。培养学生具有起码的辩证思维,是学生看问题避免偏歪的保证。如果学生缺乏辩证思维,看问题容易造成一边倒,好即好到极点,坏即坏到透顶,如社会有一点不良现象,就是社会腐败、黑暗,人心不古;有几个害群之马扰乱了社会秩序,就是治安动荡,一片混乱。这样的文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当,连观点都不一定正确,更不用谈是不是好文章了。我曾经要求学生以《人生的减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在写之前,我进行了思维的指导。我指导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我问学生:你在人生中,希望得到什么?学生说:希望得到健康的身体、荣誉、好的成绩、别人的赞扬、社会的肯定……我又问:一个人要完善自己,应该怎样做才行?学生说:应该努力争取好的品格、多做有益社会的事情,每日三省其身。我再问学生:一个人要完善自己,光希望得到就行了吗?学生说:不行。那么自然引出人生的减法。但是,减什么呢?学生就一定能引起思考。这样指导以后,学生会首先肯定人生需要加法,这是进取人生所必须具备的。但是学生的立意,不能重在加法,而是减法,但必须要先肯定了加法的基础上,再去考虑减法,这就是辩证思维。
三、强化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强调看问题视角的新颖独特
如果学生所写的文章,比起同年人来说,要好一些,生动一些,这一定是这篇文章看问题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的作文水平,要发挥得更好,还要有创新的意识,求异的思维。其中能够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切入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就是创新
的表现。我曾经要求学生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如何引导学生从比较新的角度切入,写出个性独特的文章呢?按照学生的思维习惯,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一般会写成学雷锋做好事这一类的文章。如果是这样,那不但没有新意,连审题都可能有问题。为了启发学生的求新思维,我要求学生审准题目,了解话题所体现的内容的深刻性,注意话题的真实内涵,把握话题的延伸性。结果学生对话题能从多个角度切入,而且注意了切入角度的独特性。从受赠者的角度看,他接受了你的馈赠,得到了你的帮助,他对你充满了感激之心,从而使你快乐。这样的角度可以进行以下的立意:
①赠人一个笑脸,收获一颗爱心
②给人一片绿叶,播种一丛森林
从赠人者的角度看,你帮助了别人,心灵获得了满足,提升了自己的道德境界,从而获得永久的快乐,这样的角度可以进行以下的立意:
①助人美好快乐,让你得到心灵慰藉
②伸出一双援手,提升道德层次
从综合的角度看,助人为乐,是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如果整个社会的人,都把助人当作一种需要,一种自觉的行为,那么社会的文明程度,就会大大的加深,人们生活的质量,就会大大的提高,这是社会的进步行为,是人人所渴望与向往的。从这样的角度可以进行以下的立意:
①助人要成为一种全社会自觉的行动
②多赠别人玫瑰,社会一片芬芳
强调学生写文章视角的独特,还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这种思维训练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注意到了,但是真正能处理好
还不容易。因为,求异思维弄不好,就是走题。有些太牵强的求异,也只能是为自己的文章增加了一点审题是否正确的风险,可取性是不大的。所以我强调学生的求异思维,是要求学生必须在先求稳的情况下去使用。如果连求稳都做不到,就不要盲目求
异。求异时,也不要太拘泥于现成的思维方式,如一般人经常以“近朱者未必赤”、“要敢于在鲁班门前弄大斧”等作为求异思维的范例,我认为这已经太刻意,看不出一点立意的艺术。真正的求异思维,要猝不及防,一反潮流,在众人中显得大胆可畏,能想到者寥寥无几,说众人不敢说的话,新颖而不唐突,有理而不胡来,独创而能找到依据。这样的求异,如万绿丛中的一点红,虽然不成气候,却是创新的春天园林中不可缺少的一点生机,一点活力,一点色彩。如以《秋实的沉思》为话题,原文的材料是:阅读下面的小诗《秋实》,按要求作文。
秋天,成熟的果实低下了头,
不是在自我陶醉,它是在想——
我是怎样变得成熟?
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枝头。
不是雨,我怕早已枯落山沟。
不是光,我怕早已灰暗苍白,
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丑陋。
感谢风吹雨打,给了我成熟的筋骨,
感谢光照日晒,给了我成熟的俊秀。
面对这样一个题材,要从正面立意是比较容易的。如要感谢生活给你的磨难;感谢生活给你的滋润;感谢一切给你支持过的人等。一般同学断然想不到这个话题可以从反面立意。这就是求异思维。如:秋实在成熟过程中,首先想到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而恰恰忽略了自己在环境中所采取的态度、做法。秋实如果真要沉思,要感谢,首先要感谢的是他自己。所以,要求异,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秋实的长成——首先该感谢他自己,这样一个立意,避开了常人的角度,观点、看法都可以成立,是属于比较成功。
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是提高学生素养和写作能力的手段,更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健康心理素质、创新思维和美好情操的重要途径。通过思维训练,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善于写文章,更重要的是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确定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成为追求真、善、美,拥有智慧心灵的健康人。
【关键词】拓宽;思维层次;提高;写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3-0170-02
作文教学应注意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特别是
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进框、不落套、不师云亦云、不邯郸学步。要想使文章打动读者的心,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或在结构上独创,不落窠臼,走出俗套;或在内容上出新,选材新颖,构思独特;或在语言表述上取胜,高人一筹。应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拓展思路,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方案,提升学生思维层次。
一、强化学生的联想思维,拓宽学生认识问题的广度
学生看问题,往往看得比较近,缺乏“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之势,这是联想能力不够所致。强化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够拓宽学生认识问题的广度。所谓联想思维,就是学生能够根据立意的需要,对所要抒发的对象进行联想的思维能力。通过联想,使文章显得思路开阔、开合自如,从而避免了认识的肤浅。如: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话题《窗》进行联想思维呢?可以分为四步走。A.就实写实,从具体的物象——窗,写到它的作用;B.由实到虚,从现实的窗,写到想象中的窗,如:心灵之窗、世界之窗、知识之窗…….C.从想象的窗,写到打开这扇窗看到的美妙境界,写到窗在现实生活中沟通的桥梁作用。D.由想象的窗的作用,想到历史上积贫积弱的中国,闭关自守,国门紧锁,盲目自大,导致外敌的入侵,被迫签定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再想到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走出国门,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让世人了解中国,接纳中国,使中国成为了东方的巨龙………把握好学生的联想思维,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联想,如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等。联想的过程,使学生对所认识的事物视野拓得更宽,范围涉及得更广,从而从狭窄的天空中看到另一片蓝天、另一个领地、另一种境界……。走出学生死读书的沉闷书屋,去窥探历史,俯仰现实,展望将来。让学生真正拥抱自然,拥抱生活,放眼世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联想是有其方向性的,都是围绕一定的目的展开的,在作文教学中贯穿思维发展主线,扣住思维训练枢纽,从纵深层面上开发智能潜力,提高教学效能,让学生的思维闪出奇异的光彩,这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真正做到了这点,学生的思维才充满灵感的火花。
二、强化学生的辩证思维,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深度
可读性强的文章,往往比别人看问题来得深刻,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它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能一针见血,指出问题的实质,透过现象看出本质,它论证起来,有条不紊,层层演绎,把自己要表达的看法,清晰地用文字传达出来。文章能否做到深刻,就要看作者如何论证了。一般来说,要提高学生看问题的深度,方法是多样的。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的思维能力训练。如比较思维、散发思维的训练等。但是我认为,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是提高学生认识问题深度的关键。我在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中,着重突出了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的指导。当学生面对一个作文话题时,要引导学生既要从正面想,也要从反面想,既要想到得,也要想到失,既要想到现在,也要想到过去。培养学生具有起码的辩证思维,是学生看问题避免偏歪的保证。如果学生缺乏辩证思维,看问题容易造成一边倒,好即好到极点,坏即坏到透顶,如社会有一点不良现象,就是社会腐败、黑暗,人心不古;有几个害群之马扰乱了社会秩序,就是治安动荡,一片混乱。这样的文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当,连观点都不一定正确,更不用谈是不是好文章了。我曾经要求学生以《人生的减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在写之前,我进行了思维的指导。我指导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我问学生:你在人生中,希望得到什么?学生说:希望得到健康的身体、荣誉、好的成绩、别人的赞扬、社会的肯定……我又问:一个人要完善自己,应该怎样做才行?学生说:应该努力争取好的品格、多做有益社会的事情,每日三省其身。我再问学生:一个人要完善自己,光希望得到就行了吗?学生说:不行。那么自然引出人生的减法。但是,减什么呢?学生就一定能引起思考。这样指导以后,学生会首先肯定人生需要加法,这是进取人生所必须具备的。但是学生的立意,不能重在加法,而是减法,但必须要先肯定了加法的基础上,再去考虑减法,这就是辩证思维。
三、强化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强调看问题视角的新颖独特
如果学生所写的文章,比起同年人来说,要好一些,生动一些,这一定是这篇文章看问题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的作文水平,要发挥得更好,还要有创新的意识,求异的思维。其中能够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切入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就是创新
的表现。我曾经要求学生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如何引导学生从比较新的角度切入,写出个性独特的文章呢?按照学生的思维习惯,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一般会写成学雷锋做好事这一类的文章。如果是这样,那不但没有新意,连审题都可能有问题。为了启发学生的求新思维,我要求学生审准题目,了解话题所体现的内容的深刻性,注意话题的真实内涵,把握话题的延伸性。结果学生对话题能从多个角度切入,而且注意了切入角度的独特性。从受赠者的角度看,他接受了你的馈赠,得到了你的帮助,他对你充满了感激之心,从而使你快乐。这样的角度可以进行以下的立意:
①赠人一个笑脸,收获一颗爱心
②给人一片绿叶,播种一丛森林
从赠人者的角度看,你帮助了别人,心灵获得了满足,提升了自己的道德境界,从而获得永久的快乐,这样的角度可以进行以下的立意:
①助人美好快乐,让你得到心灵慰藉
②伸出一双援手,提升道德层次
从综合的角度看,助人为乐,是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如果整个社会的人,都把助人当作一种需要,一种自觉的行为,那么社会的文明程度,就会大大的加深,人们生活的质量,就会大大的提高,这是社会的进步行为,是人人所渴望与向往的。从这样的角度可以进行以下的立意:
①助人要成为一种全社会自觉的行动
②多赠别人玫瑰,社会一片芬芳
强调学生写文章视角的独特,还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这种思维训练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注意到了,但是真正能处理好
还不容易。因为,求异思维弄不好,就是走题。有些太牵强的求异,也只能是为自己的文章增加了一点审题是否正确的风险,可取性是不大的。所以我强调学生的求异思维,是要求学生必须在先求稳的情况下去使用。如果连求稳都做不到,就不要盲目求
异。求异时,也不要太拘泥于现成的思维方式,如一般人经常以“近朱者未必赤”、“要敢于在鲁班门前弄大斧”等作为求异思维的范例,我认为这已经太刻意,看不出一点立意的艺术。真正的求异思维,要猝不及防,一反潮流,在众人中显得大胆可畏,能想到者寥寥无几,说众人不敢说的话,新颖而不唐突,有理而不胡来,独创而能找到依据。这样的求异,如万绿丛中的一点红,虽然不成气候,却是创新的春天园林中不可缺少的一点生机,一点活力,一点色彩。如以《秋实的沉思》为话题,原文的材料是:阅读下面的小诗《秋实》,按要求作文。
秋天,成熟的果实低下了头,
不是在自我陶醉,它是在想——
我是怎样变得成熟?
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枝头。
不是雨,我怕早已枯落山沟。
不是光,我怕早已灰暗苍白,
不是热,我怕早已憔悴丑陋。
感谢风吹雨打,给了我成熟的筋骨,
感谢光照日晒,给了我成熟的俊秀。
面对这样一个题材,要从正面立意是比较容易的。如要感谢生活给你的磨难;感谢生活给你的滋润;感谢一切给你支持过的人等。一般同学断然想不到这个话题可以从反面立意。这就是求异思维。如:秋实在成熟过程中,首先想到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而恰恰忽略了自己在环境中所采取的态度、做法。秋实如果真要沉思,要感谢,首先要感谢的是他自己。所以,要求异,可以从以下方面立意:秋实的长成——首先该感谢他自己,这样一个立意,避开了常人的角度,观点、看法都可以成立,是属于比较成功。
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是提高学生素养和写作能力的手段,更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健康心理素质、创新思维和美好情操的重要途径。通过思维训练,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善于写文章,更重要的是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确定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成为追求真、善、美,拥有智慧心灵的健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