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元文化或多元文化主义是流行于欧美国家的一种思潮,这一思潮产生之初主要是针对欧美等移民国家内部不同民族、种族融合中的矛盾问题的,后来其影响超出了欧美的范围,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思潮。多元文化主义要求承认不同民族、种族以及性别的文化差异的多元与共存,承认不同文化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1]在多元文化主义的影响下,多元文化教育和多元文化课程应运而生。
一、当代中国文化的多元性
当代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在表层、中层和深层分别表现为文化形式的多元性、文化内容的多元性和价值观念的多元性。[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化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当代中国文化的呈现形式超过了文化发展历史上的任何阶段。传统的文化形式、现代的文化形式和域外的文化形式共同占据着中国的文化市场,当代中国文化百花齐放,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体现着中国文化市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在文化形式多元性的同时,中国文化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呈现出多质多态、多支多流的景象。不同的文化风格、多种的文化样态、丰富多彩的文化画面、文化声音、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正统文化、时尚文化、主旋律文化、另类文化、痞子文化、高雅文化、平民文化、通俗文化、商业文化等,林林总总。不同的文化内容充斥在社会中,让人们看到了百态的社会和丰富的世界。
文化形式的多元和文化内容的多元作为一种表面现象,其深层原因是价值观念的多元。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人的观念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在各种中外文化流派、文化思潮、文化观念、文化主张的浸染和熏陶下,国人一方面对原有的传统价值观念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另一方面积极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价值观念。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决定了文化形式的多元和文化内容的多元,成为中国文化多元性的最深层表现。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价值观念仍然是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念,但是人们对它们的认识已经超越了以往,更加关注个人在这些价值观念下的处境,关注个体的主体性。西方的一些文化理论、文化学说、文化观点(如人本主义等)在中国文化界不时掀起一点浪潮,虽说不可能让中国文化完全西方化,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人的价值观念,让我国文化的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
二、多元文化教育在中国的现状
伴随着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多元文化教育也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多元文化教育的根本宗旨是让来自不同民族、不同社会集团和群体的学生都可以享有教育平等和学术均等,在学校中获得适合自身的发展。[3]英国大力倡导多元文化教育,强调在所有学校中确立多元文化课程;法国在学校中推行异质文化理解教育;美国在白人中层阶级中心的价值观所支配的学校课程中,引进了不同于支配性价值观的观点,强调以多样性为核心,推进弱势民族集团和全球社会多元文化教育;加拿大强调以双语主义为前提的多元文化主义,将多元文化主义提高到国策的地位;澳大利亚强调通过奖励多元文化的态度,促进不同种族集团文化传统的保持,推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4]这或许可以说明,多元文化教育是多元文化社会中教育发展的可供选择的一种路途。
在我国,多元文化教育虽然有所起步,但是总体状况不佳。中小学的课程体系中缺乏多元教育课程,课程内容中多元文化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多元文化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教育。廖辉曾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盐源县的部分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多元文化教育态度的个案调查,他发现,虽然教师都认同多元文化,但是他们对多元文化理念缺乏深层理解,对社会的文化多元性价值缺乏深层次的透析。也就是说,他们缺乏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的深层动机,缺乏多元文化教育所需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没有形成把多元文化理念有机融入教育和课程体系中的自觉意识。[5]在这种状况下,多元文化教育对文化敏感性教师提出了诉求。
三、教师教育课程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回应
教师是多元文化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培养具有多元文化信念及行动的教师,促进教师多元文化教育意识向教育行为的转化,成为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课题。教师在多元文化社会和多元文化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教育应关注教师的这一角色要求,在教师教育课程中设计相应的课程来培养教师对于多元文化教育的意识和增进教师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的能力。
在当前,教师教育课程主要由通识课程、学科课程和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组成。在这些课程中,多元文化课程存在严重的缺失现象。通识课程应该是培养师范生广泛的知识视野的课程,可是长期以来,我国师范生的通识课程被大量的政治课程和外语课程占据,其他课程的空间很小,课程结构不尽合理。学科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中关于多元文化的内容也是少之又少,不能满足多元文化教师对师资的需求。
(一)开设多元文化课程
葛斯曼(P.L.Grossman)在《教学和教师教育百科全书》中认为,教师知识结构体系可以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 学科专业知识;有关学习者和学习的知识;普通教育学知识;课程理论知识; 教学情境知识;关于自身的知识。学科内容的知识主要包括学科内容和学科教学法;学习者和学习的知识主要有学习理论,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和社会知识,激励的理论与实践,对学生种族、社会经济和性别差异性的了解;一般的教育学知识包括课堂组织和管理、一般的教学方法;课程知识包括课程发展和学校各年级课程的基本知识;教学情景知识包括课堂、学校、家庭、国家或地区知识。关于自身的知识主要是对自己的价值观念、优点和缺点、教育哲学、学生的目标、教学目标等的了解。默雷和波特(FrankB.MurrayandAndrewPorter)在《教师教育研究手册——建立职前教师的知识基础》一书中认为教师教育专业课程需要考虑五个方面的问题:学科内容;普通知识和人文知识;教育学科内容;多元文化和国际方面的知识;教师在教学科知识过程中的决策问题。巴农等(ThomasBarone,DavidC.Berliner,JayBlanchard,UrsualCasanova,ThomasMcGowan)在《教师教育研究手册》中对未来的教师教育专业分析时指出,未来的教师教育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构建一种解释性课程的教育理念;掌握教学方法;理解一般的教育学基础;对多元文化学生群体的敏感;理解信息技术。[6]这些国外学者都把关于多元文化的知识作为教师应该掌握的知识,美国许多学校都开设不止一门的多元文化课程。这些课程有:多元文化教育、多元社会中的教育、多元文化的教育哲学、多元文化教育与研讨、多元文化教育与人类关系以及解决冲突等。一些学校还专门设有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方向,为有志于从事多元文化教育的未来教师搭建知识的平台;还有一些学校已经开设或准备开设有关非西方文化的课程,向未来教师介绍一些亚洲、非洲、南美等国的文化背景、地理环境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等知识。此外,为了提高学生应用多元文化教育观念的实践能力,不少学校还在教育实践和实习中开展一些相关问题的专题讲座或讨论课程。这些课程和讨论为师范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以多元文化的视角引导和教育不同肤色和民族的学生奠定了宽广、坚实的知识基础。[7]美国教师职前课程中多元文化课程的开设对我国教师教育职前课程的设置具有很大的启发,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中国,教师的职前课程中应该开设相应的多元文化课程,让教师具有多元文化的意识,掌握在多元文化社会中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二)增加多元文化内容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了培养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学生,我们首先应该培养适应多元文化的教师。教师教育课程是培养教师的有力武器,具有多元文化内容的课程可以让教师了解不同种族、不同群体的差异,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单独的多元文化课程可以让教师系统地掌握多元文化,渗透在每门课程中的多元文化内容可以让未来的教师时刻保持对多元文化的警醒,审视自己对多元文化的态度和反思自己在多元文化教育中的角色。
在当今文化多元的时代,教师应该成为多元文化的理解者、本土知识的传授者、多元文化教育环境的创设者和行动研究者。[8]教师教育课程作为培养教师的重要途径,应该保持课程文化的自觉性,让课程适应多元文化的现状;教师教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师资,为了实现其目标,它应该了解基础教育实践的需要,培养适应多元文化教育的师资,以便让他们满足实践的需要,推进多元文化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希. 多元文化主义的起源、实践与局限性[J]. 美国研究,2000(2):44-80.
[2]吴圣刚. 当代中国文化的多元性[J]. 天中学刊,2007,22(4):123-126.
[3]余晓莹. 国外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发展初探[J]. 比较教育研究,1994(6):7-10.
[4]张华. 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范型和实践模式探析[J]. 比较教育研究,1998(3):35-39.
[5]廖辉. 教师多元文化教育态度的个案调查分析[J]. 教学与管理,2005(10):27-29.
[6]黄崴. 教师教育专业化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J]. 课程·教材·教法,2002(1):64-67.
[7]杜静. 流变与走向: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的检视[J]. 教育科学,2007,23(3):84-87.
[8]沈银珍. 论多元文化视野下的课程模式与教师角色[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8(5):50-53.
一、当代中国文化的多元性
当代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在表层、中层和深层分别表现为文化形式的多元性、文化内容的多元性和价值观念的多元性。[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化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当代中国文化的呈现形式超过了文化发展历史上的任何阶段。传统的文化形式、现代的文化形式和域外的文化形式共同占据着中国的文化市场,当代中国文化百花齐放,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体现着中国文化市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在文化形式多元性的同时,中国文化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呈现出多质多态、多支多流的景象。不同的文化风格、多种的文化样态、丰富多彩的文化画面、文化声音、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正统文化、时尚文化、主旋律文化、另类文化、痞子文化、高雅文化、平民文化、通俗文化、商业文化等,林林总总。不同的文化内容充斥在社会中,让人们看到了百态的社会和丰富的世界。
文化形式的多元和文化内容的多元作为一种表面现象,其深层原因是价值观念的多元。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人的观念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在各种中外文化流派、文化思潮、文化观念、文化主张的浸染和熏陶下,国人一方面对原有的传统价值观念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另一方面积极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价值观念。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决定了文化形式的多元和文化内容的多元,成为中国文化多元性的最深层表现。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价值观念仍然是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念,但是人们对它们的认识已经超越了以往,更加关注个人在这些价值观念下的处境,关注个体的主体性。西方的一些文化理论、文化学说、文化观点(如人本主义等)在中国文化界不时掀起一点浪潮,虽说不可能让中国文化完全西方化,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人的价值观念,让我国文化的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
二、多元文化教育在中国的现状
伴随着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多元文化教育也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多元文化教育的根本宗旨是让来自不同民族、不同社会集团和群体的学生都可以享有教育平等和学术均等,在学校中获得适合自身的发展。[3]英国大力倡导多元文化教育,强调在所有学校中确立多元文化课程;法国在学校中推行异质文化理解教育;美国在白人中层阶级中心的价值观所支配的学校课程中,引进了不同于支配性价值观的观点,强调以多样性为核心,推进弱势民族集团和全球社会多元文化教育;加拿大强调以双语主义为前提的多元文化主义,将多元文化主义提高到国策的地位;澳大利亚强调通过奖励多元文化的态度,促进不同种族集团文化传统的保持,推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4]这或许可以说明,多元文化教育是多元文化社会中教育发展的可供选择的一种路途。
在我国,多元文化教育虽然有所起步,但是总体状况不佳。中小学的课程体系中缺乏多元教育课程,课程内容中多元文化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多元文化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教育。廖辉曾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盐源县的部分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多元文化教育态度的个案调查,他发现,虽然教师都认同多元文化,但是他们对多元文化理念缺乏深层理解,对社会的文化多元性价值缺乏深层次的透析。也就是说,他们缺乏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的深层动机,缺乏多元文化教育所需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没有形成把多元文化理念有机融入教育和课程体系中的自觉意识。[5]在这种状况下,多元文化教育对文化敏感性教师提出了诉求。
三、教师教育课程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回应
教师是多元文化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培养具有多元文化信念及行动的教师,促进教师多元文化教育意识向教育行为的转化,成为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课题。教师在多元文化社会和多元文化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教育应关注教师的这一角色要求,在教师教育课程中设计相应的课程来培养教师对于多元文化教育的意识和增进教师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的能力。
在当前,教师教育课程主要由通识课程、学科课程和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组成。在这些课程中,多元文化课程存在严重的缺失现象。通识课程应该是培养师范生广泛的知识视野的课程,可是长期以来,我国师范生的通识课程被大量的政治课程和外语课程占据,其他课程的空间很小,课程结构不尽合理。学科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中关于多元文化的内容也是少之又少,不能满足多元文化教师对师资的需求。
(一)开设多元文化课程
葛斯曼(P.L.Grossman)在《教学和教师教育百科全书》中认为,教师知识结构体系可以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 学科专业知识;有关学习者和学习的知识;普通教育学知识;课程理论知识; 教学情境知识;关于自身的知识。学科内容的知识主要包括学科内容和学科教学法;学习者和学习的知识主要有学习理论,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和社会知识,激励的理论与实践,对学生种族、社会经济和性别差异性的了解;一般的教育学知识包括课堂组织和管理、一般的教学方法;课程知识包括课程发展和学校各年级课程的基本知识;教学情景知识包括课堂、学校、家庭、国家或地区知识。关于自身的知识主要是对自己的价值观念、优点和缺点、教育哲学、学生的目标、教学目标等的了解。默雷和波特(FrankB.MurrayandAndrewPorter)在《教师教育研究手册——建立职前教师的知识基础》一书中认为教师教育专业课程需要考虑五个方面的问题:学科内容;普通知识和人文知识;教育学科内容;多元文化和国际方面的知识;教师在教学科知识过程中的决策问题。巴农等(ThomasBarone,DavidC.Berliner,JayBlanchard,UrsualCasanova,ThomasMcGowan)在《教师教育研究手册》中对未来的教师教育专业分析时指出,未来的教师教育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构建一种解释性课程的教育理念;掌握教学方法;理解一般的教育学基础;对多元文化学生群体的敏感;理解信息技术。[6]这些国外学者都把关于多元文化的知识作为教师应该掌握的知识,美国许多学校都开设不止一门的多元文化课程。这些课程有:多元文化教育、多元社会中的教育、多元文化的教育哲学、多元文化教育与研讨、多元文化教育与人类关系以及解决冲突等。一些学校还专门设有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方向,为有志于从事多元文化教育的未来教师搭建知识的平台;还有一些学校已经开设或准备开设有关非西方文化的课程,向未来教师介绍一些亚洲、非洲、南美等国的文化背景、地理环境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等知识。此外,为了提高学生应用多元文化教育观念的实践能力,不少学校还在教育实践和实习中开展一些相关问题的专题讲座或讨论课程。这些课程和讨论为师范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以多元文化的视角引导和教育不同肤色和民族的学生奠定了宽广、坚实的知识基础。[7]美国教师职前课程中多元文化课程的开设对我国教师教育职前课程的设置具有很大的启发,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中国,教师的职前课程中应该开设相应的多元文化课程,让教师具有多元文化的意识,掌握在多元文化社会中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二)增加多元文化内容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了培养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学生,我们首先应该培养适应多元文化的教师。教师教育课程是培养教师的有力武器,具有多元文化内容的课程可以让教师了解不同种族、不同群体的差异,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单独的多元文化课程可以让教师系统地掌握多元文化,渗透在每门课程中的多元文化内容可以让未来的教师时刻保持对多元文化的警醒,审视自己对多元文化的态度和反思自己在多元文化教育中的角色。
在当今文化多元的时代,教师应该成为多元文化的理解者、本土知识的传授者、多元文化教育环境的创设者和行动研究者。[8]教师教育课程作为培养教师的重要途径,应该保持课程文化的自觉性,让课程适应多元文化的现状;教师教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师资,为了实现其目标,它应该了解基础教育实践的需要,培养适应多元文化教育的师资,以便让他们满足实践的需要,推进多元文化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希. 多元文化主义的起源、实践与局限性[J]. 美国研究,2000(2):44-80.
[2]吴圣刚. 当代中国文化的多元性[J]. 天中学刊,2007,22(4):123-126.
[3]余晓莹. 国外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发展初探[J]. 比较教育研究,1994(6):7-10.
[4]张华. 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范型和实践模式探析[J]. 比较教育研究,1998(3):35-39.
[5]廖辉. 教师多元文化教育态度的个案调查分析[J]. 教学与管理,2005(10):27-29.
[6]黄崴. 教师教育专业化与教师教育课程改革[J]. 课程·教材·教法,2002(1):64-67.
[7]杜静. 流变与走向:美国教师教育课程的检视[J]. 教育科学,2007,23(3):84-87.
[8]沈银珍. 论多元文化视野下的课程模式与教师角色[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8(5):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