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省内,包括核心市场武汉和相对富裕的地级市如宜昌、荆州、襄阳等,白酒消费水平提升总体较为缓慢,居民白酒消费价位集中在120元以下,核心市场近几年才开始逐渐向120~200元价位升级,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鄂酒的定位和市场格局。这些方面鄂酒和徽酒有类似之处,安徽省内古井贡、迎驾、口子窖等“六大家”及老明光、店小二等“六小家”在120元以下的白酒中低端价格区间不断加大营销投入,渠道费用压缩企业利润。相对而言湖北市场优势品牌相对有限,竞争惨烈程度稍逊于徽酒,但品牌全国认知度也低于徽酒。
从率先发力的黄山头酒和枝江大曲,到后来居上的白云边和稻花香,省内白酒企业在20年时间内逐渐发展,几经波折,已形成较为明晰的梯队。2012年稻花香白酒收入接近70亿,其中省内占比30%(有相当比例由子品牌关公坊贡献),白云边40亿左右,主要集中在省内和泛湖北市场,枝江大曲20亿,省内收入贡献比例较高,其他品牌收入均低于10亿级别。从市场营销理论来看,市场趋于较为稳定的竞争格局,前三大集中度超过50%,行业龙头是第二大两倍,第二大是第三大的两倍左右,其他竞争者收入低于一定量级(劲酒收入也达到30亿以上规模,但介于其保健酒的差异化定位,暂不纳入讨论范围)。就省外品牌而言,有品牌口碑和动销的是老窖的特曲、洋河的蓝色系列以及中低端全国化做的较好的品牌,如金六福、小糊涂仙、赖茅等。
从区域市场角度来看,除前几大品牌能在省内市场进行全面铺货和拥有有效动销,其他中小品牌大多偏居一隅,主要利润来源集中在一到两个局部市场,就算进行全省铺货,动销量若低于一定量级也会导致渠道网络不稳定(如襄阳周边的中小酒企,在行业高景气后期发力并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不容易,除非借助资本推手的力量或是区域内部整合,即使条件具备也无必胜把握)。消费者对本土品牌认可度较高,虽然省外品牌持续对湖北局部市场进行冲击,但大部分利润还是落入本土企业口袋。
武汉市场作为湖北省省会和经济文化中心,白酒消费水平并不高,前几大酒企有意在渠道和产品价位形成一定差异化,是市场未陷入同质化的恶性竞争,高渠道营销费用和中低端白酒消费档次形成行业竞争壁垒,如餐饮渠道的促销费、开瓶费,商超渠道的进场费等。随着武汉经济快速发展,基建投资的增加和居民收入持续提高,白酒消费升级潜力十分巨大。
稻花香主要市场在省外,为避免省内兄弟企业同业竞争,在湖北市场,特别是武汉市场,并没有重点发力,基本靠品牌力在流通渠道自然动销。近几年公司开始逐渐将部分重心移回本土市场,主要动销产品是珍品系列和关公坊,流通渠道做的较好,在餐饮渠道也加大投入,不过由于白云边在餐饮渠道的强势,成效有待观察。
白云边是进驻武汉市场较早的成熟企业,在餐饮渠道优势明显,年份酒系列(九年、十二年、十五年、二十年和包括定位高端的三十年)在同价位档次中有优势。
枝江大曲也进入武汉市场也相对较早,略晚于白云边,销量增长较为平稳,主要动销产品是传统的五星和四星枝江,终端价格定位与60-70元和100-120元的价格带。
黄鹤楼主打武汉市场,作为湖北酒企唯一的“中国名酒”(第四届和第五届),在资本重组后,以稍高于中端价格区间的定位进入市场,取得较好成效,武汉市场收入占比40%以上,在流通、商超和餐饮市场均有所表现,主动销产品为8-15年黄鹤楼酒,但是由于其基酒产能有限,成为其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
黄山头是最早湖北在全国市场做出品牌的白酒企业之一,在白酒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产品一度供不应求。后来被某大型酒企收购后,成为基酒供应基地,品牌力逐渐走下坡路,渠道网络也趋于式微。在凯乐科技注资控股重回白酒市场,定位于中高端市场,初期主要针对团购渠道,采用较为新颖的营销手段打开市场,在取得一定品牌力和动销后开始全面铺货,有望迈入快速发展轨道。
从率先发力的黄山头酒和枝江大曲,到后来居上的白云边和稻花香,省内白酒企业在20年时间内逐渐发展,几经波折,已形成较为明晰的梯队。2012年稻花香白酒收入接近70亿,其中省内占比30%(有相当比例由子品牌关公坊贡献),白云边40亿左右,主要集中在省内和泛湖北市场,枝江大曲20亿,省内收入贡献比例较高,其他品牌收入均低于10亿级别。从市场营销理论来看,市场趋于较为稳定的竞争格局,前三大集中度超过50%,行业龙头是第二大两倍,第二大是第三大的两倍左右,其他竞争者收入低于一定量级(劲酒收入也达到30亿以上规模,但介于其保健酒的差异化定位,暂不纳入讨论范围)。就省外品牌而言,有品牌口碑和动销的是老窖的特曲、洋河的蓝色系列以及中低端全国化做的较好的品牌,如金六福、小糊涂仙、赖茅等。
从区域市场角度来看,除前几大品牌能在省内市场进行全面铺货和拥有有效动销,其他中小品牌大多偏居一隅,主要利润来源集中在一到两个局部市场,就算进行全省铺货,动销量若低于一定量级也会导致渠道网络不稳定(如襄阳周边的中小酒企,在行业高景气后期发力并实现跨越式发展并不容易,除非借助资本推手的力量或是区域内部整合,即使条件具备也无必胜把握)。消费者对本土品牌认可度较高,虽然省外品牌持续对湖北局部市场进行冲击,但大部分利润还是落入本土企业口袋。
武汉市场作为湖北省省会和经济文化中心,白酒消费水平并不高,前几大酒企有意在渠道和产品价位形成一定差异化,是市场未陷入同质化的恶性竞争,高渠道营销费用和中低端白酒消费档次形成行业竞争壁垒,如餐饮渠道的促销费、开瓶费,商超渠道的进场费等。随着武汉经济快速发展,基建投资的增加和居民收入持续提高,白酒消费升级潜力十分巨大。
稻花香主要市场在省外,为避免省内兄弟企业同业竞争,在湖北市场,特别是武汉市场,并没有重点发力,基本靠品牌力在流通渠道自然动销。近几年公司开始逐渐将部分重心移回本土市场,主要动销产品是珍品系列和关公坊,流通渠道做的较好,在餐饮渠道也加大投入,不过由于白云边在餐饮渠道的强势,成效有待观察。
白云边是进驻武汉市场较早的成熟企业,在餐饮渠道优势明显,年份酒系列(九年、十二年、十五年、二十年和包括定位高端的三十年)在同价位档次中有优势。
枝江大曲也进入武汉市场也相对较早,略晚于白云边,销量增长较为平稳,主要动销产品是传统的五星和四星枝江,终端价格定位与60-70元和100-120元的价格带。
黄鹤楼主打武汉市场,作为湖北酒企唯一的“中国名酒”(第四届和第五届),在资本重组后,以稍高于中端价格区间的定位进入市场,取得较好成效,武汉市场收入占比40%以上,在流通、商超和餐饮市场均有所表现,主动销产品为8-15年黄鹤楼酒,但是由于其基酒产能有限,成为其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
黄山头是最早湖北在全国市场做出品牌的白酒企业之一,在白酒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产品一度供不应求。后来被某大型酒企收购后,成为基酒供应基地,品牌力逐渐走下坡路,渠道网络也趋于式微。在凯乐科技注资控股重回白酒市场,定位于中高端市场,初期主要针对团购渠道,采用较为新颖的营销手段打开市场,在取得一定品牌力和动销后开始全面铺货,有望迈入快速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