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已故著名音乐评论家哈罗德,经常随身携带总谱去听音乐会,将“出错的地方”标在谱纸上,避免乐评出来产生“争执”,这是一种做派,一种境界。一般乐评人很难做到。
我并不完全贊同,听一场音乐,将“挑眼”、“揪错”的注意力重点放在音符上,那样的“理性”,是“专家”和“学究”干的事,普通音乐爱好者欣赏音乐的目的与此大相径庭。大多数听众还是综合地、全面地、完整地去感受音乐的魅力。某些技术上局部的、偶然的枝节问题,并不影响他们总体的审美感受。所以,携带总谱、比对总谱的乐评,固然有其专业指导的价值,但更多其它“语法”的声音也应占有一席之地。
新时期以来,中国音乐评论的“话语权力”和“话语系统”逐渐形成多极分化的新格局,从音乐家的“专利”向大众化转换。从事、热爱、关心音乐的人群,平等拥有发言权。大众传媒在当下,除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外,互联网及多媒体语言“通道”日渐广阔。“不懂四大件,就不要搞音乐评论”,只懂“四大件”不一定就能搞音乐评论。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应当允许音乐评论个性化与类型化兼容共存,“个性化”更难能可贵。
如果音乐评论以“曲式分析”样式为范本,只有音乐专业相关人士才会有阅读的兴趣和关注的理由。这是多么稀少而孤寡!在一个信息爆炸、资源共享的时代,“自闭症”患者是无可救药的。我们怎能一面高呼“交响音乐向大众普及”,一面将音乐评论“束之高阁”;怎能一方面要求音乐创作要有中国特色、民族气派,一方面又要求音乐评论完全照搬套用西方音乐评论的范式?
我并不完全贊同,听一场音乐,将“挑眼”、“揪错”的注意力重点放在音符上,那样的“理性”,是“专家”和“学究”干的事,普通音乐爱好者欣赏音乐的目的与此大相径庭。大多数听众还是综合地、全面地、完整地去感受音乐的魅力。某些技术上局部的、偶然的枝节问题,并不影响他们总体的审美感受。所以,携带总谱、比对总谱的乐评,固然有其专业指导的价值,但更多其它“语法”的声音也应占有一席之地。
新时期以来,中国音乐评论的“话语权力”和“话语系统”逐渐形成多极分化的新格局,从音乐家的“专利”向大众化转换。从事、热爱、关心音乐的人群,平等拥有发言权。大众传媒在当下,除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外,互联网及多媒体语言“通道”日渐广阔。“不懂四大件,就不要搞音乐评论”,只懂“四大件”不一定就能搞音乐评论。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应当允许音乐评论个性化与类型化兼容共存,“个性化”更难能可贵。
如果音乐评论以“曲式分析”样式为范本,只有音乐专业相关人士才会有阅读的兴趣和关注的理由。这是多么稀少而孤寡!在一个信息爆炸、资源共享的时代,“自闭症”患者是无可救药的。我们怎能一面高呼“交响音乐向大众普及”,一面将音乐评论“束之高阁”;怎能一方面要求音乐创作要有中国特色、民族气派,一方面又要求音乐评论完全照搬套用西方音乐评论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