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国梦”思想理论的阐述,我国为了实现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各级政府持续推进地区的扶贫工作,贯彻了精准扶贫的理念。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既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更是落实我国精准扶贫理念在高校中具体落实的重要方面。对高校学子的资助能够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对高校学生的工作及心理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全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教育制度的优越性。本文主要以精准扶贫理念为立足点,进一步阐述了高校学生资助的意义以及如何创新高校学生自主工作、更好地帮助高校学子。以期给更多高校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时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精准扶贫;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创新研究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各地区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在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理念的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各级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各地区的扶贫工作,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精准扶贫是指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化的扶贫策略,家庭和地区的贫困程度决定了精准扶贫的实施力度[1]。精准理念的提出不仅为地区的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提供了借鉴。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时,应该依据学生的家庭情况,做好贫困认定工作、强化资助工作的责任意识,通过资助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于高校教育的重视逐渐加强,高校资助工作也在蓬勃发展,很多学生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资助。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对学生贫困情况的评定往往是依照教师经验而行,缺乏统一的标准,在具体落实中也存在不公平的现象。综合来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资助资金使用不当
高校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时应当注意对资金的处置,要确保资金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然而根据相关的研究发现,各大高校均存在学生资助资金处置不当的现象。例如奖学金是为了肯定那些学习认真刻苦的学生,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努力学习,但是部分高校学生将这笔钱用来请同学老师吃饭、购买奢侈品或电子产品方面了,失去了奖励的初衷和意义。
(二)学生信息记录缺失
高校在进行学生资助工作时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并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学生一定的资金帮助。例如学生家庭劳动力、收入情况、家庭成员情况等,对于学生家庭变故也要注意登记。通过这些资料证明学生实际家庭情况[2]。但是多数高校在进行学生资助工作时都是依照学生递交的资料或者教师的经验所判断,这样就有失公允,部分学生存在材料造假的情况。并且学校也没有对学生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导致很多学生详细资料缺失。资料的陈旧和缺失可能影响学生资助工作的准确性。
(三)缺乏相关资助标准
对于高校学生的资助工作是对高校学子的资金支持,帮助家庭贫困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学习仍然是最重要的任务,但是多数时候家庭困难评价体系影响了学生的侧重点,并且在资助中缺乏合理的标准。部分学生家庭确实困难,但是由于性格原因或者在校表现导致无法获得资助;而部分学生家庭情况富裕却因为和老师关系好或者表现积极等方面获得资助名额。这样的情况在各大高校屡见不鲜。目前我国高校资助中并没有完善的资助标准,导致很多高校在资助工作并没有落到实处起到作用。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和精准扶贫理念是一致的,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资助,但是目前各個高校都没有重视资助工作,对于学生家庭情况的评定工作也多数是依据学生表述或者导员的了解,造成了学生资助工作的实际效果不明显,部分贫困学生并没有获得资助。
二、创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方式
十九大会议中明确提出要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精准扶贫也是扶贫工作中的重要理念。高校资助工作也应该贯彻“精准扶贫”的思想理念,完善资助标准和资助工作制度、落实学生资助工作责任制,创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社会各界的温暖。
(一)强化资助工作责任意识
基于精准扶贫的思想理念,高校在进行学生资助工作时也应该做到精准,强化资助工作的责任意识。负责资助工作的教师应该认真了解需要资助的学生的家庭情况、细心观察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从学生的生活习惯中发现真正家庭贫困的学生。保证资助的学生确实符合精准扶贫的理念和资助标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不仅包括对学生生活的资金帮助,学校还应给积极给这些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3]。同时对于奖学金的设定,学校应完善考核,不能仅根据学生的成绩判断,应该通过多样化学分制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表现得到资助机会。通过落实责任意识确保资助经费合理分配到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
(二)完善学生信息做好认定
在高校进行学生资助工作的时候,完善学生信息是评定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应该根据相关的文件要求,定期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询问调查,及时对学生信息系统进行更新。在对家庭贫困学生评定的时候注重材料审核工作,依照学生材料和学生日常消费情况判断学生家庭困难程度。另外可以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对学生的是否贫困进行投票。通过这些方式灵活运用,确保资助评定工作的公开透明化。
(三)注重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引导
注重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引导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部分贫困学生由于受从小生活环境的影响,在心理上容易存在自卑、孤僻等负面情绪。所以教师在进行资助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心理的引导。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消除负面情绪,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集体活动中。教师通过心理引导帮助学生成长,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应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精准扶贫的发展理念,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创新资助工作思路和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工作策略,运用合理恰当的方式保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公平开展。
参考文献
[1]朱华.基于精准扶贫理念下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创新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2):259-260.
[2]邓祥敏,赵晶,阮仁余.精准扶贫理念下的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探究[J].科技视界,2018(16):179-180.
[3]刘风萍.高校精准资助的制度育人研究[D].长安大学,2016.
作者信息:
李树明,男(1990.05),汉族,重庆市永川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重庆文理学院校级项目: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研究(2017SJD72)
关键词:精准扶贫;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创新研究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各地区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在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理念的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各级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各地区的扶贫工作,提出精准扶贫的理念。精准扶贫是指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学化的扶贫策略,家庭和地区的贫困程度决定了精准扶贫的实施力度[1]。精准理念的提出不仅为地区的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提供了借鉴。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时,应该依据学生的家庭情况,做好贫困认定工作、强化资助工作的责任意识,通过资助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于高校教育的重视逐渐加强,高校资助工作也在蓬勃发展,很多学生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资助。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对学生贫困情况的评定往往是依照教师经验而行,缺乏统一的标准,在具体落实中也存在不公平的现象。综合来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资助资金使用不当
高校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时应当注意对资金的处置,要确保资金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然而根据相关的研究发现,各大高校均存在学生资助资金处置不当的现象。例如奖学金是为了肯定那些学习认真刻苦的学生,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努力学习,但是部分高校学生将这笔钱用来请同学老师吃饭、购买奢侈品或电子产品方面了,失去了奖励的初衷和意义。
(二)学生信息记录缺失
高校在进行学生资助工作时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并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学生一定的资金帮助。例如学生家庭劳动力、收入情况、家庭成员情况等,对于学生家庭变故也要注意登记。通过这些资料证明学生实际家庭情况[2]。但是多数高校在进行学生资助工作时都是依照学生递交的资料或者教师的经验所判断,这样就有失公允,部分学生存在材料造假的情况。并且学校也没有对学生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导致很多学生详细资料缺失。资料的陈旧和缺失可能影响学生资助工作的准确性。
(三)缺乏相关资助标准
对于高校学生的资助工作是对高校学子的资金支持,帮助家庭贫困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学习仍然是最重要的任务,但是多数时候家庭困难评价体系影响了学生的侧重点,并且在资助中缺乏合理的标准。部分学生家庭确实困难,但是由于性格原因或者在校表现导致无法获得资助;而部分学生家庭情况富裕却因为和老师关系好或者表现积极等方面获得资助名额。这样的情况在各大高校屡见不鲜。目前我国高校资助中并没有完善的资助标准,导致很多高校在资助工作并没有落到实处起到作用。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和精准扶贫理念是一致的,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资助,但是目前各個高校都没有重视资助工作,对于学生家庭情况的评定工作也多数是依据学生表述或者导员的了解,造成了学生资助工作的实际效果不明显,部分贫困学生并没有获得资助。
二、创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方式
十九大会议中明确提出要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精准扶贫也是扶贫工作中的重要理念。高校资助工作也应该贯彻“精准扶贫”的思想理念,完善资助标准和资助工作制度、落实学生资助工作责任制,创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社会各界的温暖。
(一)强化资助工作责任意识
基于精准扶贫的思想理念,高校在进行学生资助工作时也应该做到精准,强化资助工作的责任意识。负责资助工作的教师应该认真了解需要资助的学生的家庭情况、细心观察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从学生的生活习惯中发现真正家庭贫困的学生。保证资助的学生确实符合精准扶贫的理念和资助标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不仅包括对学生生活的资金帮助,学校还应给积极给这些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3]。同时对于奖学金的设定,学校应完善考核,不能仅根据学生的成绩判断,应该通过多样化学分制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表现得到资助机会。通过落实责任意识确保资助经费合理分配到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
(二)完善学生信息做好认定
在高校进行学生资助工作的时候,完善学生信息是评定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应该根据相关的文件要求,定期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询问调查,及时对学生信息系统进行更新。在对家庭贫困学生评定的时候注重材料审核工作,依照学生材料和学生日常消费情况判断学生家庭困难程度。另外可以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对学生的是否贫困进行投票。通过这些方式灵活运用,确保资助评定工作的公开透明化。
(三)注重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引导
注重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引导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部分贫困学生由于受从小生活环境的影响,在心理上容易存在自卑、孤僻等负面情绪。所以教师在进行资助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心理的引导。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消除负面情绪,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集体活动中。教师通过心理引导帮助学生成长,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应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精准扶贫的发展理念,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创新资助工作思路和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调整工作策略,运用合理恰当的方式保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公平开展。
参考文献
[1]朱华.基于精准扶贫理念下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创新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2):259-260.
[2]邓祥敏,赵晶,阮仁余.精准扶贫理念下的高校精准资助工作探究[J].科技视界,2018(16):179-180.
[3]刘风萍.高校精准资助的制度育人研究[D].长安大学,2016.
作者信息:
李树明,男(1990.05),汉族,重庆市永川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重庆文理学院校级项目: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研究(2017SJD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