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狂欢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da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仰慕而爱,似乎只是一纸之隔
  胡兰畦的远祖是明代开国功臣胡大海,父亲是袍哥组织的忠实追随者,她的母亲从小就教她背诵《出师表》《满江红》《正气歌》。基因里的密码,启蒙时的印迹,还有势不可挡的风云际会大时代,让她的人生之舟跌跌宕宕。晚年,她在回忆录里说:“这辈子只知道赶着时代大潮走,在浪尖上奔呀,跑呀。有时被礁石碰得头破血流,也只能独自舔着流血的伤口。”但她从不后悔。
  1920年冬,胡兰畦从成都毓秀女子师范学校毕业。这年,她19岁,长得极美,成了《良友》画报封面女郎,人称“绝世佳人”,追求者络绎不绝。父亲将她许配给表哥,一个利字当头的商人。她反抗过,没成功。结婚后,她不能忍受这段无爱的婚姻,逃走了,到川南巴县女学当了一名教员。两年后,在亲友的证明下,她才正式解除这段婚姻。
  她的美,让妻妾成群的四川军阀杨森垂涎不已,他让他的四姨太代他求婚,她断然拒绝。茅盾听说后,以她为原型,塑造了小说《虹》中的新女性,娇美而刚毅的女主人公梅行素。
  1922年,胡兰畦考入川南师范学校读书,并加入恽代英在泸州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发起组织四川妇女联合会。这一年,陈毅从法国勤工俭学回来担任重庆《新蜀报》的主笔,写出了大量思想激进的诗文,抨击时政,激浊扬清,她每每读来,都激情澎湃,成了他最忠实的粉丝。最后,她直接到报馆寻找陈毅。虽是初次见面,但共同的志向和相同的志趣,让他们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由仰慕而爱,似乎只是一纸之隔,但他们谁也没有捅破这层纸。
  十年聚首,他和她订下白首之盟
  再見到陈毅,已是四年后。彼时,胡兰畦是武汉中央军校学员,陈毅是校内共产党书记,公开职务是校政治部的准尉文书。这样的重逢,她无疑是惊喜的,可是,不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武汉中央军校就地解散了。陈毅奉命东征讨蒋,临行前,他来向她和众好友辞行,红颜素心的她精心备了酒菜为他饯行,并特意做了他最爱吃的四川回锅肉。前路是枪林弹雨,酒酣耳热处难免有些伤感,但革命的豪情和对时局的关注很快冲淡了离情别绪,年轻人举杯后各奔征途。
  大革命失败后,胡兰畦代理汉口市特别党部妇女部长和武汉总工会女工运动委员会主任,同时兼任湘鄂赣妇女运动指导委员。她的“激进和新潮”遭到蒋介石点名驱逐,她只好以江西省救济院孤儿所兼妇女教养所主任的名义,只身赴德国考察社会救济事业。
  希特勒上台后,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胡兰畦同德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的工作人员合作,印发传单,因而被捕,关入女牢。经多方营救,三个月后,她幸运获释。不久,她又被驱逐出境,到了法国。迫于生计,胡兰畦在巴黎一家犹太人办的园艺学校半工半读。期间,她写了《在德国女牢中》,陆续刊登在亨利·巴比塞主编的《世界报》上。她以亲身经历著文揭露德国法西斯对进步人士和无辜群众的残酷迫害,也记述了来自社会各阶层的女囚对法西斯的仇恨和机智顽强的斗争。文章立即被译成俄、英、德、西四种文字,引起国际上广泛关注和普遍赞扬,她的声名也传遍欧洲。
  1936年7月,胡兰畦回国来到上海。全面抗战爆发后,她自告奋勇在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开办的女工补习学校中招募了十位女青年,成立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从事宣传教育和战地救护。胡兰畦和她的服务团足迹遍布九大战区前线,救伤兵,运弹药,甚至帮老百姓在前沿阵地抢割水稻。为此,她被国民政府军委会授予将军军衔。
  1938年初,战地服务团来到南昌。刚好,项英和陈毅等人在南昌组建新四军。自大革命失败后,胡兰畦与陈毅已经有十年没有见面了。十年间,世事沧桑,他们出生入死,几次三番在鬼门关前徘徊,感情生活也倍受煎熬。胡兰畦的第二次婚姻无疾而终,陈毅也有过两次短暂婚姻,两任妻子都惨遭敌人杀害。久别重逢,喜悦之情难以言表,几次相对傻笑,眼中却泛出泪花。这一次,她不想再错过了。她不知道风雨如磐的时局下,他们还经得起多少错过。他和她订下白首之盟。
  然而组织上却不答应。新四军首领项英亲自找胡兰畦谈话,谆谆告诫,说两人倘若结婚,她的秘密共产党员身份就暴露了,她是国民党少将,留在国民党部队里,对革命贡献更大。胡兰畦与陈毅只好洒泪而别,互道珍重。临行前,陈毅写信给胡兰畦说:“马革裹尸是壮烈牺牲,从容就义是沉默牺牲,为了革命,我们就吃下这杯苦酒吧。假如我们三年内不能结合,就各人自由,互不干涉。”
  他活着,就是老天对她莫大的恩赐
  为爱等待,于胡兰畦,是苦涩的甜蜜。对陈毅安危的担忧,她一刻也没有放下过。由于当时严峻的革命形势和环境所致,胡兰畦和陈毅失去了联系,彼此生死未卜,杳无音信。三年后,陈毅在组织的安排下,与武汉姑娘张茜结婚。
  离开新四军后,胡兰畦任《贵州日报》社社长。1947年6月,国民党的报纸用触目惊心的大幅标题刊登“陈毅阵亡”“陈毅毙命”的“好消息”,甚至别有用心地用大幅版面详细描述“陈毅追悼会”的经过。胡兰畦信以为真,悲痛万分。这时,她接到陈毅父母的来信询问,这个痴情女子,便决心以儿媳的名义赡养二老。她把成都东门外的一处果园、田地、房屋,全部给陈毅父母做养老之用。
  上海解放后,陈毅担任市长。分别十二年,这是胡兰畦第一次得到他的确切消息,她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思念如潮,汹涌而来。她立即写信给陈毅,纸短情长,她想见他一面。谁知当她兴冲冲来到上海,却是时任上海副市长的潘汉年接待了她。或许是出于对陈毅的保护,或许是出于政治的需要,战斗在敌人心脏、时常与特务和上流社会人物交往甚密、社会关系复杂的胡兰畦,让潘汉年心生忧虑。他粗暴地掐断了胡兰畦的万千情丝:“陈毅结婚了,如今儿女成群了,你还找人家干啥?”
  十二年的苦苦等待,等来这样一句伤心绝情的话,胡兰畦只觉得心里有一样东西碎了,痛得泪都流不出来。她知道陈毅另娶,并不是不爱她,只是有太多无奈,他们这一代革命者,只要感情与革命冲突,毫不犹豫被牺牲掉的,都是感情。
  陈毅得知潘汉年接待胡兰畦后,连忙约见了她。她轻轻缓缓地说,他细细慢慢地听。胡兰畦谈了自己的情况,也谈到她还没有恢复党籍,但绝口不提感情。想起当初以为他阵亡时的痛彻心扉,现在看到他活着,就已经是老天对她莫大的恩赐。那天,她收下了陈毅亲笔为她写的介绍信,推荐她到北京工学院工作。后来,胡兰畦担任北京工业学院图书馆副馆长、总务处处长。她关上了心扉。她爱他,却再与他无关了。
  后来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她的复杂历史,让她一次次成为运动中的“急先锋”和“牺牲品”,精神和肉体饱受摧残。但她柔弱身体里蕴含的强大内心,却是没有人可以摧毁的。那些苦难的日子里,她学会了烧窑,学会了农活,还自学针灸医术,替缺医少药的农民治病。她那风霜雨雪后依然清澈的眼眸和恬淡的笑容,总如三月春风般,柔软了众人的心。
  1978年,胡兰畦获得平反,她主动要求回成都老家养老。但她仍不忘为一些同志的冤假错案奔走,为一些含冤而死的人呼吁,甚至不顾自己年老多病,先后办起了老年大学、老年康乐园,让无依无靠的老人有个安身之所。千帆过尽,她仍把生命过得兴味盎然。而她爱的那个人,在文革中遭受致命摧残,已于1972年含冤病逝。但是,只要她还活着,爱就不会凋谢。
  1994年12月13日,93岁的她在故乡成都悄然溘逝。窗外黄桷兰的枝桠间,隐隐的春天轻声叹息,薄凉、疼痛,又唯美。这个日子用现今流行的谐音念来,是“一爱一生”,冥冥中,这也是一种生命的暗喻吧。
  (编辑 张秀格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爱情公寓,因爱而生  电视剧《爱情公寓》热播之前,胡传虎和爱人已经在常州开了两家青年旅社。  在他们的旅馆里,胡传虎从不把来往的旅人当做陌生人,让那些短暂寄宿的驴友感受到回家般的温暖。不过,这种三两天就换一茬客人,如浮萍般的关系,总让他觉得缺少点什么。  缺什么呢?胡传虎想到了自己的爱情。那时,他大学毕业到常州找工作,要租房子。巧的很,他和现在的爱人相中了同一套房子,房东就撮合他们同租。十多年前,
期刊
在我的书架上,有本杂志与我相伴十余年。忙碌时小歇片刻,我会抽出它,翻看几页,其中的四个版块,“慧眼·天下”,让我纵览古往今来的智者风范;“慧拼·美丽”,让我领略黄金时代的奋斗轨迹;“慧爱·幸福”,让我感受寻常人家的浓厚情缘;“慧心·优活”,让我领悟了喧嚣尘世里化烦解忧的心经。它,就是创刊30年的综合文化生活类杂志《莫愁·智慧女性》。  说起与《莫愁》的相伴,那些温暖心田的点滴画面,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期刊
亨利·哈里·阿诺德是美国十大五星上将之一,他为组建美国独立空军立下了赫赫功勋,被称作“美国现代空军之父”。  二战的一天,阿诺德把一群军官叫进办公室,其中有几位还是高级将官,然后痛斥他们把一场空袭行动搞砸了。当时正值中午12点,办公室墙上的一只闹钟不合时宜地响了,发出尖锐刺耳的报时声,打断了阿诺德的训话。阿诺德怒不可遏,大声吼道:“该死的闹钟,难道就没人能让它静下来吗?!”  军官们个个愣站在原处
期刊
早年寂寂无名的吴镇宇很少将这段经历视为煎熬,他说,人生就像等巴士,有钱人可以乘坐私家车抵达目的地,个性凶悍的人可以插队。而像自己这样的人,只能老老实实排队。有时等很久车都不来,有时等到的不是自己那班车,有时候人太多又挤不上去。但都没关系,只要肯等,总能坐上自己的那班车。  我是很容易紧张的那种人,至今还无法完全抚平内心的喧嚣  吴镇宇不够圆滑,在演艺行业沉浮多年,他依旧学不会迎来送往、随机应变。正
期刊
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不怕枯燥,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专心做。  许多有名的演员都是从跑龙套开始的。跑龙套并不可怕,但是一辈子都在跑龙套、演小角色,这种滋味就不那么好受了。可日本演员福本清三不这么认为,从15岁出道至今,他一直在日本武士电影中出演被杀死的小反派,至今已被“杀死”超5万次。  1959年,福本清三15岁,由亲属牵线到东映京都摄影公司,成为所谓“大部屋演员”,从此开启了演艺生涯
期刊
自从孩子上了大学后,我们生活规律又安定。每逢节假日,老公都要拉着我外出旅行。  刚开始,我很不情愿。平时工作较忙,有了假期便想好好在家放松,没有时间限制,也没有一日三餐的约束,过一过随性的日子。  老公却不这么想,他说我们为了事业、孩子奔波忙碌了这么多年,再不好好享受人生,等年龄大了,想玩身体也会感到吃力。  为此他制订了一个旅游计划,在退休之前,把国内的名山游览一遍。退休后可以在国内不同的城市住
期刊
“邀你来当我的精神舞伴”是一种机智的颂扬,比“你真是一个任劳任怨、善良体谅的女人”高明多了。  又爱又恨有癖男  古云:人无癖不可交。而当年恋爱时,正是男人这些所谓的小癖好打动了女人的心,只是,进入婚姻后,他依然全身心扑在印石、书画、茶器上,全身心扑在交谊舞的练习上,走路都在揣摩填词作曲,洗脸都对着镜子滑动舞步。有此精神享受派的老公,大到换房换车、养老抚小,小到洗衣做饭、人情往来,好像全成了妻子的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末,他和她经人介绍相识。两人比较投缘,同年11月,登记结婚了。婚后的日子是清贫的,两人守着四间破草房,刮风下雨时,屋里的雨一点也不比外面小。但两个人的心相依相偎,一点也没觉得生活有多苦。随着两个儿子的出生,他们的生活甜蜜美满、其乐融融。  可贫困安稳的生活还没过多久,一场不幸悄然光临了这个家庭。1981年,他突然觉得右脚疼痛难忍,以为是走路扎进了一根刺,他喊她帮忙挑刺。挑着挑着,她发
期刊
微雨的早晨,走进南京(雨花)国际软件外包产业园,一幢幢可爱的小楼之外,茂盛的植物仿佛要撑破窗子,让生的喜悦蔓延进来。踏入办公楼,远远的,电梯里有人就按住按钮,微笑着等我过去。  被包容接纳、舒适轻易地融入——是这儿给我的强烈感觉。待见到麦瑞克集团总裁黄剑虹,才顿悟:作为公司创始人,她塑造的,也渗透进她的气质。无论她个人或集团的成长,都仿若深沉河流,静默有力地流淌,润泽两岸。  没什么能阻挡生长的欲
期刊
安全感谁也不能一直给你,只有自己是自己最坚强的后盾。  2014年6月28日,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在微博上宣布,其与徐珊珊(又名徐粲金、夕又米)已于一年前离婚。声明发出后,舆论一片哗然。  徐珊珊随即在微博上发表了《我不是高晓松娇妻,我是夕又米》的声明:“离婚,不是枯萎,而是盛放。”  这对年龄相差19岁、曾令无数人羡慕的恩愛夫妻,为什么悄然离异了呢?离婚后的一年,又有着怎样的隐情?  突然离婚,童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