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然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
一、对有效语文课堂的认识
1.课堂定位要准。如何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就要认识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教学,形式上来说主要就是“听、说、读、写”,为什么不同教师会教出不同效果呢?除了组织形式上的不同,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学要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有效语文课堂设计,除了要关注知识技能目标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个可行的目标。这可以从“名师”经验中总结,但无法从“优秀教案”中抄袭,是结合自身教学特色和学生接受情况而确定的。
2.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在表面上看可能会损失教师一定的“讲课时间”,学生做得也不太理想,但要知道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看到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山东省荏平县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要看到他们学生的主动性,而他们学生的主动性也不是天生就有的,是有一个过程,给学生养成时间的。
3.不要以“集体备课”代替个人创造。“集体备课”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可以让老师在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可以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教师统一教案教法,不是适合于每一个课堂的。教师面对的是有自主能力的个体,面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同一个教师教同一个内容都会有不同的方式。教学,是不能太公式化的,需要灵活优化。不考虑教师的个体特点而大谈素质教育改革,又怎能指导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二、语文教学方式的最优化、多样化
语文教学方式是指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手段、技术、途径。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是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的有力保障。对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要求语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结合语文教师自身的特长和风格,灵活运用各教学方式,实现各种方式的优化组合,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1.选择语文教学方法的总体把握原则。不同的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语文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首先要把握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要选择和运用与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的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教学方法。例如:传授新的文知识时,要充分发挥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的效用。其次,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還要把握好不同语文教学内容的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例如:议论文多采用讲授法,而重在过程探索性的知识内容则采用多媒体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1)选择语文教学法的最佳效果原则。最佳效果,是指语文教师选用的教学法必须在一节课内取得最好的效果,达到方法和效果的统一。有的教学方法虽好,但有的语文教师选用未必能取得最佳效果。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发挥自身优势,把握好自身对各种教学法驾驭的能力,选用那些能取得最佳效果的语文教学法。例如:善言者可选用讲授法为主进行教学,善书善绘者可利用板书纲要、图表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2.选择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原则。各种语文教学法都是在一定的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都是为一定的语文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服务的,因而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局限性。例如:语文教学中的讲授法能在短时间内传递信息,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但片面使用这种方法,就会妨碍学生直观记忆能力的发展,不能充分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每种方法都有长处和短处,因此,语文教师在运用语文教学法时不能单一化,必须在正确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从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需要出发,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组合,以长克短,灵活地设计语文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创造性,以取得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有效课堂建设的反思
1.课堂提问要大小适宜、多少适量、难易适中,最好能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只有让他们在能完成的情况下做任务,这个任务才对学生的学习有意义。
2.教师是课堂节奏的调控者,尤其是在让学生积极参与时,课堂上可能会产生一些设计时没有想到的切入点,或是出现影响到教学“主题”的“事件”,这时老师要能灵活把握,及时调整教学过程的偏差,恰当取舍。
3.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先进行“泛读”“联想”“要点整理”,还可以为学生预先设计一些他们在预习时可以解决的“问题”,课下布置,课前提问,提高学生预习效果。
四、语文学习评价的激励
语文学习评价具有激励性,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发展积极进取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语文的动机并形成成就感,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催化剂。
语文学习评价的激励性,是指应该坚持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强调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服务,从而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师生发展的手段。
语文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恰当使用鼓励性语言,进行适当的表扬。表扬和奖励的质量较之频率更为重要。对激励的成功运用取决于时间和方式的恰当与否,过分、过于夸张的奖励会降低内在动机;教师表扬的频率与学生的学习收获并非总成正比,某些时候关系不大以至于表扬会变得无足轻重;不同学生其内在动机系统存在个别差异,因此对不同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
总而言之,要把语文教师的意图转化为学生的自觉的行动。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师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向导。作为语文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语文课上是否能够精力集中、思路活躍、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要看语文教师能否把语文教学意图转变成学生的行动。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精心思考:思考是否吃透语文教材?思考学生的知识基础?思考学习这部分语文教材时还可能存在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突破?然后再精心设计:怎样开头?怎样指导学生读书自学?怎样启发?怎样设计检测题?最后还要精心组织:组织语文课前预习,组织语文课中听讲、问答、思考、讨论、练习,组织语文课后巩固、补差、实践活动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通过师生互动,才能真正体现“两主”和谐及语文教学的启发性,建构起有活力的有效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学而快乐着。
一、对有效语文课堂的认识
1.课堂定位要准。如何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就要认识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教学,形式上来说主要就是“听、说、读、写”,为什么不同教师会教出不同效果呢?除了组织形式上的不同,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学要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有效语文课堂设计,除了要关注知识技能目标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个可行的目标。这可以从“名师”经验中总结,但无法从“优秀教案”中抄袭,是结合自身教学特色和学生接受情况而确定的。
2.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在表面上看可能会损失教师一定的“讲课时间”,学生做得也不太理想,但要知道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看到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山东省荏平县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要看到他们学生的主动性,而他们学生的主动性也不是天生就有的,是有一个过程,给学生养成时间的。
3.不要以“集体备课”代替个人创造。“集体备课”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可以让老师在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可以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教师统一教案教法,不是适合于每一个课堂的。教师面对的是有自主能力的个体,面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同一个教师教同一个内容都会有不同的方式。教学,是不能太公式化的,需要灵活优化。不考虑教师的个体特点而大谈素质教育改革,又怎能指导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二、语文教学方式的最优化、多样化
语文教学方式是指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手段、技术、途径。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是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的有力保障。对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要求语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和能力发展水平,结合语文教师自身的特长和风格,灵活运用各教学方式,实现各种方式的优化组合,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1.选择语文教学方法的总体把握原则。不同的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语文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首先要把握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要选择和运用与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的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教学方法。例如:传授新的文知识时,要充分发挥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的效用。其次,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還要把握好不同语文教学内容的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例如:议论文多采用讲授法,而重在过程探索性的知识内容则采用多媒体演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1)选择语文教学法的最佳效果原则。最佳效果,是指语文教师选用的教学法必须在一节课内取得最好的效果,达到方法和效果的统一。有的教学方法虽好,但有的语文教师选用未必能取得最佳效果。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发挥自身优势,把握好自身对各种教学法驾驭的能力,选用那些能取得最佳效果的语文教学法。例如:善言者可选用讲授法为主进行教学,善书善绘者可利用板书纲要、图表来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2.选择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原则。各种语文教学法都是在一定的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都是为一定的语文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服务的,因而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局限性。例如:语文教学中的讲授法能在短时间内传递信息,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但片面使用这种方法,就会妨碍学生直观记忆能力的发展,不能充分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每种方法都有长处和短处,因此,语文教师在运用语文教学法时不能单一化,必须在正确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从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需要出发,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组合,以长克短,灵活地设计语文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创造性,以取得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有效课堂建设的反思
1.课堂提问要大小适宜、多少适量、难易适中,最好能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只有让他们在能完成的情况下做任务,这个任务才对学生的学习有意义。
2.教师是课堂节奏的调控者,尤其是在让学生积极参与时,课堂上可能会产生一些设计时没有想到的切入点,或是出现影响到教学“主题”的“事件”,这时老师要能灵活把握,及时调整教学过程的偏差,恰当取舍。
3.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先进行“泛读”“联想”“要点整理”,还可以为学生预先设计一些他们在预习时可以解决的“问题”,课下布置,课前提问,提高学生预习效果。
四、语文学习评价的激励
语文学习评价具有激励性,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发展积极进取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语文的动机并形成成就感,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催化剂。
语文学习评价的激励性,是指应该坚持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强调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服务,从而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师生发展的手段。
语文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恰当使用鼓励性语言,进行适当的表扬。表扬和奖励的质量较之频率更为重要。对激励的成功运用取决于时间和方式的恰当与否,过分、过于夸张的奖励会降低内在动机;教师表扬的频率与学生的学习收获并非总成正比,某些时候关系不大以至于表扬会变得无足轻重;不同学生其内在动机系统存在个别差异,因此对不同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
总而言之,要把语文教师的意图转化为学生的自觉的行动。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师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向导。作为语文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语文课上是否能够精力集中、思路活躍、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要看语文教师能否把语文教学意图转变成学生的行动。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精心思考:思考是否吃透语文教材?思考学生的知识基础?思考学习这部分语文教材时还可能存在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突破?然后再精心设计:怎样开头?怎样指导学生读书自学?怎样启发?怎样设计检测题?最后还要精心组织:组织语文课前预习,组织语文课中听讲、问答、思考、讨论、练习,组织语文课后巩固、补差、实践活动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通过师生互动,才能真正体现“两主”和谐及语文教学的启发性,建构起有活力的有效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学而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