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制种基地的选择、父母本的播种安排、培育壮秧、栽植等方面总结了两系优质杂交中籼广两优4号高产制种技术,以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广两优4号;高产;制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1-0052-02
广两优4号是安徽省广德县农科所用自选优质两系光温敏核不育系广选S为母本,与自选多亲本聚合杂交选育的籼粳交广亲和恢复系广恢499为父本配制的两系杂交中籼组合,2008年4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皖稻2008010)。广两优4号的制种,应选择母本能保持不育性的安全生态区域与季节安排花期,长江中下游地区花期安排在8月15—25日,父母本按一定的行比相间种植,通过安排播种时差、调整花期,使父母本花期相遇,并通过大田管理以及相关技术,生产和提高杂交种子产量。
1 制种基地的选择
1.1 育性安全系数(C)
育苗安全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C=1-ny/Ny (1)
式(1)中,C的取值范围为0~1;ny表示育性敏感期内出现有导致制种所用广选S不育系育性波动的日平均年份数之和;Ny表示所收集气温资料年份总数。
广两优4号的育种,应选择育性安全系数0.95~1.00的育性安全期,育性安全期要求≥20 d,通过对制种基地自有气象观测以来的平均温度资料进行收集,同时对该基地在制种预期育性敏感期内的日长进行分析。
1.2 母本花期对气候要求
要求从母本始穗到授粉结束期7 d以上时段降雨概率小的天气,日最高温度≤35 ℃,日最低温度≥23.7 ℃,相对湿度75%~90%。
1.3 制种田块要求
广两优4号制种基地稻田集中连片,土壤养分水平中上,排灌条件良好方便,不宜在冷浸田、山荫田或水稻种植区进行种植,无水稻检疫对象,为了避免影响制种的纯度,前作遗留在土壤中的谷粒要经过处理。
1.4 制种隔离
方法:采用空间隔离为主、人工隔离为辅,隔离区内种植的非父本水稻与制种母本广选S的始穗期相差20 d以上,或在隔离区内种植制种父本广恢499,否则应进行人工隔离。
2 父母本的播种安排
2.1 父母本的播始历期
母本广选S的播始历期80 d左右,主茎叶片数14片以上,父本广恢499播始历期98 d左右,主茎叶片数16片[1-3]。
2.2 父母本的播差期
第一期父本与母本播种期相距的天数为20 d。第一期父本播种后7 d播种第二期父本,或母本播种时第一期父本5叶1心,第一期父本2叶1心播种第二期父本。
2.3 播种期
在安徽省长江流域、江淮之间进行广两优4号的制种,为了保证花期在8月18日左右,父本一、二期的播种期分别安排在5月8日、15日,母本播種期安排在5月28日左右,确保花期在8月18日左右[4]。
3 培育壮秧
育秧前秧田施有机肥15.0~22.5 t/hm2、复合肥450 kg/hm2、尿素150 kg/hm2、钾肥75 kg/hm2;播种前用浸丰、咪酰胺浸种,预防恶苗病等苗期病虫害;采取湿润育秧;秧田与大田比例是母本1∶(22~25),父本1∶(35~40),制种田种子量,父本为 18.0~22.5 kg/hm2,母本为30.0~37.5 kg/hm2,播后踏谷,不露籽。在秧苗一叶一心期施尿素60~75 kg/hm2作为断奶肥,栽前5~7 d根据苗情,施尿素60~75 kg/hm2作为送嫁肥[5]。
4 栽植
父本秧龄不超过32~35 d,母本秧龄18~22 d,移栽时母本带2个蘖以上;父本带2~3个蘖。栽插规格:父母本行比2∶14,厢宽2.07 m,母本行距13.3 cm,株距13.3 cm;父、母本行间距16.7 cm,父本行距26.7 cm,父本株距 16.7 cm。一期父本∶二期父本=1∶1的顺序间栽。父本一、二期穴栽苗2株,母本穴栽苗2株,适当密植,增加基本苗。制种田父、母本栽插行数之比为父本:母本为2∶14。
穗粒结构:母本为27.5万~42.0万穴/hm2,有效穗数为255万~300万穗/hm2(穴有效穗数为9~12穗),穗总粒数90~110粒,结实率45%~55%,千粒重27 g。父本栽植密度为4.80万~5.25万穴/hm2,有效穗数超过52.5万穗/hm2(穴有效穗数超过 9 穗以上),穗总粒数约为180粒,结实率92%,千粒重28.5 g。
5 花期预测及调控
5.1 花期预测
综合分析制种田父、母本的叶龄、出叶速度、幼穗分化进度,预测父本与母本的始穗时期。在抽穗前30 d左右父母本皆进入幼穗分化,此段时间要不间断地剥苞预测亲本抽穗花期,预测的关键时期是3~6期,以幼穗剥查法为主。每隔3 d在代表性田块分别取父母本植株主茎进行幼穗的剥查工作,对幼穗的发育进程进行比较,以进行花期相遇是否的预测[6-7]。
5.2 花期调控
花期调控就是通过肥水管理、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使2期父本总花期要包住母本花期,最终做到母本“头花不空、尾花不丢、盛花相逢”。
5.3 调控方法
父本对水分敏感,可采取水促旱控的方式,可以调节2~3 d;在幼穗发育的前3期对发育偏快的亲本偏施氮肥(田间需保持3 d湿润无水层),可以调节花期2~3 d;对发育慢的亲本叶面喷3‰的磷酸二氢钾1~2次,能调节2~3 d,并可重复应用;对发育快的亲本,在7期初割叶,可延缓发育进度6~7 d;若母本发育慢,在抽穗前5~7 d,喷九二○混合液(九二○ 0.2~0.5 g、米醋150.0~200.0 g、磷酸二氢钾200.0~250.0 g)2~3次,能使母本花期提早2~3 d。 6 大田管理
6.1 施肥管理
在保证父本早发、中控、稳长、不早衰,母本重促、快长、稳健攻穗增粒的前提下,施肥量控制在总氮量为150 kg/hm2左右,氮磷钾肥的比例控制在2∶1∶1。科学施肥,主要施基肥,配合施用氮磷钾肥,在水稻生长的中后期,尽量不追或者少追氮肥,以促使母本抽穗整齐度的提高,有效地缩短花期。
6.2 水浆管理
水分管理上,要保持干湿交替状态。在母本的苗蘖达到预期有效穗数的80%时,要及时进行烤田,保证苗到不等时。7月20日前后,若苗的数量不足,也要进行排水烤田,保证时到不等苗,以避免发生高位分蘖现象,对制种的纯度产生影响。水稻生长的孕穗期,应保持较浅的水层,抽穗开花期要保证深水,水层深度一般在5~10 cm。授粉结束至蜡熟期,要保证田间处于湿润状态,在收获前5~7 d晒田。幼穗分化期,为了对温度进行调节,可保证深水层。广选S育性转换敏感期遇日平均气温≤22.5 ℃时,为了保护其生长点,应灌深水保苗,一般控制在20 cm即可。育性敏感期灌溉水不可直接用水库水,应选择塘沟水。
7 确保种子纯度和质量
灌浆结束,为了有效防止穗芽,确保种子的质量,可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25~300 g/hm2。对于因各种原因造成不育系育性出现波动而产生的自交结实,应在不育系育性发生波动后12 d左右及时收割,以使种子质量风险降低。为了提高制种的产量,可在母本抽穗数量达到10%时第1次喷施赤霉素75~90 g/hm2,在次日或抽穗数量达到30%~40%时,喷施赤霉素150~180 g/hm2,在盛花期母本上喷赤霉素15~30 g/hm2。为了有效促进父本穗位高度的提高,为授粉提供有利条件,父本在全田进行第2次赤霉素的喷施时控制用量为45~60 g/hm2。若选择赤霉素粉剂,应先用酒精充分溶解;根据调整花期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喷施方式;一般均对水450 kg/hm2,若喷施后遇降雨,要适当地进行减量补喷工作。
为了防止出现机械混杂,应保证操作过程中所有的器具均要清洗干净;脱粒过程中,一定要首先清理脱粒机;脱粒晒种过程中,要防止清扫不彻底、隔离不好等而产生的混杂。为防止出现生物学混杂,在秧田期到赶粉期间,均要做好田间的去杂保纯工作,将变异株和其他杂株去除,以避免出现混杂。种子收获后,要加强种子纯度的检测。为了提高授粉率,应做好人工辅助授粉工作,一般在父、母本始穗后至终花前,于每天的9:40—11:30进行赶粉。操作过程中,用竹竿、绳子或塑料管赶粉,坚持动父不动母的原则,要防止父本稻穗折断。每天赶粉次数控制在3~4次,每次间隔约为30 min,连续8~10 d授粉。阴雨天开花时间推迟,阴雨天的第2天开花较早,要密切关注父母本的开花动态,以防错过赶粉的有利时机。
8 病虫草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原则。建立水稻病虫害科学测报体系,利用基层农业组织成立集中防治队伍,提高防治效果。通过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化学农药,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创造适宜自然天敵繁殖的环境等措施,保护天敌;利用及释放天敌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也可采用频振式杀虫灯等机械物理装置诱杀、捕杀害虫。
9 收割
收获一般在盛花后30 d开始收获,及时抢晴收割,并及时晒干、扬净,以保证种子纯度和发芽率。在晾晒种子的过程中,如遇到阴雨天气,不可大堆堆放,应在室内摊晾,避免大堆发热烧坏种子[8]。
10 参考文献
[1] 潘旺林.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途径探讨[J].杂交水稻,1993(4):11.
[2] 陆贤军,李青茂,高方远,等.杂交中籼稻中优177高产制种技术[J].杂交水稻,2008(5):28.
[3] 任子文,陈亚平.杂交水稻汕优63制种技术经验[J].河南农业科学,1990(5):9-10.
[4] 马铮,崔满星.豫南稻区两系法杂交水稻繁制种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9(10):9-10.
[5] 徐仁水,雷莹,吴光耀,等.杂交水稻制种母本直播技术与实用操作规程[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0):40-42.
[6] 苏荣理.杂交水稻制种花期预测及调节技术的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3):100-101.
[7] 邹彬,叶志伟.杂交水稻制种主要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101.
[8] 孙加焱,邵美红,严百元,等.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23):56.
关键词 广两优4号;高产;制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1-0052-02
广两优4号是安徽省广德县农科所用自选优质两系光温敏核不育系广选S为母本,与自选多亲本聚合杂交选育的籼粳交广亲和恢复系广恢499为父本配制的两系杂交中籼组合,2008年4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皖稻2008010)。广两优4号的制种,应选择母本能保持不育性的安全生态区域与季节安排花期,长江中下游地区花期安排在8月15—25日,父母本按一定的行比相间种植,通过安排播种时差、调整花期,使父母本花期相遇,并通过大田管理以及相关技术,生产和提高杂交种子产量。
1 制种基地的选择
1.1 育性安全系数(C)
育苗安全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C=1-ny/Ny (1)
式(1)中,C的取值范围为0~1;ny表示育性敏感期内出现有导致制种所用广选S不育系育性波动的日平均年份数之和;Ny表示所收集气温资料年份总数。
广两优4号的育种,应选择育性安全系数0.95~1.00的育性安全期,育性安全期要求≥20 d,通过对制种基地自有气象观测以来的平均温度资料进行收集,同时对该基地在制种预期育性敏感期内的日长进行分析。
1.2 母本花期对气候要求
要求从母本始穗到授粉结束期7 d以上时段降雨概率小的天气,日最高温度≤35 ℃,日最低温度≥23.7 ℃,相对湿度75%~90%。
1.3 制种田块要求
广两优4号制种基地稻田集中连片,土壤养分水平中上,排灌条件良好方便,不宜在冷浸田、山荫田或水稻种植区进行种植,无水稻检疫对象,为了避免影响制种的纯度,前作遗留在土壤中的谷粒要经过处理。
1.4 制种隔离
方法:采用空间隔离为主、人工隔离为辅,隔离区内种植的非父本水稻与制种母本广选S的始穗期相差20 d以上,或在隔离区内种植制种父本广恢499,否则应进行人工隔离。
2 父母本的播种安排
2.1 父母本的播始历期
母本广选S的播始历期80 d左右,主茎叶片数14片以上,父本广恢499播始历期98 d左右,主茎叶片数16片[1-3]。
2.2 父母本的播差期
第一期父本与母本播种期相距的天数为20 d。第一期父本播种后7 d播种第二期父本,或母本播种时第一期父本5叶1心,第一期父本2叶1心播种第二期父本。
2.3 播种期
在安徽省长江流域、江淮之间进行广两优4号的制种,为了保证花期在8月18日左右,父本一、二期的播种期分别安排在5月8日、15日,母本播種期安排在5月28日左右,确保花期在8月18日左右[4]。
3 培育壮秧
育秧前秧田施有机肥15.0~22.5 t/hm2、复合肥450 kg/hm2、尿素150 kg/hm2、钾肥75 kg/hm2;播种前用浸丰、咪酰胺浸种,预防恶苗病等苗期病虫害;采取湿润育秧;秧田与大田比例是母本1∶(22~25),父本1∶(35~40),制种田种子量,父本为 18.0~22.5 kg/hm2,母本为30.0~37.5 kg/hm2,播后踏谷,不露籽。在秧苗一叶一心期施尿素60~75 kg/hm2作为断奶肥,栽前5~7 d根据苗情,施尿素60~75 kg/hm2作为送嫁肥[5]。
4 栽植
父本秧龄不超过32~35 d,母本秧龄18~22 d,移栽时母本带2个蘖以上;父本带2~3个蘖。栽插规格:父母本行比2∶14,厢宽2.07 m,母本行距13.3 cm,株距13.3 cm;父、母本行间距16.7 cm,父本行距26.7 cm,父本株距 16.7 cm。一期父本∶二期父本=1∶1的顺序间栽。父本一、二期穴栽苗2株,母本穴栽苗2株,适当密植,增加基本苗。制种田父、母本栽插行数之比为父本:母本为2∶14。
穗粒结构:母本为27.5万~42.0万穴/hm2,有效穗数为255万~300万穗/hm2(穴有效穗数为9~12穗),穗总粒数90~110粒,结实率45%~55%,千粒重27 g。父本栽植密度为4.80万~5.25万穴/hm2,有效穗数超过52.5万穗/hm2(穴有效穗数超过 9 穗以上),穗总粒数约为180粒,结实率92%,千粒重28.5 g。
5 花期预测及调控
5.1 花期预测
综合分析制种田父、母本的叶龄、出叶速度、幼穗分化进度,预测父本与母本的始穗时期。在抽穗前30 d左右父母本皆进入幼穗分化,此段时间要不间断地剥苞预测亲本抽穗花期,预测的关键时期是3~6期,以幼穗剥查法为主。每隔3 d在代表性田块分别取父母本植株主茎进行幼穗的剥查工作,对幼穗的发育进程进行比较,以进行花期相遇是否的预测[6-7]。
5.2 花期调控
花期调控就是通过肥水管理、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使2期父本总花期要包住母本花期,最终做到母本“头花不空、尾花不丢、盛花相逢”。
5.3 调控方法
父本对水分敏感,可采取水促旱控的方式,可以调节2~3 d;在幼穗发育的前3期对发育偏快的亲本偏施氮肥(田间需保持3 d湿润无水层),可以调节花期2~3 d;对发育慢的亲本叶面喷3‰的磷酸二氢钾1~2次,能调节2~3 d,并可重复应用;对发育快的亲本,在7期初割叶,可延缓发育进度6~7 d;若母本发育慢,在抽穗前5~7 d,喷九二○混合液(九二○ 0.2~0.5 g、米醋150.0~200.0 g、磷酸二氢钾200.0~250.0 g)2~3次,能使母本花期提早2~3 d。 6 大田管理
6.1 施肥管理
在保证父本早发、中控、稳长、不早衰,母本重促、快长、稳健攻穗增粒的前提下,施肥量控制在总氮量为150 kg/hm2左右,氮磷钾肥的比例控制在2∶1∶1。科学施肥,主要施基肥,配合施用氮磷钾肥,在水稻生长的中后期,尽量不追或者少追氮肥,以促使母本抽穗整齐度的提高,有效地缩短花期。
6.2 水浆管理
水分管理上,要保持干湿交替状态。在母本的苗蘖达到预期有效穗数的80%时,要及时进行烤田,保证苗到不等时。7月20日前后,若苗的数量不足,也要进行排水烤田,保证时到不等苗,以避免发生高位分蘖现象,对制种的纯度产生影响。水稻生长的孕穗期,应保持较浅的水层,抽穗开花期要保证深水,水层深度一般在5~10 cm。授粉结束至蜡熟期,要保证田间处于湿润状态,在收获前5~7 d晒田。幼穗分化期,为了对温度进行调节,可保证深水层。广选S育性转换敏感期遇日平均气温≤22.5 ℃时,为了保护其生长点,应灌深水保苗,一般控制在20 cm即可。育性敏感期灌溉水不可直接用水库水,应选择塘沟水。
7 确保种子纯度和质量
灌浆结束,为了有效防止穗芽,确保种子的质量,可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25~300 g/hm2。对于因各种原因造成不育系育性出现波动而产生的自交结实,应在不育系育性发生波动后12 d左右及时收割,以使种子质量风险降低。为了提高制种的产量,可在母本抽穗数量达到10%时第1次喷施赤霉素75~90 g/hm2,在次日或抽穗数量达到30%~40%时,喷施赤霉素150~180 g/hm2,在盛花期母本上喷赤霉素15~30 g/hm2。为了有效促进父本穗位高度的提高,为授粉提供有利条件,父本在全田进行第2次赤霉素的喷施时控制用量为45~60 g/hm2。若选择赤霉素粉剂,应先用酒精充分溶解;根据调整花期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喷施方式;一般均对水450 kg/hm2,若喷施后遇降雨,要适当地进行减量补喷工作。
为了防止出现机械混杂,应保证操作过程中所有的器具均要清洗干净;脱粒过程中,一定要首先清理脱粒机;脱粒晒种过程中,要防止清扫不彻底、隔离不好等而产生的混杂。为防止出现生物学混杂,在秧田期到赶粉期间,均要做好田间的去杂保纯工作,将变异株和其他杂株去除,以避免出现混杂。种子收获后,要加强种子纯度的检测。为了提高授粉率,应做好人工辅助授粉工作,一般在父、母本始穗后至终花前,于每天的9:40—11:30进行赶粉。操作过程中,用竹竿、绳子或塑料管赶粉,坚持动父不动母的原则,要防止父本稻穗折断。每天赶粉次数控制在3~4次,每次间隔约为30 min,连续8~10 d授粉。阴雨天开花时间推迟,阴雨天的第2天开花较早,要密切关注父母本的开花动态,以防错过赶粉的有利时机。
8 病虫草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原则。建立水稻病虫害科学测报体系,利用基层农业组织成立集中防治队伍,提高防治效果。通过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化学农药,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创造适宜自然天敵繁殖的环境等措施,保护天敌;利用及释放天敌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也可采用频振式杀虫灯等机械物理装置诱杀、捕杀害虫。
9 收割
收获一般在盛花后30 d开始收获,及时抢晴收割,并及时晒干、扬净,以保证种子纯度和发芽率。在晾晒种子的过程中,如遇到阴雨天气,不可大堆堆放,应在室内摊晾,避免大堆发热烧坏种子[8]。
10 参考文献
[1] 潘旺林.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途径探讨[J].杂交水稻,1993(4):11.
[2] 陆贤军,李青茂,高方远,等.杂交中籼稻中优177高产制种技术[J].杂交水稻,2008(5):28.
[3] 任子文,陈亚平.杂交水稻汕优63制种技术经验[J].河南农业科学,1990(5):9-10.
[4] 马铮,崔满星.豫南稻区两系法杂交水稻繁制种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9(10):9-10.
[5] 徐仁水,雷莹,吴光耀,等.杂交水稻制种母本直播技术与实用操作规程[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0):40-42.
[6] 苏荣理.杂交水稻制种花期预测及调节技术的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3):100-101.
[7] 邹彬,叶志伟.杂交水稻制种主要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101.
[8] 孙加焱,邵美红,严百元,等.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