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合作,有效改善学习能力的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如何分组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因为一种有效的分组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合作,同时也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加的行之有效。
【关键词】合作 有效 能力差异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08-01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作为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是由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上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其成果,以达到每个同学都参与课堂活动,都有机会开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但真正行之有效的小组合作方式却并不仅仅是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就可以的,要使小组学习能够更大程度的发挥它的作用,依然需要很多的尝试。即是小组合作,必然需要进行分组,那么如何分组才能使小组学习行之有效就需要从很多的方面进行思考。
一、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为分组方式
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那么分组的时候,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的不同,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组。
(一)学生阶梯性分组,以创设性成果展示
当学习内容不是简单的机械操练,而需要有创设性的思考和成果展示,那么可以考虑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每个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不同的思考和想法,也能在成果展示中找对自己的位置并得到一定的提高。
案例1 Little red riding hood
这是一段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在故事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学生熟悉的又比较生动的故事,最后的呈现方式较多使用短剧来呈现,那么根据不同的角色和角色的难易度,在安排小组合作的时候,就可以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
Little red riding hood和wolf的语言较多,句型相对较难,那么能力较高的学生就可以承担这部分角色表演,father和grandma的语言较少,句型相对简单,这部分就可以让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承担。而且在短剧排练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互补,有所提高。
在本课时的表演中,让老师惊喜的发现,一部分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通过和同学的合作可以把短剧表演的惟妙惟肖,虽然台词不多,但也对通过努力进行背诵,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同层次学生分组,自选成果展示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比较活跃思维的短剧表演等创设性的活动,也会有一部分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来选择的分层活动,这时候,将能力的差异较小的学生组合,可以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案例 2
在2B mother’s day的教学中,需要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张贺卡的制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学生以能力的差异进行阶梯性的组合可能呈现的结果比较雷同,那么不如尝试将能力的差异较小的学生组合成小组,或许会有让人惊喜的发现。
小组1
学生在贺卡上写上的祝福语是 Mum, I love you ! I love you forever! Best wishes for you! Thank you, Mum! Happy Mother’s Day! 该小组成员在贺卡的装饰上和字体的书写上也下足了功夫。
小组 2
学生在贺卡上写的祝福语就是书本上呈现的 Mum, I love you ! Happy Mother’s Day!相对的装饰也花了心思,但呈现的效果较为普通。
二、 以学生拿到的同一主题为分组方式
除了学生能力之间的差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情况,基于教学内容的特点也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组。
(一)以角色分组
在很多教学内容中,同一主题下,有很多不同的分类,那么针对不同内容的描述和介绍,就需要分类合作进行。
案例 3 Animals
在这个课时中,学生学习了各种不同的动物,在输出环节,需要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描述不同动物的特性,那么在分组方式的考虑上就选用了同类动物一组。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桌上他、都放了一个信封,信封内提前摆放了一个动物的图片,在学习内容结束之后,同学们打开信封,拿到相同动物的为一个组进行动物的描述和介绍。这样的分组方式可以避免活动的凌乱。
(二)以喜好分组
每个人都会对不同的事物有所偏好,而人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更有热情并且能够更好的接受,所以在分组的过程中也可以选择以同学们的喜好来分组。
案例 4 Places
在学习地点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there be 和we can , we can’t对一个地点进行描述,给出 classroom, supermarket ,library, cinema ,park,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地点,把选择同一地点的学生分为一组,既然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地点,那么他对于这一个地点通常会有比较多的兴趣,也可以用更好的语言表达。
(三)以难易程度分组
当进行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有一定的分层,学习能力较强并且对自己与信心的同学可以选择难度为四颗星的作业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其他学生可以根据依次递减的方式来组合。
案例 5 At the zoo
在这个课时中,给出的是一张动物园的地图,那么在反馈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设计参观线路,同样的1分钟时间,有的小组能分工完成几条参观线路的设计,而有的小组却只能合作完成一条线路的设计。学生根据选择难度的不同,小组之间能呈现的结果也是大相径庭的。
要让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真正行之有效,合理的分组方式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重点,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尝试和总结出以上几种比较清晰地分组方式,侧重不同的方面,是学生通过这样的分组,能够在小组活动中真正学有所获。
【关键词】合作 有效 能力差异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08-01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作为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是由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上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其成果,以达到每个同学都参与课堂活动,都有机会开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但真正行之有效的小组合作方式却并不仅仅是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就可以的,要使小组学习能够更大程度的发挥它的作用,依然需要很多的尝试。即是小组合作,必然需要进行分组,那么如何分组才能使小组学习行之有效就需要从很多的方面进行思考。
一、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为分组方式
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那么分组的时候,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的不同,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组。
(一)学生阶梯性分组,以创设性成果展示
当学习内容不是简单的机械操练,而需要有创设性的思考和成果展示,那么可以考虑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每个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不同的思考和想法,也能在成果展示中找对自己的位置并得到一定的提高。
案例1 Little red riding hood
这是一段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在故事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学生熟悉的又比较生动的故事,最后的呈现方式较多使用短剧来呈现,那么根据不同的角色和角色的难易度,在安排小组合作的时候,就可以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
Little red riding hood和wolf的语言较多,句型相对较难,那么能力较高的学生就可以承担这部分角色表演,father和grandma的语言较少,句型相对简单,这部分就可以让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承担。而且在短剧排练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互补,有所提高。
在本课时的表演中,让老师惊喜的发现,一部分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通过和同学的合作可以把短剧表演的惟妙惟肖,虽然台词不多,但也对通过努力进行背诵,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同层次学生分组,自选成果展示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比较活跃思维的短剧表演等创设性的活动,也会有一部分学生根据自身能力来选择的分层活动,这时候,将能力的差异较小的学生组合,可以有效的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案例 2
在2B mother’s day的教学中,需要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张贺卡的制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学生以能力的差异进行阶梯性的组合可能呈现的结果比较雷同,那么不如尝试将能力的差异较小的学生组合成小组,或许会有让人惊喜的发现。
小组1
学生在贺卡上写上的祝福语是 Mum, I love you ! I love you forever! Best wishes for you! Thank you, Mum! Happy Mother’s Day! 该小组成员在贺卡的装饰上和字体的书写上也下足了功夫。
小组 2
学生在贺卡上写的祝福语就是书本上呈现的 Mum, I love you ! Happy Mother’s Day!相对的装饰也花了心思,但呈现的效果较为普通。
二、 以学生拿到的同一主题为分组方式
除了学生能力之间的差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情况,基于教学内容的特点也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组。
(一)以角色分组
在很多教学内容中,同一主题下,有很多不同的分类,那么针对不同内容的描述和介绍,就需要分类合作进行。
案例 3 Animals
在这个课时中,学生学习了各种不同的动物,在输出环节,需要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描述不同动物的特性,那么在分组方式的考虑上就选用了同类动物一组。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桌上他、都放了一个信封,信封内提前摆放了一个动物的图片,在学习内容结束之后,同学们打开信封,拿到相同动物的为一个组进行动物的描述和介绍。这样的分组方式可以避免活动的凌乱。
(二)以喜好分组
每个人都会对不同的事物有所偏好,而人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更有热情并且能够更好的接受,所以在分组的过程中也可以选择以同学们的喜好来分组。
案例 4 Places
在学习地点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there be 和we can , we can’t对一个地点进行描述,给出 classroom, supermarket ,library, cinema ,park,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地点,把选择同一地点的学生分为一组,既然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地点,那么他对于这一个地点通常会有比较多的兴趣,也可以用更好的语言表达。
(三)以难易程度分组
当进行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有一定的分层,学习能力较强并且对自己与信心的同学可以选择难度为四颗星的作业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其他学生可以根据依次递减的方式来组合。
案例 5 At the zoo
在这个课时中,给出的是一张动物园的地图,那么在反馈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设计参观线路,同样的1分钟时间,有的小组能分工完成几条参观线路的设计,而有的小组却只能合作完成一条线路的设计。学生根据选择难度的不同,小组之间能呈现的结果也是大相径庭的。
要让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真正行之有效,合理的分组方式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重点,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尝试和总结出以上几种比较清晰地分组方式,侧重不同的方面,是学生通过这样的分组,能够在小组活动中真正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