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远距离大范围复杂环境下弹着点目标的探测识别受限问题,设计了一款双波段共口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选择折射式光学系统,采用共口径、棱镜分光设计方法,可见/长波红外双波段系统共用同一入射窗口,通过棱镜分光,实现可见光与长波红外同时成像.光学系统在0.38~0.76μm波段内实现18~180 mm的10×连续变焦,在8~14μm波段内实现24~48 mm的2×连续变焦,视场可达到25°,在-40~+60℃温度范围内采用机电主动式对系统进行消热差处理.结果表明,系统在可见光波段调制传递函数值在145 lp·mm-
【机 构】
:
西安工业大学 光电工程学院,西安 71002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远距离大范围复杂环境下弹着点目标的探测识别受限问题,设计了一款双波段共口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选择折射式光学系统,采用共口径、棱镜分光设计方法,可见/长波红外双波段系统共用同一入射窗口,通过棱镜分光,实现可见光与长波红外同时成像.光学系统在0.38~0.76μm波段内实现18~180 mm的10×连续变焦,在8~14μm波段内实现24~48 mm的2×连续变焦,视场可达到25°,在-40~+60℃温度范围内采用机电主动式对系统进行消热差处理.结果表明,系统在可见光波段调制传递函数值在145 lp·mm-1处均高于0.32,红外波段调制传递函数值在42 lp·mm-1处均高于0.23,红外波段点列图各视场的RMS均方根值均在艾里斑以内.系统像面清晰,像质均匀,满足弹着点位置检测光学系统使用要求.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对智能电网大数据的挖掘效率,提出了基于PCA-MP-BP的智能电网数据融合方法.首先对智能电网大数据技术和智能电网大数据融合技术进行了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提取出对预测结果有影响的主要特征值,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然后提出了一种MapReduce和BP算法相结合的数据融合算法,该算法加快了数据处理效率;将所提的PCA-MP-BP算法用于智能电网大数据功率预测.实验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具有更快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更高的预测精度.
为了提升校园网数据传输效率,保障网络服务质量,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研究了基于IPv6协议的双栈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校园网的升级改造中.采用同时支持IPv4和IPv6的双协议栈技术,完成新建校园网和老校园升级的部署和改造,使校园网同时支持两种业务流的承载和互通;基于IEEE802.16,采用本地拥塞检测和拥塞处理方法控制校园网拥塞,实现基于IPv6协议双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将该技术应用到校园网部署改造中,该技术应用后校园网拥塞率和延迟率基本不受网络使用人数的影响,网络运行状况良好.
为了优化谐波齿轮传动齿廓结构,减小谐波齿轮传动的齿侧间隙以提高啮合性能.在谐波齿轮传动齿廓优化设计的基础上,采用三维有限元轮齿动态接触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刚轮、柔轮以及波发生器构成的轮齿接触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加载和运动实现各构件间的转速和转矩的传递,对谐波齿轮的柔轮进行了啮合仿真和动力学动态仿真分析,并对传动过程中柔轮齿根处应力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柔轮主要失效形式为齿根处的拉伸疲劳断裂,优化后柔轮齿根处的应力减小6%,承载能力明显提升.
为了探析逆斯特林技术在解决纯电动汽车节能和环保等方面的优势,文中在纯电动汽车热电阻制热、半导体热电效应制热、蒸汽压缩循环热泵等空调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对比了八种纯电动汽车空调技术的性能和特点,根据斯特林机的模型分类,分析了解析模型和数值模型的区别,发现了一阶~四阶模型的精度差异.在斯特林机的初始设计阶段可利用一阶模型进行初步求解,利用三阶模型对设计参数和结构进行优化.采用四阶模型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和相关实验进行研究对比,得到内部压力场、温度场及各种损失的变化规律.考虑可压缩流体力学、热力学、动力学、传热学
为了探究稀土离子Er3+在弛豫铁电晶体0.91Pb(Zn1/3 Nb2/3)O3-0.09PbTiO3中的光谱特性,采用高温溶液法生长了Er3+掺杂0.91Pb(Zn1/3 Nb2/3)O3-0.09PbTiO3弛豫铁电单晶.测试了样品晶体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利用Judd-Ofelt理论计算了吸收光谱中Er3+的7个特征吸收峰的理论振子强度与实验振子强度以及振子强度参数Ωt(t=2,4,6).分析了Er3+在0.91Pb(Zn1/3 Nb2/3)O3-0.09PbTiO3弛豫铁电晶体场中的自发辐
为解决大长径比异形深孔电解加工中导电轴发热严重、易烧蚀的问题,采用AN-SYS软件对导电轴单侧铜排和对称铜排两种引电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以对称铜排引电为基础的导电轴结构.通过建立导电轴热电耦合模型,分析不同工况下导电轴温度场、热变形的分布规律.通过大长径比异形内螺旋深孔零件加工试验,结果表明:在工作电流为15000 A,进给速度为5 mm·min-1,连续加工14 h的条件下,工件成形精度达±0.15 mm,表面粗糙度优于Ra0.8μm,导电轴性能稳定且满足实际加工要求.采用上表面和侧面同时提供气流的
为进一步探索含氟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液晶性能,本文以4′-己氧基联苯-4-羧酸和3,4,5-三氟苯酚为原料,经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末端含氟联苯酯液晶,通过测试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气相质谱分析其分子结构,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偏光显微镜测试分析其液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氮气氛围下,以4-二甲氨基吡啶和1,3-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为催化剂,4′-己氧基联苯-4-羧酸和3,4,5-三氟苯酚的摩尔比为1:2,室温反应24 h,可得目标化合物.文中合成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所得化合物在升温过程中116.
为了探究微纳米多尺度孔隙结构热障涂层在1100℃下长期服役后热导率的演变机制,文中构建了具有微米、纳米多尺度孔隙结构的热障涂层,涂层孔隙率分别为5%、10%、15%、20%,模拟并分析了涂层在1100℃下高温服役不同时间后导热能力的变化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服役时间达到60 d后,总孔隙率为5%、10%、15%、20%的热障涂层在1100℃的热导率分别从未服役时的2.04、1.98、1.94、1.88 W·m-1·k-1,升高至2.29、2.27、2.26、2.24 W·m-1·k-1,涂层的热导率随着
为了确定混凝土中聚丙烯纤维最优掺量,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抗拉性能、抗折性能和韧性,文中通过制备纤维掺量分别为0,0.4,0.8,1.2,1.6 kg·m-3的C30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试验研究其抗拉性能和抗折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聚丙烯纤维掺量的增加,混凝土劈裂强度和抗拉强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掺量为0.8 kg·m-3时劈裂强度和抗拉强度最优,韧性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