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新闻专业教学“最后一公里”

来源 :媒体融合新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tancha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破解新闻专业教学“最后一公里”的痛点问题,“贵州民族大学融媒体新闻实验室”教改项目以全实景实训为桥梁,将校园教学与岗位需求刚性连接,实现“毕业即入行”、培养具备“四力”的新闻宣传后备人才的培养目标。从全实景全实训出发,由教师通过“师徒带”模式,带着学生深入到本地新闻现场,为学生接触新闻报道提供最有效的实验机会。
  关键词:四力 融媒体 师徒带教学 全实景 全实训
  自2017年9月起,笔者主持了一项“贵州民族大学融媒体新闻实验室”教改项目。该项目以成立“融媒体新闻实验室”为载体,以运营“实验空间”微信公众号为学生实践作品的发布平台,以本地重要新闻现场为新闻采编业务课程的“教室”,以“师徒带教学”替代“黑板教学”,让实务课彻底走出单向教学的教室,通过把每一次具体新闻报道任务转变为新闻专业学生的日常“实验”,切实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融媒体新闻报道的实务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具备强大传播能力的融媒体人才。
  “贵民大融媒体新闻实验室”的总体思路就是把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放在第一位,旨在培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专业基础扎实、适应社会需求、具备“四力”的新闻宣传后备人才。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复合型人才培养作为教学改革的评价标准,学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锻炼紧密结合作为基本的教学模式。
  一、破解新闻专业教学“最后一公里”的痛点
  我国高校的新闻专业教学,长期以来形成重视理论、课堂讲授的传统,这一传统已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社会现实,尤其是融媒体时代的传播需求。这一新闻专业教学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传统教学过于强调理论教学,而很少思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仅仅停留在讲台上老师的“黑板式教学”,导致学生无法将新闻传播理论很好地应用在具体的新闻采写任务的实践中。
  专业学生就业时会在媒体单位产生一种“怪相”:即使招收的毕业生是新闻专业的,媒体单位还必须用三个月到半年时间对这些学生进行岗前培训,而培训的主要内容正是新闻采写各种实战技能的强化。这一“怪相”正是因为传统新闻专业教学没有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痛点问题,把学生的专业培养问题遗留给用人单位来解决。
  “贵民大融媒体新闻实验室”教改项目的实施,目的正是为破解新闻专业教学“最后一公里”的这个痛点。
  二、从三个“全”实现新闻采写实践教学的创新
  在当前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适应融媒体报道需求的复合型新闻人才成为国内新闻行业的刚需,因此“贵民大融媒体新闻实验室”着力培养具备强大传播能力的融媒体人才,正是顺应媒体融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在新闻教学中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具体体现。
  由业界教师在专业课程中设计了大量的新闻报道实景实训环节,直接将学生从教室带到校外,前往那些本地正在发生的重大新闻现场,把模拟训练转变成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对本地新闻进行“真枪实弹”的新闻报道活动。这种浸入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全实景”中将自己的新闻报道技能“操练起来”,在实战中掌握技能、发现问题、并达到自我提升。切实增强学生的“四力”,即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以培养符合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求的复合型新闻人才为培养目标。
  (一)全室外授课
  根据业界教师对本地新闻的敏锐判断力,该项目有明确的专业针对性,紧紧盯住本地正在发生且有重大影响的新闻事件,将这些新闻事件的发生现场作为该项目的实训实景,让学生完全走出教室学采写,身临其境,在实践中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脚力”和“眼力”。
  目前,该教改项目已让贵民大新闻专业学生的采访足迹遍布本地多个重大新闻事件现场:刚开馆的贵州省博物馆、刚开通的贵阳地铁、修建中的花冠路工地、刚启用的当代贵州“融媒体厨房”、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會、2018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第十一届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等。学生每一次实地采访和融媒体报道产品的制作过程,就是该教改项目的主要授课内容,授课完全跳出了“黑板式教学模式”的限制,全部在室外完成。
  (二)全流程实训
  该项目不仅包含学生实地采访环节,同时借鉴媒体“师徒带”机制,要求指导教师在实景现场指导学生必须在当天完成采访、出镜、稿件写作、编排、剪辑、校对、发布等新闻报道全流程的操作,并且有严格的交稿时限,让学生养成当天采访当天发稿的专业习惯,高度“还原”专业媒体机构的工作状态,增强了学生的“脑力”和“笔力”。
  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采访实验项目”为例,2016级谢六逸新闻实验班的30名学生在项目负责教师的带领下前往论坛现场,以小组项目制方式来开展新闻采写实训活动。四个小组分别带着各组策划的两大选题,然后分头在论坛会场“跑采访”,小组成员各有分工合作,通过组员间的配合,在指导教师规定的截稿时间之前每组均提交了两条以上稿件。然后,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在论坛新闻中心对四组稿件进行编辑和推送。
  这种全流程实训达到了浸入式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很快就能从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和积累经验,迅速有效地提升自身的专业动手能力,并深入了解当下对记者行业的时代需求,通过全流程的实训,使新闻专业学生陕速成长为符合业界需求的综合型传媒人才。
  (三)全题材实践
  该项目的实训选题不止于校园内,选择报道实践领域从城市建设、文化教育、媒体融合发展,再到本地重大新闻事件,通过在真实的新闻现场集中实训,让学生勇敢地走出校园,让他们养成密切关注身边新闻的职业习惯,学生的新闻报道实践活动领域多元、报道形式多样。确保让学生“脚下有泥土”,体验用脚力“跑”出来的新闻才是好新闻。
  以“花冠路施工工地现场采访实验项目”为例:花冠路的修建是2018年贵阳市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同时,它的建成通车将直接改善大学城师生的出行难问题。2018年7月,本人作为该教改项目的主持者,分两次带着2016级新闻专业70余名学生前往花冠路施工工地实地采访。让学生从新闻选题策划、采访提纲拟定、找路、如何与工地建筑工人达到最佳沟通、如何在工地现场找到最鲜活的新闻、如何收集全方位的报道素材、如何写新闻稿、制作相应的融媒体报道产品,再到如何做新媒体平台的编辑工作,以及如何实现“当天事当天推报道”的工作节奏等环节进行相应有效的训练。   学生在花冠路的这次全实景实训中,对自己身边正在快速“长成”的这条城市景观道路有了非常深入的认识,发掘出多维度的新闻报道32篇,其中采写角度新颖的报道有《脚与路的故事》《工地里的生活气息,你“造”吗》等,体现了学生独到的新闻发现能力和超强的现场观察能力。
  三、让学生从全实景实训中获得真本领
  经过近两年的改革实践,“贵民大融媒体新闻实验室”教改项目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
  成效一:学生的实际专业生产能力切实提升。该项目强度大、挑战性高,但同时学生的收获却是平常课堂上无法获取的。每一次全实景全实训,是提前将媒体对新入职人员的业务培训环节纳入到本科教育阶段,有效地解决了新闻专业教学“最后一公里”的痛点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该项目仅在2018年小学期期间就指导学生完成融媒体新闻报道产品48个,拍摄有效图片300余张,剪辑有效视频4个。其中有的学生作品得到业界肯定,直接被媒体采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业务自信。
  成效二:教学的创新方式得到媒体认可。该教改项目的创新教学方式本身被敏感的新闻媒体作为鲜活的新闻进行相关报道,先后被包括新浪、搜狐、凤凰、今日头条等新闻客户端以及多彩贵州网、当代贵州、贵阳网、zaker贵阳等本地新媒体平台进行报道,同时相应的新闻报道还出现在《贵阳日报》《贵阳晚报》等媒体。尤其在实训内容最为集中的2018年小学期期间,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的这项教学改革工作成为当时本省的一个新聞小热点。
  成效三:新闻学核心课程的吸引力增强。“贵民大融媒体新闻实验室”教改项目的三个“全”让新闻采写这门新闻学核心课程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学生反响很好,对该项目的创新内容接受程度高,使新闻采写课程成为受欢迎程度相当高的核心课程。该项目丰富了教学改革的内容和形式,提升师生能力,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四、需改进的问题
  教改项目实现小班制教学是当务之急,自实施起该项目就面临着一个挑战:在学生人数众多的大班制下,该项目的实施效果远没有小班制效果好。原因很简单,该项目的创新点是围绕媒体“师徒带”的特色化教育模式展开的,而“师徒带”最佳的实施方式是一对一,也就是一个师傅带一个徒弟,如果参与教学实验的学生人数过多的话,指导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就会被减弱。通过教改实践发现,最佳的指导人数应该是20人左右的小班制。因此,努力实现小班制实验教学是当务之急。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政务微博自2009年出现起,经十年发展已成为集权威发布、舆论引导、回应关切等政务服务于一身的多功能体。在全新的传播生态中,政府积极运用政务微博,有效促进政务信息公开透明,提高政府机构公信力和影响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本文基于对湖南政务微博的观察,探究湖南政府机构如何运用政务微博助力地方社会治理。  关键词:政务微博 社会治理 政务新媒体  2009年湖南省桃源县开通的官方微博“桃源网”,正式
期刊
摘要:2020年1月,全国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宣传部门、各大媒体随之开始抗“疫”工作的相关报道,面对突如其来、形势严峻的疫情发展,在几乎没有准备的状态下,新闻人如何打好这一仗?笔者在公安队伍抗“疫”宣传报道工作中一边摸索总结,一边守正创新,从理性析判,及时消除不实信息和谣言;感性聆听,传递浓浓的警民鱼水情;瞄准基层,把最浓的笔墨留给一线;媒体融合,多形式开展联动报道四个方面展开实践和探索。  关键
期刊
摘要: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新闻战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既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也要坚持实践和发展的观点,在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实践中增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能力,从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正能量。  关键词:新闻舆论 重要论述 实践方法  党的
期刊
摘要: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战线广大干部提出了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要求。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贵州广播电视台通过着眼四个维度,实施“五大工程”,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真抓实干,为推动贵州广播电视台事业产业发展奋力前行。  关键词:增强“四力” 政治站位 队伍建设 精品工程  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
期刊
摘要:中国企业是国家经济、文化和公共外交“走出去”的重要载体。在“走出去”进程中,中国企业常常遭遇被海外媒体“他塑”的尴尬处境。自中美贸易战以来,《金融时报》对中国企业的报道主要呈现为“技术发展-科技威胁-意识形态冲突”的基本框架。在媒介化社会,中国企业要进一步在国际社会赢得发展,不仅需以“工匠精神”在产品、技术、品牌上下功夫,還需要着力打造一支舆论宣传队伍,掌握对外传播的主动权,讲好中国企业故事
期刊
摘要:泛新闻教育既是新闻专业教育的必要组成,也是非新闻专业教育的有机部分。作为我国新闻教育的先行者和实践者,谢六逸先生提出了一体两面的新闻教育观并从学术认知上构建起了其对学生校内实践体制创新的独有见解。回顾谢六逸新闻教育思想,不仅能够总结新闻办学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更能够为当下高校教育如何完成社会服务提供镜鉴和启示。  关键词:泛新闻教育 校内实践 体制 创新  泛化(Generalization)
期刊
摘要:B站的成功和跨年晚会的火爆,让人们看到在互联网上,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融合创新。在这个生态和过程中,一方面形成新的网络文化,另一方面新媒体也在超越自己。  关键词:B站 二次元 新媒体 文化融合 创新  跨进2020年,一个小小的网站火爆起来,不仅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也得到主流社会的接纳和好评,它就是B站。在互联网上,两种不同的文化如此巧妙地融合在一个媒体上,让我们不得不认真审视和分析它。  一
期刊
摘要:传统媒体有强大的内容,互联网商业平台有强大的渠道,在相当稳定的一个时期内,彼此的优势都是对方所不具备的。对接合作,强强联合,或许是当下这个时代地方新闻媒体最好的选择之一。在用好用活超级平台的基础上,完成品牌塑造,再来打造自身自主可控的平台,是地方纸媒转型发展高性价比的路径之一。  关键词:内容提供商 地方纸媒 互联网转型 采编流程再造 自主可控平台  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微
期刊
摘要: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转型势在必行。守正创新,打造精品,才能更好地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凸显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价值追求。毕节市广播电视台近年来的新闻宣传实践,正好可以诠释这一理念。  关键词:守正 創新 精品 实践  一、深化认识,把握好“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正本清源,使意识
期刊
摘要:2020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整体解决贫困问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国内外作出的庄严承诺。2019年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作为市州党委政府的主要宣传阵地,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紧跟步伐,切实履行党媒职责助力脱贫攻坚,全面吹响了脱贫攻坚新闻宣传战役的嘹亮号角,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本文从党媒的脱贫攻坚政治属性出发,深入探析了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