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今世界处于知识爆炸的21世纪,教育业已成为我国的一项至关重要的事业。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语文课堂教学要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方式中存在的枯燥呆板的应试教学形式,以适应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充分发掘学生的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针对性;趣味性;拓展性
语文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养为主要任务,而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如果从本质上看,一个人的语文能力至少还反映了他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素养是人的多种素质的综合反映,他决定了学生成长的质量。那么,怎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能读书能作文,能够以良好的言语,规范的行为,聪慧的心智,高超的技能进行工作、交际的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就必须以新课标为指导,以课堂为主阵地,充分调动学学生的学习性。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尤其应加强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作为在一线工作的语文教师,更有义务和责任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会自主学习,奠定其文学素养的根基,我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针对性
由于本文探讨的语文教学对象是处于童年时期的小学生,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层次以及对语文知识的接受程度。在我看来,小学时期是学生识字学习的重要时期,识字学习任务,对于刚刚踏入学校大门的低年级学生,显得尤为“繁重”。所谓“识字”,不仅要知道如何读,而且要懂得其意,如果教学策略不得法,那么,学生不仅容易忘记如何读,如何写,而且不会正确运用。如何使得学生不仅记得牢,而且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是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所以,作为老师就应当针对这一点多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汉字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即不仅要对学生说明汉字可分为象形字、形声字、指示字、会意字等,而且要向学生讲明白何为象形字、形声字且指示字、会意字等,使得学生不仅记得字音,理解其意,而且在日后的使用中,灵活自如地正确运用。到了小学的中级阶段,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逐渐“出现”了许多的多音字、同音字等。教师要从“细节”上讲清楚其内在的区别和不同的运用方法及正确的使用场景,教会学生正确地记忆、理解和运用,为遣词造句打下坚实的基础。到小学阶段的后期的识字学习中,要正确指导学生提高识字学习中的自学能力,学会查字典。遇到生字,即使不知道读音,也要明白其属于象形字、形声字、指示字还是会意字,并进一步明白其结构、含义等。然后,通过偏旁、结构等字面信息,从字典上查出正确读音,如果是多音字,还要学会从生字的出处,判断生字在该段文字中的正确读音。通过查字典学生字,学生不仅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到可能存在的多音字的其他读音和使用,而且能学到该字的其他组词方式和词义,也就是说,通过对于每个字的认真学习和掌握,扩展到对于词的学习与了解。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通过查字典能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为进一步学会写作并提高写作能力夯实坚实的文字基础。需要强调的是,年级越低,小学生在识字学习中的遗忘率越高,因此,在小学生识字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循环巩固练习。此外,教师还要正确引导小学生识字,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字”,而且要引导小学生“会学字”,既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达到小学语文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要求。
二、趣味性
纵观我国这些年来的语文教学现状,许多老师都满足于“照本宣科”的陈旧方式。由于语文这一学科的特殊性,不存在像数学那样专门性的思维训练,老师往往可以直接按照书本及教案进行教学,学生的主要任务则是记忆与背诵。久而久之,语言教学就容易陷入单一枯燥的窠臼,这样极容易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老师对课堂教学方式的懈怠,一味照搬书本,不愿充分挖掘书本知识,也不愿探索如何灵活运用自身修养,从而改善课堂氛围,使得语文教学生动起来。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所以,要提高语文教学的学习质量,就得充分发挥授课过程的趣味性,如此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充分激发了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学习才不是一种负担,才是孩子们内在的一种享受。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喜好变化快,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们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对汉字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从内心愿意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我们想让小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那也是不现实的。有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的注意力最多也就是20分钟到半个小时的时间,但是我们如果能够转变单一的教学方法,比如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我们可以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开展,丰富教学的授课形式,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制定出他们喜欢的各种游戏,把教学的内容融于游戏中,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开展教学。要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就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不断地丰富教学方法,巩固识字练习。
三、拓展性
课外阅读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仅凭语文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必须重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毫无疑问,语文的教学要获得创新源泉,必须拓宽阅读视野,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教材,突破单篇课文的束缚,从课文延伸辐射开来。本期我要求学生在课前五分钟内讲故事,并且要求要总结其主要内容和谈从中受到的启发。教师应积极热心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大量、广泛课外阅读,让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关心新闻,关心社会热点,让课堂洋溢时代气息。还可以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如语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会,组织读书学习,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新闻采访活动,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能。还可以开展“诗歌朗诵”、“名作鉴赏”、“影视评论”、“时文欣赏”等兴趣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感悟能力,激发创新热情。
总之,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及时做好学生的领航者,积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视野,开拓知识空间,掌握宽泛的技能,打好坚实的基础,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针对性;趣味性;拓展性
语文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养为主要任务,而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如果从本质上看,一个人的语文能力至少还反映了他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素养是人的多种素质的综合反映,他决定了学生成长的质量。那么,怎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要把学生培养成为能读书能作文,能够以良好的言语,规范的行为,聪慧的心智,高超的技能进行工作、交际的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就必须以新课标为指导,以课堂为主阵地,充分调动学学生的学习性。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尤其应加强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作为在一线工作的语文教师,更有义务和责任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会自主学习,奠定其文学素养的根基,我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针对性
由于本文探讨的语文教学对象是处于童年时期的小学生,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层次以及对语文知识的接受程度。在我看来,小学时期是学生识字学习的重要时期,识字学习任务,对于刚刚踏入学校大门的低年级学生,显得尤为“繁重”。所谓“识字”,不仅要知道如何读,而且要懂得其意,如果教学策略不得法,那么,学生不仅容易忘记如何读,如何写,而且不会正确运用。如何使得学生不仅记得牢,而且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是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所以,作为老师就应当针对这一点多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汉字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即不仅要对学生说明汉字可分为象形字、形声字、指示字、会意字等,而且要向学生讲明白何为象形字、形声字且指示字、会意字等,使得学生不仅记得字音,理解其意,而且在日后的使用中,灵活自如地正确运用。到了小学的中级阶段,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逐渐“出现”了许多的多音字、同音字等。教师要从“细节”上讲清楚其内在的区别和不同的运用方法及正确的使用场景,教会学生正确地记忆、理解和运用,为遣词造句打下坚实的基础。到小学阶段的后期的识字学习中,要正确指导学生提高识字学习中的自学能力,学会查字典。遇到生字,即使不知道读音,也要明白其属于象形字、形声字、指示字还是会意字,并进一步明白其结构、含义等。然后,通过偏旁、结构等字面信息,从字典上查出正确读音,如果是多音字,还要学会从生字的出处,判断生字在该段文字中的正确读音。通过查字典学生字,学生不仅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到可能存在的多音字的其他读音和使用,而且能学到该字的其他组词方式和词义,也就是说,通过对于每个字的认真学习和掌握,扩展到对于词的学习与了解。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通过查字典能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为进一步学会写作并提高写作能力夯实坚实的文字基础。需要强调的是,年级越低,小学生在识字学习中的遗忘率越高,因此,在小学生识字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循环巩固练习。此外,教师还要正确引导小学生识字,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字”,而且要引导小学生“会学字”,既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达到小学语文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要求。
二、趣味性
纵观我国这些年来的语文教学现状,许多老师都满足于“照本宣科”的陈旧方式。由于语文这一学科的特殊性,不存在像数学那样专门性的思维训练,老师往往可以直接按照书本及教案进行教学,学生的主要任务则是记忆与背诵。久而久之,语言教学就容易陷入单一枯燥的窠臼,这样极容易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老师对课堂教学方式的懈怠,一味照搬书本,不愿充分挖掘书本知识,也不愿探索如何灵活运用自身修养,从而改善课堂氛围,使得语文教学生动起来。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所以,要提高语文教学的学习质量,就得充分发挥授课过程的趣味性,如此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充分激发了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学习才不是一种负担,才是孩子们内在的一种享受。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喜好变化快,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们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对汉字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从内心愿意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我们想让小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那也是不现实的。有心理学研究发现,小学生的注意力最多也就是20分钟到半个小时的时间,但是我们如果能够转变单一的教学方法,比如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我们可以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开展,丰富教学的授课形式,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制定出他们喜欢的各种游戏,把教学的内容融于游戏中,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开展教学。要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就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不断地丰富教学方法,巩固识字练习。
三、拓展性
课外阅读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仅凭语文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必须重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毫无疑问,语文的教学要获得创新源泉,必须拓宽阅读视野,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教材,突破单篇课文的束缚,从课文延伸辐射开来。本期我要求学生在课前五分钟内讲故事,并且要求要总结其主要内容和谈从中受到的启发。教师应积极热心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大量、广泛课外阅读,让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关心新闻,关心社会热点,让课堂洋溢时代气息。还可以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如语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会,组织读书学习,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新闻采访活动,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能。还可以开展“诗歌朗诵”、“名作鉴赏”、“影视评论”、“时文欣赏”等兴趣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感悟能力,激发创新热情。
总之,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及时做好学生的领航者,积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视野,开拓知识空间,掌握宽泛的技能,打好坚实的基础,更好的服务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