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国际环境;演变;主要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1(A)—0059—01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整个亚洲地区都是中国较大的周边环境,下面笔者就从邻国及大国关系来分析一下中国的周边国际环境。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把和周边邻国建立和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创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作为外交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中国先后与苏、蒙、朝、越、缅、印、巴、尼、锡等邻国建立和发展了外交关系。进入20世纪60年代,中国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原则,同一系列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和双重国籍的问题,创造了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
20世纪70年代前后,针对美苏超级大国争夺全球霸权攻防态势的转变,中国相应调整了对外战略和政策。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揭开了中国外交关系的新篇章,这对中国的周边国际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及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发表上海公报,对日本朝野震动很大。1972年9月,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此外,中国还同东南亚一些国家建立和发展了睦邻友好关系。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苏关系正常化,使影响中国周边环境不稳定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开始出现稳定的新局面。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两极体制终结,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现阶段,中朝之间的传统友好关系一直保持下来;中韩建交使两国互利合作关系有了发展;在中亚,中国与独联体国家建立并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并通过上海合作组织长期巩固下来;中国与东盟建立了长期睦邻友好关系;同巴基斯坦等南亚邻国的传统友好关系得到发展;中印关系近年也得到显著改善;在北部,中国同蒙古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同俄罗斯建立了新型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等。可以说,目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周边国际关系最好的时期。尽管如此,中国的周边国际环境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稳定合作的现实和潜在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
第一,旧的地区热点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新的热点问题已经出现。在9·11 事件以后,恐怖主义横行,宗教极端势力、西方势力等开始向中亚地区渗透,南亚印巴克什米尔问题的争端悬而未决,并存在复杂化的可能。泛突厥主义通过各种途径与中亚各国建立联系,并渗透到我国新疆地区,和当地的“东突势力”勾结,公开宣称要建立 “突厥国家联合体”。对这些,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二,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之间尚存在着边界领土争议。如:日本申明对本属于中国的领土钓鱼岛拥有主权;菲律宾则变本加厉地侵犯中国领土黄岩岛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和印度就边界问题进行了多轮谈判,但问题仍未能最终解决;中国与越南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对南中国海的岛屿和海洋权益的争议,也是影响中国周边环境十分敏感的问题。
第三,周边国家在军事安全领域还缺乏增加相互信任的有力措施和对话协商机制。
近年来,中国周边地区国家出现了军费开支增加,大量购置武器的现象,日、韩及中亚各国积极发展各自的军事力量。
第四,中国与周边几个大国关系的基础不够稳固。
当前,世界大国关系是战后以来较为稳定的时期,但苏联解体所产生的效应是错综复杂的。俄美、中美、俄日、中俄、日美等关系有结构性调整构建的趋势。
第五,国际反华势力与国内极端分裂势力相勾结,并在国际上制造各种分裂活动。尤其是陈水扁上台以来从事的各项台独活动,增大了两岸实现统一的难度。
面对这种变化了的和变化着的国际环境以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一方面应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立足于我国的国家利益,沉着冷静地处理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有敏锐的嗅觉,及时调整我们的对外关系和政策,以便在国际格局变化中始终处于有利地位,为我国的国内建设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1(A)—0059—01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整个亚洲地区都是中国较大的周边环境,下面笔者就从邻国及大国关系来分析一下中国的周边国际环境。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把和周边邻国建立和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创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作为外交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中国先后与苏、蒙、朝、越、缅、印、巴、尼、锡等邻国建立和发展了外交关系。进入20世纪60年代,中国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原则,同一系列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和双重国籍的问题,创造了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
20世纪70年代前后,针对美苏超级大国争夺全球霸权攻防态势的转变,中国相应调整了对外战略和政策。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揭开了中国外交关系的新篇章,这对中国的周边国际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及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发表上海公报,对日本朝野震动很大。1972年9月,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此外,中国还同东南亚一些国家建立和发展了睦邻友好关系。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苏关系正常化,使影响中国周边环境不稳定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开始出现稳定的新局面。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两极体制终结,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现阶段,中朝之间的传统友好关系一直保持下来;中韩建交使两国互利合作关系有了发展;在中亚,中国与独联体国家建立并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并通过上海合作组织长期巩固下来;中国与东盟建立了长期睦邻友好关系;同巴基斯坦等南亚邻国的传统友好关系得到发展;中印关系近年也得到显著改善;在北部,中国同蒙古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同俄罗斯建立了新型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等。可以说,目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周边国际关系最好的时期。尽管如此,中国的周边国际环境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稳定合作的现实和潜在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
第一,旧的地区热点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新的热点问题已经出现。在9·11 事件以后,恐怖主义横行,宗教极端势力、西方势力等开始向中亚地区渗透,南亚印巴克什米尔问题的争端悬而未决,并存在复杂化的可能。泛突厥主义通过各种途径与中亚各国建立联系,并渗透到我国新疆地区,和当地的“东突势力”勾结,公开宣称要建立 “突厥国家联合体”。对这些,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二,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之间尚存在着边界领土争议。如:日本申明对本属于中国的领土钓鱼岛拥有主权;菲律宾则变本加厉地侵犯中国领土黄岩岛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和印度就边界问题进行了多轮谈判,但问题仍未能最终解决;中国与越南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对南中国海的岛屿和海洋权益的争议,也是影响中国周边环境十分敏感的问题。
第三,周边国家在军事安全领域还缺乏增加相互信任的有力措施和对话协商机制。
近年来,中国周边地区国家出现了军费开支增加,大量购置武器的现象,日、韩及中亚各国积极发展各自的军事力量。
第四,中国与周边几个大国关系的基础不够稳固。
当前,世界大国关系是战后以来较为稳定的时期,但苏联解体所产生的效应是错综复杂的。俄美、中美、俄日、中俄、日美等关系有结构性调整构建的趋势。
第五,国际反华势力与国内极端分裂势力相勾结,并在国际上制造各种分裂活动。尤其是陈水扁上台以来从事的各项台独活动,增大了两岸实现统一的难度。
面对这种变化了的和变化着的国际环境以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一方面应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立足于我国的国家利益,沉着冷静地处理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有敏锐的嗅觉,及时调整我们的对外关系和政策,以便在国际格局变化中始终处于有利地位,为我国的国内建设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