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文化基础已经成为高职课程体系当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职业能力,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计算机基础对于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有重要影响。而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前进,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让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详细论述了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并根据自身在这一方面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及主要措施,希望能够给高职院校的同仁提供一点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3-0000-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在计算机已经成为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为了适应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高职院校已经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在培养学生计算机素养和能力方面与其它课程相比有着自己的优势和作用,是高职教育培养计划当中不可缺少的而一部分。伴随着社会对高职教育认识的加深和对高职人才素质能力要求的提高,如何在正确定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地位和教学起点,如何解决不同层次学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学习,采取何种教学方式以适应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这是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虽然最近几年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整体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高职招生范围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学生汇集到一个学校学习,学生在计算机水平上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来自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在高职学习之前就系统的学习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熟练的操作和使用计算机;而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的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上甚至是“0”基础,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学习。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给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传统的班级授课的形式能够让基础好的学生很快的掌握新知识、新能力,而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学习起来就非常吃力,增加了教师在授课内容和内容上难度,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显得落后和陈旧
当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理论授课和上机实践相结合的相识,多数学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仪和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配套演示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所学知识,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实际上这种所谓的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仍然是一种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老师处于教学的中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被动的接受,先不说学生听得懂、听不懂,即便是听懂了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也没及时上机操作,巩固的很不及时,等到上机实践课,理论课所学习的知识就已经忘得差不多的,形成了教不好、学不会的局面。
(三)教材的内容比较落后
目前适合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材还很少,很多学校所使用的教材是在本科教材的基础上简化而来,缺乏系统和针对性。并且教材的内容与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不相符,在内容上虽然是包罗万象,但是无法突出学生的职业特色要求。比如说在操作系统上,现在的教材操作系统还是以Windows XP为主,而发展到现在操作系统已经多次更新,以微软为例已经先后推出了Windows VISTA和Windows 7。此外,随着各类平板电脑的兴起,安卓、苹果系统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根本没有,这是当前教材内容比较落后的一个重要表现。
二、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要想适应高职教育快速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就必须在教学改革上下足功夫,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课程体系。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体系
针对当前教学内容中一些重叠的地方或者不适合高职教育需要的地方,应该做出适当的删减,对于一些应用比较广泛的内容要精讲、多讲。比如说在现代办公当中经常需要的office办公软件,这些软件不论是word,还是excel都是学生将来工作中一定会用到的,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应该多讲、精讲,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应用能力。同时在教学安排上,教师可以适当的向实用性内容的讲解倾斜,比如说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用到的软件的安装、文献检索等,在这里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在日常工作当中的一些体会,有重点、有针对的运用到教学当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不断提高的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总之,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科学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将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让学生能熟练的使用各种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满足学生工作和学习的计算机应用需要。
(二)采用分层次教学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成效性
考虑到学生计算机学习水平和基础之间差异比较大,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可以积极推广分层次教学法,所谓的分层次教学法就是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其计算机基础与学习水平进行不同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要想正确运用这种学习方法,最重要的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正确的分层,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可以在入学之初组织一次计算机基础知识摸底考试,根据考试的结果将学生分为A、B两个学习层次。A层次的学生是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应该以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为主,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为辅,想方设法的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而B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学习水平上也比较低,在教学上应该侧重于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将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转化为学生的应用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层次的学生并不是不能转化的,教师应该利用考试这一手段,根据考试的结果对两个层次的学生进行重新划分,然后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就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分层次教学体系,对于解决不同层次、基础学生的学习差异问题,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采取融合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这就要求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当中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作为基本目标。在这里融合教学法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所谓的融合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讲授、练习、实验、演示和网络技术等学习内容融合在一起,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将计算机基础教学搬到计算机实践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与实验室将所学的内容荣格和起来,让学生能够边学习、边操作,并能够及时给与学生知道。要做到这一点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才能实现,一般来说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软件的形式来实现,也就是说将多媒体教室当中的每一台电脑都安装上多媒体教室软件,将软件分为教室和学生两个用户端,教室的用户端主要用来进行教学,学生的屏幕能够与教师的屏幕同步操作,技能看到教师的操作与演示,又能自己动手实践。而教师可以在边操作,边进行广播、点名、提问和在计算机上检查学生的作业,并能够打开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页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偷笑的监督和管理。这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督促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四)积极实践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从知识传播的角度讲,教材只是知识传授的一个载体,但是要想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却离不开这一载体。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当中,必须由与其相适应的教材,才能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在这里国家应该组织教学编写人员,针对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需要,编写专门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材,更新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教学内容,适应计算机的发展需要。同时,教师应该通过网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积极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就是教师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堂或课下完成这些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要想适应高职教育快速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就必须在教学改革上下足功夫,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满足高职快速发展的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周莹春,丁辉.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实施方案[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2]陈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2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3-0000-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在计算机已经成为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为了适应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高职院校已经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在培养学生计算机素养和能力方面与其它课程相比有着自己的优势和作用,是高职教育培养计划当中不可缺少的而一部分。伴随着社会对高职教育认识的加深和对高职人才素质能力要求的提高,如何在正确定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地位和教学起点,如何解决不同层次学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学习,采取何种教学方式以适应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这是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虽然最近几年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整体教学情况却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高职招生范围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学生汇集到一个学校学习,学生在计算机水平上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来自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在高职学习之前就系统的学习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熟练的操作和使用计算机;而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的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上甚至是“0”基础,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学习。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给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传统的班级授课的形式能够让基础好的学生很快的掌握新知识、新能力,而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学习起来就非常吃力,增加了教师在授课内容和内容上难度,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显得落后和陈旧
当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理论授课和上机实践相结合的相识,多数学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仪和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配套演示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所学知识,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实际上这种所谓的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仍然是一种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老师处于教学的中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被动的接受,先不说学生听得懂、听不懂,即便是听懂了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也没及时上机操作,巩固的很不及时,等到上机实践课,理论课所学习的知识就已经忘得差不多的,形成了教不好、学不会的局面。
(三)教材的内容比较落后
目前适合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材还很少,很多学校所使用的教材是在本科教材的基础上简化而来,缺乏系统和针对性。并且教材的内容与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不相符,在内容上虽然是包罗万象,但是无法突出学生的职业特色要求。比如说在操作系统上,现在的教材操作系统还是以Windows XP为主,而发展到现在操作系统已经多次更新,以微软为例已经先后推出了Windows VISTA和Windows 7。此外,随着各类平板电脑的兴起,安卓、苹果系统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根本没有,这是当前教材内容比较落后的一个重要表现。
二、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要想适应高职教育快速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就必须在教学改革上下足功夫,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课程体系。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体系
针对当前教学内容中一些重叠的地方或者不适合高职教育需要的地方,应该做出适当的删减,对于一些应用比较广泛的内容要精讲、多讲。比如说在现代办公当中经常需要的office办公软件,这些软件不论是word,还是excel都是学生将来工作中一定会用到的,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应该多讲、精讲,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在这一方面的应用能力。同时在教学安排上,教师可以适当的向实用性内容的讲解倾斜,比如说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会用到的软件的安装、文献检索等,在这里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在日常工作当中的一些体会,有重点、有针对的运用到教学当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不断提高的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总之,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科学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将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让学生能熟练的使用各种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满足学生工作和学习的计算机应用需要。
(二)采用分层次教学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成效性
考虑到学生计算机学习水平和基础之间差异比较大,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可以积极推广分层次教学法,所谓的分层次教学法就是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其计算机基础与学习水平进行不同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要想正确运用这种学习方法,最重要的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正确的分层,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可以在入学之初组织一次计算机基础知识摸底考试,根据考试的结果将学生分为A、B两个学习层次。A层次的学生是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应该以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为主,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为辅,想方设法的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而B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学习水平上也比较低,在教学上应该侧重于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将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转化为学生的应用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层次的学生并不是不能转化的,教师应该利用考试这一手段,根据考试的结果对两个层次的学生进行重新划分,然后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就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分层次教学体系,对于解决不同层次、基础学生的学习差异问题,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采取融合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这就要求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当中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作为基本目标。在这里融合教学法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所谓的融合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讲授、练习、实验、演示和网络技术等学习内容融合在一起,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将计算机基础教学搬到计算机实践课堂上,利用多媒体与实验室将所学的内容荣格和起来,让学生能够边学习、边操作,并能够及时给与学生知道。要做到这一点看上去很简单,实际上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才能实现,一般来说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软件的形式来实现,也就是说将多媒体教室当中的每一台电脑都安装上多媒体教室软件,将软件分为教室和学生两个用户端,教室的用户端主要用来进行教学,学生的屏幕能够与教师的屏幕同步操作,技能看到教师的操作与演示,又能自己动手实践。而教师可以在边操作,边进行广播、点名、提问和在计算机上检查学生的作业,并能够打开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页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偷笑的监督和管理。这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督促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四)积极实践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从知识传播的角度讲,教材只是知识传授的一个载体,但是要想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却离不开这一载体。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当中,必须由与其相适应的教材,才能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在这里国家应该组织教学编写人员,针对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需要,编写专门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材,更新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教学内容,适应计算机的发展需要。同时,教师应该通过网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积极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就是教师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任务,让学生在课堂或课下完成这些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要想适应高职教育快速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就必须在教学改革上下足功夫,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满足高职快速发展的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周莹春,丁辉.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实施方案[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2]陈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