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时,总会听到同事们抱怨:“上新课,学生总是对内容不够熟,如果课堂多给时间去读又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上新课总是觉得课堂流程不够顺畅。”这个问题我也曾遇到过,然而在不断的教学实践探索中,我找到了一个既简单又实用的方法,那就是预习法。说起预习,大家可能会说:“那不是很简单的事吗?”可是要让预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需要一定的技巧。
一.预习目标的预设
就像备课一样,教学目标要预设,预习目标同样也需要预设。对于不同的文章,要结合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教材特点等设定不同的预习目标。
预习目标的设定要有可操作性。预习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学习活动,包括操作的程序和要领。在设计预习题时,既要反映明确的要求,也要提示操作的程序和要领。如“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事?”这一习题仅交代了要求,即了解课文大意。作为操作程序和要领的提示是不够的,应改为“轻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里的“读”和“思”就是明确的操作程序和要领,有了这些操作性指令,学生就不会离开读书去机械性思考问题,预习也才能到位。
预习目标的设定要有层次性。我们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每个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能力水平都有差异,完成预习任务的效果会有不同。因此,在设定预习目标时,要考虑到预习题目的难易程度,既要给学困生一定的自信,还要给优生一定的发展空间。
我曾经在指导学生预习时,按照不同文体给学生布置了不同的预习任务。如在学习记叙类文章时,布置学生复述故事情节,这项预习作业不仅有利于检测学生是否认真读过课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利于让学生获得初步的阅读体验。写人的记叙类文章还可布置学生归纳人物品质,这样可让学生对从对文章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预习方法的多样化
一般而言,在新课文学习之前,需要学生预先感知的内容大致有:1.本课的生字词,应要求学生从音、形、义三个方面把握。2.课文的主要内容,如主题思想、主要人物或事件、文章的线索等。3.文章的结构与写作特点;有关的文学常识,作家作品等等。传统的预习方式一般是做笔记,其实预习的方式亦可创新。我将预习方法分为以下几类:圈点批注法、归纳概括法、积累赏析法、心得体会法、收集整理法、比较阅读法。下面结合我的做法,具体谈一谈。
在学习《再塑生命》这篇文章时,我只布置了一项预习作业,就是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读后感。让学生在读完课文后,结合自己生活经历谈谈对生命的认识,由于作者海伦·凯勒的坚强乐观打动了学生,很多学生写出了感情真挚的读后感。有位学生写道:“我不是盲聋哑人,但我似乎进入了她的精神世界,我懂了什么是热爱,什么是珍惜。”
在进行一次综合性活动时,以往的方式都是让学生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做一些摘录,而我在一次《寻觅春天的踪迹》综合性活动学习之前,让学生将收集的资料整理成一本小杂志,要有目录索引,各种不同栏目,图文并茂。这项作业既是一项预习收集资料的过程,又是一次整理信息的过程,还是一次巩固知识的机会。效果可想而知,学生们办了一本本不亚于刊物的小杂志,里面有自己调配的色彩,自己设计的字体,自己剪贴的图片。学生们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如果在学习同类文章时,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在学习《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这两首诗歌时,我设计了几个预习题目:1、这两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季节,哪些景物?2、这两首诗中景物各有什么特点?3、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由于这两首诗一首是春景,一首是秋景,景物特点,诗人情感肯定各不相同,学生在两首诗的比较预习中,不仅了解了内容,更体会到了不同景物可以烘托人物不同情感。为今后的诗歌学习奠定了基础。
结合不同文体,不同内容安排不同的预习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三.预习结果的评价
学生预习了,是否认真,效果如何,这必须通过评价来检验。评价的结果应及时反馈。预习作业不同于其他作业,学生预习结果的正确与否有待于教师的检验,因此反馈应更加及时,头天晚上预习作业,应在课前就有评价结果。那么,教师要想快速了解预习效果,只需抓住“两个共性”,即学生正确的共同的认知,学生有疑问有偏差的共同疑难。这样,教学可以以此为依据来调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这就更有利于保证高效课堂。
刘娅丽,教师,现居湖北襄阳。
一.预习目标的预设
就像备课一样,教学目标要预设,预习目标同样也需要预设。对于不同的文章,要结合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教材特点等设定不同的预习目标。
预习目标的设定要有可操作性。预习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学习活动,包括操作的程序和要领。在设计预习题时,既要反映明确的要求,也要提示操作的程序和要领。如“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事?”这一习题仅交代了要求,即了解课文大意。作为操作程序和要领的提示是不够的,应改为“轻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里的“读”和“思”就是明确的操作程序和要领,有了这些操作性指令,学生就不会离开读书去机械性思考问题,预习也才能到位。
预习目标的设定要有层次性。我们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每个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能力水平都有差异,完成预习任务的效果会有不同。因此,在设定预习目标时,要考虑到预习题目的难易程度,既要给学困生一定的自信,还要给优生一定的发展空间。
我曾经在指导学生预习时,按照不同文体给学生布置了不同的预习任务。如在学习记叙类文章时,布置学生复述故事情节,这项预习作业不仅有利于检测学生是否认真读过课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利于让学生获得初步的阅读体验。写人的记叙类文章还可布置学生归纳人物品质,这样可让学生对从对文章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预习方法的多样化
一般而言,在新课文学习之前,需要学生预先感知的内容大致有:1.本课的生字词,应要求学生从音、形、义三个方面把握。2.课文的主要内容,如主题思想、主要人物或事件、文章的线索等。3.文章的结构与写作特点;有关的文学常识,作家作品等等。传统的预习方式一般是做笔记,其实预习的方式亦可创新。我将预习方法分为以下几类:圈点批注法、归纳概括法、积累赏析法、心得体会法、收集整理法、比较阅读法。下面结合我的做法,具体谈一谈。
在学习《再塑生命》这篇文章时,我只布置了一项预习作业,就是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读后感。让学生在读完课文后,结合自己生活经历谈谈对生命的认识,由于作者海伦·凯勒的坚强乐观打动了学生,很多学生写出了感情真挚的读后感。有位学生写道:“我不是盲聋哑人,但我似乎进入了她的精神世界,我懂了什么是热爱,什么是珍惜。”
在进行一次综合性活动时,以往的方式都是让学生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做一些摘录,而我在一次《寻觅春天的踪迹》综合性活动学习之前,让学生将收集的资料整理成一本小杂志,要有目录索引,各种不同栏目,图文并茂。这项作业既是一项预习收集资料的过程,又是一次整理信息的过程,还是一次巩固知识的机会。效果可想而知,学生们办了一本本不亚于刊物的小杂志,里面有自己调配的色彩,自己设计的字体,自己剪贴的图片。学生们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如果在学习同类文章时,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在学习《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这两首诗歌时,我设计了几个预习题目:1、这两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季节,哪些景物?2、这两首诗中景物各有什么特点?3、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由于这两首诗一首是春景,一首是秋景,景物特点,诗人情感肯定各不相同,学生在两首诗的比较预习中,不仅了解了内容,更体会到了不同景物可以烘托人物不同情感。为今后的诗歌学习奠定了基础。
结合不同文体,不同内容安排不同的预习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三.预习结果的评价
学生预习了,是否认真,效果如何,这必须通过评价来检验。评价的结果应及时反馈。预习作业不同于其他作业,学生预习结果的正确与否有待于教师的检验,因此反馈应更加及时,头天晚上预习作业,应在课前就有评价结果。那么,教师要想快速了解预习效果,只需抓住“两个共性”,即学生正确的共同的认知,学生有疑问有偏差的共同疑难。这样,教学可以以此为依据来调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这就更有利于保证高效课堂。
刘娅丽,教师,现居湖北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