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爱情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fanz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他的同班同学。初一教室角落里,那个爱笑的女孩一下子牵住了他的视线,她亮亮的眸,洁白的齿,春风一样的笑,满月一般好看而散发柔光的面庞,像山野的一枝花,摇曳在窗破桌乱的教室里,鹤立鸡群。她的成绩和她的长相一样出类拔萃,它们共同构造了一片沼泽地,让他沉陷其中无法自拔。
  上课时,千方百计扭头去瞄她;课间,用目光在杂乱的人群中搜索她;放学后,在黑压压的人头中辨认她;上学时,想方设法地与她不期而遇……所有的决心、耐心和勇敢的心,都只为了偷偷地多看她一眼。而当千载难逢遇上她也投来一瞥目光时,他却心慌意乱,目光闪回躲避,呼吸缺氧,心脏狂跳,出现幸福过头而瞬间窒息的美妙感觉。这样让他难过而幸福的一瞬,机会微乎其微,他多么希望再来一次,那种被海水一下淹没又抬头深吸一口气的一幕,他只有一次次地偷偷地多看她一眼。
  他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不知道想干什么,他下雨天连一双挡雨的雨靴都没有,他寒冬里连一双御寒的袜子都没有,他会有什么企图呢?没有,但他就爱偷看她一眼,雨天的一眼,她就是雨靴;冬天的一眼,她就是暖袜。他一个人活在柏拉图般的精神世界里,因为里面有她,他天天充实、快乐,每一天都充满希望,她就是他的日升月落、草生花长,就是他心中的所有美好。
  高考的钟声刹住了幻想的脚步,也打断了偷看的目光。高中毕业,她居家待业,他异地求学。蜗牛爬行一般缓慢、细针丢落大海一般下落难明的邮件,成为双方的信使。
  而青葱少年惯于偷看的症状已然消失。成熟似乎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事。生活让人长大,让人遗忘,也让人迷茫。
  信件藕断丝连般一点点地传递着他们之间的信息,似乎也在复活年少时光的美好记忆。不久,一个成年乡村女孩的窘境在她的信里显露无遗,她开始面临好心人一次次试探和牵线。而他却似乎失去了往前迈步的能力和动力,贫穷的家境让他对现实束手无策。他感觉到了她伸来的手,而当初的他能在一个人偷看的目光中沉迷,却似乎在两个人的现实世界中失能。借书,让两个人从抽象的信件来往中,走到具象的面对面的相遇闲聊中。
  1991年一个深秋的黄昏,她和一个高中女同学结伴,专程来到师专的校园看他。第二天就是周末,他们在茅家岭的村落和草木间穿越,似乎重返中学时代,看着不时发出银铃般笑声和露出调皮表情的她,沉睡在他记忆中的初中时代的那个瞬间被激活,两个她在他面前和心中合体,花去9年时光酝酿的这坛岁月的酒,似乎已经开封,一种情感在他心中波涛汹涌。
  月亮是个多情的媒婆。寝室断电,他翻出她的所有来信,靠着窗台,借着月光,一遍遍温习。青春期荷尔蒙分泌旺盛的室友们,平时就互相追索异性信件和相片欣赏打趣,推波助澜。第二天黄昏,一个室友自告奋勇,陪着他一块儿奔向在市区学习缝纫的她。她在茫然无知的状态下赴约,在街边小店吃了晚饭,去庆丰公园看了灯会,然后就在上饶的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灯火阑珊,他在幽暗的长街灯影下鼓起勇气说明来意,而她沉默良久。原来她已是进退两难。
  长街漫漫,身影长长,沉默深深,等待让他像那个在跑全程马拉松的选手,遥遥不见尽头。或许,近十年的时光,在这个夜晚在她的脑海一直在重播,她在听从她内心的某种召唤。
  她一声轻轻的“嗯”就是一纸宣判词,1991年的那片夜色和那条长街,因此成为人生长途中一片独有的景色。
  长路漫漫,一场飘然而至的雪为一场爱情作了注脚,它携带风霜,也携带着洁白和飘逸的姿态,它寒冷而又温暖,坚硬而又柔软,沉重而又轻盈。它让他们感受世间冷暖,也让他们拥抱得更紧密,相互取暖。
  自行车是慢爱情的又一象征物。她第一次去他工作的小镇,他踩着一辆紫罗兰的26寸飞鱼牌自行车,后座载着她,跋涉20里长路,一路遇坡下车,推推走走,走走停停,十五都港和棠岭港交汇的三江汇流地带,地势开阔,水草茵茵,他们支下自行车,在草地上坐下来,看山、看水、看牛羊;躺下来,看天、看树、看夕阳,时光就像流水,缓缓流淌,缓慢而抒情。
  连学唱一首歌都那么慢。《驿动的心》一遍又一遍,总是唱不厌,也听不厌。《水手》里那句“風雨中,这点痛算什么”在风中来来回回唱,也在心中来来回回唱。
  就连靠近她都那么慢、那么慢。他有宿舍,虽然简陋、狭窄,却整洁、私密,是一个人的王国。在小镇,在校园,没有人认识她。但他们相恋多时,亲密也仅限“嘴上功夫”,那也是偷偷摸摸的。在路上,在校园,在过道,他们的手规规矩矩,他们的身体总是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夜晚来临,尽管他一直不好意思与女同事交流,但为了她借宿,他还是第一次向一位女同事提出了请求。他们就这样异床同梦,在校园里度过白天,也度过黑夜。
  周末或假日,他就飞驰单车上她家,有时玩得晚了,她爸她妈留宿,也是单间。她准会来他房间一块儿聊、闹,但夜色深了,钟点晚了,她必又蹑手蹑脚溜回自己的房间。因为偶尔迟了,她爸的咳嗽声准会多起来。其实,他们也准是点到为止,谁也不敢越雷池半步,谁也不会越雷池半步。
  那年春天,细雨霏霏,她要外出了,他去送别。他们撑着伞,一前一后,走出小村庄,走向夜色已浓的大路上,借助着夜色和大伞,紧紧相拥着走过一段很长很长的路,聊不完的话,唱不完的歌,分别就在眼前,再相见却不知要等到哪一天。
  他在家乡,她在远方,春花秋月在鸿雁传书中开开合合,圆圆缺缺。那时,时光好像已经静止,只有想念日生夜长如莺飞草长。
  自行车轮不知道转了多少圈,邮件不知道走了多少趟,两个人终在1994年1月30日抵达一个共同的地方:小镇上,一间瓦房,一桌、一椅、一橱、一柜、一床。
  酒已欢,人已散,他和她对着一对红烛光的一刻,就是今生最幸福的模样。
  (一米阳光摘自《散文选刊·下半月》)(责编 悬塔塔)
其他文献
结婚前,荒木经惟写了三封信给我。其中一封信里没有信笺,只有一片小红叶,寄自札幌的百乐酒店。我拿着小红叶,不禁怀念起札幌的秋天。  其余两封寄自奈良,是相继寄来的,上面分别写着“第一封”“第二封”。他因外景拍摄去了奈良,下榻奈良宾馆,在宾馆古雅的书桌上写下这些信。我不知把这两封信放在何处了,现在想拿出来看看,却没能找到。不过,信的内容还依稀记得。  信的开头是这样的:窗外,我看见了五重塔。一阵寂寞袭
1  我从来不卖纸箱,家里拆快递的纸箱、牛奶纸箱、买大件家具的纸箱,都是直接拆了就扔。  每次拿去扔,别人就问我:“不留着卖吗?”潜台词就是说我穷大方,不会过日子。  我爸也不理解。那天,他辛辛苦苦地把攒了好几个月的纸箱子都卖了。耗时两个小时,卖了7块钱。后来,他跟我说:“以后家里的纸箱子都不要留了,再也不卖了,这老胳膊老腿活动了好几个小时,就值7块钱吗?”  我不卖纸箱子也是因为经历过攒了很久、
《地域文化与中国文学中的河流书写》  孙胜杰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35.00  河流奔腾远去了,但大地上留下了文明的遗迹。尼罗河诞生了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恒河促成了印度古文明,长江和黄河浇灌了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这些文明的遗迹犹如历史的向导,把我们带进悠远的人类时空,凭着文明的碎片,我们可以触摸历史跳动的脉搏。在中华民族共和国的流域版图上,有特色的河流很多,在作家创作的文
西北书城收银组全体员工用真诚的服务打动每一位顾客  “您好!”“您一共消费89元,请拿好您的小票。”“谢谢!”“请问您需要什么帮助?”“欢迎下次再来。”……一句句暖心的话语饱含着她们对于工作的全部热情与热爱。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服务好每一位顾客,这是她们最终的努力方向。甘肃新华书店飞天股份西北书城有限公司收银组——这支巾帼团队,用微笑与温暖为这个看似简单却不平凡的服务岗位点亮了一盏温暖的心灯,被全国
奶奶成“免费保姆”  2009年,绵阳人唐某和重庆人刘某某同在天津一工厂打工,两人相识相恋,同居期间,两人于2010年9月底生育一子,取名华华。  孩子的出生给唐某一家带来了欢乐,刘某某也回到绵阳带着孩子。由于夫妻二人没有固定工作,只能靠打工为生,于是,小两口将孩子交由华华的奶奶王某某照看,两人就在绵阳打工。 不到50岁就三代同堂,王某某非常高兴,为了解决儿子儿媳的后顾之忧,她也乐于帮两人照看孩子
一个人的心里藏着读过的书、爱过的人和走過的路。读书不论时间地点,爱一个人需要缘分的安排,而旅行是自身能独立完成的事情。趁着年华正茂,多出去走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倦了、累了就给自己放个假,即刻动身,让旅行激活你的灵感,沉淀你的气质,丰富你的人生。  在假期短、经费不够充足的年纪,可以选择去周边城市转转。不同的年纪、不同的时间里,换一种心境去看自己熟悉的城市,也能发现别样的风景,感受异样的美丽。本期
在地铁上,时常会有人多看她两眼,他们叫不出来名字,就是觉得眼熟。 其实,73岁的杨光是奶奶装的“模特”,在网络搜索“老年服装”,几乎满屏都是她的身影。  工作4年,她拍摄了4万多件衣服。“杭漂”4年  上海早高峰到来前,杨光就收拾好行李出发了。  6时15分,叫车,扫码支付,取票,找座位,拖着十几斤重的行李箱,她步履匆匆。挤在年轻人当中,杨光的满头银发格外显眼。她皮肤白皙,上身浅灰色的防晒衣抵御着
我上高中时,学习很好,长相也过得去,但是我依然感到自卑。原因只有一个——我个子太矮,只有1.65米。班里的男生清一色的1.75米以上,和他们站在一起,我就像一个初中生。身高1.85米的生物课代表总在我耳边重复一句话:“兄弟,别着急,等哥考上大学生物系后,专门研究长高的药,让你40岁时还能蹿一蹿!”这句看似安慰的话,我听起来却那么刺耳。  那天,已经做好要参加校篮球比赛的我临时被换掉了,原因不言自明
笛安的作品给我感觉她是有深切的经验的。我在笛安的小说中能够看到这些成长之痛,盾到这一代人特有的迷茫和孤独。对于成长的隐秘,她不回避、不逃离,不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也不大惊小怪自恋自怜,而是以一个成长者的庄重恳切,投入而又沉静地书写着。这种正面、直接的写作方式, 在“80后”作家中是难得的。也正是这饱含着生命元气的成长之痛,使笛安的作品饱满新鲜、绵密紧致, 呈现不同于前辈作家作品的新质,也显示出她作为
女生受骗上当的事,层出不穷,有的被骗财骗色;有的生米煮成熟饭,当了人家的“妾”;有的被骗巨款之后,追讨无门,家徒四壁;有的刚当了妈妈,沉浸在母爱的欢乐中,竟然发现丈夫另外还有四五个孩子、两三个老婆……这类事你要记录下来,可以在电台说几年都说不完。  第一类要防的人是神秘型 此类人是察言观色的“间谍式”人物。他们专门打听离异女士详细的事宜,各种情节,进行深刻的研判;他们到处物色未婚女士的名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