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很多教师对于数学素养的概念和内涵领会不够透彻和深入,没有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全部职能,导致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无法得到全面发展和有效培养。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针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力求履行数学教学职责、加强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数学素养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有着重要影响。在小学阶段,数学素养主要包括数感、符號概念、空间意识、统计观念、运算能力、简单推理、数学初步应用等几个方面,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文化、数学实践和数学品质等。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意识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处于感性思维占据主导的心理发展阶段,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直接挂钩。因此,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要学生乐于学数学、用数学,教师需要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用数学逻辑思考、用数学方法实践,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例如,在学习“数列”的时候,教师先是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本次数学测试中,小玉、小明、小红和小刚四名同学的分数分别是:82、84、86、88分,第五名同学小泽的分数暂时保密,需要大家根据前四名同学的分数的规律进行计算,请大家开动脑筋,看这四个数字之间有什么规律吧?教师通过生活情境和巧妙设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利用之前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观察、分析与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当全体同学通过思考,成功求解之后,教师继续发问:大家看这些数字,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这跟我们生活中的什么情境相似?学生回答: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类似于我们上体育课时候按身高排列。教师继续引导:很好,我们按照身高排队之后,叫做队列,那么这些数字按照大小排列之后,能叫什么呢?学生经过思考之后,尝试给出:数队、数排、数列等答案。教师由此引出“数列”的概念,引导学生利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概念,并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概括与描述,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
二、实施启发教学锻炼数学思维
学生的运算、推理、统计、空间等能力,需要在主动的体验与构建中获得,而不是在被动的记忆与灌输中获得。因此,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应该实施启发教学,通过提问、讨论、辩驳、实验等方式,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推理、反思、总结等能力得到锻炼。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时候,在讲解“分数”概念之前,教师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白纸,并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将这张白纸分成:两等份、三等份、四等份和五等份。当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我把一张白纸看作是“1”,当白纸分成三份的时候,其中的一份怎么表示?分子是什么?分母又是什么?如果是三等份中的两份如何表示呢?这种表述方式如果换做在二等份、四等份、五等份中是否同样适用?在解决完以上问题之后,教师继续提出問题:通过以上的几种表述,大家能否概括出“分数”的概念?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哪组的讨论结果最全面、最准确。通过一步一步的问题引导,使学生跟随老师的问题,逐步发现探索数学问题的规律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等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三、讲述数学故事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素养中不仅包括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也包括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因此,教师应该通过讲述数学故事的方式,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文化,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体会数学研究的价值。例如,给学生讲述经典的古印度数学家达依尔“棋盘放米”的故事,不仅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维,也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巨大价值和重要意义,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和数学态度。
四、组织数学活动鼓励数学实践
数学实践是体现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根本方式。要想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都应该组织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自由分组,每组5个成员,对于学校的操场进行实地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运算,计算出操场的面积。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在校园内或家里寻找其他的圆状物品,并测算出这些物品的面积。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将课内的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对于数学方法的应用能力和数学文化的感悟能力。
五、开展过程评价优化数学品质
小学生数学素养,具有综合性、长期性、阶段性和差异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对于教学评价进行改革,关注学生知识积累、能力锻炼和素质培养的过程,构建多元化和过程化的评价体系,从而发挥教学评价在学习反馈与教学指导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品质。例如,教师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通过随堂测试、阶段测试、期末测试等结果性评价,对于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掌握情况有静态的了解;另一方面,通过课堂活动表现、课后实践报告、数学成长档案等过程性评价,对于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有动态的了解。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对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升、态度的转变、思维的锻炼等各项成果给予发现与肯定,帮助学生对于自身的数学素质有更为全面而客观的认识,达到以评促学、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细仔.小学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J].学苑教育,2015(18).
[2]徐春玲.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J].考试周刊(数学教学与研究),2016(76).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数学素养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有着重要影响。在小学阶段,数学素养主要包括数感、符號概念、空间意识、统计观念、运算能力、简单推理、数学初步应用等几个方面,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数学意识、数学思维、数学文化、数学实践和数学品质等。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意识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处于感性思维占据主导的心理发展阶段,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直接挂钩。因此,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要学生乐于学数学、用数学,教师需要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用数学逻辑思考、用数学方法实践,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例如,在学习“数列”的时候,教师先是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本次数学测试中,小玉、小明、小红和小刚四名同学的分数分别是:82、84、86、88分,第五名同学小泽的分数暂时保密,需要大家根据前四名同学的分数的规律进行计算,请大家开动脑筋,看这四个数字之间有什么规律吧?教师通过生活情境和巧妙设疑,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利用之前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观察、分析与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当全体同学通过思考,成功求解之后,教师继续发问:大家看这些数字,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这跟我们生活中的什么情境相似?学生回答: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类似于我们上体育课时候按身高排列。教师继续引导:很好,我们按照身高排队之后,叫做队列,那么这些数字按照大小排列之后,能叫什么呢?学生经过思考之后,尝试给出:数队、数排、数列等答案。教师由此引出“数列”的概念,引导学生利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概念,并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概括与描述,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
二、实施启发教学锻炼数学思维
学生的运算、推理、统计、空间等能力,需要在主动的体验与构建中获得,而不是在被动的记忆与灌输中获得。因此,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应该实施启发教学,通过提问、讨论、辩驳、实验等方式,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推理、反思、总结等能力得到锻炼。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时候,在讲解“分数”概念之前,教师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白纸,并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将这张白纸分成:两等份、三等份、四等份和五等份。当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我把一张白纸看作是“1”,当白纸分成三份的时候,其中的一份怎么表示?分子是什么?分母又是什么?如果是三等份中的两份如何表示呢?这种表述方式如果换做在二等份、四等份、五等份中是否同样适用?在解决完以上问题之后,教师继续提出問题:通过以上的几种表述,大家能否概括出“分数”的概念?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哪组的讨论结果最全面、最准确。通过一步一步的问题引导,使学生跟随老师的问题,逐步发现探索数学问题的规律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等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三、讲述数学故事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素养中不仅包括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也包括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因此,教师应该通过讲述数学故事的方式,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文化,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体会数学研究的价值。例如,给学生讲述经典的古印度数学家达依尔“棋盘放米”的故事,不仅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维,也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巨大价值和重要意义,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和数学态度。
四、组织数学活动鼓励数学实践
数学实践是体现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根本方式。要想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都应该组织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自由分组,每组5个成员,对于学校的操场进行实地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运算,计算出操场的面积。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在校园内或家里寻找其他的圆状物品,并测算出这些物品的面积。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将课内的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对于数学方法的应用能力和数学文化的感悟能力。
五、开展过程评价优化数学品质
小学生数学素养,具有综合性、长期性、阶段性和差异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对于教学评价进行改革,关注学生知识积累、能力锻炼和素质培养的过程,构建多元化和过程化的评价体系,从而发挥教学评价在学习反馈与教学指导中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品质。例如,教师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通过随堂测试、阶段测试、期末测试等结果性评价,对于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掌握情况有静态的了解;另一方面,通过课堂活动表现、课后实践报告、数学成长档案等过程性评价,对于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维有动态的了解。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对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升、态度的转变、思维的锻炼等各项成果给予发现与肯定,帮助学生对于自身的数学素质有更为全面而客观的认识,达到以评促学、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细仔.小学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J].学苑教育,2015(18).
[2]徐春玲.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J].考试周刊(数学教学与研究),201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