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说明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文体之一,其文体内容跟记叙文、戏剧、小说相比,可以说是枯燥无味,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认为在课堂上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说明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关键词】说明文 兴趣 教学方法
所谓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说明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画图表等。记得刚开始从事说明文教学的时候,总感觉课堂气氛犹如一潭死水,特别是夏天的时候,学生昏昏欲睡,哪怕我绞尽脑汁,效果依然很不理想。说明文教学与其他文体教学相比,确实比较枯燥无味,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它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文体之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领悟语文新课标的精神,吃透教材,摸清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心理,使说明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第一、导语激趣法。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如何使一堂语文课妙趣横生,教师的导语设计显得举足轻重。因为,它可以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以新颖别致的“好”的开端牵引学生“曲径通幽”。例如:我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之前,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男孩,在他9岁那年的端午节,家乡的秦淮河上赛龙舟,河两岸挤满了人,非常热闹。突然有一座桥不堪重负垮塌了,发誓长大后当一名桥梁专家,把桥修建得坚固耐用,永不倒塌。他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著名的桥梁专家,设计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再后来,他又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在学生回答之后,我马上引入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这篇文章。可以说这种故事导入法,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激趣的方法不胜枚举,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我一般采用讲故事、猜谜和成语等较有情趣的方法来导入课文,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
第二、诗词铺垫法。中国古典的诗词歌赋是一块瑰宝,美丽迷人,以其深厚的文学积淀,沁人心脾。教师如果能结合课文,让学生在课前吟咏与课堂讲述有关的句子,则可以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比如,我在讲授《说屏》之前,让学生说出有关“屏”的诗词,学生甲很快地说出杜牧《秋夕》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学生乙也很快地说出李商隐《嫦娥》中的“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学生丙补充说出南朝《闺怨篇》中的“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如此授课,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就已看到了满室屏风。教师用诗词歌赋作铺垫,能使课堂气氛“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接下来教师的课堂驾驭就可以顺理成章、信手拈来。
第三、多媒体吸引法。科技的发展给语文课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介入,让教师的课堂增加亮色。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它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特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趣味横生,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易懂。在课堂上“点到为止”地运用,确实让学生大开眼界。
我在教学《故宫博物院》一文时,先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概貌有一个视觉上的把握,从解说员对故宫的一些数字的介绍,让学生对故宫有一个规模宏大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文章内容。当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我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幅故宫平面图,让学生根据刚才读到的课文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指出文中所写的故宫各个地方的位置,同时,教师出示相关各殿图片,例如: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等。学生填图的过程既让他们对文章内容整体感知,又让他们明确作者采用空间顺序进行描写的写作思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成功运用,确实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辩论赛法。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比如,在学习《奇妙的克隆》 一文时,我提前一个星期要求学生查找一些有关克隆的资料,并确定了“能不能克隆人”的辩论赛,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学生为正方,其观点是:克隆人弊大于利;第三组和第四组的学生为反方,其观点是:克隆人利大于弊。等到我教学《奇妙的克隆》的时候,学生准备充分,特别是正方的发言非常精彩,正方从伦理、法律、生物学、自然规律、哲学、技术、人权等层面,轻而易举打败反方的观点,这节课可以说是精彩纷呈,教学效果非常理想,也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第五、要寻找课堂与课外的结合点,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对于目前中国的教育形式来说,课堂仍然是向学生们传授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如此单一固定的教学渠道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我提倡课堂为主、课内课外相结合。比如在教学《生物入侵者》时,我要求学生查找:我国易受外来物种入侵的区域、目前入侵的主要途径、国内生物入侵现状、入侵物种、入侵影响、入侵防治方法等。在说明文的教学中,不能只教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有课外知识的拓展。课外知识的拓展不仅能让学生增长知识,而且还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总而言之,解决初中说明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老师和学生齐心协力、 共同参与。作为教师,我们要像夸美纽斯说的那样:“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
激发孩子身上的求知与求学的方法。”激发学生一切的求知欲望,挖掘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潜质。使说明文不再显得枯燥无味,在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感染学生,最终养成学生的意识品质,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程黎曦,《教师与新课程》,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2]方范智、赵志伟,《走进初中语文课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说明文 兴趣 教学方法
所谓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说明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画图表等。记得刚开始从事说明文教学的时候,总感觉课堂气氛犹如一潭死水,特别是夏天的时候,学生昏昏欲睡,哪怕我绞尽脑汁,效果依然很不理想。说明文教学与其他文体教学相比,确实比较枯燥无味,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它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文体之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领悟语文新课标的精神,吃透教材,摸清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心理,使说明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第一、导语激趣法。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如何使一堂语文课妙趣横生,教师的导语设计显得举足轻重。因为,它可以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以新颖别致的“好”的开端牵引学生“曲径通幽”。例如:我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之前,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男孩,在他9岁那年的端午节,家乡的秦淮河上赛龙舟,河两岸挤满了人,非常热闹。突然有一座桥不堪重负垮塌了,发誓长大后当一名桥梁专家,把桥修建得坚固耐用,永不倒塌。他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著名的桥梁专家,设计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再后来,他又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在学生回答之后,我马上引入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这篇文章。可以说这种故事导入法,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激趣的方法不胜枚举,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我一般采用讲故事、猜谜和成语等较有情趣的方法来导入课文,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
第二、诗词铺垫法。中国古典的诗词歌赋是一块瑰宝,美丽迷人,以其深厚的文学积淀,沁人心脾。教师如果能结合课文,让学生在课前吟咏与课堂讲述有关的句子,则可以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比如,我在讲授《说屏》之前,让学生说出有关“屏”的诗词,学生甲很快地说出杜牧《秋夕》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学生乙也很快地说出李商隐《嫦娥》中的“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学生丙补充说出南朝《闺怨篇》中的“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如此授课,学生在教师讲课之前就已看到了满室屏风。教师用诗词歌赋作铺垫,能使课堂气氛“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接下来教师的课堂驾驭就可以顺理成章、信手拈来。
第三、多媒体吸引法。科技的发展给语文课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介入,让教师的课堂增加亮色。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它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特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趣味横生,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易懂。在课堂上“点到为止”地运用,确实让学生大开眼界。
我在教学《故宫博物院》一文时,先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概貌有一个视觉上的把握,从解说员对故宫的一些数字的介绍,让学生对故宫有一个规模宏大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文章内容。当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我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幅故宫平面图,让学生根据刚才读到的课文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指出文中所写的故宫各个地方的位置,同时,教师出示相关各殿图片,例如:太和殿、乾清宫、坤宁宫等。学生填图的过程既让他们对文章内容整体感知,又让他们明确作者采用空间顺序进行描写的写作思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成功运用,确实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辩论赛法。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比如,在学习《奇妙的克隆》 一文时,我提前一个星期要求学生查找一些有关克隆的资料,并确定了“能不能克隆人”的辩论赛,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学生为正方,其观点是:克隆人弊大于利;第三组和第四组的学生为反方,其观点是:克隆人利大于弊。等到我教学《奇妙的克隆》的时候,学生准备充分,特别是正方的发言非常精彩,正方从伦理、法律、生物学、自然规律、哲学、技术、人权等层面,轻而易举打败反方的观点,这节课可以说是精彩纷呈,教学效果非常理想,也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第五、要寻找课堂与课外的结合点,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对于目前中国的教育形式来说,课堂仍然是向学生们传授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如此单一固定的教学渠道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我提倡课堂为主、课内课外相结合。比如在教学《生物入侵者》时,我要求学生查找:我国易受外来物种入侵的区域、目前入侵的主要途径、国内生物入侵现状、入侵物种、入侵影响、入侵防治方法等。在说明文的教学中,不能只教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有课外知识的拓展。课外知识的拓展不仅能让学生增长知识,而且还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总而言之,解决初中说明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老师和学生齐心协力、 共同参与。作为教师,我们要像夸美纽斯说的那样:“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
激发孩子身上的求知与求学的方法。”激发学生一切的求知欲望,挖掘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潜质。使说明文不再显得枯燥无味,在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感染学生,最终养成学生的意识品质,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程黎曦,《教师与新课程》,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2]方范智、赵志伟,《走进初中语文课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