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投身事业7年之后,尽管名利双收,我仍不快乐。我的先生杰佛瑞是脊椎指压治疗师,好几年前,他就常提到雷克曼医师,雷克曼经常在世界各地指导人们如何找到并实践人生的目标。
“你一定要见见这个人。”杰佛瑞建议我,“我觉得你该去上他的‘绳子课’。”
高悬在墙上
“绳子课”是一系列对体能的挑战,诸如站在电线杆的顶端往下跳,在50英尺高的空中走单索,或是徒手爬上只有少数隙缝勉强供攀附的峭壁。“绳子课”的目的不是要训练特技表演,而是要面对包围我们的“墙”,去体验在克服这些限制之后,穿“墙”而出的感觉。
那天下着雪,我们在科罗拉多州的山上,雷克曼医师带着大家开始“绳子课”。戴上安全帽,穿上挂着吊钩和绳索的登山背心,我已吓得面无血色。我觉得我连电线杆的一半都不可能爬上去,更不可能从上面跳下来。所以几个钟头之后,当我从杆顶跳到半空中时,我简直不知该怎么形容心里的骄傲。那天我完成一项又一项挑战,我觉得自己真是棒极了,直到来到“高墙”前面。
你们不妨想象一下:一道50英尺高的墙从地面直直竖起,墙面上除散布着几十个小水泥桩之外,一片光滑。三个人一组,由绳索串在一起,每个人之间的绳索约6英尺长。这个游戏的用意是教这三个人必须同进退,要么一起爬上墙顶,要么一个也上不去。我站在寒气逼人的空地上,紧紧裹着连帽夹克,看着前面的一组人使出吃奶的力气,终于爬上墙顶的平台。看来这是今天所有活动里最困难的一个项目。
雷克曼把我和另外两个同伴系在一起,我在中间,然后开始爬。我尽可能举高我的腿,勉强够到第一个小水泥桩,接着用尽全力,抓上第二个桩,好不容易才把自己拉高几英尺。我们在海拔一万英尺的高山上,空气寒冷而稀薄,我已经呼吸困难了。同伴都已经爬得高过我许多,在6英尺的绳索范围内,等我赶上他们。
荡在半空中
接下来的15分钟,我又攀高约15英尺。然后大麻烦来了,我的身体开始抖个不停,两脚抽筋,双手僵硬麻木。还有35英尺在我头上,同伴们已经耐心地等了很久。我四下张望,希望看到一个我够得到的小桩,却觉得它们一个比一个远。我鼓足力气冲向其中一个小桩,后果却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地荡在半空中,让我在地面的同伴用安全绳索紧紧地拉住。
所有的伙伴为我打气,并且指引我该往哪里爬。“加油,芭芭拉!”他们在下面对我大叫,“你做得到的,不要停下来。再爬一个桩就好。”他们愈加油,我愈难过。在那片光溜溜的墙上,我又尝试了几次,结果总是在观众的一片屏息中往下掉。
“我爬不上去,”我哭着喊,“我没力气了。对不起,我连累了队友。”底下的支持者却全然不理会我的哭喊,加油声变得更响亮。我听到杰佛瑞的声音,他喊道:“我知道你做得到的,宝贝。别放弃,别向害怕屈服。再往心底去发掘你的力量,试试看再爬高一点点。”
我开始歇斯底里地哭起来。这大概是我生平第一次了解到,不管我再怎么努力,再怎么激励自己,意愿再怎么强烈,我都不可能再往前。我就是做不到,连再动一块肌肉的力气都没有,我整个人瘫在那里。我趴在墙上,笼罩着我的是一片前所未见的挫败感。我让我的同伴失望,害他们不能达到目标;我让杰佛瑞失望;最严重的是,我让我自己失望。
终于,我听到雷克曼的声音:“放她下来吧,我想她已经尽力了。”
以爱代替催促
双脚一接触地面,我整个人便瘫在雪地上。
我感觉到杰佛瑞过来,把我搂进怀里。
“我觉得好难过。”我还在啜泣,“我不想让你失望,可我就是做不到,我就是不如别人。”
杰佛瑞无限温柔与怜爱地看着我,然后轻声地说:“芭芭拉,这就是你身边的人对你常有的感觉。”
霎时间,我明白自己一向是如何误解人生目的的。杰佛瑞是对的,这就是我身边的人对我的感觉——似乎不论他们走得多快,我都能快过他们;似乎不论他们多努力,我都会要求他们更努力;似乎他们总是在追逐我的脚步,永远也跟不上我。
那个悬在墙上的下午,我看到了真相:在我身邊的每一个人,都已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追求进步,他们所需要的,如同那天我希望队友和杰佛瑞能给我的:不是责成,不是失望,只是爱。
就算我爬不上墙顶,我还是需要杰佛瑞的爱。
我需要知道,爬到墙顶与否不能决定是否成功,重要的是努力的过程。
其实并没有所谓上或下、高或低,也没有所谓更好或更坏。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人所面对的心墙,并尊重每一个人在克服自身困难时的努力过程。
“你一定要见见这个人。”杰佛瑞建议我,“我觉得你该去上他的‘绳子课’。”
高悬在墙上
“绳子课”是一系列对体能的挑战,诸如站在电线杆的顶端往下跳,在50英尺高的空中走单索,或是徒手爬上只有少数隙缝勉强供攀附的峭壁。“绳子课”的目的不是要训练特技表演,而是要面对包围我们的“墙”,去体验在克服这些限制之后,穿“墙”而出的感觉。
那天下着雪,我们在科罗拉多州的山上,雷克曼医师带着大家开始“绳子课”。戴上安全帽,穿上挂着吊钩和绳索的登山背心,我已吓得面无血色。我觉得我连电线杆的一半都不可能爬上去,更不可能从上面跳下来。所以几个钟头之后,当我从杆顶跳到半空中时,我简直不知该怎么形容心里的骄傲。那天我完成一项又一项挑战,我觉得自己真是棒极了,直到来到“高墙”前面。
你们不妨想象一下:一道50英尺高的墙从地面直直竖起,墙面上除散布着几十个小水泥桩之外,一片光滑。三个人一组,由绳索串在一起,每个人之间的绳索约6英尺长。这个游戏的用意是教这三个人必须同进退,要么一起爬上墙顶,要么一个也上不去。我站在寒气逼人的空地上,紧紧裹着连帽夹克,看着前面的一组人使出吃奶的力气,终于爬上墙顶的平台。看来这是今天所有活动里最困难的一个项目。
雷克曼把我和另外两个同伴系在一起,我在中间,然后开始爬。我尽可能举高我的腿,勉强够到第一个小水泥桩,接着用尽全力,抓上第二个桩,好不容易才把自己拉高几英尺。我们在海拔一万英尺的高山上,空气寒冷而稀薄,我已经呼吸困难了。同伴都已经爬得高过我许多,在6英尺的绳索范围内,等我赶上他们。
荡在半空中
接下来的15分钟,我又攀高约15英尺。然后大麻烦来了,我的身体开始抖个不停,两脚抽筋,双手僵硬麻木。还有35英尺在我头上,同伴们已经耐心地等了很久。我四下张望,希望看到一个我够得到的小桩,却觉得它们一个比一个远。我鼓足力气冲向其中一个小桩,后果却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地荡在半空中,让我在地面的同伴用安全绳索紧紧地拉住。
所有的伙伴为我打气,并且指引我该往哪里爬。“加油,芭芭拉!”他们在下面对我大叫,“你做得到的,不要停下来。再爬一个桩就好。”他们愈加油,我愈难过。在那片光溜溜的墙上,我又尝试了几次,结果总是在观众的一片屏息中往下掉。
“我爬不上去,”我哭着喊,“我没力气了。对不起,我连累了队友。”底下的支持者却全然不理会我的哭喊,加油声变得更响亮。我听到杰佛瑞的声音,他喊道:“我知道你做得到的,宝贝。别放弃,别向害怕屈服。再往心底去发掘你的力量,试试看再爬高一点点。”
我开始歇斯底里地哭起来。这大概是我生平第一次了解到,不管我再怎么努力,再怎么激励自己,意愿再怎么强烈,我都不可能再往前。我就是做不到,连再动一块肌肉的力气都没有,我整个人瘫在那里。我趴在墙上,笼罩着我的是一片前所未见的挫败感。我让我的同伴失望,害他们不能达到目标;我让杰佛瑞失望;最严重的是,我让我自己失望。
终于,我听到雷克曼的声音:“放她下来吧,我想她已经尽力了。”
以爱代替催促
双脚一接触地面,我整个人便瘫在雪地上。
我感觉到杰佛瑞过来,把我搂进怀里。
“我觉得好难过。”我还在啜泣,“我不想让你失望,可我就是做不到,我就是不如别人。”
杰佛瑞无限温柔与怜爱地看着我,然后轻声地说:“芭芭拉,这就是你身边的人对你常有的感觉。”
霎时间,我明白自己一向是如何误解人生目的的。杰佛瑞是对的,这就是我身边的人对我的感觉——似乎不论他们走得多快,我都能快过他们;似乎不论他们多努力,我都会要求他们更努力;似乎他们总是在追逐我的脚步,永远也跟不上我。
那个悬在墙上的下午,我看到了真相:在我身邊的每一个人,都已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追求进步,他们所需要的,如同那天我希望队友和杰佛瑞能给我的:不是责成,不是失望,只是爱。
就算我爬不上墙顶,我还是需要杰佛瑞的爱。
我需要知道,爬到墙顶与否不能决定是否成功,重要的是努力的过程。
其实并没有所谓上或下、高或低,也没有所谓更好或更坏。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人所面对的心墙,并尊重每一个人在克服自身困难时的努力过程。